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2020-12-21 阿呆爸育兒

文/果兒媽

1

8歲女兒愛「拿」別人東西

女兒上小學以後,我發現她經常丟三落四。每次周末回家,不是鉛筆、橡皮、尺子丟了,就是校服、水杯丟了。

除了丟東西,有時候她的書包裡,還會多出一些我沒見過的文具。

為此,我很困惑。不得已給她買文具都是成盒子的批發,才夠她丟的。

一開始,我以為就我家女兒這樣,還狠狠地批評過她。沒想到,一和家長們交流,發現大多數孩子,都經常丟三落四。

前不久,還有幾位家長在群裡詢問「有哪個孩子書包裡多出了一本書」,她家孩子的英語書、數學書丟了。

我就很納悶,那些丟了的東西究竟去哪兒了?肯定不會憑空消失。

一種原因可能是孩子粗心,放錯了地方。

還有一種原因可能就是被別的孩子拿去「玩」了。

那些憑空多出的東西,又是哪來的?在我的追問下,女兒說是她拿自己的文具和別人換來的。

昨天,班級群裡有一位爸爸,吐槽自己8歲的女兒,老愛拿別人的東西。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同不同意,都強行佔為己有。

為此,人家孩子家長還專門找過這位爸爸,讓他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兒。

這位孩子爸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回來整理女兒的書包,果然發現女兒的筆袋裡多出了一個漂亮的粉色橡皮。就問女兒:這橡皮哪來的?

一開始,女兒還吞吞吐吐、躲躲閃閃。在爸爸的嚴厲追問下,女兒才承認,是她看見同桌的橡皮漂亮,就拿過來自己用了。

爸爸繼續問:「別人同意給你用了嗎?」

女兒低下頭,更加吞吞吐吐。爸爸見狀,更是氣上心頭,一巴掌打在了女兒的臉上。

這位爸爸氣憤地在群裡說:平時什麼事都可以由著女兒,唯獨這種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絕不能慣著孩子,得讓她知道犯錯就要付出代價。

2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偷盜行為嗎?

其實被爸爸在群裡吐糟的那個女孩,不僅學習好、才藝好,平時見到家長、同學也彬彬有禮,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優等生。

但為什麼這樣的孩子,會肆無忌憚地拿別人東西呢?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偷盜行為呢?

從兒童身心成長規律來說,這位爸爸想的也許過於嚴重了。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種行為既談不上「偷」,也不是大人所理解的「拿」,這只是孩子在特定年齡階段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映。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表明,處於這個階段2到10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心理發展水平還處於較低的水平,根本沒有「偷」的概念。往往就是我喜歡什麼,就想拿回去玩玩,很少考慮拿回去之後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雖然老師和家長經常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但對小孩來講,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更不能將這句話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

所以,對小孩拿別人東西的這種行為,家長其實大可不必過於緊張,也不要因此就擔心孩子出了什麼嚴重的道德品質問題。

如果因此打罵、恐嚇孩子,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還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孩子正常的社交行為。

但是家長也不能過分縱容孩子,還是應該採取適當方法,去矯正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以免孩子將來長大,真的出現道德品質問題。

3

這幾種方法,建議有困擾的家長試一試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家長首先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主要反思兩點。

是不是平時在生活中,事事處處為孩子做主,導致孩子沒有自主權,一直用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是不是平時缺乏對孩子足夠的關注,讓孩子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博取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

孩子越來越大,父母還是要學會適當放手,多給與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

小到買一支筆、一個本子,大到上什麼興趣班,學什麼選修課。父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心愛之物,就不會因為喜歡,肆意拿別人的東西。

同樣的,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充分的關注,也就不會因為抱負或者求關注,去故意犯錯氣父母。

其次,家長也可以嘗試教育孩子「以物換物」,建立平等的交換關係,強化孩子的物權意識。

我女兒這一點就做的挺不錯,她很小的時候就會使用這一招,總能讓小朋友開心,自己又能夠心安理得地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小時候,每次出門玩,我都會給女兒多帶一份零食和玩具。在遇到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可以一起分享零食和玩具。

女兒會用自己的零食和玩具換取她喜歡的零食和玩具,一份物品得到兩份快樂,女兒從小就體會「交換」的樂趣。

現在,她依然會用這種方法,比如用自己帶多一瓶的牛奶換同學的課外書,用自己的畫筆換同學的螢光筆。

在交換的過程中,她的物權意識也逐漸強化。我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她分的很清楚。在關鍵時刻,她就能夠克制自己去拿別人東西的衝動。

最後,對已經犯錯了的孩子,父母最好能鼓勵孩子,去主動承擔責任。要求孩子把拿別人的東西「完璧歸趙」,並為自己的行為向別人道歉。

如果拿別人的東西,被孩子用了、弄壞了、弄丟了,父母還得和孩子一起盡力去彌補,一起修復或者購買物品。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如果自己拿過來用了,就得照樣償還。

這樣孩子以後再想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心理上就會有所顧忌。而從小就懂得承擔責任的孩子,長大也會更有責任心。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出現的很多問題,都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方法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睿智的父母會細心觀察,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主動向自己問責,而不是把什麼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多給孩子一些真正的關愛,針對孩子的問題多去尋找科學的解決之道,主動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一味在孩子身上發洩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孩子必然會回報給父母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相關焦點

  •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我家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錯拿別人的東西,這該怎麼辦?我家大寶總是搶二寶東西,又哭又鬧的,怎麼說都不聽。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隨便拿東西,是2歲左右孩子最常見的壞毛病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在他們的意識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都可以隨便拿。囯外教育專家也說過,孩子二歲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這就是一個特例,但是又很典型的物權意識,從他身體裡排出的,他也會認為「那是我的」。再典型一些的呢,就是孩子爭玩具了,搶玩具搶到哭的情形在生活中更是常見了。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講,不要隨意套用「偷」、「自私」等字眼,更不要嚇唬、責罵,甚至打孩子。
  • 《虎媽貓爸》趙薇為了孩子換房子,讓孩子遠離「壞孩子」有多難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父母為了孩子跟上租房陪讀,「可憐天下父母心」,就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環境,不受「壞孩子」的影響。「壞孩子」的威力有多大?和同事出差,晚上住酒店閒聊,看她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的樣子,就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 哈維爾·多蘭,一個曾經想要殺死母親的壞孩子
    當我以為他今後會走向文青公知、LGBT人群代言人,他卻說,「我從來沒有,我只是在拍攝愛」。今日 大水花 帶你揭秘哈維爾·多蘭,這個壞孩子背後的故事。3 長得好看的人都愛杜松子酒《微醺廚房》片段,YT多蘭電影中很少有廚房的鏡頭,他非常討厭廚房,認為那是一個無法拍出優美畫面的地方。食物上也沒有特別的偏好,唯一的愛好就是非常愛喝酒,特別是杜松子酒。因為愛喝酒,多蘭自薦上了《微醺廚房/ les recettes pompettes》綜藝節目。節目全程基本都在喝酒。
  • 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張嘉佳 從小我媽就告訴我一句話,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 第一次聽到這個話,是在鄰居家。我媽帶我做客,鄰居阿姨在毛線堆裡摸了摸,摸出一個稀奇的果子。那時候常見的水果不外乎蘋果橘子,還有到春天有種小小的青色甘蔗,剝開外衣帶著甜味,也算是水果的一種。
  • 差等生就一定是壞孩子?放下偏見,家長請擺脫「刻板效應」
    有很多人自認為,壞孩子就是所謂的品行都不好的人,他們不僅學習不好,在道德做人這方面也一樣不過關。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他們也許只是成績不過關的孩子而已,在做人這方面,也未必會如你所說的那麼不堪。也許只有揭掉的刻板效應,你才能夠真真正正的看清這個人這個孩子。
  • 《壞孩子的天空》:淺草小子的殘酷青春物語
    他的精神在車禍後比之前更飽滿,那場車禍使他領悟到,命運這種東西不是自己的力量可以左右的。不論什麼樣的命運在前面等著你,你都只能默默接受,而無聊的人生他不要。復出拍攝《壞孩子的天空》期間,他已經回到電視攝影棚,但是他總忍不住問自己:我的末日是否已經來到?因為我的節目收視率下降了。
  • 蠟筆小新不適合孩子看?曾被不少家長認為會帶壞孩子
    但是,你聽說過嗎?從蠟筆小新引入國內以來,就一直有不少家長就提出質疑,蠟筆小新在動漫中經常做壞事,作為動畫片會帶壞孩子,那麼這部動漫真的就不適合小孩子看嗎?所以,就有了不少家長認為看蠟筆小新會帶壞孩子。那麼蠟筆小新到底適不適合帶孩子看呢小新其實並不壞光看小新的外表行為,可能真的會覺得小新是一位壞小孩。
  • 偷拿別人的小玩具,並不是孩子的品行有問題
    有時候覺得是對孩子的要求太高,會讓孩子那麼沒自信,就像有時候就會因為一件事情,而給孩子下定論,這樣是很不對的。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這樣的事情。有一次我接孩子回來的時候,晚上給他洗衣服,發現他的口袋裡有一個玩具,那個玩具不是自己家的。我就趕緊去問孩子是哪裡來的。
  • 不要讓孩子養成在超市隨便拿東西吃的習慣
    我發現我家寶寶現在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去超市的時候喜歡隨手拿東西吃,雖然她才十個月,是個不懂事的孩子,但是我覺得不能放任孩子拿超市的東西吃,這樣不好的習慣應該從娃娃起就給扼殺了~今天我和婆婆還有姑姐一家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正抱著寶寶挑選蘋果
  • 不缺吃穿的孩子卻偷拿超市的東西,父母該反省自己啦!
    我婆婆告訴了她媽媽,她媽媽從女孩口袋裡掏出來兩樣東西,然後給放了回去。我問婆婆那個媽媽難道沒說不付錢不能拿走東西嗎?婆婆說那個媽媽就是告訴小女孩把東西放回去,別的啥也沒說。而且婆婆還跟我說了這樣一件事,那個媽媽在進超市之前,就跟小女孩打過預防針,不要拿人家東西。
  • 孩子被欺負,我們可以管教別人家的孩子嗎?
    循聲望去,你的孩子正在和另一個孩子為他們視若珍寶的翻鬥車進行爭鬥!此時,你可能會被「超級父母」的身份驅使,去拯救你的寶寶和他的玩具。而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卻不在場……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情況,但也同時出現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可以去管教別人家的孩子嗎?
  • 福利吧好孩子看不見 壞孩子玩網路遊戲賺錢
    曾幾何時,玩網路遊戲似乎成為壞孩子的專屬標籤,只有那些好孩子通常對網遊視而不見,如此一來,網遊果真就不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 3種影響孩子成長的手機軟體,隨時會帶壞孩子,父母要留意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每個人必備的工具,可以沒帶錢,可以沒飯吃,但就是不能沒有手機。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用戶每天花費手機上的時間將近6個小時,更關鍵的是,青少年的日使用量還在上漲,甚至孩子比大人更加依賴手機的存在。
  • 上課愛接話茬、好動,就是「智力低下」?寶媽的誤解耽誤孩子成長
    「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還記得上學時,講臺旁那個「寶座」嗎?被老師安排到這個座位的小朋友,上課時大都有打岔、接話、走神、做小動作等壞習慣。不少老師會選擇,把孩子這些讓人頭大的舉動,反映給家長,把老師的話奉若「聖旨」的家長一聽,就會懷疑,自己的娃是不是「智力低下」,才管不住自己。孩子活潑好動,就是「智力低下」?
  • 10歲兒童偷自行車被抓,家長發現孩子「拿」東西,這3個方法夠用
    作為家長,我們除了重視孩子的學習,也應同時注重他們的品格教育。無論我們對孩子心存怎樣的期待,但孩子有時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我們作為家長是不是很頭疼呢?就孩子把東西從幼兒園裡私自拿回家為例:0-4歲的孩子屬於無意識行為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並非都有意。孩子在幼兒時期,還沒有清晰的物權意識,分不清什麼是「自己的」,什麼是「別人的」。
  • 你家孩子自助餐拿一堆東西,吃不了往我桌上扔,也是沒誰了
    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平時都喜歡帶自己孩子出去吃上一頓自助餐,因為有的時候小孩子也吃不了大人吃的菜,只能吃吃水果。可是寶爸寶媽還要吃,所以自助餐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但是,上個禮拜,我帶我家女兒出去吃自助餐的時候碰見了一個孩子媽,真是給我氣的不行。
  • 95後燒烤小哥劉洋:「壞孩子」的逆襲
    18歲之前,劉洋是很多人眼中的「壞孩子」:不愛學習,花錢大手大腳,在18歲的青春叛逆期,當了「高考逃兵」。    今天,他成為很多人的榜樣:參與志願服務,資助貧困學童,重新拾起書本,為參加自學考試而努力。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改變,從來都不晚。
  • 孩子弄壞別人口紅要當面教訓嗎?《朱子家訓》:堂前教子枕邊教妻
    文丨福林媽咪在中國的大家庭中,過年聚會什麼的總會出現幾個訓孩子的,比如說孩子不知道讓著弟弟妹妹,比如孩子不小心弄壞了東西,當即批評孩子。如果是這種情況,父親對孩子的教導就只有用武力威壓這一種手段,當別人找到家裡來,他感到的是沒有沒有教好孩子的一種羞愧,所以越是當著外人的面越要嚴厲的懲罰兒子,以此證明自己有在管教孩子,而孩子又給自己惹禍,在他看來就是對自己權威的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