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歷史城區保護定範圍 七大內容成保護區

2020-12-13 青島新聞網

    新聞網訊11月28日,青島市環保局公布了「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建設項目規劃許可批前公示,此次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首次將青島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此全面地展示在市民面前。

    根據規劃公告顯示,「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公布旨在全面提高歷史文化保護意識,充分展現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積極推進歷史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加強歷史文化遺產和現代城市功能的整合,促進歷史文化永續利用,提升歷史城區活力,在新區建設中延續青島獨有的城市風貌特色。

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圖

    根據規劃顯示,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內容大致分為七大部分,分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村鎮、工業遺產、文物古蹟、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城區及整體自然環境。其中較為具體、並有明顯區域性的城區、街區和村鎮的歷史文化保護備受市民關注。

復興歷史城區 打造島城文化、商業、旅遊中心體

    城區的歷史文化保護範圍最廣、涉及內容最多的,是青島名城核心價值、特色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的區域,將建設具有歷史風貌特色和傳統文化內涵的城市核心區,逐步復興歷史城區,使之成為青島市的文化中心、商業中心和旅遊中心。具體範圍由東沿延安三路至長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南部濱海岸線,總面積約28平方公裡

    整個城區保護格局將按照「山海相依、島城一體」,自然與文化環境和諧相容的總體格局,其中將依託自然地形形成整體路網格局,以自然要素形成三條歷史發展軸及以裡院、獨立庭院為構成單元的建築空間肌理。

歷史城區保護規劃圖

    在依託自然地形形成的整體路網格局中,具體包括:觀海山南側、火車站北側和大港東南側的放射型路網格局;觀海山、觀象山、魚山等山體周邊的環山型路網骨架;太平路、萊陽路、南海路等濱水型路網骨架;四方路、臺東、臺西等區域的棋盤型路網格局。

    以自然要素形成的三條歷史發展軸,具體包括:以南部濱海岸線為依託的居住、遊憩功能歷史發展軸;以膠州灣東岸港口和鐵路線為依託的北部交通、產業功能歷史發展軸;以中山路-館陶路-遼寧路-華陽路-延安三路為脈絡的商業、服務業功能歷史發展軸。

    在以裡院、獨立庭院為構成單元的建築空間肌理具體內容中,包括裡院「口」字形、「日」字形等空間布局形態;獨立庭院以建築為主體,以院牆、綠化、小品為環境要素的空間組織形制。

    歷史城區的功能性調整是所有保護內容中最為複雜的,涉及的調解區域也比較繁多。南部濱海區整體延伸其居住、旅遊服務功能;膠州灣東海岸預留濱海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青島港轉化具有歷史文化和景觀特色的城市藍色經濟產業區和服務中心;逐步搬遷利津路、孟莊路周邊工業企業,發展創意產業、專業市場等功能;復興中山路片區的城市級商業中心、文化旅遊中心職能。

青島劃定13片歷史街區 控制地帶建築需與歷史風貌協調

    根據規劃顯示,青島市共劃定了13片歷史文化街區,分別為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八大關,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觀象山歷史文化街區,黃臺路歷史文化街區,上海路-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無棣路歷史文化街區和奧帆中心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城區眺望視域控制圖

    為了更加完善13片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中對其總體保護做出了相應要求,整體保護區域內的空間格局、城市肌理和歷史風貌歷史建築、自然地形、風貌道路、環境要素都要得到完整保護,並確保歷史場所、歷史事件發生地和社會生活文化信息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

    對保護街區內的建築將採取修繕、維修、改善、保留、整治、拆除等方式進行保護和更新,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新建、擴建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也必須與歷史風貌相協調,若不協調,將採取政治和改造等措施。

    與此同時,在控制地帶(即歷史文化街區)內新建建築,也做了相應要求,其中對建築的高度、體量、色彩等方面需與街區的歷史風貌相協調,對不協調的多層和高層建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循序漸進的整治和改造,逐步恢復街區的空間布局和歷史環境。

歷史文化村鎮單編保護規劃

    文化村鎮的歷史文化保護也是區域性保護的重要內容,而承載百年文化底蘊的村鎮多為破舊、逼仄的村落,保護任務也更顯艱巨。

    歷史文化村鎮包括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和一般歷史文化村鎮,其中即墨市雄崖所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即墨市金口鎮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這兩個村鎮將嚴格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進行保護,單獨編制保護規劃,在保護規劃中規定保護界線,制定保護措施;一般歷史文化村鎮包括即墨市金口村、周童村、鳳凰村以及萊西市三都河村、富家澤口村,這些村鎮在編制新農村規劃時,應編制歷史村鎮保護專篇,注重挖掘歷史文化內涵,保護歷史格局。

    除對以上三種歷史文化保護區進行了詳細規劃制定外,公式中還規定,將保護「三山、三水、三灣、一帶」的自然格局,保護已公布的515處文化保護單位和206處歷史優秀建築、1500餘處歷史建築、4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保護與青島城市歷史發展密切相關的自然環境格局和自然環境要素,包括山體(大澤山-天柱山、嶗山、小珠山-大珠山、鐵钁山)、水系(大沽河、北膠萊河及沿海諸水系及河流)、711公裡大陸海岸海域資源、67個近海島嶼、4處風景名勝區、9處自然保護區、6處森林公園及古樹名木等。

    早報訊 《青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2020)》昨天對外公示。根據這一規劃,我市劃定的歷史城區保護範圍為:東沿延安三路至長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南部濱海岸線,總面積約28平方公裡。這將整體保護青島歷史城區「山海相依、島城一體」,同時分嚴格控制區、重點控制區、一般控制區三類區域,全面控制歷史城區內建設高度。

    七大內容構成保護區

    記者了解到,本次保護規劃框架是,在市域範圍內建立由整體自然環境、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蹟、工業遺產、歷史文化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內容構成的保護框架。

    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三山、三水、三灣、一帶」自然格局,保護7處歷史文化村鎮、已公布的515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06處歷史優秀建築、1500餘處歷史建築、4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山

    北部大澤山-天柱山東部嶗山西部小珠山-大珠山、鐵钁山等山脈

    三水

    大沽河北膠萊河沿海諸河流等及其他河流

    三灣

    保護711公裡大陸海岸帶和67個近海島嶼膠州灣鰲山灣靈山灣

    四處風景名勝區

    嶗山艾山大澤山三裡河

    六處森林公園

    嶗山森林公園靈山灣森林公園珠山森林公園大澤山森林公園大青山森林公園靈山森林公園

    九處自然保護區

    即墨海洋生物自然保護區嶗山自然保護區馬山自然保護區大公島島嶼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靈山島自然保護區靈山島海珍品種質保護區艾山地質遺址自然保護區大沽河自然保護區洙河自然保護區

    歷史文化村鎮

    保護與青島城市歷史發展密切相關的自然環境格局和自然環境要素。包括山體、水系、海域資源、島嶼、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古樹名木等。

    歷史文化名村名鎮

    即墨雄崖所村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即墨金口鎮為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

    一般歷史文化村鎮

    即墨市金口村即墨市李家周疃村即墨市鳳凰村萊西市西三都河村萊西市宮家澤口村

    歷史城區

    整體保護青島歷史城區「山海相依、島城一體」,自然與人文環境和諧相容的總體格局。

    歷史城區劃「保護圈」

    規劃提出,歷史城區保護範圍為:東沿延安三路至長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南部濱海岸線,總面積約28平方公裡,是青島名城核心價值、特色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的區域。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範圍

    劃定13片歷史文化街區,紫線範圍總面積1363.8公頃。其中,街區保護範圍總面積688.9公頃。

    13片歷史文化街區:

    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八大關、匯泉角、太平角歷史文化街區,魚山歷史文化街區,八關山歷史文化街區,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觀象山歷史文化街區,黃臺路歷史文化街區,上海路—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無棣路歷史文化街區和奧帆中心歷史文化街區。

    保護內容

    A

    濱海

    丘陵地貌

    ◆觀海山、信號山、八關山等丘陵地貌◆太平角、匯泉角等岬角◆青島灣、匯泉灣等海灣

    B

    整體路網格局◆觀海山南側、火車站東北側和大港東南側放射型路網格局◆觀海山、觀象山、魚山等山體周邊的環山型路網骨架◆太平路、萊陽路、南海路等濱水型路網骨架◆四方路、臺東、臺西等區域的棋盤型路網格局

    C

    建築空間肌理◆裡院「口」字形、「日」字形等空間布局形態◆獨立庭院以建築為主體,以院牆、綠化、小品為環境要素的空間組織形制

    D

    歷史發展軸◆以南部濱海岸線為依託的居住遊憩功能歷史發展軸◆以膠州灣東岸港口和鐵路線為依託的北部交通、產業功能歷史發展軸◆以中山路-館陶路-遼寧路-華陽路-延安三路為脈絡的商業、服務業功能歷史發展軸。

    E

    ◆保護歷史城區內魚山攬潮閣、觀海山觀景臺等主要觀景點,確保與山體制高點、地標建築、濱海觀景點之間的聯繫,保持眺望視域通暢。◆保護南部濱海區域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街區以觀海山、魚山、八關山等低山丘陵為依託的典型山地獨立庭院住宅風貌特色。

提示:支持← →箭頭翻頁

相關焦點

  • 中德專家共話青島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
    青島書房。  大眾網青島11月26日訊(記者 辛剛)25日,首屆「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青島論壇」在青召開。本次論壇為期1天,中德兩國近20位專家聚焦「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圍繞歷史城區的規劃設計、文化保護、風貌建築與街區修復、公共管理、交通組織、產業投資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和交流。
  • 中德20位專家齊聚青島 共論歷史城區保護(圖)
    老城未來如何適應城市發展 ,新舊城區如何協調發展?目前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新城的拓展 ,老城的保護一直成為當今中國城市發展繞不開的課題。青島作為典型的新老城區並存發展的城市,自然對老城區保護也是十分關注。11月25日,首屆「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青島論壇」在青島召開,中德兩國近20位重量級專家、學者就青島老城區保護話題進行熱烈研討。
  • 澳門設立世界文化遺產緩衝區保護歷史城區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日前批示,鑑於「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因此依法定出「澳門歷史城區」緩衝區特定區域,以對其進行特別保護。
  • 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啟動 青島拉開歷史城區保護利用大幕
    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獲悉,歷史城區保護利用的大幕正徐徐展開,一批城市更新項目陸續啟動,通過復興歷史城區、打造特色街區、提升濱海特色空間,助力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建設。具有時尚氣質的「城市新生活」正在老街區裡生長。
  • 兩會熱點|保護好青島的根和魂!代表委員熱議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和
    如果要找尋青島的根和魂,很多人會贊同是青島老城區。因此青島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牽動著很多青島市民的心,也成為兩會上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今年,中山路等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加快中山路、館陶路和郵輪母港區等歷史城區保護更新,積極導入新業態,推進港城聯動、老城復興,並將其作為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重點工程實施推動。
  • 徐州歷史城區保護範圍:市中心3.01平方公裡
    保護範圍城區市中心3.01平方公裡徐州作為漢代發源地和軍事重鎮,有著燦爛的楚漢文化、戰爭文化;作為交通樞紐和礦冶之城,有著悠久的運河文化和工業遺產文化。本《規劃》統籌研究了市域層面、歷史城區保護範圍層面、歷史文化街區層面、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築層面四個保護層次。總體目標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建立嚴格的名城保護制度,促進歷史文化資源在嚴格保護基礎上的科學利用。
  • 青島劃定城市開發邊界 中心城區這樣劃定
    共分為7條控制線    青島全域規劃控制線劃定範圍為青島市全域,包括11282平方公裡陸域和12240平方公里海域,劃定藍線、綠線、城市發展邊界紅線,以及歷史文物紫線、市政交通黃線、城市安全橙線、高壓走廊黑線等7條控制線。
  • 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 豐州古城列入古城歷史城區範圍
    ­  近日,備受關注的《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方案完成。和1983年版規劃相比,本次修編將豐州古城列入古城歷史城區範圍。泉州市域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一核、兩軸、九片區」,「一核」指歷史城區及其周邊環境,核心範圍總面積約7.08平方公裡,除了泉州古城6.41平方公裡,新增豐州古城0.67平方公裡。
  • 聚焦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崔 武    本報訊 昨日,「2018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青島論壇」舉行。來自中德兩國的專家、學者,聚焦「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圍繞歷史城區的規劃設計、歷史文化保護、歷史建築與街區保護修復、生態環保、公共管理、產業投資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和交流,為青島歷史城區繁榮復興建言獻策。    本次論壇由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和青島市規劃局指導,青島市勘察設計協會和青島市中德交流合作協會主辦。
  • 2018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青舉行(圖)
    青島新聞網12月9日訊(記者 朱穎)為助力青島歷史城區的保護與發展,進一步推動青島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和相關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促進中德兩國在相關領域的長期交流合作,在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青島市規劃局的指導下,由青島勘查設計協會、中德合作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2018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青島論壇」在青島市舉辦。會議時間包括12月8日、9日共兩天。
  • ...保護規劃 保護範圍 洪積扇 保護區 保護面積 規劃編制 遺址 新...
    東方網7月14日消息:為保護我國第一個皇帝的陵墓及其環境風貌,陝西省政府常務會近日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新編制的《秦始皇陵保護規劃》,將秦始皇陵保護區劃分兩個層次,即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其總體保護面積則由原來不足4.4平方公裡擴大到近36平方公裡。
  • 新產業賦能老城復興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今日開園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王悅音 青島報導5月28日,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在整修一新的廣興裡舉行。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現場。開園儀式現場,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青島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孫立傑,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錫君,市政協副主席李眾民以及市人大、市政協相關工作室、市直各部門、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北區黨政主要領導、國內外設計大師、企業代表、知名專家、學者、歷史城區老居民代表共同出席
  • 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明天施行,保護範圍內戶外廣告、牌匾應與整體風貌協調
    第十八條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重點保護內容是:(一)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一核、五廊、十片的總體格局和山、泉、湖、河、城一體的整體風貌。(二)歷史城區內古城及商埠區東西並置,並通過經二路、經四路、普利街、共青團路、泉城路、解放路東西軸線連接的歷史格局及軸線兩側相關區域內的街巷、道路、建築物、構築物的傳統風貌特色。
  • 《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系列解讀三——從《條例》看濟南名城保護對象的方方面面
    那麼在《條例》中,是怎麼界定保護對象和內容的呢?一、全域統籌,強調保護範圍全覆蓋濟南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以古城和商埠區為核心的歷史城區固然是重點,但市域範圍的泉池、水體、古村落、古文化遺址等也是彰顯濟南名城特色和歷史底蘊的重要載體,對這些對象進行保護的重要性與歷史城區不遑多讓。《條例》在法律層面上明確了對本市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和監督管理。
  • 呂舟作品|青島德國建築保護規劃
    德佔時期規劃建設的城市框架主體在青島得以保留,深刻的影響了青島的城市發展,大部分德國建築也留存至今,形成了青島獨特的城市歷史景觀。1996年,青島德國建築被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對青島德國建築進行了補充共25處,46棟建築。
  • 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範圍公布 禁止這些行為
    膠州市公安局、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為了確保飛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青島市民用機場淨空和電磁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在機場淨空保護區內禁止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鳥類、無人機、孔明燈、風箏、氣球等升空物體。
  • 關於調整青島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的公告
    青島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於2000年11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魯政字〔2000〕309號),位於青島市境內,東、南兩面臨海,西毗連青島市城區,主要保護對象為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花崗巖峰叢地貌及野生動植物資源。
  • 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豐州古城列入核心範圍
    其中,建議在泉州大橋—江濱北路立交節點新增互動匝道,以此有效緩解義全南路早晚高峰交通擁堵,內部開展車輛限行方案研究;提升交通換乘體驗品質,結合古城外圍過境環路及內部交通型道路,依需設置多個出入歷史城區交通換乘節點,通過實施轉換為慢行交通進入歷史街區,支撐古城區內部綠色出行。  二是打造公交+慢行的綠色出行模式。
  • 濟南歷史城區保護範圍出爐!將軍廟、山大西校區等為歷史文化街區
    &nbsp&nbsp&nbsp&nbsp大眾網·海報新聞濟南11月15日訊(記者 張穩)11月15日,山東省政府網站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覆》,原則同意《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濟南歷史城區保護範圍為東至歷山路、南至經十路、
  • 原國家級海洋保護區範圍調整並更名 濱城喜添國家海洋公園
    內容提要:日前,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同意原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範圍調整並更名為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同意原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範圍調整並更名為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