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發現更多精彩。
背景介紹
廈門作為國務院明確的全國十二個最高等級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擁有優質高效的區域性海、陸、空樞紐港及郵輪母港。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已經成為國內最繁忙的機場之一,2019年廈門高崎機場的總旅客吞吐量為2741.3萬人次。根據預測,2025年,閩南地區航空旅客年吞吐量將達4500萬人次,但由於廈門機場周圍已經被建築包圍,沒有擴建空間,因此終端運能也只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2500萬人次的需求。因此廈門需要建設一個新機場,來解決航空旅客增加帶來的運營壓力。
建設中的翔安國際機場,規劃旅客吞吐能力7500萬人次,打造東南沿海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機場、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樞紐機場、兩岸交流主要機場,預計2023年底投用。
通過遙感影像圖了解機場建設變化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項目機場部分規劃面積約17.5平方公裡,全部建成後將有4條3800米跑道,可同時供A380空客在內的177架客機和28架貨機停放,航站樓面積將達55萬多平方米,高峰期間旅客人數為1.8萬人,設計年旅客吞吐量7500萬人次。
機場的填海造陸工程分為三期。一期圍填海工程(約3km)於2010年5月開工,2016年4月完工,通過2013年3月25日landsat-8衛星遙感圖像可以看到一期圍填海主體部分已經完成,遙感圖像測得圍填海面積為2.97km。
成像時間:2013年03月25日
二期圍填海工程(約7.58km)於2013年10月開工,計劃於2017年4月完工,通過2018年9月3日GF-1衛星遙感圖像監測得到的圍填海面積為7.24km。
成像時間:2018年09月03日
遙感影像監測結果與一期、二期填海造陸工程較為相符。目前,三期圍填海工程也已獲批,正緊鑼密鼓地施工中,我們也會持續跟進翔安新機場的建設進度。通過對比2013年3月25日和2020年8月8日的衛星遙感圖,可以清晰看到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的建設過程。
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過程變化對比圖
目前,機場航站樓和機場跑道也已在建設當中,建成後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將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區域性樞紐機場,能夠滿足閩南、閩西、粵東、贛南的航空需求;在緩解高崎、晉江機場的客貨運壓力的同時,也能夠大幅提升提升廈門在東南沿海的經濟競爭力。
衛星專題圖的形成
依託海洋為業務背景,霧實科技一直致力於對各國產觀測衛星的綜合應用,並且打造了一套自主研發的遙感數據產品自動化解析算法,通過該算法能夠更好更快地利用遙感數據,進而形成專題圖。
上文中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的建設過程的變化圖就是將多源觀測衛星數據通過自動化算法解析成全彩影像的系列專題圖,將抽象的數字轉換成具體圖像,為公眾查閱觀覽及對比分析提供更便捷有效的途徑。
製圖(遙感影像圖):廖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