勤勞的家長VS「懶」家長,你是哪一種?懶家長原來好處這麼多?

2020-12-15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叫做:「你是哪一種家長?」

話題裡提到了非常多的育兒經驗和奇聞趣事。

其中有一件事,非常值得家長們思考。

一位媽媽和閨蜜一起聚餐,兩個人都各自帶著自己家的小天使。

一個孩子一歲多,另一個孩子已經有4歲了,兩個人的體型都是有點兒胖,看起來肥嘟嘟的非常可愛。

一切整理完畢,打算開始享受自己的「大餐」了。

年齡較小的孩子,非常自覺地拿起了自己的勺子,一點一點的把飯送到自己嘴裡,或許是因為太小,吃飯這個技能掌握的還不是很熟練,已經很用心的在吃飯了,卻還是會把飯菜灑的一地。

媽媽並沒有責備孩子,用紙巾擦掉,繼續陪孩子吃飯。

反觀活潑的哥哥,雖然聰明可愛,但是吃飯的時候卻有點讓人費心。

已經4歲了,還不會自己吃飯,拿個東西慢騰騰的,媽媽把飯送到嘴邊要好久才送進去一口,吃著吃著,還不忘到處跑著玩一下,讓媽媽疲憊不堪。

自己吃飯的寶寶,媽媽照看的很輕鬆,而被媽媽餵的孩子,卻把媽媽給累壞了。

同樣是教育,年齡較小一點的孩子卻顯得獨立很多,這都要歸功於媽媽的引導。

在上面故事裡的家長,哪一種是勤奮的,哪一種又是懶的呢?

原來,「懶」家長也是有很多好處的。

一、為什麼在「懶」家長的家庭裡,孩子反而更獨立

動手能力比較強。

這裡的「懶」指的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遊手好閒,而是媽媽經常讓孩子自己動手。

比如吃飯、穿衣服。看起來好像是媽媽因為偷懶而讓孩子做這些,其實孩子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很強的動手能力,也正是因為孩子自己能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中才會變得更加獨立。

真正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老師的教育下,小朋友們總是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掛在嘴邊,而能做到的微乎其微,在「懶蟲」的驅使下,孩子們總是更樂意被安排。

而之所以讓孩子動手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比較獨立,就是因為他們經常自己動手,真的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了獨立的習慣和能力。

受到了家長良好的教育和引導。

四歲的孩子還不能自己吃飯,這明顯是受到了溺愛的。家長包攬一切並不是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反而讓孩子變得更懶,不願意動手。

久而久之,習慣了父母的照顧,獨立能力絲毫沒有。

生活不可能一直都被別人安排,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容易在生活中栽跟頭。

家長們可別再「勤奮」了,教孩子如何自己動手,才是最重要的。

二、「懶」家長更快成就孩子?

國外研究表明,孩子動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商。

人情緒的控制、理性思考、自我意識、判斷決策能力等非常多的能力,都是來源於腦前額葉的支配和管理,這一方面的發展,主要依靠孩子日常的生活經驗積累,其中包含了試錯、犯錯、分析錯誤的經驗。

總的來說,就是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利於孩子腦前額葉的發育,幫助孩子提高智商、情商,更好的適應社會。

所以「懶」家長是有底氣「懶」的。

勤動手的孩子意志力更加堅定。

會動手的孩子並不代表他天生就是會這項技能的,所以孩子在動手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

而這樣的困難並不是多麼打擊人的事情,更何況能不能做好都是對孩子的肯定。

於是孩子的心理壓力也就解除了,可以更輕鬆無壓力去完成。當一件件事情都被訓練到熟練的程度時,孩子的意志力便不自覺的提高了。

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更能體會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因為自己吃飯、收拾自己的玩具,這些事情都不難,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有效的鼓勵。

無形中孩子的內心會變得快樂,對自我的肯定加深,在一次次完成的過程中,成就感和幸福感快速提升,自信心也會逐漸建立起來。

孩子的動手能力也是智力發育的一個方面,因此,家長們應該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做,幫助孩子提高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三、「懶」家長未必是件壞事?

許多家長都想給孩子準備好一切,安排好所有的事情,這樣孩子就少了很多煩惱和需要做的事情,人生也會順利很有。

這樣的想法沒有做,但是往往讓孩子變得沒有自我,「媽寶男」的標籤,就是非常有力的說明。

「懶」家長不意味著父母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反而是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更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和支持。

「懶」家長給了孩子空間和自由。

孩子的交友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問題、動手能力等,都需要家長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能力上的素質家長是沒有辦法幫孩子完成,有些路,必須孩子自己走才行。

獨立自主的孩子,都有一個「懶」家長。

一個不管事的家長,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自主,有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這樣的家長並沒有把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好,讓孩子跟著自己鋪的路走就好了,而是給孩子提供了方法,教他「技術」。

「授人以魚,不去授人以漁」,這樣的父母才是最聰明的家長。

之所以孩子越不管,成績越好,是因為「懶」家長給了孩子空間和自由,讓他能夠用自己學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複製父母的思想。

孩子更快更好的成長離不開他的獨立能力和自我思考能力,這恰恰是「懶」家長所能賦予孩子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對孩子的種種教育問題,家長們不妨放手。

「鬆弛有度」之下,或許孩子的成長會出現不一樣的驚喜。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兩歲孩子不愛動,家長不能怪他懶,可能你做錯了這些事
    鄰居曼曼最近很煩惱,原來她的孩子今年已經兩歲了,可是一點也不愛動,經常就是沒走幾步就坐下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滿地亂爬,自己的孩子卻這麼懶,曼曼開始擔心是不是孩子發育出現了問題。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處於對外界的探索階段,這個時候本來應該比較好動,如果孩子比較懶,有可能是這些方面出了問題。穿的不舒服寶寶在學習爬行和走路的過程中,如果穿的不舒服,肯定就不願意動。所以家長發現孩子突然變懶了,就要注意一下孩子的穿著是否舒適了。
  • ...香港GDP被深圳超越,不用失落;丁磊:很多家長太懶才讓孩子玩手機
    您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是否有一種失落感?霍啟剛:沒有,我覺得不用(失落),人們的心態老是要比,你知道嗎,比如每年香港媒體的頭條都要拿香港跟新加坡比。深圳與香港恰恰應該互利共贏,有了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之後,鄰居好就是大家好。老跟鄰居比,用這種敵對的心態對自己沒有好處,對大灣區的整合更沒有好處。
  • 「最懶小學生」造句「神操作」,老師沒法打叉,家長卻暴跳如雷
    前段時間有個"神操作"的小學生,寫語文作業時造的句子在網上火了,投機取巧的造句方式讓網友佩服,將他封為"最懶小學生"。 大家看了這孩子的造句,忍俊不禁,原來,題目讓用"馬失前蹄"、"痛快淋漓"造句,而這孩子直接寫出了"我馬失前蹄"、"我痛快淋漓
  • 天然的「脾肺清潔工」找到了,孩子經常喝,咳嗽少一半,家長別懶
    已經入秋了,很多孩子的身體都沒有抗住夏秋交替的變化,頻頻生病,家長都扛不住了。現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路上,家長們聚在一起總是會抱怨:「現在的孩子,吃得越來越好了,怎麼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勁啊。」夏秋替換,這些食物要少吃,這些事情要做到:1.別貪嘴:大魚大肉要少吃這是喝多家長最容易煩的錯誤,可能都是經歷過苦日子過來的,所以總希望把好的給孩子。在父母眼裡,大魚大肉有營養,經常給孩子吃。
  • 哈爾濱教育局新規: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切實為家長「減負」
    教育工作為什麼這麼難? 社會競爭太激烈 回想過去的80後和90後,他們在小的時候也沒有需要家長批改作業,甚至家長監督學作業的時候都沒有。就是從最近幾年開始,慢慢的發現現在好多家長都在批改作業。原因之一就是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太大,大學生越來越多,整個社會都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下。
  • 就這麼停了!家長可怎麼辦?
    就這麼停了!迪士尼英語最近宣布,關閉全國學習中心,6月26日起辦理退費。 太突然了,就這麼停了!家長課怎麼辦? 因為疫情,在中國經營了12年的迪士尼英語關店近半年,財大氣粗的迪士尼撐不住了,宣布離場。
  • 孩子作業要不要家長檢查?泉州家長和老師有話說
    王女士表示,理解老師要家長籤字的用意,但這樣做孩子也只會怪家長沒有籤字,並不會領會到作業要按時完成這樣的初衷。因此,家長籤字本為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卻變成老師督促家長幫忙檢查作業的一種手段。­  忘檢查作業並籤名 孩子被罰跳繩500下­  「家長累,孩子也變懶了,還覺得理所當然。」
  • 小學生寫作業能有多懶?網友:懶出了邊際,可老師還不能生氣
    提起讓小學生寫作業的事情,很多家長都會氣不打一處來,甚至還會有家長長籲短嘆道:「唉,你說這麼小小的人,怎麼就這麼懶呢?就是不想寫作業,好說歹說都沒用。」那麼,你見過「最懶小學生」的作業長什麼樣嗎?用網友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他們已懶出了邊際,可老師還不能生氣。」
  • 孩子不想學習真的是「懶」 嗎?
    這是不少家長的煩心事。在長江健康傳媒上周的《心晴》欄目線上互動中,長江健康心理專家智庫專家、湖北東方明見諮詢公司程寅老師告訴家長們,「拒絕上學」的核心問題不一定是孩子懶,不求上進,也不一定是孩子不想學習,而可能是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升級造成的。14歲的女孩媛媛(化名)本來成績很好,就是疫情防控期間在家上網課自覺性不夠後來人就變「懶」了。
  • 孩子的懶居然是家族遺傳的,整天坐著不想動可能是少了這個基因
    做家長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低頭族,但有時也無可奈何,眼巴巴看著孩子在沙發或床上一躺就是一下午,此時催他出門鍛鍊鍛鍊,可能還會得到「為什么爸爸可以每天玩電腦,我卻不可以」的答案。反省自身,好像是這麼回事,看著父子/母女倆連「葛優躺」的姿勢都標準一致,不禁感慨:「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啊。」
  • 家長在孩子小時愉的懶,會慢慢還回來
    一直到我下車都沒見他從手機上移開……越來越多兩歲的孩子就開始依賴手機這沉迷度!才兩歲的孩子啊!連在路上在地鐵裡家長都用看動畫片來打發他,可想而知要在家裡,看起來更是沒完沒了了。再後來,發現地鐵裡,為了防止孩子吵鬧而用動畫片來吸引孩子目光的家長比比皆是。不乏一歲左右的孩子!
  • 《喜羊羊與灰太狼》還是很科學的,小羊性格都是遺傳他們家長
    在故事中,羊村裡面除了村長之外就是小羊們,那麼小羊們難道都沒有家長嗎?那肯定是不會的,他們的家長雖然出場不多,但還是存在的,今天咱們就來介紹一下他們吧!第一個,智羊羊智羊羊是喜羊羊的父親,非常的聰明,是羊族的科學家,難怪兒子喜羊羊那麼聰明的,原來是基因好。
  • 寶寶玩積木有什麼好處?這麼多的好處家長知道嗎?
    都說寶寶玩積木好處多,那麼孩子玩積木到底有哪些好處呢?爸爸媽媽知道嗎?下面一起來看看吧!1、培養寶寶好奇心寶寶玩積木就可以誘發和培養寶寶的好奇心,開發寶寶的想像力。5、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玩積木時,當自己成功的搭建一個積木模型時,家長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鼓勵孩子再繼續做的更加的棒!最後,孩子到了適當的年紀,開始發揮他們無比的好奇心與想像力,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是可以給孩子買積木的,有利於孩子們的空間知覺,創造力,理解力等的發展。
  • 5歲男童脾胃虛,已停止發育,醫生斥責家長:這東西怎麼能給娃吃?
    家長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能夠健健康康長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哪有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不生病的呢?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都想把最好的給特,但是因為孩子小的時候身體比較嬌嫩,很多細節疏忽了以後,就會導致孩子生病。
  • 「懶媽媽」帶出的娃更優秀!孩子這5個優勢,「勤媽媽」羨慕不來
    在現實生活中,勤勞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愛。但是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懶媽媽」更有助於孩子儘早的獨立,發展獨立的人格和自信,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說「懶媽媽」可以培養出一個成功的孩子,那麼很多人一定是抱有懷疑態度的,認為媽媽太懶了一定會影響孩子。
  • 明智的家長這麼做,你學會...
    明智的家長這麼做,你學會了嗎 我們小區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已經上了小學的小女孩,家裡從小就對她寵溺有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讓孩子自己去練習生活自理能力,以至於孩子7、8歲了,吃飯還一定要喂,不餵就不吃,上了小學後,中午是在學校食堂吃飯的,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寶媽孕期堅持這「四懶」,對腹中胎兒好處多,該早早了解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在傳統思想當中,勤勞一直都是一件比較好的事情。我們常說業精於勤,勤勞的人永遠會比懶惰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但其實勤勞也是有所區分的,對於孕婦來說,學會懶惰反而是能夠讓他們的孕期更加的順利,也會讓腹中的胎兒,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一般來說女性在懷孕之後都是需要靜養的,所以在家裡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都會選擇在家裡安心養胎。但是因為撫養一個孩子需要的經濟費用是很高的,所以現在有很多的女性即便是在懷孕之後也會選擇兼顧工作。
  • 《我的起源》地懶在哪抓 地懶位置介紹
    導 讀 我的起源地懶在哪抓?
  • 這6種家長,讓幼兒園老師又愛又恨!你是哪一種?
    作者: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原來,萬聖節前,圓子所在的私立幼兒園老師們精心準備了主題party,並在班級微信群裡發了活動通知。誰料到一向對外來節日不感冒的圓子爸爸在朋友圈讀到一篇《中國人別湊外國鬼節的熱鬧》,「手滑」就發到了班級微信群。
  • 「最懶小學生」的造句火了,老師想扣分卻無從下手,網友:人才
    01"最懶小學生"的造句火了,老師想判錯卻找不到理由,網友笑翻網上有一位"最懶小學生"的造句火了,這位小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走了一個原來,老師給班上的學生出了一個題目,讓學生利用"馬失前蹄""痛快淋漓"這兩個成語進行造句,但是這位小學生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在兩個成語的前面加上了一個"我"字,便完成了這個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