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影像處理軟體進口將受限 業界呼籲全面啟動國產替代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近期,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更新《出口管制條例》,將「用於自動分析地理空間圖像的軟體」列入管制範圍,出口控制分類號(ECCN)為0Y521,自美東時間2020年1月6日生效。

業內人士分析稱,從限制文件的要求來看,新規限制的目標重點是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地理空間影像軟體,重點涉及影像處理分析和AI智能解譯。遙感領域基礎軟體開發投入大、技術複雜、專業門檻高,國際主流遙感軟體主要還是國外公司提供,包括美國Harris公司的ENVI、美國ESRI公司的ArcGIS以及加拿大PCI公司的PCI Geomatica、美國Google公司的Google Earth Engine。按照限制要求,上述美國本土製造的遙感影像處理分析類軟體首次被美國政府明確提出限制出口。

1月6日,一位衛星遙感領域的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國外遙感軟體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目前仍然佔據國內主流市場,廣大用戶形成了使用習慣,不少政府部門為兼容已有系統,還在繼續採購甚至指定採購國外軟體,所以我國還有大量關鍵系統仍然使用國外遙感處理基礎軟體。因此,打造自主可控的遙感信息智能分析與綜合應用生態體系成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踐行航天強國戰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

目前,空天地一體化遙感監測基本實現空間領域的全行業覆蓋,尤其是在自然資源、環境保護、氣象海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東方證券相關研報顯示,一直以來,我國遙感產業的發展受國家政策主導,以專項計劃驅動的發展模式依賴國家單一投入,科研性質的任務需求對產業的帶動效應也比較弱。因此,相比國外,國內的遙感商業化發展略為滯後。近年來,國家開始重視並大力推動航天從事業向產業的轉變,從政策層面逐步放開並支持遙感產業的商業化發展。尤其是十三五期間,出臺了密集的產業政策,明確光學遙感數據0.5米的公開標準,打破了商業遙感發展的主要政策壁壘。

在最近10年中,我國國產遙感軟體經過多年積累,已逐步走向成熟。例如,此前在澳大利亞召開的2019年地球觀測組織GEO大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推出「高分衛星16米數據共享服務平臺(CNSA-GEO平臺)」,發布相關數據政策,宣布正式將中國高分16米數據對外開放共享。針對高分六號衛星的800公裡寬幅超大數據,國外軟體較難處理難題,國家航天局宣布可採用由航天宏圖研發的國產PIE軟體進行數據處理。

一位衛星遙感從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希望持續推動國產替代軟體研發,培育遙感應用龍頭企業,全面啟動國產軟體替代工作,徹底解決卡脖子問題,保障空間信息安全,推動遙感產業跨越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首批科創板企業中已有人工智慧視覺和手機圖像分析企業虹軟科技(688088,SH)、遙感圖像處理分析應用服務商航天宏圖(688066,SH)等企業。截至1月6日收盤,虹軟科技股價報收於53.54元/股,單日漲幅0.70%。航天宏圖股價報收於43.40元/股,單日漲幅3.58%。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衛星遙感「最後一公裡」亟待破解
    要讓衛星遙感「天眼」發揮更大作用,多源遙感數據融合是發展趨勢。然而,我國衛星遙感信息缺乏互聯互通,制約了遙感的深度應用。如何打破行業壁壘,讓衛星遙感信息深度融合?如何破解遙感深度應用「最後一公裡」?已成為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 遙感圖像處理與分析系統
    1.通用遙感圖像處理系統  (1)遙感圖像處理系統GeoImager  GeoImager是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由武漢吉奧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武漢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聯合組織開發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遙感數據處理平臺。該系統除具有常規的遙感圖像處理功能之外,具有高光譜數據處理、遙感影像融合、雷達數據處理、基於衛星遙感影像的DEM生成等功能。
  • 2018年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迎來密集發射期
    隨著需求增加,當時國內出現了許多國外衛星代理公司。購買一幅遙感影像多則3萬多元,平均也要1萬元左右,而且數據無法自主可控。我國每年花在購買國外遙感影像方面的費用不計其數,甚至還有很多是重複購買,浪費了大量資金。  10年後的今天,通過不斷創新和攻關,我國遙感數據源得到了極大豐富,衛星影像高精度無地面控制精確處理等技術也取得了突破。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遙感數據傳輸與接收系統 數據傳輸與接收系統是指衛星地面接收站、用於數據中繼的通訊衛星等遙感接收到地物目標電磁波信息,記錄在膠片或數字磁帶上。從遙感衛星向地面接收站傳輸的空間數據中,除了衛星獲取的圖像數據以外,還包括衛星軌道參數、遙感器等輔助數據。
  • 衛星遙感影像監測汶川地震前後景象[組圖]
    2008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縣  中國科學院遙感所所屬北京國遙萬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14日接收到四川汶川地區最新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影像數據以及5米雷達數據。國遙萬維根據NSPO及中國臺灣「國立」師範大學NUTU積極為國內重大災情及時提供的原始影像數據,截至5月15日凌晨,已經完成北川東部、安縣北部真彩色衛星影像圖的處理與分析,完成茂縣、什邡、都江堰及成都雷達衛星影像採集與處理。以上是震前震後衛星遙感數據對比分析,從圖中可清楚看到其中對比情況。中新社發國遙萬維攝
  • 高分三號衛星首批微波遙感影像圖對外公布(圖)
    首批影像圖影像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微波反射特徵明顯,包括北京首都機場、福建廈門、天津港、洪澤湖、黃海海域等衛星影像,涵蓋聚束、條帶、掃描、全極化等高分三號衛星載荷典型成像模式圖像,反映了不同成像模式下地貌影像特點及海洋環境監測等情況。
  • 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產品發布!我國高分衛星應用三大看點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題: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產品發布!我國高分衛星應用三大看點新華社記者胡喆、嶽冉冉、張丹如同一把遊標卡尺精確測量大地,使我國衛星遙感數據獲取不再依賴進口衛星……10日,隨著高分七號衛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正式發布,標誌著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由高分專項實施前最高2.1米提高到0.65米,靜止軌道遙感衛星解析度由千米級提高到50米,低軌遙感衛星設計壽命由3
  • 從衛星遙感影像 看江西「熱」起來
    近日,江西省利用衛星對南昌、九江、上饒等地,進行了遙感監測對比,影像結果顯示,江西生產熱度變高、生活速度加快。江西已從復工復產邁向滿工滿產,經濟社會發展逐漸步入正軌。滿工滿產 工業區域熱力值增高熱紅外衛星影像,是利用遙感衛星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儀拍攝的畫面,顏色越紅代表熱異常數量越多。這是兩張分別拍攝於今年 2 月和 4 月底,南昌經開區的熱紅外衛星影像,我們可以看到顏色對比非常明顯。
  • 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召開
    ​8月22-23日,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聚焦跨界融合、賦能百業和遙感強國戰略,800餘名遙感領域頂尖專家、企業精英、行業組織和政府代表參會,論壇隆重發布了國產遙感圖像處理軟體PIE6.0。論壇由中國測繪學會主辦,北京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協辦,中國測繪學會理事長宋超智主持論壇開幕式。
  • 中科院遙感地球所:讓國產陸地衛星「玩得轉」—新聞—科學網
    「不會用、不好用、用不好」的國產陸地衛星 「陸地衛星定量遙感在國際上是個難題,國產陸地衛星在中國區域的定量遙感應用更是難上加難。」中科院遙感地球所負責人、研究員顧行發說。 長期以來,我國陸地衛星在各領域應用規模一直狹小,其瓶頸就是從數據到信息的定量轉化水平低。
  • 實測谷歌衛星影像與高德微軟ArcGIS影像精度對比,差距驚人!
    衛星遙感影像是我們最經常用的地圖數據,衛星圍繞地球運轉,從而能及時獲取所經地區的各種地表現象的最新資料,或根據新舊資料變化進行動態監測,這是人工實地測量和航空攝影測量無法比擬的。目前網際網路上應用最廣泛的衛星影像包括:谷歌影像、天地圖影像、百度影像、高德影像、微軟影像、ArcGIS影像等,我們將從多個方面為大家逐一分析,方便大家日常使用和學習。
  • 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達到0.65米
    楊璐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記者10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低軌遙感衛星解析度由高分專項實施前最高2.1米提高到0.65米,靜止軌道遙感衛星解析度由千米級提高到50米,低軌遙感衛星設計壽命由
  • 衛星遙感影像記錄澳門20年變遷
    12月19日,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發布了「海洋一號C」(HY-1C)、「高分一號」等衛星拍攝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多幅衛星遙感影像圖,展示以衛星視角記錄的澳門回歸祖國20年來發生的變遷。「從1999~2019年的長時間序列遙感影像圖可以看到,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該中心副主任劉建強說。
  • 高景一號遙感衛星傳回高清影像:解析度可達0.5米
    高景一號01組衛星是我國第一顆0.5米級商業遙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下屬中國四維測繪技術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高景一號衛星投入應用後,發回的影像將廣泛應用於國家社會發展的眾多領域。在政府管理方面,高解析度遙感衛星影像可為各級政府提供高效而低成本的規劃和監測手段,規劃人員可以用之驗證街道和地塊數據,高效地設計和建設道路、公園、學校和其他設施,縮短規劃和工程審批時間。
  • 國產衛星高景一號傳回高清圖:西安鐘樓車輛走向清晰可辨
    國產衛星高景一號傳回高清圖:西安鐘樓車輛走向清晰可辨 白國龍 陳杰/新華社 2017-03-20 14:02
  • 阿里雲聯合頂級衛星影像公司 發布數字地球引擎(附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3日,在阿里雲廣東峰會上,阿里雲聯合超圖軟體、長光衛星、Maxar技術、四維測繪等頂級衛星影像產業鏈公司發布數字地球引擎,提供開放式的影像數據集、遙感AI能力、豐富的API接口等,在國土資源監管、水利河道治理、自然環境保護和農業估產等領域幫助政府和企業提升效率
  • 高分七號衛星首批亞米級立體影像產品發布
    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目標關注度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立體感強,體現了高分七號衛星特有的立體測繪性能。首批影像產品在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的組織領導下,由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聯合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遙感中心、國家統計局、交通部等單位聯合製作。
  • 衛星遙感應用專題|透過時序影像看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歷程
    通過遙感影像圖了解機場建設變化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項目機場部分規劃面積約17.5平方公裡,全部建成後將有4條3800米跑道,可同時供A380空客在內的177架客機和28架貨機停放,航站樓面積將達55萬多平方米,高峰期間旅客人數為1.8萬人,設計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機場的填海造陸工程分為三期。
  • 中國衛星給地球拍「3D大片」
    中國最新發射的高分七號衛星,將原本需要動用大量人力、耗費數月甚至數年時間的測繪工作壓縮到幾分鐘內完成。國家航天局10日對外發布了高分七號衛星首批立體影像產品,《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可以大顯身手的地方還遠不止於此。
  • 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圖發布
    這次國家航天局一口氣發布了20多幅高分七號影像圖,包括北京首都機場、大興機場、雁棲湖,安徽涇縣,廣東陽春市、杜拜、日本京都等多個地區的正射影像圖、立體核線影像、數字表面模型產品等。首批影像成果圖綜合考慮地域分布、地物類型、目標關注度和主要用戶部門測試需求等因素,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立體感強,體現出高分七號衛星特有的立體測繪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