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賦能老城復興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今日開園

2020-12-13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王悅音 青島報導5月28日,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在整修一新的廣興裡舉行。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現場。崔冬妮攝歷經百年風雨的廣興裡如今舊貌換新顏,變身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館陶路1號橫濱銀行舊址、館陶路3號三菱洋行舊址,館陶路34號青島第一糧庫舊址相繼引入春光裡·青島產投生態綜合體、洪泰山海會、青島新金融產業園等項目,著力打造新經濟新業態,未來將成為老城核心能源。開園儀式現場,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青島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孫立傑,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錫君,市政協副主席李眾民以及市人大、市政協相關工作室、市直各部門、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聯席會議辦公室、市北區黨政主要領導、國內外設計大師、企業代表、知名專家、學者、歷史城區老居民代表共同出席,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主持儀式。從歷史街區到現代產業園區,是青島推動產業導入、老城復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嘗試。而此次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的開園,也標誌著青島市的老城復興之路進入「加速期」。激活老城復興新動能廣興裡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老青島人的記憶中,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廣興裡布滿了雜貨鋪、照相館、童裝店等小商店,與劈柴院、臺東商業市場並稱為老青島三大市場。而隨著城市功能的向外拓展,廣興裡與其他老街區一道,漸漸成為城市的記憶。而如今,老城區正在以新的城市功能定位,迎接新產業的到來。廣興裡所在的四方路街區聚焦工業設計創新、文化創意等總部經濟,鄰近的館陶路街區則定位創投風投金融生態圈。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揭牌。崔冬妮攝在5月28日舉行的開園儀式上,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青島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孫立傑,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張錫君,市政協副主席李眾民,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執行長封昌紅,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守彬,洪泰基金合伙人、洪泰山海會創始人範如倩,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英諾創新空間創始合伙人劉懷宇共同為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春光裡·青島產投生態綜合體、洪泰山海會、青島新金融產業園和山東省港口集團金融、航運、郵輪文旅三大板塊揭牌。

入駐機構籤約。崔冬妮攝

入駐機構籤約。崔冬妮攝市北區與山東省港口集團、華電青島大數據中心項目、融匯-啟信金融科技創投基金項目、華衡能油品貿易公司項目、雲動力跨境產業網際網路中心、央聯萬貿新貿易共享平臺、喜達屋酒店集團高端品牌—世茂項目、華億嘉金融產業項目、國夢時尚經濟產業園項目、星宏集群星贊新媒體直播基地項目進行籤約。第一糧庫新金融產業園與北京羅格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與德國黑馬創新項目、春光裡青島產投生態綜合體與京東城市(北京)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籤約。

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執行長封昌紅致辭。崔冬妮攝

洪泰基金合伙人、洪泰山海會創始人範如倩致辭。崔冬妮攝

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守彬致辭。崔冬妮攝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執行長封昌紅,洪泰基金合伙人、洪泰山海會創始人範如倩,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創始人、豐厚資本創始合伙人楊守彬現場致辭;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歷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杰視頻致辭,對新形勢下青島的產業發展政策給予充分肯定,對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充滿信心。

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致辭。崔冬妮攝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在致辭中表示,建設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既離不開工業設計的創新發展,也離不開創投風投的力量。啟動建設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就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市工業設計向規模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而洪泰基金、春光裡產業資本、英諾創新空間等創投風投翹楚的加入,可以更好地吸納全球資源要素融入青島發展,加快推動工業創新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產業賦能實現歷史城區的有力復興。

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主持儀式。崔冬妮攝打造老城蝶變新樣本對於青島而言,以四方路、館陶路為代表的老街區,記錄著這座城市的歷史變遷,也是青島城市文脈的發源地。

空中俯瞰廣興裡新貌。王君儀攝為了提升百姓生活質量和城市品質,助力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近年來,青島市在總面積28平方公裡的歷史城區保護範圍內,加快了老城復興與城市更新轉型的探索步履。其中,市北歷史文化片區面積14平方公裡,有四方路、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無棣路、 黃臺路、三江路六大市級風貌保護區,另有風貌保護建築較為集中的長山路片區。區域內文保建築、風貌保護建築共約26萬平方米,現存以廣興裡為代表的裡院等各類保護建築565處,具有很高的城市歷史文化價值和保護開發利用價值。

與旁邊的現代建築相比,廣興裡如陳年佳釀一般醇美。崔冬妮攝為保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讓老城區煥發創新活力,市北區委託中國勘察設計大師張杰教授作為廣興裡項目總設計師和市北歷史文化片區總規劃師,對市北歷史文化片區進行總體空間規劃。2019年9月,市北區下發了《關於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全市率先啟動集中連片的歷史文化片區保護更新工作。

紅木欄、綠窗欞錯落有致。王君儀攝在多方合力推動下,2020年市北區計劃完成四方路、館陶路、上海路-武定路等6個歷史文化街區及其周邊約10萬平方米建築修繕工作,並配套建設7萬平米的青年公寓、活力社區。截至目前,以廣興裡、館陶路片區為代表的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已陸續交付使用。

百年滄桑沉澱古典味道。崔冬妮攝此次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正是新形勢下以產業賦能實現歷史片區老城復興,進一步推動青島市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國際大都市的關鍵舉措。四方路、上海路、館陶路,這些歷經風雨的老街和建築,通過「修舊如舊」的保護更新,正在進行一次徹底的「涅槃重生」。

工業設計為老建築賦予靈魂。崔冬妮攝釋放老城產業新活力比建築改造更為重要的是產業的導入,就像在「傳統的軀體」內注入「創新的靈魂」。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才是活化老城區的核心。

辦公空間舒適靜謐,還有會議室、洽談區等。崔冬妮攝與郵輪母港一街之隔,市北區域內的歷史文化街區被定義為打造青島市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的先行承載區。為了加快啟動老城產業復興,市北區確定了「改造+招商」的並進模式,由市北建投集團作為平臺公司,在進行建築修繕的同時開展招商工作。結合七大街區的現狀條件、歷史文脈、協同融合等因素,市北區瞄準新航運、新貿易、新金融等多個產業方向,點穴式引入重點產業項目,進而盤活街區資源,迎來老城蝶變的新時刻。

長廊連起了現代工業設計的夢想。崔冬妮攝以四方路街區為例,作為青島布局工業設計產業的中心點,廣興裡將成為聚合全球頂尖資源的產業窪地,目前已確定有17家海內外設計機構入駐,這裡也將成為5G新基建浪潮的受益者。下一步,四方路街區將以工業設計創新、文化創意等總部經濟為主,聚焦全球設計創新領域的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材料,構建以產品創新為核心的設計產業鏈,按照點、線、面打造青島工業設計立體式產業創新生態體系,把四方路街區打造成青島最具創意色彩的社區。除此之外,作為青島金融根脈所在的館陶路,在新的歷史方位中再次成為青島新金融集聚發展的原點。市北區將按照「六個一」的模式建設青島新金融集聚區,即:一個「集聚區」,將大港片區和中央商務區作為新金融集聚區的雙核,引領、輻射和驅動新金融在全域集聚發展;一條新金融街,以大港區域館陶路為載體,打造創新創業創意創投的新高地,賦予「百年華爾街」館陶路新的生命和活力;一個新金融產業園,將館陶路34號青島第一糧庫舊址,打造成為具備新金融創新、運營模式、功能協同示範作用的新金融示範園區;一批新金融智庫,通過與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李白金融研究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深化精英聚會、腦力激蕩,打造新金融理論研究高地;一套新金融產業扶持政策,出臺了《青島新金融集聚區產業扶持政策》;一支專項產業基金,發起10億元新金融產業專項基金,為新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多層次服務。目前,館陶路已引入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青島運營總部、洪泰山海會等產業龍頭,將位於館陶路34號的青島第一糧庫舊址打造成近2萬平方米的新金融產業園,合力再造一條「新金融街」。北接青島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跨國公司區域總部集聚區,向南輻射至武定路、上海路一帶,逐步形成新金融集聚發展生態群落,至今已有260家金融機構及金融類企業懷揣夢想,在市北區落子布局。從探索到樣板,市北區以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的開園為契機,按下產業導入、老城復興的「加速鍵」,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在實現老城區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青島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市北力量。

相關焦點

  •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5月28日正式開園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5月28日正式開園■美國當地時間5月25日,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的廣告亮相紐約時代廣場。「那些老去的事物,注入時代激情之後,必將以另一種方式在新的時間裡重生。」這句話是山東省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的精確註解。
  • 山東青島百年歷史老城區賦能新產業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舉行開園儀式。 崔冬妮 攝中新網青島5月28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28日舉行開園儀式。歷經百年風雨的青島老城區廣興裡如今舊貌換新顏,變身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
  • 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啟動 青島拉開歷史城區保護利用大幕
    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獲悉,歷史城區保護利用的大幕正徐徐展開,一批城市更新項目陸續啟動,通過復興歷史城區、打造特色街區、提升濱海特色空間,助力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建設。具有時尚氣質的「城市新生活」正在老街區裡生長。
  • 舊貌換新顏,變身新晉打卡地
    (王君儀 攝)5月28日,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在整修一新的廣興裡舉行。歷經百年風雨的廣興裡如今舊貌換新顏,變身青島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館陶路1號橫濱銀行舊址、館陶路3號三菱洋行舊址,館陶路34號青島第一糧庫舊址相繼引入春光裡·青島產投生態綜合體、洪泰山海會、青島新金融產業園等項目,著力打造新經濟新業態,未來將成為老城核心能源。
  • 百年中山路復興的「流量地圖」
    隨著中山路膠州路人行天橋拆除、濟南路拓寬工程啟動、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中山路改造復興再次成為青島市民關注的焦點。與曾經嘗試過的多次改造不同,此次中山路改造劍指適應未來百年發展要求的歷史性工程。
  • 老城蝶變,創新中心核心區悅動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自去年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以來,青島市北區在推動老城復興、實現「換道超車」的路上有了新的航向:以開放推動資源集聚,以創新賦能產業升級,以改革聚力流程再造。這也成為了全面加快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步伐的強引擎。站在新百年的起點上,青島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迎來了自己的「當打之年」。
  • 百年中山路復興的「流量地圖」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記者
    這條有著百年歷史、聞名全國的商業街,貫通南北,起伏蜿蜒,如同一條歷史川流,在老青島人的心上流淌了百年。收藏著青島幾代人的光榮與夢想,中山路的復興是青島人的心之所向。隨著中山路膠州路人行天橋拆除、濟南路拓寬工程啟動、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中山路改造復興再次成為青島市民關注的焦點。與曾經嘗試過的多次改造不同,此次中山路改造劍指適應未來百年發展要求的歷史性工程。
  • 青島「老城復興」:由一場教堂燈光秀「點亮」
    浮翠流丹間,點亮的不僅是初冬的夜色,還有人們對老城區復興的希望。「復興」,不會靠單個活動完成,亦不會靠單個地點完成,背後是整體業態的更新升級。對老城區而言,需要的是「活化」——是經濟上的,也是文化上的,需要重建整個生態系統。
  • 青島「老城復興」 由一場教堂燈光秀「點亮」
    浮翠流丹間,點亮的不僅是初冬的夜色,還有人們對老城區復興的希望。「復興」,不會靠單個活動完成,亦不會靠單個地點完成,背後是整體業態的更新升級。對老城區而言,需要的是「活化」——是經濟上的,也是文化上的,需要重建整個生態系統。
  • 青島市北區:4.2平方公裡郵輪母港區開建「六個千畝」產業集聚區啟動
    突出核心引領  加快老城復興  3月28日,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建設,同步在全球開展招商推介,總投資313.5億元的15個項目當天實現籤約,成為市北區經濟發展的「引爆點」;5月28日,全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開園儀式在廣興裡舉辦
  • 新招商時代,青島市市北區老建築如何點亮新貿易產業?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刻把握百年港口歷史方位,充分發揮國際郵輪港區地標優勢,緊緊圍繞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攻勢和港區稟賦,立足航運、貿易、金融和郵輪四大主導產業,市北區大力推進國際郵輪母港區更新改造,並推動相關產業、企業、人才集聚,帶動青島西部老城轉型發展。
  • 山東城市觀察|老城更新,青島為何看重這項工作?
    走訪過程中指出,推動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要善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加快集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讓百年老城區煥發新活力,成為青島面向未來發展的新起點、新燃點、新經典。作為一座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表現活躍的城市,青島此番將資本的風口引向老城復興這一全新賽場,也是希望通過發揮資本的作用,藉助市場化的運作手段,推動老城區實現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的復興。
  • 【青青島觀察】建設一周年 市北探索出老城復興的"青島樣板"
    一年前,市北區把握住國家,省、市賦能的核心戰略使命,瞄準的城區新名片,發力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核心區」,吹響「做優航運、做大貿易、做強金融,以創新理念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中心」的號角。膠州灣畔,一幅青島百年老城的復興藍圖,一幅向海而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 聚焦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崔 武    本報訊 昨日,「2018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青島論壇」舉行。來自中德兩國的專家、學者,聚焦「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圍繞歷史城區的規劃設計、歷史文化保護、歷史建築與街區保護修復、生態環保、公共管理、產業投資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和交流,為青島歷史城區繁榮復興建言獻策。    本次論壇由青島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和青島市規劃局指導,青島市勘察設計協會和青島市中德交流合作協會主辦。
  • 青島市市北區「1+6+N」強化產業配套築牢發展基石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7日電 青島市市北區作為青島工商業的發源地,擁有眾多工業歷史資源。今年以來,青島市市北區有序推進歷史建築保護修繕,高效率推動產業項目落地,按照「1+6+N」的產業載體支撐體系,實現城市更新、產業升級、園區建設的有機統一。
  • 青島市市北區搭平臺建生態加速產業發展
    青島新金融產業園運營方負責人李長麟說:「主要突出新金融,這個領域方向的金融科技這樣一個特色,圍繞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來賦能金融的發展。青島新金融產業園是在原第一糧庫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自去年以來,市北區陸續完成了包括館陶路在內的6個歷史文化街區、25萬平方米歷史保護建築的徵收工作。在對老建築進行保護性修繕的同時,館陶路上已經引進春光裡·青島創投生態綜合體、鴻泰山海匯等新業態,這條百年金融街也將迎來新的發展。
  • 市北區譜RCEP港城發展新篇 助百年老城區煥新
    身處腹地的老城區,總是第一時間迎著從膠州灣吹來的海風,承載著百年歷史的浸潤洗禮。直面時代發起的挑戰,老城在變局中開新局的唯一辦法,就是蝶變!剛剛出爐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港城聯動」「老城復興」寫進了2021年的主要工作安排。在主動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中,市北區搶抓RCEP重大開放戰略機遇,塑造老城區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 標準賦能 規範保護 杭州力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再上新臺階
    標準賦能 規範保護 杭州力推歷史建築保護利用再上新臺階 2020-12-17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青島歷史城區保護定範圍 七大內容成保護區
    新聞網訊11月28日,青島市環保局公布了「青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建設項目規劃許可批前公示,此次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規劃,首次將青島的歷史文化資源如此全面地展示在市民面前。復興歷史城區 打造島城文化、商業、旅遊中心體    城區的歷史文化保護範圍最廣、涉及內容最多的,是青島名城核心價值、特色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的區域,將建設具有歷史風貌特色和傳統文化內涵的城市核心區,逐步復興歷史城區,使之成為青島市的文化中心、商業中心和旅遊中心。
  • 中德專家共話青島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
    大眾網青島11月26日訊(記者 辛剛)25日,首屆「中德歷史城區保護與發展青島論壇」在青召開。本次論壇為期1天,中德兩國近20位專家聚焦「歷史城區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圍繞歷史城區的規劃設計、文化保護、風貌建築與街區修復、公共管理、交通組織、產業投資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