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機場排名:旅客量千萬級機場達37個,北京首都機場首破億

2020-12-12 山川行

山川網:據民航局「2018年民航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共有235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33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30個。

全年旅客吞吐量超過12億人次,完成126468.9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0.2%。分航線看,國內航線完成113842.7萬人次,較上年增長9.9% (其中內地至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航線完成2872.7萬人次,較上年增長6.0%);國際航線完成12626.1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3.0%。

各機場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萬人次以上的機場達到37個,較上年淨增5個(寧波櫟社、石家莊正定、珠海金灣、溫州龍灣、合肥新橋)。37個千萬人次級機場合計完成旅客吞吐量佔全部境內機場旅客吞吐量的83.6%,較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

按照年度旅客吞吐量情況,2018年十大機場依次為: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昆明長水、西安鹹陽、上海虹橋、重慶江北、杭州蕭山。

十大機場中北京首都是唯一年度旅客吞吐量破億的城市機場,2018年達到了1.0098億人次,上海浦東則以7401萬人次排名第二。不過由於上海的虹橋機場同樣上榜十大機場並且排在第八位,年度旅客量達到4363萬人次。如果把浦東和虹橋兩大機場的數據合併後,上海則會以11763萬人次位居中國城市航空總客運量第一位(北京南苑機場為651萬,合計後為10750萬人次)。

值得大家留意的是,十大機場中長三角上榜3席(上海浦東、上海虹橋、杭州蕭山),珠三角上榜2席(廣州白雲、深圳寶安),成渝上榜2席(成都雙流、重慶江北)。按照南北方劃分,北方機場與南方機場的佔比仍為2:8。

即使是在37個年度旅客吞吐量千萬級以上機場中,事實上內部分化情況依舊明顯: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依舊穩居全國前三,區域交通樞紐地位盡顯無疑。

成都雙流、深圳寶安、昆明長水、西安鹹陽、上海虹橋、重慶江北、杭州蕭山7座機場年度旅客吞吐量處於3500~5500萬之間。雖然距離前三位的機場差距明顯,但是與身後的一眾城市機場也拉開一個身位。

7座機場事實上又可以進一步分類兩種類型,其一是成都、深圳、上海、重慶、杭州都是區域經濟中心城市,活躍的經濟活動為客流量長期穩定增長奠定了基礎。西安和昆明的情況略特殊,雖然在經濟體量上二城距離其他城市尚有一定距離,但是發展航空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昆明市中國西南重鎮,是連接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與東南亞諸國的重要樞紐。由於深居西南,區域交通對於航空的依賴顯然更勝鐵路與公路。而西安則是中國東部、中部地區連接西北地區的重要樞紐城市。加之過去一段時間內由於開放落戶帶來的戶籍人口迅速增長,也為西安機場的客流量快速提升帶來了利好。

其餘的27座城市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集中在1000~3000萬人次區間。南京、鄭州、廈門、長沙、青島、武漢、天津等熱門城市機場,均處於全國機場第11~20位的區間。

之所以會如此,首先是以上城市普遍地處東部與中部地區,交通十分發達,旅客的出行選擇更多,鐵路分散了較大一部分的客流量。其次是部分城市作為城市群成員城市,受到航線數量和票價優惠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旅客也會被所在城市群航空樞紐城市進一步分流。

年度旅客吞吐量和同比增長情況,大致呈反比狀態:排名靠前的機場由於既有客流量較大,機場運力基本上已經接近飽和,客流增長更多只能通過優化機場效率得以實現。而排名靠後的機場由於較大的航線增長空間,在不斷豐富航線和優化服務之後,客流量自然會進入較快的一個增長空間。

在年度客流量前20位的城市,客流量同比增長最高也只有12%左右,多數城市的增速都處於6%左右。年度客流量前50名的機場中,共有9座機場客流量同比增長超過了20%。

分別是:南昌昌北23.7%,寧波櫟社24.8%,珠海金灣21.7%,溫州龍灣20.8%,合肥新橋21.5%,煙臺蓬萊29.7%,泉州晉江39.4%,揭陽潮汕33.9%,常州奔牛32.6%。

從四大城市圈機場群的年度新增旅客吞吐量來看,普遍處於7%~10%的良性正向增長區間。四大城市圈的增速排名情況,也與城市圈目前實際的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長三角9.1%>珠三角8.4%>京津冀7.7%>成渝7.3%。

具體來看:

京津冀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4499.7萬人次,較上年增長7.7%。

長三角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22805.0萬人次,較上年增長9.1%。

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珠三角九市)完成旅客吞吐量13227.9萬人次,較上年增長8.4%。

成渝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0202.2萬人次,較上年增長7.3%。

按照行政大區來看,各地區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況是:華北地區佔14.9%,東北地區佔6.2%,華東地區佔29.5%,中南地區佔24.1%,西南地區佔16.2%,西北地區佔6.4%,新疆地區佔2.7%(註:由於四捨五入的原因,各地區佔比之和可能不等於100%)。

分省來看,廣東省以年度14184.5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第一,上海、北京分別以11763.4萬人次和10749.6萬人次分居第二、第三。再之後的是雲南的6758.1萬,浙江的6538.7萬,四川的6124.9萬,山東的5763.4萬和江蘇的5164.6萬。這也是年度航空客運量超過5000萬人次的全部8個省級行政區。

其中與省份經濟體量與人口規模存在明顯反差的,顯然就是江蘇。背後的原因也比較容易理解:首先是江蘇鐵路、公路系統發達,對航空客流進行了首次分流;蘇南地區與上海通勤便利,二次分流;江蘇省經濟體量第一市蘇州至今沒有機場,三次分流。如此一來,江蘇全省航空客運量起碼減少了3000萬左右的規模。好在,目前蘇州正在努力申請機場,且看後續的發展。

關於235座機場完整版的2018年中國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排名圖表,正在整理中,將在本周末安排推送,有需要的朋友屆時可以關注一下。

相關焦點

  • 2018中國內地前十大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 北京破億居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資料圖片 傅雲鵬/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日訊 歲末年初,探親度假乘飛機出行的人多起來了,你經過的哪些機場是中國內地最忙碌的機場呢?  2018年,北京首都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該機場成為我國第一個年旅客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也是繼美國亞特蘭大機場後,全球第二個年旅客量吞吐量過億人次的機場。
  • 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再次破億!201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榜出爐
    千萬級機場達39個,同比增加2個。總體看來,201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方面主要特點如下:一、首都機場繼續保持在億人次以上2019年9月底大興機場投入運營,首都機場部分航班轉至大興機場,本以為今年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會跌破1億人次。
  • 2018江西機場旅客量排行:南昌破千萬,贛州第二,九江機場停航
    江西機場旅客量2018年南昌昌北國際機場運輸旅客吞吐量1352萬人次,同比增長23.7%,再創歷史新高;航班起降10.8萬架次,同比增長20.8%;貨郵吞吐量8.2萬噸,同比增長58.1%運輸生產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年旅客吞吐量排名上升1位,升至全國第30位,全年運輸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增速躍居全國千萬級機場前列。2018年贛州黃金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62.5萬人次,同比增長27%,在中國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中列第73位。
  • 2020年千萬級機場成績出爐!看鄭州機場排名!
    年底已有23家千萬級機場出港航班量恢復至前一年同期80%以上。疫情對各地航空運輸情況形成不同程度的衝擊,2020年國內機場格局與客流量排名座次遭遇前所未有的「大洗牌」。2019年旅客吞吐量前十分別是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昆明長水機場、西安鹹陽機場、上海虹橋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杭州蕭山機場。
  • 百舸爭流:數讀中國機場新榜單
    民航資源網2019年1月9日消息:民航局於近期公布,2018年運輸航空實現持續安全飛行100個月、6836萬小時的安全新紀錄。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206.4億噸公裡,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38.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1.4%、10.9%、4.6%。2018年,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數量235個,新建、遷建運輸機場9個。
  • 2019年中國千萬級機場達39個 三四線城市客流增速迅猛
    2019年中國千萬級機場再增加兩個,分別是煙臺蓬萊國際機場、銀川河東國際機場。1月6日,2020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2020年,國內客運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將穩定在80%以上,全國千萬級以上機場平均放行正常率和始發航班正常率力爭達到85%。
  • 2019年中國千萬級機場達39個!煙臺和銀川機場進入千萬級隊列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走進經濟生活裡的一切導讀:2019年中國千萬級機場達39個,同比增加2個。2020要一步提升機上餐食服務水平和準點率。會議提出,2020年,中國民航將進一步優化航班正常工作機制,國內客運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將穩定在80%以上,全國千萬級以上機場平均放行正常率和始發航班正常率力爭達到85%;另外,2019年中國千萬級機場達39個,同比增加2個。
  • 溫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破千萬,浙江已擁有三個千萬級機場
    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視覺中國 資料圖11月23日上午,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乘坐FM9517航班抵達溫州龍灣國際機場的潘先生成為該機場今年第1000萬名旅客,龍灣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破千萬。由此,浙江已擁有杭州、寧波、溫州三個千萬級機場。
  • 2月民航市場發展成績單發布 合肥機場航班量超千萬級機場
    隨著民航局2017年國內機場旅客吞吐量名單正式出爐,新增4座千萬級機場:太原武宿、長春龍嘉、南昌昌北、呼和浩特白塔,國內千萬級機場達32座。北京首都出港航班量同比下降0.9%,但出港運力同比上升0.9%;上海兩個機場出港航班量一增一減(上海浦東增加2.9%,上海虹橋減少2.7%),總體來看,上海出港航班量同比增加0.8%,出港運力同比增加3.4%。
  • 2018年全國機場客運量圖譜:北京破億居首泉州等三四線城市增速爆發
    目前中國的機場投資也保持高速前進,其中以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機場項目為主。城市航空客運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經濟發展活躍度情況。近日國內各大機場2018年航空運輸數據陸續發布,全年我國航空旅客運輸量6.1億人次,同比增長10.9%。北京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億人次,全國千萬級機場達37個。
  • 2019年浙江與全國各機場旅客量及排名
    2019年浙江與全國各機場旅客量及排名--浙江吞吐總量全國排名第五,達7014.3萬。2018年,浙江又誕生了兩個千萬級旅客吞吐量機場,溫州和寧波機場的旅客吞吐量紛紛突破千萬,那麼2019年各大機場具體數據是多少呢?
  • 溫州機場旅客量首破千萬,浙江第三個千萬級機場誕生
    1000萬名旅客,這是溫州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萬。至此,浙江省不僅成為全國首個一年裡兩個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破千萬的省份,也實現了擁有杭州、寧波、溫州三個千萬級機場。()全省機場旅客吞吐量升至全國第五2017年11月17日,浙江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 首都機場口岸2018年自助通關出入境人數破千萬
    (原標題:首都機場口岸2018年自助通關出入境人數破千萬)
  • 2018國內千萬級機場競爭力排名發布 北上廣優勢明顯
    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提升樞紐機場競爭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6月19日,《2018國內千萬級機場競爭力指數報告》在2019民航趨勢論壇上發布。報告顯示,北京首都機場是國內載客能力最強機場,也是航線收益能力最強的機場。
  • 全球機場客流量排名:北京、香港、上海機場上榜前十
    摘要 【全球機場客流量排名:北京、香港、上海機場上榜前十】9月17日,國際機場理事會ACI在發布的世界機場交通報告中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機場客流量排名,美國喬治亞州的哈茲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中國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杜拜國際機場位居前三,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和日本東京國際機場分別位居第四第五
  • 亞特蘭大機場衛冕2018年全球最繁忙機場 旅客吞吐量達1.07億人次
    明說民航 Aviation Reviewer原創 I 專業 I 分享 I 價值2018年,美國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繼續以107382674人次衛冕全球最繁忙機場,客流量同比增長3.35%。
  • 第二季北京首都機場旅客滿意度全球機場排名第五
    8月12日,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搭建鳥巢景觀,歡迎奧運賓朋。中新社發 廖攀 攝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周音) 據國際機場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二00八年第二季度北京首都機場旅客整體滿意度達四點零九,在國內機場旅客滿意度排名第一,在全球機場旅客滿意度排名第五位,同比第一季度提升了二十七位,屬於全球機場上半年旅客滿意度提升最快的機場之一。旅客滿意度是國際上權威機場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又稱為顧客滿意度測評。
  • 數讀4月千萬級機場格局生變 重慶江北或成「逆勢黑馬」
    民航資源網2020年5月23日消息:4月國內航班量有所回升。國內機場出港航班16.78萬班次,環比上升3.77%,同比減少56.78%。根據飛常準數據顯示,4月份旅客吞吐量排名靠前的千萬級國內機場依次為:成都雙流、深圳寶安、重慶江北、廣州白雲、昆明長水、西安鹹陽、上海虹橋、上海浦東、北京首都機場等機場。
  • 世界上最繁忙機場揭曉 北京首都機場排名第二
    機場的確更加繁忙了:國際機場理事會20日公布了2017年的航空旅行數據,數據顯示,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成為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機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位列第二位。從全球來看,遊客吞吐量、空運貨物吞吐量以及飛機起降總量都有顯著增加。
  • 江蘇各大機場2018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千萬級機場,依然只有一個
    江蘇是我國國際機場最多的一個省,但是各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並不大。2018年,南京依然沒有進全國前十。千萬級機場,全省依然只有一個。1、連雲港白塔埠機場,2018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52萬人次,全省排名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