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航空博物館裡存放這一架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的真機,大家也許會好奇,中國在過去的武器進口清單裡,並沒有進口過蘇聯的武裝直升機,那麼這架完好的「雌鹿」是從哪裡得來的呢?
原來它是我國從巴鐵手裡搞到的,在1972年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蘇聯的各型武器均有參與,其中也包括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當然,面對著紅土高原的山嶽溶洞和以遊擊方式作戰的阿富汗抵抗力量,蘇軍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使得蘇軍深陷戰爭泥潭,也是因為直接武裝侵略效果不明顯,所以蘇軍開始扶植親蘇的傀儡政權,政權當然需要武裝力量的支持,因此,蘇聯將各型的蘇式裝備援助給親蘇政權,建立了一支由蘇式裝備為主的武裝力量,而米-24「雌鹿」就在其中。
由於戰爭後期,包括美國、沙特、巴基斯坦等國秘密支持反政府武裝,為其提供武器彈藥、訓練人員,甚至贈送「毒刺」飛彈,給蘇聯空軍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在數次談判後,蘇聯正式撤離了阿富汗,也就是在此期間有約6架的米-24「雌鹿」叛逃到了巴基斯坦,近些年根據巴基斯坦公開的資料,這些叛逃的「雌鹿」一架交與了美國,一架送給了英國,另一架則被送給了中國,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國的航空博物館裡會出現「雌鹿」。
米-24是米裡設計局設計的前蘇聯第一代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於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研製,1971年定型,1972年完成試飛並投產,1973年正式服役。米-24發展了超過25種型號,產量超過2000架。
該機全長17.5m,高6.5m,旋翼直徑17.1m,旋翼面積235㎡,自重8200kg,最大載重2400kg,最大起飛重量11500kg巡航速度270km/h,最大航程450km,實用升限4500m,懸停高度4500m(無地效),主要武器包括機頭的Yak-B型四管.50口徑機炮,後改型GSH-23-1機炮、GSH-30-2機炮。機翼上兩邊各有3個武器掛架,可掛載反坦克飛彈,和火箭發射巢,普通的航空炸彈,空空飛彈或者機炮吊艙,也可以掛500升的副油箱。
米-24服役20年內參與了超過30場戰爭和衝突,可謂是實戰經驗豐富。其首戰是1977-1978年的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之間的歐加登戰爭。在1979年的阿富汗戰爭也經常出現,其首次被擊落也是在這場戰爭。在阿富汗戰爭中,直升機飛行員是死亡率最高的。兩伊戰爭中也出現了米-24的身影,伊拉克的米-24/25和伊朗的AH1J「眼鏡蛇」交戰,開創了直升機空戰的先河,米-24和AH1J的交換比是6/10,此外還參與了諸多軍事行動,最近的烏克蘭戰爭也能看到米-24。
說實話,蘇聯在武裝直升機方面與美國相比是各有千秋,蘇聯注重火力和裝甲,米-24經歷過多次的戰火考驗,證明了其設計理念的正確性,也驗證了米-24的成功,因此俄羅斯不斷對其進行改造升級,在其基礎上開發的米-35「超級雌鹿」結合了米-28和米-24的優點,戰鬥力更加彪悍。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