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紹興:蘭亭之鵝池、碑亭及其他

2020-10-19 老苞米的書屋
 
   鵝池是蘭亭風景區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
   亭內「鵝池」碑上的「鵞池」二字,相傳是王羲之父子合書。
   那一天,王羲之正飽墨臨書,寫完一個「鵞」字,忽聞皇帝詔至,即出接詔。時王獻之只有八歲,見其父已寫完「鵞」字,遂提筆續上一個「池」字。現細觀「鵞池」二字,「鵝」瘦,「池」渾厚,風格微有差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碑高1.93米,寬0.86米,立於清同治年間。
 
 
   世傳書聖王羲之曾在黃鶴樓下放過鵝。一日他與一書生聊天論鵝,言鵝是「禽中豪傑,白如雪,潔如玉,一塵不染」。他越說越興奮,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寫出一個「鵝」字。書生愛之,遂臨摹藏之。為紀念這一佳話,後人立碑建池。還有一說,系王羲之闢池養鵝,並觀其神態,從而練成一筆而就的鵝字,該池稱天鵝池。
 

       傳說,書聖王羲之非常喜歡鵝,平生也最愛寫「鵝」字。他說「鵝」字包含了字的多種筆法體勢,學書法的人一定要先練好這個「鵝」字。
 
 
   在蘭亭的鵝池內,這兩隻可愛的白鵝引起了許多遊人的興趣,無不駐足觀看。
   這幾隻小生靈很像是舞臺經驗老到的演員,見慣了大世面,面對圍觀的遊客,泰然處之,旁若無人。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隻鵝把自己想像成一隻鶴,一直保持著這樣一個姿態,身姿很像某一個漢字。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蘭亭碑亭。
   亭柱方徑石質,木構架,單簷翹角,北面砌牆,內立蘭亭碑。「蘭亭」二字為康熙皇帝御筆。
   此碑上面的字經無數遊客撫摸而稍磨平,此碑又稱「君民碑」。文革時,蘭亭碑被砸為三截,雖經修補,仍然可見破損痕跡,「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味猶存。
 
 
   這就是王右軍祠。
   右軍祠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正廳有木屏幛,眉懸「盡得風流」匾,下繪王羲之像,畫像上的書聖瀟灑飄逸。

 

     右軍祠一角。
 
 
   此亭為墨華亭。墨華亭的前後各有楹聯。前聯為「深林閒數新添筍,曲池時觀舊放魚」。後聯是「竹蔭滿地清於水,蘭氣當風靜若人」。
 
 
   墨華池前即為「墨池」。相傳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在紹興,買了幾本與紹興有關的書。據說,墨池並非只有蘭亭才有,在戒珠寺的書聖故裡和嵊州的王羲之墓都有墨池。

 
 
   這個宏偉大氣的碑亭,就是有名的御碑亭。御碑正面鐫刻著康熙皇帝御筆《蘭亭序》全文,背面鐫刻著乾隆皇帝御筆《蘭亭即事》詩。
   祖孫兩代皇帝手書同石表裡刻之,人稱「祖孫碑」,世上罕見,堪稱「江南第一碑」。
 
 
   這是御碑正面,上面鐫刻著康熙1693年御筆《蘭亭序》全文,字體秀美遒勁,雍容華貴。
 
 
   御碑的背面鐫刻著乾隆皇帝1751年遊蘭亭時的題詩。書法飄逸瀟灑。
   康熙的《蘭亭即事》詩:嚮慕山陰鏡裡行,清遊得勝愜平生。風華自昔稱佳地,觴泳於今紀盛名。竹重春煙偏澹蕩,花遲禊日尚敷榮。臨池留得龍跳法,聚訟千秋不易評。
 
 
   在御碑亭附近,有一處名為「臨池十八缸」的景點。備有十八塊供遊人寫字的「金磚」和十八缸清水及毛筆若干。
  「臨池十八缸」有一個典故。相傳王獻之自幼天資聰穎,隨父學書,書藝日進,頗受世人讚譽。獻之很是得意。一日,獻之把寫好的幾張字拿給母親看。母親說:你寫了這麼多字,我看只有「太」字下面的一點寫得最好。獻之一聽,羞愧不已,自此虛心苦練,將十八缸水都寫完了。
 
 
   蘭亭碑林。
 
  
      啟功先生題寫的碑文。

 
   所謂碑林,只有寥寥數塊而已。
 
 
   這個頗具現代風格的建築是蘭亭書法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建於1989年,分展覽廳、陳列廳,展示古今書法名作及數千年中國書法的流變。
 
 
   博物館內有一個巨大的「天井」,在一面由大理石鑲嵌而成的牆面上,鐫刻著一個大大的「之」字。我將其稱為「天下第一之」。
 
 
   博物館內的一組雕塑,再現了當代書法名家再續「曲水流觴」的情景。
 
 
   館內的一組蠟像作品,題目是《君臣共賞蘭亭序》。
 
 
   不用說,蠟像中身著黃袍的人自然就是唐太宗了。
 
 
    展館內,還有一處類似平板電腦觸控螢幕似的裝置,可供參觀者過一把書法家的癮。
 
 
    至此,我們的蘭亭之旅結束了。心懷若干不舍,我們踏著這樣的小路向出口走去……

相關焦點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誕生地——紹興蘭亭
    在這些書法大家當中,王羲之由於處在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點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做出了空前絕後的貢獻,因此被後世盛讚為「書聖」,而他的代表作《蘭亭集序》更是被後世的書法愛好者們推崇為行書的圭臬,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誕生《蘭亭集序》的紹興蘭亭也成為書法愛好者心中的聖地。
  • 古意紹興(一)蘭亭
    紹興,簡稱「越」,古稱越州,位於浙江省中北部。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夏季的周末,從上海驅車3小時,小遊紹興。提起紹興,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魯迅先生,但還有位如今婦孺皆知的人物,1600多年前,在紹興西南部蘭渚山麓居住,他就是書聖王羲之,他的住所名為蘭亭。
  • 浙江紹興蘭亭是書法聖地
    從古到今,凡到浙江紹興的騷人墨客,沒有不去江南名園蘭亭的。蘭亭之得名,相傳是因為越王勾踐在這一帶種過蘭花。蘭亭之出名,卻緣於書聖王羲之。在公元四世紀中葉,王羲之以右將軍的身份出任會稽郡內史。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他邀集宦遊或寓居紹興的名流謝安、謝萬、孫綽、孫統和支遁等四十一人,到蘭亭飲酒賦詩,成為有名的蘭亭之會。席間,二十六人作詩三十七首,王羲之為其作序。據傳,他當時乘興用鼠須筆把這篇三百二十五個字的文章一氣和成。這篇著名的《蘭亭集序》成為我國書法藝術登峰造極的作品,從此,蘭亭名聲鼎盛。
  • 書聖王羲之的巔峰之作《蘭亭集序》,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
    《蘭亭集序》在書法界的地位無人能及,連後人臨摹的版本都能被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內,歷代皇帝對其鍾愛更讓它身價倍增。《蘭亭集序》的創作地,就在浙江紹興一個叫蘭亭的地方。 現在的蘭亭,是紹興郊區的一處知名旅遊景點。蘭亭位於紹興城西南十幾公裡,這裡景色雅致,早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經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
  • 紹興蘭亭,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園,來紹興旅遊的必打卡地
    有外地朋友打算五一小長假期間來紹興旅遊,讓我推薦兩個最合適的景點,我毫不猶豫推薦了魯迅故居和蘭亭。紹興作為全國有名的江南水鄉和名士之鄉,旅遊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但要說最能代表紹興人文的兩處景點,相信有多少個紹興人就會有多少個不同的說法,但結合我的旅遊體驗和感知來說,非魯迅故居和蘭亭莫屬。
  • 蘭亭,地處紹興蘭渚山下,因「蘭亭書法節」的持續舉辦而聲名更盛
    蘭亭,紹興壓箱底的景點,名氣大到應該沒有中國人不知道吧。作為「跟著課本遊紹興」的最後一站,重磅登場,再合適不過了。 蘭亭現在建成了一座明清園林風格的景區,大門口有一列再現古代名士春遊集會的大型石雕,周遭竹林繁茂,綠草茵茵,空氣中瀰漫著木葉的清香。
  • 一日千載,歷久彌新-----紹興蘭亭
    蘭亭位於浙江紹興西南郊的蘭渚山下,此地遠近環山,流水潺潺,修竹連片,風景甚佳。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花,東漢時在此設驛亭,故名蘭亭。所以蘭亭並非一座亭子之名,而是這一風景名勝區之名,只是在這一名勝區內先後出現了多座有名的亭子,便把它們統稱為「蘭亭」了。 蘭亭風景區離紹興市中心大約13公裡,國家重點文保單位 ,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
  • 山陰之蘭亭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之蘭亭,修褉事也。」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作序一篇,名為《蘭亭序》。  《蘭亭序》是王羲之這位書法大師,三十三歲時的得意之作,其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
  • 東湖、蘭亭、柯巖,紹興郊區遊目騁懷一日遊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是王羲之《蘭亭序》中的一段話,在旅行中感受自然、享受自然,是我們每一次旅行的目的。趁著小長假,去南方城市紹興旅遊,感受它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不虛此行!
  • 秋天裡的蘭渚山麓,紹興蘭亭,去看曲水流觴
    紹興,是一個充滿了故事的地方,我不太喜歡用城市來形容它,因為在某些現代人的眼裡,按照所謂一二三線城市的劃分,它有些不入法眼。但在我看來,它的格局要遠遠大於很多規模比它大的城市,它的歷史沉澱,是那樣的厚重,它的歷史故事,是那樣的傳奇,不經意間走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令人驚豔的名人軼事。紹興,是一個超出了城市含義的一個「地方」。
  • 浙江紹興魯迅故裡、沈園、蘭亭風景區旅遊心得
    新近修復的魯迅式園林是立體的,解讀魯迅這個中國現代文學英雄,是浙江紹興的「鎮城之寶」。經過精心的保護和修復,魯迅的故鄉已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巨匠魯迅的立體解讀之地,成為中國第一批中小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沈園之夜」是目前紹興唯一的夜遊景點,有「碼頭問候、市場夜市、園藝開業、詩園、村飲、禮餅、開戲、鳴鑼」等具體活動,演繹了紹興濃鬱的地方文化。
  • 青山綠水紹興遊
    青山綠水紹興遊王芷琴 一直嚮往紹興。通了高鐵之後,我如願來到紹興。 紹興地處浙江省北部,素有山青水水秀之鄉,名人薈萃之地的盛譽。紹興老街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白牆黑瓦的老房子,青石板鋪就的小巷子,小橋流水畔的小街道,河邊店鋪以傳統的紹興食品為主。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如今的蘭亭,已被開發為蘭亭景區。坐落於紹興南部的蘭渚山下,與禹陵、東湖並稱為紹興市郊三大著名風景區。這裡還常年舉辦「蘭亭書法節」。整個蘭亭景區,非常大。一條南北向的蘭亭江,將景區分為東、西兩大區。西區,主要是宋天章寺遺址和書法博物館。但是由於疫情,暫時都未開放,有些遺憾。
  •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
    紹興蘭亭還在,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卻不知所蹤1來到紹興才發現,紹興旅遊資源很豐富,因為停留時間有限,我們只選了幾個知曉的地方。蘭亭,因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讓人心生嚮往。同行的好友是書畫愛好者,每天畫畫、練字,堅持不懈。她說王羲之是書法界的祖師爺,因此來到紹興,蘭亭肯定是我們的必選項了。蘭亭位於紹興會稽山,這裡園內設施和魯迅故裡一個模式,走入園內,可以看到王羲之《蘭亭序集》文章裡的痕跡。
  • 文人騷客朝聖地,王羲之故居,在蘭亭流觴吟詩
    紹興城內至今還流傳著很多關於王羲之的趣話、佳話,但或許是蘭亭與他「機緣」太深的緣故,人們很少知道他的故居在哪裡。每每當我問起「老紹興」:「王羲之故居在哪裡?」他們脫口而出的多半是蘭亭。看來,蘭亭在紹興人的心目中已成為他的「故居」,而真正的故居反而湮沒無聞。
  • 遊紹興,住格林
    紹興,建城已有兩千餘年,古稱「百越」、「會稽郡」。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溼潤多雨,造就了她 「文物之邦、魚米之鄉」的美稱。同時,紹興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蘭亭、王羲之故居、魯迅故裡、沈園等文化古蹟如珍珠般散落於此。
  • 故遊憶· 初到蘭亭感受永和九年那場文人雅集韻致
    2006年4月18日下午,從紹興市區乘車趕到郊外,第一次來到心中神往的文化聖地——蘭亭,感受永和九年的那場文人雅集韻致。蘭亭小門史載公元353年(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邀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0餘人在此舉辦修禊集會,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 傳說當時王羲之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全文28行,共324字,凡字有重複者,皆變化不一,可謂精彩絕倫。
  • 紹興之美,在水清如鏡的鑑湖,亦在王羲之的蘭亭
    紹興在古代被稱為會稽,它的自然美景,可以用「稽山鑑水」四個字來概括,東晉名士王羲之、謝安等都曾因「會稽有佳山水」而定居紹興。「稽山」指的是會稽山,這裡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始的地方,浙東唐詩之路的門戶。「鑑水」指的是鑑湖。
  • 《蘭亭集序》:人生俯仰之間如此,讀者瞭然
    每次看到「蘭亭集序」的墨跡,就會想起去歲秋日杭州之旅後,取道紹興,漫步魯迅故鄉,經歷沈園風雨,還有尋覓蘭亭山水的足跡,終生難忘。紹興女兒紅,酒如其名前往蘭亭的道路被老舊的公交車顛簸得略顯漫長:「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心靈頓時為之一顫,蘭亭書文並茂的魅力於此可見一斑了。
  • 中國著名水鄉、書法之鄉、東方威尼斯,紹興市柯橋區旅遊景點介紹
    柯橋區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美稱,是中國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戲曲之鄉和名士之鄉。01紹興大香林鄉村休閒旅遊區紹興大香林鄉村休閒旅遊區位於紹興縣城(中國輕紡城)西南湖塘街道,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核心區總面積約4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