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小夥伴們,之前我們已經簡單了解了容易造成大腿外側痛的股外側皮神經卡壓症候群,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與大腿內側關係密切的閉孔神經。
話不多說,我們先來看一下閉孔神經在哪裡?
在我們的坐骨、恥骨之間有個大孔,這個大孔就是閉孔,我們的閉孔神經就從該孔穿過。閉孔神經是含感覺、運動的混合神經,由第2腰椎至第4腰椎的前支構成,在脊柱旁腰大肌溝內下行,於閉膜管內部分為前、後兩支,前支下行支配股薄肌、短收肌、長收肌及其表麵皮膚,還有一個小分支到達髖關節附近;後支支配大收肌、閉孔外肌,其既有神經分支到達髖關節,又有神經分支到達膝關節。
到這裡就不難看出,閉孔神經支配著我們大腿內側的運動和感覺。
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
了解了閉孔神經的位置以及支配的區域,對於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就比較好理解了。
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是指由於閉孔神經在通過閉孔的膜-骨性管道時, 受壓而引起的以同側下肢股內側疼痛為主的一組症狀與體徵。
具體有什麼樣的症狀和體徵呢?
既然是閉孔神經受到了卡壓,它的症狀表現自然與其支配區域脫不開關係
1、 閉孔處有深壓痛並向下肢內側放射,腹壓增高時症狀加重。
2、 股內收肌肌力下降、外展受限,晚期可有肌萎縮。
3、 股內側皮膚感覺障礙。
4、 由於閉孔神經有支配髖關節和膝關節的關節支,有的患者可表現為髖周疼痛(患側腹股溝、大腿內側、髖關節),或者膝關節疼痛。
5、 隨著病情的進展,以上症狀逐漸加重,可有間歇跛行。
什麼原因會造成閉孔神經卡壓呢?
閉孔管本身狹窄:骨盆骨折或畸形、髖關節前脫位、閉孔疝等;
手術損傷:婦產科手術可能會對閉膜管解剖生理造成破壞;
閉孔神經病變:股骨頭缺血壞死、髖關節病變等波及閉孔神經;
閉孔周圍炎症:盆腔炎、恥骨炎以及內收肌群牽拉傷造成閉孔神經走行區的軟組織出現充血、水腫、瘢痕,從而壓迫閉孔神經。
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應與腰椎間盤突出、梨狀肌症候群、盆腔炎、股骨頭缺血壞死等疾病區分。
VS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也會有向下肢的放射痛,在腹壓增高的時候也會有症狀加重的情況,並且在情況嚴重的時候亦會出現間接性跛行。但是腰椎間盤突出是自腰骶部起,沿坐骨神經走行向下肢放射性疼痛,發病初期進行細緻的體格檢查, 及時發現股內側放射痛和股內側皮膚感覺障礙等變化即可區分。
VS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與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的相似之處是都有向下肢的放射痛,都可能會造成間接性跛行。但是腰椎管狹窄是臀部疼痛並自股後、小腿後外側放射,而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是閉孔處有深壓痛並向下肢內側放射,疼痛區域不同,通過CT可以明確診斷。
VS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與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的相似之處是下肢放射痛,但是前者最顯著的表現是臀部疼痛,並且是向大腿後側或小腿後側的放射性疼痛。通過詢問病史和體徵檢查一般就可區分。
VS盆腔炎
盆腔炎症可通過閉孔管向股內側蔓延,使組織充血、水腫,導致閉孔管變窄卡壓。但是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子宮周圍結締組織及盆腔腹膜的炎症,並且在發病時會伴有小腹疼痛。
VS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與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的相似之處是都會伴有髖關節疼痛、並且隨著病情加重還會出現膝關節疼痛、髖關節外展、內旋受限和跛行,但是卻沒有閉孔神經卡壓導致的其他症狀。
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該如何應對?
早期症狀較輕時可進行保守治療,並且根據治療方式的特點可綜合運用。
封閉治療
用質量分數為2%的利多卡因3ml加醋酸潑尼松龍50mg進行藥物封閉治療。但是封閉法對有消化道潰瘍或出血病史的患者慎用。
小針刀療法
小針刀療法深入閉孔神經走行路線充分松解粘連壓迫, 使閉孔神經周圍軟組織因無菌性炎症產生的筋膜張力降低、瘢痕粘連組織被松解開, 且可降低疾病的復發率及再次治療率。
手術治療
對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或者情況較嚴重者可進行手術治療。手術要點是要找到致壓點,並且解除卡壓。
對於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
您那裡還有哪些好的處理方法嗎?
歡迎分享呀~
參考文獻
牛春雨,霍鈞力,郝建偉.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J].中華骨科雜,2000,20(9):569
明立功,洪光輝,陳德松,明朝戈,明立山,王自方,王新德,孟維娜,王雙雙,魏志遠,楊華麗.以髖部疼痛、酸沉不適感為主的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誌,2019,34(10):1056
孟祥龍,姜益常.局部封閉結合針刀治療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8):111-112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