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過年,成都就會上演空城計——因為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一大部分人,都是從四川、甚至全國的各個角落前來建設大成都的新成都人。
我們融入了這裡的生活,習慣了這裡的氣候,甚至說話都帶上了成都話獨有的梅花兒音,卻總是把胃落在了家鄉。
「世間美味在鄉下」大概就和「武林高手隱深山」是一個道理。雖然大成都的美食多元到眼花繚亂,但論單一食材、單一菜系,往往還是我們小地方的好。
但有人也研究過,這個小地方不能太小,否則會因為貧窮而忽略追求美食,所以結果是:地級市美食好過省會,縣城又好過地級市,再往下就不行了。
所以大榜決定把目光鎖定四川的小城,啟動馬達,找到當地土著美食家,挖出真正「隱於小城」的美食。
此隱於小城系列不定期更新,頻率為什麼時候找到資格土著什麼時候更,這一次,我們先抓了幾個富順的……
F
U
S
H
U
N
土著茹茹有一口在我們聽來相當純正的富順口音,抑揚頓挫、平卷自如,但她卻說:「我都是被白化得差不多的富順人了,要是我媽和你說話,你最多能聽懂百分之六十!」
說起富順,她總是一臉驕傲,也總是熱情地幫我們帶豆花蘸水,但她說,要吃最好吃的,還是要把車頭調向南,再偏東一點點,狂奔200公裡——回他們大富順去吃。
她不愛說文縐縐的話,但一提到富順的豆花,卻總是說:就像少女大腿內側的肌膚,永遠嫩白。
但這座小城值得你為它狂奔的理由,似乎又不僅只有豆花這獨一味。
1.在富順,有種能幹叫「行勢」,有種矇混過關叫「打麻扎符兒」。
2.吃飯不說吃飯,說qi飯;廚房不說廚房,說灶門qian;問你「這是什麼」也不說這是什麼,而說「類是和西喲?」
3.外地人一說起富順,想到的是旅遊指南上寫著的「千年古縣」和「巴蜀才子之鄉」;而富順人一談起家鄉,滿腦子浮現出的都是好吃的、好吃的、怎麼那麼多好吃的!
4.我們外地人睡醒起來的第一頓飯,吃的是稀飯饅頭脆紹面,而富順人睡醒起來第一頓,就要吞下一大碗乾飯——當然,那就是宇宙聞名的富順豆花飯!
5.在富順選豆花店基本很難踩雷,顏值控土著推薦你去白玉,其實僅僅因為他家豆花兒更嫩更白;而喜歡多種選擇去晶品,除了豆花兒,炒菜品類也很多。
但不管是白玉還是晶品,餘三還是雷三,每家的豆花兒都一樣美味,都有富順豆花獨有的滾、嫩、綿、白,入口即化。
6.豆花兒再好吃,可惜帶不走,還好,我還可以帶走豆花兒蘸水。
在富順,幾乎每家小有名氣的的豆花兒店都有自己的罐裝蘸水出售,不開玩笑,用土著帶來的雷三豆花蘸水下飯,不用配豆花,大榜都能脹下兩碗白米飯。
7.富順人就是吃得鹹(han),早飯的標配要麼是一碗豆花乾飯,要麼是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
特別在冬天的早上,一碗羊肉湯下肚,頓感整個冬天的寒冷都能被這湯鎮住。
8.當然,還有后街老街的醪糟粑粑、西湖塘的瀘州豬兒粑,有林氏雞婆頭的幹登抄手,也有黃角樹的雲南米線,僅僅只是吃個早飯,就能把大榜憋出選擇障礙症晚期。
9.在富順,雞婆頭和雞沒有關係,和頭也沒有關係,而是鋪蓋面,林氏雞婆頭如果非要翻譯,就是林氏鋪蓋面。
10.在富順,燕窩絲和你想像中的燕窩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這個長得像花卷的東西。
圍城馬路有家開了幾十年的燕窩絲是富順娃兒從小吃到大的早飯點心,土著驕傲地操著捲舌給大榜說:只有我們富順才有燕窩絲喲。(我看到不遠處的自貢老鄉翻了一個白眼)
11.在富順,牛佛也不是牛身上的一個部位,而是一個名聲遠揚的古鎮,那有著最好吃的牛佛烘肘和牛佛蒸籠,總是整整齊齊排列在桌,召喚你的口水。
吃完烘肘,再用剩下的油湯泡飯,秒秒鐘告訴你什麼叫天堂。
12.富順的「冰咖啡」是一間店鋪的名字,賣得最好的不是咖啡,而是綠豆沙配幹登抄手。
13.富順的「豬市壩」在電子地圖上都搜不到,卻藏著傳說中好吃到你懷疑人生的魚火鍋。
14.富順娃娃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是放學後,圍著城南小學門口炸串串的婆婆,左手一個炸茄餅,右手一個炸藕餅。(現在在老法院門口、由婆婆的女兒繼承)
15.富順娃娃長大後最開心的事,是夏天的晚上,坐在富順最火爆的海棠夜市壩子裡,喝稀飯吃麥粑,啤酒配上小龍蝦。
16.在外地的富順人說,每年過節說好了回鄉探親,最後都會變成「回鄉探吃」;而千裡迢迢奔赴富順的外地人,也會從說好的旅遊,變成計劃之外的「旅吃」。
17.然而,富順卻不只有吃。沱江繞城過,文廟在江邊,九層回瀾塔,城中有西湖……在富順,我們從不豔羨杭州。
18.自從第一口鹽井的落下,這裡的天車屹立千年,一度高聳入雲、遍布全城——有天車,哪裡還在意什麼艾菲爾鐵塔。
19.濱江路上打麻將,西湖塘邊吹牛皮,五虎山上耍朋友,板命街上板過命……富順不算大,但每一個地標都有它的小故事。
20.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也是富順土著,還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大榜沒有收錄下來,請在留言區幫大榜補上好嘛!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