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門,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婚後第三天,在現在來說,回門主要是代表了男女雙方婚姻儀式的完整結束!。我是山東人,我們這邊婚後新郎新娘「回門」都是在舉行婚禮的第三天,簡要介紹下我們這的回門風俗!一般都是結婚的第一天是早上婚禮、中午酒席、下午上墳、晚上酒席!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去丈母娘家回門,需要帶上一些禮物,這些禮物還有點講究,我忘了都有啥了,丈母娘家中午會有回門宴,都是自家的親戚!
我參加了兩次回門:第一次,我作為小叔子陪堂哥去他丈母娘家回門,因為我們這有這個風俗,然後被安排在上位——上位的理解就是標準酒席禮儀中主陪的位置,主陪有新郎坐,主賓的位置是我的,當時被女方家的人灌了個夠嗆!
一桌子十個人,八個是女方的陪客,八個人輪流給新郎和小叔子伴郎敬酒,然後女方父母上場敬酒!第二次,是我回門,這一次是坐在了主陪位置,因為事先老丈人囑咐過,沒大喝酒!現代婚姻的回門,主要是婚禮完整的最後一個儀式,要在以前,「回門」的講究還是很多的!
之前的回門禮最主要的一點代表了女子以後「從夫居」的家庭模式,一為緩解離開家庭的心理不適,二為一對新人對養育之恩的感恩和報答!。我們都知道一個古話叫做「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以前社會的時候,女子一般都是深居簡出,婚前在家從父母一起居住,婚嫁之初必然十分想念父母,而且古代結婚的時候,不像現在有嚴格的年齡限制,大多數還是十幾歲的姑娘!
回門,這有不忘父母、不忘養育之恩的意思!即便到了現在,婚禮上常常出現的一個場景是,女方被新郎從家裡接走時會返身跪拜父母,也是不忘本的意思!
婚後徹底告別了從小到大的家,回娘家除非是父母邀請或者是夫家的應允,否則不能隨便回娘家!今年8月份的時候,流傳著一個視頻,視頻內容是少數民族家庭,因為家庭矛盾,丈夫把妻子送回了娘家,丈母娘和大舅哥因感到女子被送回娘家有失顏面,便狠打了女子一頓!
回門禮的歷史意義在於,對婚後長期「妻從夫居」模式的一種補償和平衡!
當一夫一妻制家庭成為個體經濟單位,它便從母系氏族公社中分裂出來,男女結合由從妻居逐漸變為從夫居,家長由女性變為男性。
回門,從表面上看,有種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深層意義上,也是男權和父權社會裡,女子與往昔生活的告別!很悲觀的講,在古代複雜的生存環境下,加上交通通訊方式的不便捷,再有封建禮俗的約束,回門是女子跟父母的最後一面也說不準!
所以,為什麼說回門宴席男方要坐在上位上,嶽父嶽母更希望的是姑爺好好照顧自己的女兒!總的來說,現在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婚嫁喪娶的傳統風俗都弱化了很多,沒有之前那麼些講究,回門就成了現在吃頓飯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