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近期,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更新《出口管制條例》,將「用於自動分析地理空間圖像的軟體」列入管制範圍,出口控制分類號(ECCN)為0Y521,自美東時間2020年1月6日生效。
業內人士分析稱,從限制文件的要求來看,新規限制的目標重點是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地理空間影像軟體,重點涉及影像處理分析和AI智能解譯。遙感領域基礎軟體開發投入大、技術複雜、專業門檻高,國際主流遙感軟體主要還是國外公司提供,包括美國Harris公司的ENVI、美國ESRI公司的ArcGIS以及加拿大PCI公司的PCI Geomatica、美國Google公司的Google Earth Engine。按照限制要求,上述美國本土製造的遙感影像處理分析類軟體首次被美國政府明確提出限制出口。
1月6日,一位衛星遙感領域的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國外遙感軟體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了中國市場,目前仍然佔據國內主流市場,廣大用戶形成了使用習慣,不少政府部門為兼容已有系統,還在繼續採購甚至指定採購國外軟體,所以我國還有大量關鍵系統仍然使用國外遙感處理基礎軟體。因此,打造自主可控的遙感信息智能分析與綜合應用生態體系成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踐行航天強國戰略、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必然要求。
目前,空天地一體化遙感監測基本實現空間領域的全行業覆蓋,尤其是在自然資源、環境保護、氣象海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東方證券相關研報顯示,一直以來,我國遙感產業的發展受國家政策主導,以專項計劃驅動的發展模式依賴國家單一投入,科研性質的任務需求對產業的帶動效應也比較弱。因此,相比國外,國內的遙感商業化發展略為滯後。近年來,國家開始重視並大力推動航天從事業向產業的轉變,從政策層面逐步放開並支持遙感產業的商業化發展。尤其是十三五期間,出臺了密集的產業政策,明確光學遙感數據0.5米的公開標準,打破了商業遙感發展的主要政策壁壘。
在最近10年中,我國國產遙感軟體經過多年積累,已逐步走向成熟。例如,此前在澳大利亞召開的2019年地球觀測組織GEO大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宣布推出「高分衛星16米數據共享服務平臺(CNSA-GEO平臺)」,發布相關數據政策,宣布正式將中國高分16米數據對外開放共享。針對高分六號衛星的800公裡寬幅超大數據,國外軟體較難處理難題,國家航天局宣布可採用由航天宏圖研發的國產PIE軟體進行數據處理。
一位衛星遙感從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希望持續推動國產替代軟體研發,培育遙感應用龍頭企業,全面啟動國產軟體替代工作,徹底解決卡脖子問題,保障空間信息安全,推動遙感產業跨越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首批科創板企業中已有人工智慧視覺和手機圖像分析企業虹軟科技(688088,SH)、遙感圖像處理分析應用服務商航天宏圖(688066,SH)等企業。截至1月6日收盤,虹軟科技股價報收於53.54元/股,單日漲幅0.70%。航天宏圖股價報收於43.40元/股,單日漲幅3.58%。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