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預包裝食品包裝不標生產日期 生產經營者將承擔賠償責任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9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審判員謝勇9日在談及食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話題時指出,生產經營的預包裝食品包裝標籤未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標明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不清晰,生產經營者都將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以充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生命健康。

9日上午,最高法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及典型案例舉行新聞發布會。在被問及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最關注的食品安全信息,《解釋》對此有無專門規定時,謝勇作出上述表述。

謝勇指出,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是預包裝食品包裝標籤強制標識的信息,這也是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最為關注的食品安全信息。目前,實踐中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

一是預包裝食品包裝標籤上缺少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信息。這種情況下,消費者無法對食品安全作出判斷,生產經營者向消費者出售的食品很可能是過期食品,損害消費者身體健康、生命安全。

二是預包裝食品包裝標籤上雖然標明了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信息,但是標註不清晰、不醒目,讓消費者找不到、看不清、弄不明,失去了預包裝食品包裝標籤本身的意義。

謝勇說,針對上述問題,《解釋》第11條規定,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因此,生產經營的預包裝食品包裝標籤未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標明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不清晰,生產經營者都將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以充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生命健康。

相關焦點

  • 最高法:預包裝食品包裝不標生產日期將重罰
    中新網12月9日電 當前,不少預包裝食品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對於這一問題,9日,最高法發布的一則司法解釋明確,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食品生產日期沒標清楚?懲罰性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12月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明知食品不符標準仍銷售將被嚴懲解釋用列舉的方式明確,哪些情形屬於經營者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仍然銷售,需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過保質期仍然銷售、無法提供合法進貨來源、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等情形應當認定為經營者「明知」。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解釋》第1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訴請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賠償損失,被訴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賠償責任應由生產經營者中的另一方承擔為由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該條規定目的在於落實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1款規定的首負責任制,避免生產經營者之間相互推諉,及時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另外,《解釋》明確了公共運輸運輸中的食品安全責任承擔主體。
  • 預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是指預先定量包裝或者製作在包裝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在一定量範圍內具有統一質量或體積標識。現做現吃的餐飲類以及沒有固定包裝的食品,都不是預包裝食品。  一、預包裝食品的生產日期  生產日期,指食品成為最終產品的日期,也包括包裝或灌裝日期,即將食品裝入(灌入)包裝物或容器中形成最終銷售單元的日期。  二、預包裝食品的保質期  保質期是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說明的特有品質。保質期是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承諾。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_新聞中心_中國網
    鄭學林在發布會上介紹,《解釋》主要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共14條。一是明確責任承擔主體,及時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解釋》第1條規定,消費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訴請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賠償損失,被訴的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賠償責任應由生產經營者中的另一方承擔為由主張免責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電商平臺未盡義務將承擔...
    本報北京12月9日訊 記者蔡長春 董凡超 見習記者趙婕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及典型案例。《解釋》明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解釋》明確責任承擔主體,及時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網購食品、航空餐出問題誰擔責?這個司法解釋守護「舌尖安全」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於子茹)食品安全無小事。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仍屢禁不止。最高法9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劍指食品安全問題。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食品安全糾紛典型案公布 懲罰性賠償劍指明知故犯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5件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典型案例,彰顯司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嚴明態度。典型案例既為經營者依法劃定了應該承擔的責任,提高其違法成本,惡意及嚴重不負責任的經營者將背負懲罰性賠償;也是為消費者「撐腰」,鼓勵選擇合理方式依法主張權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 小包裝德芙未標生產日期 質監部門稱不合格(圖)
    不過,德芙巧克力生產廠商瑪氏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瑪氏」)對此並不認同。瑪氏方面相關負責人稱,該產品屬於散裝產品,可不標生產日期。而糖果行業專家對此又有不同說法,稱這是因糖果特性所決定的,「小包裝糖果不標生產日期也可看出是否過期變質」。
  • 【權威發布】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案件司法解釋(一)和典型...
    《解釋》第11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規定著眼於打掉「黑作坊」食品的生產經營鏈條。生產經營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的預包裝食品,不僅生產者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經營者也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讓經營者不願、不敢經營「黑作坊」食品,切斷「黑作坊」食品的經營鏈條。
  • 最高法:網購食品有問題 電商平臺須擔責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今天上午,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明確規定電商平臺應承擔責任,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黑作坊」食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 @所有吃貨,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麼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麼處理?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針對消費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給出明確回答。資料圖:某物流基地員工分揀快遞(圖文無關)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電商平臺未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
    《解釋》第11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規定著眼於打掉「黑作坊」食品的生產經營鏈條。生產經營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的預包裝食品,不僅生產者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經營者也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讓經營者不願、不敢經營「黑作坊」食品,切斷「黑作坊」食品的經營鏈條。
  • 2020年12月9日(星期三)上午10:0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
    生產經營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的預包裝食品,不僅生產者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經營者也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讓經營者不願、不敢經營「黑作坊」食品,切斷「黑作坊」食品的經營鏈條。 [10:17:29][鄭學林]: 八是深入貫徹「四個最嚴」要求,強化預包裝食品生產經營者清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責任。《解釋》第11條規定,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 網購「自營」食品、外賣吃壞肚子該誰擔責?最新...
    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 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誰負責?怎麼賠?最高法發話
    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來看要點梳理。明知食品不符標準仍銷售將被嚴懲解釋用列舉的方式明確,哪些情形屬於經營者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仍然銷售,需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過保質期仍然銷售、無法提供合法進貨來源、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等情形應當認定為經營者「明知」。
  • 網紅店裡的麵包,應不應該標明生產日期?
    對此,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對於現制現售食品標識目前沒有明確規定,但在監管過程中鼓勵經營者標明食品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條件等內容,便於消費者參考。▲麵包店內商品包裝袋上未註明生產日期、保質期走訪:多數現烤麵包未標生產日期14日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慶雲北街一家名為「RAN BAKERY」的網紅麵包店發現,店內的麵包均由塑膠袋包裝,但包裝上並未標註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店內工作人員表示,今日的現烤麵包還未全部製作完成,現在可以售賣的是之前製作的麵包。
  • 杭州西湖區小作坊生產預包裝食品不需要標識標準、成分及出廠檢驗
    經查,杭州西湖區滷妹紙餐飲店為食品小作坊(含網絡銷售),食品生產經營登記證核准生產經營項目含預包裝食品(肉製品)。就《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和食品攤販管理規定》第十一條 明確規定食品小作坊生產加工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標籤標籤應當標明食品名稱、配料表、淨含量和規格,食品小作坊名稱、地址和聯繫方式,登記證編號,生產日期、保質期、貯存條件等信息。
  • 最高法最新司法解釋:如何準確適用食品安全法律責任條款?
    又如,《解釋一》對法律第一百四十八條第二款「標籤說明書瑕疵但能夠引起消費者誤導」這個抽象規則進行了明確界定,包括「生產經營未標明生產者名稱、地址、成分或者配料表,或者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這些情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就既合理維護了消費者權益,也為生產經營者適用了容錯機制。
  • 免費餐食、外賣、網購、進口食品出了問題誰來負責?最高法司法解釋...
    明知食品不符標準仍銷售將被嚴懲解釋用列舉的方式明確,哪些情形屬於經營者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仍然銷售,需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過保質期仍然銷售、無法提供合法進貨來源、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進貨、未依法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等情形應當認定為經營者「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