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璧山鄉村遊•登雲坪
據當地人講,說登雲坪上原有四個大隊,其中三個大隊屬璧山,一個屬江津。山堡上只有鄉村公路可通,而且山上無任何工業企業,也沒有什麼開發工程,連一條小街道也沒有,幾乎全是農村,所以說是真正的大鄉村。這兒的一切景色都是原生態的田園風光。正是這樣的鄉村大環境裡,登雲坪才呈現出她別有的一種鄉村遊風採來。登雲坪具有十大鄉村遊的景色:第一,奇石景點。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泰山石刻之唐摩崖
泰山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兩處,分別是泰山古建築群(2006年第六批)和泰山石刻(2001年第五批),此外,省級文保單位的數量就多不勝數了。至於泰山上的石刻,我看有統計說足有1800餘處,但這其中被列入全國文保範疇的,年代僅限於北齊至唐代,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那應該就只有兩處可以算(立了牌牌的)。一是經石峪的《金剛經》摩崖,這個年代被認定為北齊,二是大觀峰下的唐摩崖。至於其他什麼宋摩崖民國摩崖的,就不算啦。
-
探秘福壽山摩崖石刻
平川文旅公眾號 ID: gh_fe0ba9ff83af隨著小黃灣至903道路的建成,鸇陰古渡景區福壽山摩崖石刻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陽華巖摩崖石刻
洞內有井水溪流,洞壁有摩崖石刻40餘方,清晰可辨認者有38方。這是一處物質文化遺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處石窟國寶!石窟最為有價值的是摩崖石刻。其中唐朝大詩人元結的《陽華巖銘並序》,石刻長290釐米,寬93釐米,為此處最大碑刻。其題刻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永州地區現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其開創了湘桂兩地自唐後摩崖石刻盛行之風。
-
飛來:西湖摩崖石刻的杭州訪客
更重要的是,飛來峰的摩崖石刻,奠定了西湖摩崖石刻群的底子。西湖摩崖石刻群最重要的幾件,都在飛來峰。遊客嘀咕的,是當天一個探摩崖石刻的活動,主要參與者是杭州一個小有名氣的石刻古蹟愛好者群的群友,那天的主題:飛來峰下覓舊題。邵群笑著,一直幫「導遊」做疏導。到「黃山谷」石刻處,許力果然走不動了——這並不是黃庭堅的作品。而是梁溪(無錫的古稱)錢泳以黃庭堅筆法寫的,刻於嘉慶元年秋。
-
寶塔山摩崖石刻
讀懂寶塔山,最有力的歷史見證就是寶塔山下的摩崖石刻。寶塔山下,延河之濱,有一整塊的巨型石崖,長約二百多米,高有六、七米,其上布滿了歷代名人摩崖石刻,記載了一段段延安光輝的歷史故事,現在免費供遊客遊覽。 在現存的寶塔山摩崖石刻群中,最典型的兩組就是北宋石刻和紅色革命石刻。
-
峴石摩崖石刻——尋訪襄陽峴石寺遺址
在襄陽,峴石摩崖石刻,是每一位襄陽爬山愛好者的必訪之地。峴石寺(古籍圖)這一處摩崖石刻據說是峴石寺遺址,位於襄陽城南的羊牯山後的癩毒衝,癩毒衝這個俗氣的地名拾階而上遇古人,峴山摩崖石刻深。峴石繞峴石拾級而上,在峴石的背面,也有一塊石刻;據說上面的文字是時任京西南路安撫使兼襄陽知府程九萬所留「程九萬詩並記
-
子午道尋摩崖石刻
子午道尋摩崖石刻時間:2018.12.1地點:子午古道南段秦嶺子午古道赫赫有名,從子午峪進山過土地梁一條小溝插入西邊山中--觀音溝,我們在這裡要探尋一幅唐代摩崖石刻。資料記載,觀音溝內的蓮花禪寺舊址前有唐代摩崖石刻,其摩崖高1.13米,寬0.9米,陰刻楷書,字徑約10×10釐米,唐武德八年刻石。唐代摩崖石刻,這是我們本次旅途的重要一站。三車九人的小隊伍還是引起了路邊村民的好奇,想來到訪的人不多,他們給我們熱情地指明上山的路,勸說我們明天再上山,因為時至下午三點,下山回來肯定天黑了。
-
揭秘中國古代的摩崖石刻
中國古代的摩崖石刻。中國摩崖石刻的集大成者,為敦煌、泰山、武夷山等地。登名山,看摩崖石刻,是其他國家的登山者們所少有的遊覽體驗,而在中國,則是再平常不過了。 名詞解釋 文:記者 卜松竹 在石上刻畫符號,古今中外都有,但被特稱為「摩崖石刻」的,則為中國所獨有。這種起自中國古代的石刻藝術,載體依然是山崖石壁,內容無外是書法、造像或者巖畫,起源也是遠古時代的銘文記事方式。 「摩崖石刻」實際是一個並聯詞組:所謂「摩崖」,摩是刮蹭、摩擦之意,就是說在山崖之上刮摩;石刻,則指在石頭上刻畫。
-
甘肅境內的摩崖石刻
1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提起刻於甘肅成縣天井山、東漢仇靖所書的《西狹頌》,國人莫不嘖嘖稱讚。因為《西狹頌》與陝西漢中的《石門頌》、略陽的《郙閣頌》同列為漢代書法「三頌」,而《西狹頌》是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至今一字未損。
-
寶塔山下的延安摩崖石刻
延安摩崖石刻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山下,以寶塔山西麓石刻群最引人住注目。寶塔山古稱嘉嶺山,位於延安城東地,延河之濱,在山上可鳥瞰延安整個城區。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稱作寶塔山。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巖畫。摩崖石刻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它以摩崖為載體,以記事述功為主要內容的石刻檔案。延安摩崖石刻佔地面積2864平方米,高6至7米,長260米。石刻岸面整齊,岸石完整,是難得的石刻藝術。
-
蓋州煙筒山摩崖石刻
徐自強、吳夢麟在他們的《古代石刻通論》中認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個類別。所謂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記事的石刻。」這裡的摩崖石刻是專指文字石刻。但在說及石質造像時,往往又提到了摩崖造像。煙筒山摩崖石刻前輩先賢對摩崖石刻的論述,是兩種看法,一是認為摩崖石刻是專指石刻文字;一種認為包括石刻文字和造像。
-
由摩崖石刻想到的
來到這裡才發現,讓人敬仰和尊崇的,除了儒家文化之外,還有另外一部隱於山野,卻又恢宏於世的煌煌巨製——北朝摩崖刻經。 初夏雨後,光風霽月,萬物明淨,我與鄒城市書法協會主席、金文專家殷延祿先生一起來到位於城北的鐵山,拜謁鐵山摩崖石刻。 馮雲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宋代梁克家《三山志》開始記載烏石山和於山摩崖石刻。目前,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已知年代最早的是烏石山唐大曆七年(772年)著名書法家李陽冰篆書「般若臺記」。這說明烏石山摩崖石刻的歷史最少可追溯至唐代宗大曆年間(766年~779年)。據文獻記載,從唐至今,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共有466段現,存279段。
-
登華山賞摩崖石刻
在這些奇險難達之處竟有不少書體多樣、風格各異的摩崖石刻,不禁令人感嘆古代工匠的智慧與勇氣。 華山摩崖石刻數量眾多,年代久遠,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寶庫。這些石刻兼具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富於天然意趣,體量巨大、氣勢恢弘,為秀美的自然風景平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
-
邵陽摩崖石刻拓片專著武岡首發
通過三年的不懈努力,武岡王城書畫院院長、石竹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濤終於圓了自己的「夢」,為搶救性保護武岡境內的摩崖石刻作出重要貢獻。武岡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至今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自古人文薈萃,文化遺蹟眾多。其中境內留存有200餘處摩崖石刻,法相巖摩崖石刻聲名尤盛,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瑰寶。因年代久遠、日曬雨淋和保護不夠,部分摩崖石刻風化剝蝕的跡象明顯。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祁陽浯溪摩崖石刻
景區取名浯溪碑林,紀念館前確實有一排陶鑄的墨寶以碑文呈現,至於古人的手筆,則大多是在江畔以摩崖石刻的形式傳承下來,所以竊以為,文保命名的浯溪摩崖石刻其實更為貼切些,只是不如「碑林」直白上口吧。圖4:陶鑄銅像圖5:浯溪摩崖石刻
-
千年摩崖石刻深藏羅浮山鮮為人知
這些石刻可能是景致名稱,也可能是詩詞文章,但四周既無標識,也無說明,極易被忽略。其實,這是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羅浮山摩崖石刻,230餘處石刻基本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最早的幾處甚至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宋朝。長久以來,羅浮山摩崖石刻的名氣似乎與其歷史地位並不相符。
-
靈巖山現「靈巖」摩崖石刻
山間曾發現唐代初期的石刻佛經板,山頂亦有唐昭宗年間的石刻「天佑二年」字樣。千百年來,因靈巖山石質上佳,多有石刻文物留存。 近日,市文物保護和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在靈巖山農民街熱心市民的指引與幫助下,於靈巖寺老山門左側近90度的懸崖峭壁上的林莽中發現一處民國年間摩崖石刻,石刻內容為「靈嚴」、「
-
湖南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博物館開館
湖南永州,是荊楚至嶺南的水路要道,這裡摩崖林立,巖洞密集,眾多南來北往的文人士子以摩崖為載體,在石刻上紀詠題詞,歷經千年而不絕,形成了遺存完整、數量豐富、成線成片的摩崖石刻景觀群。永州摩崖石刻興盛於唐代,目前境內約有50處摩崖石刻景觀,摩崖石刻總數逾兩千,包括元結、黃庭堅、周敦頤、何紹基等名人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