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常用體格檢查

2020-12-21 新華神外沈霖

上海新華醫院神經外科腰骶神經中心楊敏 鄭學勝 沈霖

臨床症狀、體徵結合電生理檢查是目前臨床醫師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普遍方法。其中,神經電生理檢查被認為是診斷的金標準。然而在日常的門診初診中,體格檢查(體徵)對於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初步診斷極為重要。

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體格檢查主要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的感覺檢查和運動檢查:感覺異常、痛覺麻木、大魚際萎縮、拇指外展無力、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陽性、Phalen 徵(屈腕試驗)陽性等。Phalen 認為,體格檢查發現以下三項中的一項即應考慮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正中神經支配區的感覺異常、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陽性、Phalen 徵(屈腕試驗)陽性。

感覺檢查

研究發現,正中神經支配區域的痛覺減退與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診斷明顯相關,而夜間感覺、兩點辨別覺、振動覺等的異常並無太大意義。這可能是因為痛覺減退為正中神經損傷之後的特異性體徵。其中,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Phalen 徵(屈腕試驗),在實際的診療中最為常用。

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輕柔地叩擊腕橫韌帶,如果出現正中神經支配區的麻刺感則為陽性。值得注意的是叩擊力度必須適當,過度用力或積極叩擊會出現假陽性反應。

Phalen 徵,即屈腕試驗:讓患者將肘部置於檢查臺上,前臂與地面保持垂直,任由重力作用自然垂腕。如果在 60s 內出現手部感覺異常是為陽性。其原理為屈腕時腕橫韌帶與屈肌腱之間的壓力會增高,誘發正中神經分布區感覺異常。

運動檢查

拇指力量(拇指外展):研究發現,當檢查拇指力量時,應該更加關注拇指外展力量的減弱,而不是屈曲或對掌。拇指外展力量減弱為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一個重要依據,相反,拇指外展力量正常的患者基本可排除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

拇指外展力量測試。讓患者抬起拇指垂直於手掌,檢查者在拇指末節指骨施加向下的力量,以檢查只受正中神經支配的拇短展肌的力量。

大魚際肌萎縮:從側面觀察大魚際肌是否凹陷,可與正常側對照後判斷。大魚際萎縮常出現在病程較長的患者中。

其他Katz 手症狀圖

Katz 手症狀圖是患者自己描述手部和胳膊的掌側和背側各種症狀出現的特定位置的圖,包括疼痛、麻木、刺痛和感覺減退等。畫出的圖被分為經典、可能、不可能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 三個等級。研究表明,神經電生理診斷為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患者 Katz 手症狀圖結果大多為「經典」或「可能」,而結果為「不可能」的患者基本可排除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由於該項檢查繪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臨床上較少應用。

Katz 手症狀圖。A. 經典圖案:症狀累及拇、示、中三指中至少兩指;允許環指、小指出現症狀、手腕疼痛及手腕周圍放射痛,但是不允許手掌或手背出現症狀。B. 可能圖案:與經典圖案類似,但是允許手掌出現症狀,除非僅累及尺神經支配區域;症狀僅累及拇、示、中三指之一。C. 不可能圖案:拇、示、中三指均無症狀。(JAMA June 21,2000-vol 283,No 23)

小結:

臨床上症狀結合查體,只能對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進行初步預判,最後的診斷還是需要神經電生理檢查以明確。神經電生理檢查目前被認為是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金標準。近來高頻超聲和核磁共振,已常規應用於診斷和鑑別診斷,從影像學角度更加直觀的進行判斷,並能一定程度反映出神經損傷的病理狀態,為分級評估提供有力的證據。

相關焦點

  • 大腿內側放射痛,外展受限,警惕閉孔神經卡壓!
    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了解了閉孔神經的位置以及支配的區域,對於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就比較好理解了。閉孔神經卡壓症候群是指由於閉孔神經在通過閉孔的膜-骨性管道時, 受壓而引起的以同側下肢股內側疼痛為主的一組症狀與體徵。具體有什麼樣的症狀和體徵呢?
  • 腰臀部瀰漫性疼痛,可能是這條神經卡壓了!
    臀上皮神經卡壓症候群臀上皮神經炎又稱臀上皮神經損傷、臀上皮神經卡壓症候群,這裡其實已經透漏了兩個關鍵信息:神經和卡壓,臀上皮神經炎就是臀上皮神經在走行過程中遭到卡壓形成的一類疼痛性疾病。這個臀上皮神經在哪裡呢?
  • 孕期患上腕管症候群,手部疼痛麻木怎麼辦
    1.人的手腕的屈側,有一個由腕骨和韌帶形成的管道叫腕管,腕管內有9條肌鍵及正中神經通過,正常情況下滑膜分泌適量的潤滑液,使肌腱在鞘內正常滑動。但由於孕期筋膜、肌腱及結締組織的變化使腕管的軟組織變緊而壓迫正中神經而出現麻木、疼痛的現象,稱為孕期腕管症候群2.腕管症候群是一種比較常見肌肉勞損病,是經常用手工作的人的職業病,如打字員、收銀員、鋼琴演奏員等,尤其是經常使用電腦鍵盤的孕期女性,患這種病的傾向更大3.調查發現有
  • 尺骨撞擊症候群影像表現
    尺骨撞擊症候群 定義 尺骨撞擊症候群是尺骨頭、尺骨莖突與月骨、三角骨發生撞擊,並長期壓迫引起月骨尺側部分缺血性壞死,如果尺骨陽性變異較大(大於2mm),尺骨莖突的壓迫也可引起三角骨缺血性壞死。
  • 頭疼躺下就好 警惕低顱壓症候群
    她曾做過頭顱CT、磁共振檢查,先後被診斷為神經痛、頸椎病,也有診斷為偏頭痛、腦膜炎,但接下來的治療始終不見好轉,只能天天躺在床上。最後經腰穿證實,李女士腦脊液無法流出,即壓力為「0」。檢查脊髓磁共振水成像,發現她的頸胸交界處腦脊液漏,經治療,3天後頭痛消失,活動自如。診斷結果證實,引起李女士頭痛的元兇是低顱壓症候群。  分析:臨床上,這種病例並不少見,然而常常會誤診為其他疾病。
  • 幾塊肌肉與幾根神經的那些事兒
    博主推薦肌損傷導致神經卡壓下面介紹較易損傷的肌肉,以及肌肉損傷(或張力增高)後繼發相應神經卡壓(或損傷)旋前圓肌與正中神經指淺屈肌與正中神經>旋後肌與骨間背神經斜角肌與臂叢神經尺側腕屈肌與尺神經肱三頭肌與橈神經四邊孔與腋神經四邊孔----上界:小圓肌,肩胛骨外緣,肩胛下肌,肩關節囊
  • 煙霧病和煙霧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 神經介入資訊「指南共識」
    (2017)煙霧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雙側頸內動脈末端及大腦前動脈、大腦中動脈起始部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為特徵,並繼發顱底異常血管網形成的一種腦血管疾病。神經功能障礙與腦缺血或顱內出血部位等相關。其他臨床表現還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癲癇、不隨意運動或頭痛等。輔助檢查對疾病確診、病情評估和治療決策具有重要意義。腦血管造影是診斷煙霧病和煙霧症候群的金標準,其還可用於疾病分期和手術療效評價。
  • 頸椎病、腱鞘炎、腕管症候群……天天玩手機,小心「玩」出病
    記者從市區三大醫院了解到,最近幾年,因過度玩手機,出現頸椎病、腕管症候群、腱鞘炎、視力下降等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低齡化。最近一段時間,僅在市人民醫院眼科,因玩手機出現眼睛疾病的患者,平均每天達40多名,最小的患者年僅兩周歲。10歲男孩低頭玩手機患上頸椎病一個月前,青縣10歲男孩赫赫(化名)總感覺脖子疼。
  • 神經綜述:肌萎縮側索硬化的感覺神經損害
    Hammad等通過對103例ALS患者進行研究發現,22%的患者存在各種感覺異常症狀,多呈手套-襪套樣分布,以麻木感最常見,其次分別為神經病理性疼痛、刺痛感和溫度覺減退。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結果異常患者的比例為20%,依次表現為振動覺、針刺覺減退,熱感覺受損以及關節位置覺減退。
  • 圖解常見運動損傷檢查方法
    7.腕關節關節活動範圍 > 1、椎間孔擠壓試驗 2.頸神經根牽拉試驗
  • 肌肉、骨骼、神經,這4種常見的臀部疼痛應該如何區分?
    臀痛型腰椎間盤突出症一般在影像學上容易與其它三項疾病相鑑別,臀痛型腰椎間盤突出通常可以在CT上有所顯示,而臀上皮神經炎、臀中肌症候群和梨狀肌症候群在影像學檢查上多無明顯異常。臀上皮神經炎臀上皮神經炎也稱臀上皮神經卡壓症候群,雖然聽著陌生,卻是引起臀部疼痛的常見原因。它是指臀上皮神經在行走過程中遭到卡壓形成的一類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臀上皮神經支配區的臀上部疼痛、麻木和感覺減退,少數向大腿後外側放射,但其腿部疼痛多不超過膝關節。
  • 神經也會遭迫害!
    04卡壓日常生活中含胸駝背頭前傾等不良姿勢造成胸大肌、肩胛下肌緊張短縮,岡下肌、小圓肌被過度拉長而形成慢性勞損。當小圓肌受損後充血、水腫就有可能壓迫行徑此處的腋神經,最終導致腋神經損傷。圖片來源:Grant 解剖學操作指南(第15版)四邊孔位於肱骨內側和肩胛骨外緣之間,上界為小圓肌,下界為大圓肌,內側為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界為肱骨外科頸和肱三頭肌外側頭,腋神經從四邊孔穿出,此處結締組織包繞神經,易出現卡壓。
  • 小細胞肺癌合併副癌症候群,還能用免疫治療嗎?專家討論太精彩了!|...
    02檢查及評估體格檢查:雙下肢肌力4級,屈髖、伸髖4級,腱反射+,雙側指鼻試驗、輪替、跟-膝-脛試驗欠配合。根據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如果懷疑是副腫瘤性神經系統症候群,可考慮行全面的副腫瘤抗體組合檢查:亞急性小腦變性(抗Yo抗體) ——共濟失調、構音障礙腦脊髓炎[ANNA-1(抗-Hu)抗體] ——混亂、遲鈍、痴呆感覺神經病
  • 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
    今天簡要給大家科普一下肘、腕關節的基礎解剖,有興趣的可以留言或者私下交流學習。 1這是整個手臂的外形,包括肘、腕關節,前臂和手指。
  • 寨卡病毒或為格林-巴利症候群病源
    據《費加羅報》報導,近日法國科研人員首次證實,寨卡病毒與格林-巴利症候群存在關聯。格林-巴利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變在脊神經根和脊神經,可累及顱神經,會造成對稱性麻痺、四肢軟癱,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少數嚴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痺和雙側面癱。    一直以來,這種罕見的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被懷疑與寨卡病毒有關。
  • 醫學基礎知識重要知識點:頭顱和眼的檢查
    診斷學考試中,很多同學覺得這門學科內容非常瑣碎難記,尤其是體格檢查部分,非常細碎,複習時容易混淆,無從下手,所以現在為大家整理我們頭部檢查,加以歸納之後更方便記憶。2.尖顱:見於先天性疾患尖顱並指(趾)畸形,即Apert症候群。3.方顱:前額左右突出,頭頂平坦呈方形,見於小兒佝僂病或先天性梅毒。4.巨顱:額、頂、顳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圓形,頸部靜脈充盈,對比之下顏面很小。
  • 你知道庫欣症候群嗎?一種罕見的神經內分泌疾病,值得世界去關注
    庫欣症候群,帶你走進神經內分泌罕見病的世界1、庫欣症候群的概述庫欣症候群是一種嚴重的神經內分泌性疾病,指的是垂體源性增多導致的高皮質醇血症,約佔所有內源性庫欣症候群的70%。3、庫欣症候群的診斷步驟庫欣病為導致庫欣症候群眾多病因中的一種,其診斷複雜,需經過嚴格而完善的內分泌及影像學檢查後方能初步確定該病的診斷,並最終需經過手術獲取病理標本後方能確診。
  • 常用抗生素有望抵抗寨卡病毒感染,減輕其對大腦的傷害
    然而,在2015-2016年,寨卡病毒突然在巴西、美國、東南亞地區爆發,很快擴散至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並與胎兒流產,新生兒小頭畸形、格蘭-巴雷症候群等病例的快速增加密切相關。2016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將寨卡病毒列為全球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大大推動了寨卡病毒相關研究,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或疫苗來對抗寨卡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