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邵福榮,原名邵景榮,義烏市大陳鎮馬畈村人,曾入伍於義烏市抗日武裝金蕭支隊堅勇大隊,參與抗日戰爭。退伍後務農種地,從事「雞毛換糖」副業。
中國義烏網10月12日訊(見習記者 萬怡珍 記者 沈穎潔 編輯 童薈穎)在義烏市大陳鎮馬畈村的一農戶家中,一位老人正坐在灶臺前,一手拿著燒火棍,一手拿著扇子。當記者來到他家中,他連忙起身喊孫子拿凳子和飲料,還從灶臺上拿出了剛煮好的玉米,熱情招呼,誰能想到這是一位102歲的抗戰老兵。
他是一個百歲老人,耳朵聽力不太好,精神依然矍鑠,提起自己當年的往事,記憶猶新。邵福榮是土生土長的義烏人,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裡。抗戰時期,國難當頭,匹夫有責,年輕的他毅然地加入了義烏抗日武裝金蕭支隊堅勇大隊,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他發揮自身的優勢,從事後勤工作,為前線浴血奮戰的戰士們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他總不忘自己保衛的是金華到蕭山路段,不停地重複著一句話:「當年是在金蕭支隊的堅勇大隊的,我是班長,跟著大隊長陳福明,我們在這個路段流動地打鬼子,打炮臺,日本人一出來就打。」
問到與其一起作戰的戰友現狀時,「戰友啊。」邵老的兩隻手指不自覺地往前方伸了伸,眼睛也漸漸泛起了水霧,「我們村就有三個人一起去,現在就只剩我一個了。」
退伍後,他選擇了回家務農,一邊種地,一邊搖著撥浪鼓。農忙過去了,就挑著擔子去走街串巷吆喝賣貨,以「雞毛換糖」作為副業。「對小時候的我來說,爺爺的小推車就是個移動的『寶藏庫』,裡面總是堆滿了各種各樣的零食和新奇玩意,等到一個村放電影了,爺爺就會帶著我一起去到那裡,然後打開『寶藏』。」老人的孫子邵國強告訴記者,「現在爺爺雖然年紀大了,但是還是閒不下來,家裡有塊地,會去種點玉米、辣椒什麼的,這邊翻翻土,那邊挖一挖。偶爾還會騎著三輪車載著奶奶去楂林趕集,買點生活用品,生活很是愜意。」
聊到此處,邵福榮的老伴正帶著剛從村裡食堂打的午飯返回家中,聽到我們聊到趕集,她笑著說:「去趕集的時候,那邊的人都會跟他打招呼。孫子覺得他年紀大了,讓他不要去了,他還說要去的,要去的。我知道是他在家裡呆不住,我不放心他,就跟著他一起去。」
隨後,94歲的她走到餐桌前,將飯盒一一打開,還湊到邵福榮耳邊詢問:「餓不餓?我們開始吃飯了好不好?」只見邵福榮點點頭,顫顫巍巍地起身,回屋裡搬了一條椅子給老伴。兩人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吃著,陽光傾瀉在他們身上,美好時光好似定格。
吃完飯後,邵福榮指了指裡屋懸掛著的幾張照片對記者說:「家裡也沒有什麼老物件了,只有我和老伴的照片了,以前事情也記不清楚了。」
「每次有閱兵式的直播,爺爺都會讓我去他家和他一起看,穿好軍裝的他就端正地坐在電視機前,神情肅穆地盯著電視畫面,生怕錯過每一個精彩瞬間。」邵國強說,「爺爺很少和我們說年輕時候的故事,可能是不願回憶,也可能是老得記不清了。我們只知道他年輕時為國盡忠,勇敢正直,在他的言傳身教下,我兒子也入伍參軍了,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軍人。」
如今,邵福榮一家四世同堂,生活美滿,其樂融融。看著生活一天天變好,祖國一步步強大,作為抗戰老兵,他由衷地感到驕傲。老人沒有大氣磅礴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場面,他在一點一滴、平凡的小事裡,在平淡無奇的生活裡體現著一個老戰士的高尚情操。
【來源:中國義烏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