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機場客運量圖譜:北京破億居首泉州等三四線城市增速爆發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在航空客運方面,部分三四線城市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目前中國的機場投資也保持高速前進,其中以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機場項目為主。

城市航空客運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經濟發展活躍度情況。

近日國內各大機場2018年航空運輸數據陸續發布,全年我國航空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全國千萬級機場達37個。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從三個方面盤點2018年國內機場航空客運的數據變化和發展趨勢。首先,一線城市深圳增速最快,而新一線城市追趕迅速,其中西安和鄭州表現亮眼;其次,三四線城市運力爆發,泉州、南通等三四線城市增速超過35%。隨著產業和消費的下沉,三四線城市航空客運也在爆發,其中東南地區民營經濟很活躍的三四線地級市表現突出,目前國內的機場建設的熱門地區也在三四線城市;其三,部分旅遊熱門城市,航空客運增速放緩,包括雲南的昆明和麗江的機場等,或和旅遊市場波動有一定關係。

新一線城市增速明顯

2018年中國城市機場客運量整體增速較快,其中北京首都機場首次客運量過億,成為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後,全球第二個年旅客量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

北上廣深城市機場整體增速平穩,其中增長最快的是深圳寶安機場,寶安機場繼2017年客運量超過昆明長水機場後,在2018年繼續快速增長,成為客運量排名前十城市機場中,增速最快的機場,這和深圳近年經濟發展活躍有一定關係,其常住人口增量連續三年保持每年50萬以上的增長,高新產業發展迅速,城市吸引力全國靠前。

在客運量方面,數據變化更突出的是新一線城市。成都繼續穩居航空客運量全國排名第四的位置,進步明顯的是西安和鄭州。其中,西安排名位列全國第七,增量達280萬人次,比往年提升了一個名次。

在西安的客運數據變化中,其中國際(地區)旅客量超過260萬人次,增幅32%,可見西安在圍繞國際化都市建設和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方面,在航空數據方面有一定的體現。

新一線城市客運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機場中,增速最快的是鄭州,總量為2733萬人次,增速為12.5%。2017年鄭州新鄭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400萬人次,首次位居中部機場第一位,2018年鄭州的航空客運量在總量和增速上繼續位居中部第一。

中部地區的機場客運量排名情況在不斷變化中,前些年一直是長沙機場和武漢機場位於前兩名,二者交替成為中部第一,鄭州機場與兩者相比有較大差距。但從2017年開始,鄭州新鄭機場航運發力成效明顯。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這和2013年國務院批准以鄭州機場為核心的鄭州航空港經濟實驗區有一定關係,鄭州擁有唯一由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航空港經濟實驗區,近三年貨運和客運人次集中爆發增長。

而中部地區的武漢,客運量排名位居新一線城市排名的第十位,和經濟總量同檔的成都相差甚遠,這跟近年武漢周邊密集的4小時高鐵網有一定關係,高鐵對武漢民航客運的衝擊持續加劇。比如武漢到北京最快4小時12分,到上海最快3小時51分,到廣州最快3小時41分,而武漢飛到北上廣的時長均在2小時左右,加上往返和候機時間,航運優勢不算特別明顯。

三四線城市運力爆發

除了一二線城市的平穩快速增長,在近年增速最快的是國內部分三四線城市。隨著中國城市的梯度發展,產業、消費均在往三四線城市下沉,在航空客運方面,部分三四線城市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目前中國的機場投資也保持高速前進,其中以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機場項目為主。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了2018年航空客運人次在250萬以上且保持了30%以上增長的城市機場,按照增速排名,分別為泉州晉江、南通興東、揭陽潮汕、常州奔牛、宜昌三峽和徐州觀音五個機場。

其中表現突出的「黑馬」是泉州晉江機場,全稱「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據民航資源網數據顯示:泉州晉江國際機場2018年客運量744萬人次,增速為39.4%,是年250萬客運量以上的城市機場中增速全國排名第一。

泉州晉江機場所在的縣級市晉江,已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標杆縣,截至2018年11月底,晉江擁有5萬多家民營企業、2個超千億元5個超百億元產業集群、46家上市公司,民企創造的經濟總量佔全市的95%以上。比較知名的有安踏、特步等體育品牌。泉州還是中國著名僑鄉,分布在五大洲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泉籍華僑華人達900多萬。該機場曾將2018年的強勁增長歸因到深圳航空和廈門航空公司的運力投放。

南通興東機場的客運增速為37.8%,僅次於泉州晉江機場,近7年時間裡,南通機場實現年吞吐量不足25萬到277萬的人次的變化。官方消息稱,原有的T1、T2航站樓完全無法滿足旅客出行的需求。新航站樓正在擴建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目前上述五個機場,前四個均為東南地區的地級市,說明目前中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三四線城市經濟活躍,消費和產業下沉在東南沿海地級市反映更明顯,中西部地區大多地級市仍處在機場建設期,也是未來機場基建的重點地區。

部分旅遊城市增速減緩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產業一直作為朝陽產業發展迅速,熱門旅遊城市的機場旅客人次也是增速迅猛。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了2018年旅客人次增長失速的城市,其中包括雲南昆明長水機場、麗江三義機場、海南三亞機場以及貴州和湖南共建的銅仁鳳凰機場。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雲南客運量最大的機場包括昆明長水機場和麗江機場2018年均增速緩慢,這和雲南旅遊市場波動有一定關係。機場吞吐量也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活躍度的體現,雲南旅遊產業發達,遊客對機場吞吐量影響反饋明顯,2017年雲南旅遊市場多起旅遊糾紛事件引發全國關注,地方政府也開始了持續的旅遊市場大整頓,整頓一直持續到2018年。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雲南省長阮成發用了「刮骨療毒」「鳳凰涅槃」來比喻旅遊大省形象重塑和品質提升之路,2017年一年來全省共查處173家旅遊社,佔全省總量的五分之一。雲南旅遊的陣痛期也反映在具體的產業上。

雲南的一家旅遊上市公司在2017年的半年報中曾直言因雲南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團隊遊的市場份額下降態勢較為明顯,對公司第二季度經營業務產生了一定影響。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發現,該上市公司的經營數據相對2017年已有明顯回暖,雲南旅遊或正在走出刮骨療傷的陣痛期。

對於增速下滑的銅仁鳳凰機場,位於湖南省與貴州省交界處,屬於共建共享的機場,機場離鳳凰古城很近,輸送大批到鳳凰旅遊的遊客。21世紀經濟研究院注意到一組數據,銅仁官方提到,為不斷提高客座率和收益率,加強航線運營管理工作深耕細作,截至2018年10月14日,累計完成10522架次,同比減少31.91%;旅客吞吐量同比減少4.2%。通過航班結構優化和航旅協同發展,2018年1至9月,航線補貼下降了20%,節約航補資金近億元。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對於部分中西部地區小城市機場,政府補貼在機場航班次增減方面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政府補貼多,航空公司就飛得多,如果在航班人次有限的情況下,政府減少補貼,航空公司就會減少班次。銅仁鳳凰機場通過政府的精細化運作,在2018年前十個多月減少了20%的補貼,減少了4.2%的旅客吞吐人次,實際上提高了效率,但從側面也反映了機場的運力離飽和還有很大的空間,有待當地旅遊進一步發展。

相反,增速迅猛的熱門旅遊城市機場,則包括湖北十堰武當山機場、雲南保山雲端機場、 山西大同雲岡機場、湖北恩施許家坪機場、河南洛陽北郊機場、湖北襄陽劉集機場,都保證了30%以上的增長。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在國人旅遊消費增長的大背景下,既有量的提升,又有質的提升,中國人正在從傳統的觀光遊向休閒遊、度假遊轉變,傳統的低價拼團遊、千篇一律的古鎮古街遊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旅遊消費升級需求,更優質的全域旅遊配套和優質服務,是中西部大小旅遊城市保持旅遊人氣的關鍵。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焦點

  • 2018中國機場排名:旅客量千萬級機場達37個,北京首都機場首破億
    山川網:據民航局「2018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共有235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33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30個。按照年度旅客吞吐量情況,2018年十大機場依次為: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昆明長水、西安鹹陽、上海虹橋、重慶江北、杭州蕭山。
  • 2018年湖南機場貨郵吞吐量增速居全國第9位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吳鑫礬)昨日,記者從中國民航局獲悉,3月5日該局公布2018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其中,2018年湖南機場旅客吞吐量達3023.8萬人,增速居全國第15位;貨郵吞吐量達15.8萬噸,增速居全國第9位。
  • 2019年中國千萬級機場達39個 三四線城市客流增速迅猛
    2019年中國千萬級機場再增加兩個,分別是煙臺蓬萊國際機場、銀川河東國際機場。1月6日,2020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2020年,國內客運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將穩定在80%以上,全國千萬級以上機場平均放行正常率和始發航班正常率力爭達到85%。
  • 福建2018年各市GDP排名出爐,泉州首破8000億,廈門人均GDP居第一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福建省2018年實現生產總值3.58萬億元,名義增速為11.25%,同比去年增長了3621億元。其中,泉州GDP首次突破8000億元,同時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從人均GDP來看,廈門人均GDP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
  • 2018中國內地前十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 北京破億居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片 傅雲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日訊 歲末年初,探親度假乘飛機出行的人多起來了,你經過的哪些機場是中國內地最忙碌的機場呢?  2018年,北京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該機場成為我國第一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也是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後,全球第二個年旅客量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
  • 2018年中國機場吞吐量排名:重慶江北機場全年4159.6萬人次,排第九
    10日,記者從民航局獲悉,2018年中國235個機場吞吐量排名中,首都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10098.3萬人次,同比增速5.4%,是全國機場第一個旅客吞吐量突破一億人次的機場。重慶江北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4159.6萬人次,同比增速7.4%,排全國機場旅客吞吐量第九。
  • 2018年31省區GDP增速排名:雲南第三
    另外北京、上海、河北GDP增速與全國持平,其餘16省未達到全國水平,其中天津全年的GDP增速僅為3.6%,排名墊底。  從表中可以看到,與2017年增速相比,全國31個省市中僅有福建、陝西、甘肅、遼寧、內蒙古5個省區GDP增速高於2017年GDP增速。
  • 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北上廣深居全國前四
    比如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增加的市場容量指標反映的是招商引資的吸引力,人口和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大的城市得分會高一些,這也是正常的。一、營商環境總水平:一線城市位居前四 蘇州、珠海、東莞、泉州等市表現搶眼測評發現,2020年全國296個營商環境城市中,深圳、上海、北京、廣州、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位居前十,其中北京、杭州的名次比2018年有所上升。
  • 2019年GDP前30強城市公布:北京位居第二
    城市間的激烈競爭直接體現在排名的變動上,因行政區劃調整,合併萊蕪區後的濟南2019年GDP名次提升3位,躍升至全國城市第20強。此外,合肥和福州GDP也從上年的7000多億元直接跳增至9000多億元的水平。  因這三座城市的入圍,2019年全國介於9000億元至1萬億元之間的城市從1個激增至7個,依次是泉州、東莞、濟南、合肥、福州、南通和西安。
  • 全國城市GDP百強名單出爐:三四線城市還能買房嗎?新建議來了
    首先看經濟現狀截至2019年6月,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價收入比分別為20.8、10.6、8.4、6.0,一二線城市供給不足,房價並非由中等收入人群決定,而是由大多高收入人群決定,三四線城市近幾年房價變化的主因歸功於棚改措施的影響。自2015年推出棚改貨幣化以來,到2016年第三季度,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漲幅一度超過一二線城市。
  • 知道北京最「擠」的地鐵線是幾號線嗎?權威數據來了
    連續10年有新地鐵線開通,全年累計完成客運量38.5 億人次,平均每天上班18.6個小時……隨著2018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年度統計分析報告發布,北京地鐵交出年度運營成績單。北京地鐵連奪兩項第一,分別是客流量和勤快程度。
  • 香港機場客運量下降87%,貨運量下降7%
    香港機場是全球貨運量最大的機場,自 2002 年以來,香港赤臘角機場已經連續 18 年位列全球貨運量首位,2018 年創下了510萬噸的歷史新高,平均每天有 1.4 萬噸貨物裝在機艙裡在這裡起降。 但在2020年,香港貨運量下降7%至450萬噸,客運量下降87%。
  • 中國城市gdp排名2018 全國省份經濟排名前十
    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全國GDP排名前十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河北和福建,其中,廣東和江蘇的GDP均破9萬億,前者為97277.77億,後者為92595.4億。  2018年各省GDP情況(部分) 圖表:北京青年報  在增速方面,西藏以10%的GDP增速排名全國第一,也是全國僅有的GDP增速維持兩位數的省份
  • 31省份2018年GDP:18地增速跑贏全國 廣西總量超天津
    經濟總量方面,廣東、江蘇雙雙晉升為「9萬億俱樂部」成員,天津被廣西趕超;經濟增速方面,18個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西藏以10%的增速居首。  GDP增速:18省份超全國 西部省份包攬前三  截至2019年1月30日,全國31個省份的2018年GDP增速已全部公布。
  • 噹噹累計圖書顧客超3.5億 2019年四五線城市增速高達58%
    從會上獲悉,截至2019年,噹噹累計圖書顧客超過3.5億,年度活躍用戶突破5000萬。值得注意的是,噹噹的人均購書頻次實現近四年的首次增長,由2018年的3.85漲到2019年的3.93,客貢獻同比增長20%。噹噹數據還顯示,2019年的顧客增長趨勢中,三四五線城市增速尤為迅猛,其中四五線城市增速高達58%,是特級城市的3.7倍。
  • 福建3座城市入圍全國四線城市榜單,三明排名第11
    也得益於優越的區位條件,福建近些年發展迅速,成為沿海省份中經濟增速最快的省份之一。當然,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福建省內各市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福州、廈門、泉州都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大都市。其實,福建除了福州、廈門和泉州,其他城市進步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3座城市,在第一財經公布的中國2020最新商業魅力排行榜中,就成功晉級四線城市榜單,值得祝賀!
  • 客流丨2020年1月中國主要城市地鐵客運量月度總結篇(附增韓國地鐵)
    裡程口徑說明:裡程統計範圍原則對應客流的統計口徑,北京裡程含同網的磁懸浮線;上海、長沙不含磁懸浮線;部分跨區域線路如廣佛線佛山段、上海11號線江蘇段、西安機場線、臺北環線(新北段)均統計在一家;含蓋多家運營商,如北京、深圳、杭州、福州、西安。裡程數值理應為對外運營裡程,但在實際中難免出現工程數據與運營數據混用的情況,本文數據難免存在些小誤差。
  • 港鐵:2019年淨利潤同比降25% 北京四號線大興線總客運量4.55億人次
    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545.04億港元,同比增1.1%,期內基本業務利潤105.60億港元,同比減少6.2%,期內歸屬股東淨利潤119.32億港元,同比減少25.5%。報告期內,位於杭州、澳門、雪梨和倫敦的四條新鐵路線或鐵路段已經通車。
  • 2018年31省區GDP「成績單」出爐:僅5省總量未破萬億
    2018年31省區GDP增速排行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日訊(記者 楊淼) 隨著全國2018年GDP數據的出爐,全國各省市區陸續公布了2018年全年GDP「成績單」。另外北京、上海、河北GDP增速與全國持平,其餘16省未達到全國水平,其中天津全年的GDP增速僅為3.6%,排名墊底。從表中可以看到,與2017年增速相比,全國31個省市中僅有福建、陝西、甘肅、遼寧、內蒙古5個省區GDP增速高於2017年GDP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