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華山賞摩崖石刻

2020-12-12 人民網

  華山雪景
  新華社記者 陶 明攝

  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華山,峭拔險秀,風光壯美。它以山勢險峻著稱、以歷史悠久聞名,並且有著豐厚的人文底蘊。山崖中多達千餘的摩巖石刻成為華山吸引中外遊客慕名前來的魅力之一。

  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華陰市境內,古稱「西嶽」,又稱「太華山」,是「五嶽」之一。由於地勢險要,華山山體多刀削鋸截、巧奪天工的千丈絕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在這些奇險難達之處竟有不少書體多樣、風格各異的摩崖石刻,不禁令人感嘆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勇氣。

  華山摩崖石刻數量眾多,年代久遠,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這些石刻兼具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富於天然意趣,體量巨大、氣勢恢弘,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平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置身山中,欣賞著這一幅幅凝固的歷史畫卷,真是藝術美與自然美的雙重享受。

  華山摩崖石刻數量多,原因有兩點:一是華山多懸崖絕壁,為題字刻石提供了絕佳的自然條件。在遠古時代華山曾發生地殼活動,形成了氣衝霄漢的峭壁險峰。二是華山多文人墨客登臨揮毫。攀登五嶽最險峻的華山需要勇氣和毅力,這激發了登山者的成就感和表達欲,遂吟詩作畫題名留念。

  自春秋戰國時期秦昭王令工匠施鉤梯登華山起,華山石刻距今已有2000多年。摩崖石刻盛行於北朝時期,它既是先人親臨自然的一種藝術創作,也是寄託情懷、寄意銘志的重要載體。

  細數題詞刻石者,帝王、文人、僧道是華山摩崖石刻的主要創作者。帝王文化、士大夫文化、佛道文化薈萃於一山。

  華山的西嶽廟始建於漢代,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之神的要地。《書經》《資治通鑑》等書均記有「唐堯四巡西嶽」「舜三巡西嶽」。崖壁上的「駕幸及此」「駐蹕憑眺」等石刻氣宇軒昂、力透山川,可知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明皇等皇帝曾多次來此遊歷並舉行盛事。清康熙、乾隆兩帝也曾多次來此遊歷、祭奠。

  歷代文人墨客對華山情有獨鍾,攜三五好友登臨名山,暢敘幽情,吟詩作賦,摩崖題刻是古代文人風雅的見證。而華山的天池山東麓自晉代起,是歷代名僧高士就隱之地,他們亦是題刻隊伍中的一員。

  華山風景如畫,既是旅遊勝地,也是書畫家、攝影家寫生、拍攝、抒懷的絕佳場所。上華山登臨攬勝,無論選擇哪一條線路,無論走到哪一個景區,多多少少都會碰到摩崖石刻,不少石刻都具有提示景物特色的作用。

  華山的鳥道沿線景區風光旖旎,拾級上山,但見道旁巨石夾徑,曲徑通幽,巍峨的山巖崖壁上依次鐫鑿著「撞山」「隔凡」「出塵崖」等題刻,點出了各處形勝的特點。刻有「龜頭」「蛇頭」「夜叉」等題字的自然象形石生動有趣。

  「五十三參」景點別具一格,那是在整塊山巖上鏨鑿的五十三級石階,上有拔地而起的「秀屏」,其旁立壁懸崖上題有「鑿險通幽」四字,點出了這處山巖的險峻。華山的千尺幢地形高峻奇險,頂端上面有個平臺刻著「太華咽喉」,形象地道出了這路徑的險要。

(責編:魯婧、赫英海)

相關焦點

  • 華山摩崖石刻——至真至貴的文化瑰寶
    如果說山脈是大地的骨架,水系是大地的血脈,那麼文化就是大地和山水的靈魂與神韻,華山上的摩崖石刻,就是華山至真至貴的文化瑰寶,更是為華山文化增添了無限神韻與魅力。
  • 爬大山觀神奇太極灣,登慶山賞摩崖石刻
    2020新年第一天,爬大山觀神奇太極灣,登慶山賞摩崖石刻 作者: 陽光下的風   「夢在遠方,腳步永遠在路上」。背起行囊,帶上登山杖,爬山涉水、不折不撓,方顯戶外本色。大年初一早晨十點,桔鄉友友在小西門集合後自駕前往楊灘,爬大山觀神奇太極灣、登慶山賞摩崖石刻: 平安太極,石麟現瑞!大山,位於楊灘村以北,站在山顛,能看到完整的太極灣,太極灣由湑水河順山灣長年流水衝擊形成的自然景觀,陝南有名的幾個天然太極之一。
  • 蓋州煙筒山摩崖石刻
    徐自強、吳夢麟在他們的《古代石刻通論》中認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個類別。所謂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記事的石刻。」這裡的摩崖石刻是專指文字石刻。但在說及石質造像時,往往又提到了摩崖造像。煙筒山摩崖石刻前輩先賢對摩崖石刻的論述,是兩種看法,一是認為摩崖石刻是專指石刻文字;一種認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
  • 揭秘中國古代的摩崖石刻
    中國古代的摩崖石刻。中國摩崖石刻的集大成者,為敦煌、泰山、武夷山等地。登名山,看摩崖石刻,是其他國家的登山者們所少有的遊覽體驗,而在中國,則是再平常不過了。  名詞解釋  文:記者 卜松竹  在石上刻畫符號,古今中外都有,但被特稱為「摩崖石刻」的,則為中國所獨有。這種起自中國古代的石刻藝術,載體依然是山崖石壁,內容無外是書法、造像或者巖畫,起源也是遠古時代的銘文記事方式。  「摩崖石刻」實際是一個並聯詞組:所謂「摩崖」,摩是刮蹭、摩擦之意,就是說在山崖之上刮摩;石刻,則指在石頭上刻畫。
  • 鼓山人文| 登鼓山、尋古蹟,摩崖石刻寓意深
    登鼓山,不單只有鍛鍊身體的作用。身處密林石階中歇息時,抬頭看看歷經千年風雨後留存於世的石刻題字,欣賞古人書法的精美,感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不失為一種身心靈「如沐春風」的洗禮。宋代至現代的歷代摩崖石刻有著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不少為歷代名人的題刻。古人刻字在藝術上多為書法與詩歌方面的造詣,其感情的抒發流露通過石刻這一藝術展現出來,為後人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
  • 尋訪璧山茅萊山摩崖石刻
    不過,這荒林山崖裡竟然還藏著許多野菩薩和石刻,如果說茅萊山還有點仙氣的話,也許就該是茅萊山上的摩崖石刻了。茅萊山位於璧山縣大興鄉鎮境內,所謂的茅萊山不過是一處連綿的小丘陵山崗,它充其量其海拔只有四百餘米,只是相對大興鄉街來說高出二百餘米左右吧了。不過,茅萊山的廟子到是個古廟。按照鄉村傳統習慣,凡有鄉廟的地方必然有被人朝拜的菩薩和神仙,鄉廟是否古樸,往往與廟四周有無摩崖石刻有關。
  •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摩崖」——從古代摩崖石刻到李一《南陀行紀》
    後者當以古代的摩崖石刻為大宗。「摩崖石刻」一詞,雖然從廣義上說,包括人類在天然石崖上的一切摩刻形態,如石刻造像巖畫之類,但在中國書法的語境言及摩崖,其所指則是大體確定的,那便是摩崖書法。歷代最負盛名的摩崖書法,主要分布在山東、陝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和福建等地。
  • 蘇州寒山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33處石刻已拓片(圖)
    作為搶救保護工作的第一步,相關部門對已發現的33處寒山摩崖石刻製作了拓片。虎丘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也提出具體保護方案。  無人管理,摩崖石刻岌岌可危  蘇州高新區境內,現存大量摩崖石刻,位於寒山嶺的寒山摩崖石刻就是其中較有名氣的一處。  寒山嶺位於天平山北,支硎山西。幾百年前,趙宋王室後裔趙宧光在此買山葬父,守孝終生。
  • 濟南丁家峪免費賞紅葉,道法自然之地,摩崖石刻眾多
    深秋季節,秋遊賞紅葉的時候到了。今年11月3日周六,我來到了位於濟南歷城區西營鎮的丁家峪,那裡是濟南南部山區免費欣賞紅葉的一個好去處。丁家峪位於濟南歷城區西營鎮,是一處山峪,也是一座自然山村,有小紅葉谷之稱,這裡有純樸的民風和自然的美景。
  • 平潭石刻掌故丨一起走進摩崖石刻背後的故事
    12月5日上午,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民俗專家阿燦在實驗區圖書館開展「平潭石刻掌故」主題講座。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解摩崖石刻背後的神奇故事,讓現場觀眾大開眼界、大飽眼福,感受到了摩崖石刻藝術的獨特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對家鄉歷史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 襄陽峴山摩崖石刻十處!
    其中,峴山崖摩石刻是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對於研究襄陽的歷史文化、政治軍事、開發旅遊景點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據相關史料記載,峴山上有多處摩崖石刻。襄陽文史專家愛好者,多年來進行了登山找尋,隨著峴山的開發和遊峴山的遊客越來越多,峴山古摩崖石刻發現的越來越多,截止到目前一共發現了十處摩崖石刻。
  • 四川白玉發現一處吐蕃晚期摩崖石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日前,經專家考證,四川省白玉縣登龍鄉邦邦村發現的一處石刻,被初步判定為吐蕃晚期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是人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書法、造像或巖畫,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是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據介紹,這次發現的吐蕃時期摩崖石刻,其風格與昌都、玉樹、石渠發現的各處吐蕃石刻造像非常接近。
  • 探秘福壽山摩崖石刻
    平川文旅公眾號 ID: gh_fe0ba9ff83af隨著小黃灣至903道路的建成,鸇陰古渡景區福壽山摩崖石刻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鳳凰山摩崖石刻(圖)
    行書,筆法渾樸幽深,蒼勁質撲,結構平實嚴謹,開成素雅,使人感到自然流暢,富於活力。署名王瑞之題。讚美風景秀麗的鳳凰山,語氣樸實,親切感人,意味深長。王是個普通的知事,並非官宦顯貴。石刻完成之日,龔大人早已返回京城,當地官員樂得相安無事,將錯就錯了。其實,即使有人指出,回答的理由也是現成的:明朝的官員中,貪官汙吏和昏庸之輩可是如過江之鯽啊,焉知龔大人的「狀元」不是買的?話說回來,鳳凰山的摩崖石刻幾乎全出自軍政官員之手。
  • 陽華巖摩崖石刻
    洞內有井水溪流,洞壁有摩崖石刻40餘方,清晰可辨認者有38方。這是一處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石窟國寶!石窟最為有價值的是摩崖石刻。其中唐朝大詩人元結的《陽華巖銘並序》,石刻長290釐米,寬93釐米,為此處最大碑刻。其題刻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永州地區現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其開創了湘桂兩地自唐後摩崖石刻盛行之風。
  • 寶塔山摩崖石刻
    讀懂寶塔山,最有力的歷史見證就是寶塔山下的摩崖石刻。寶塔山下,延河之濱,有一整塊的巨型石崖,長約二百多米,高有六、七米,其上布滿了歷代名人摩崖石刻,記載了一段段延安光輝的歷史故事,現在免費供遊客遊覽。 在現存的寶塔山摩崖石刻群中,最典型的兩組就是北宋石刻和紅色革命石刻。
  • 甘肅境內的摩崖石刻
    1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提起刻於甘肅成縣天井山、東漢仇靖所書的《西狹頌》,國人莫不嘖嘖稱讚。因為《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而《西狹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至今一字未損。
  • 福州於山摩崖石刻容顏失色 風化嚴重顏色模糊
    福州於山摩崖石刻容顏失色 風化嚴重顏色模糊www.fjnet.cn 2013-07-23 09:11  寇思琴 來源:東南快報 我來說兩句 在登於山、烏山,向朋友介紹這兩座名山上的摩崖石刻時,王先生發現承載福州厚重歷史文化積澱的不少摩崖石刻,很多都已字跡難辨。「有的是被風化了,有的是過去描紅的顏色褪去變模糊了,有的是被榕樹根包住把字給擋了……」王先生說,烏山上的摩崖石刻均被修復與描紅過,問題相對較小,但於山上的摩崖石刻,急需採取措施修復。
  • 寶塔山下的延安摩崖石刻
    延安摩崖石刻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山下,以寶塔山西麓石刻群最引人住注目。寶塔山古稱嘉嶺山,位於延安城東地,延河之濱,在山上可鳥瞰延安整個城區。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稱作寶塔山。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它以摩崖為載體,以記事述功為主要內容的石刻檔案。延安摩崖石刻佔地面積2864平方米,高6至7米,長260米。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
  • 【推薦】《道州月巖摩崖石刻》
    一、摩崖概觀永州古代摩崖石刻,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綿歷千年。唐宋以降,全國所存摩崖石刻以湖南為最多,湖南所存石刻以永州為最多。永州石刻以唐宋摩崖石刻最具代表性,尤以宋刻最為豐富,不僅在湖南省內,在全國亦有獨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