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融媒首次通過慢直播呈現水庫生態畫卷

2020-09-10 宜居密雲


它來了

它來了

近日

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帶著

特別策劃的「密雲水庫生態慢直播」

首次將密雲水庫風光帶上服貿會

為觀眾奉上一道清新養眼的生態文明大餐


慢直播是一種新的直播形式,沒有主播講解,沒有背景音樂,視角基本固定,通過長時間直播為觀眾帶來伴隨式體驗。本次「密雲水庫生態慢直播」在密雲水庫潮河主壩、白河主壩、內湖、庫中島、第三溢洪道設置五個拍攝點位,於9月5日9:00至9日12:00,每天直播8個小時。


密雲水庫潮河主壩

密雲水庫白河主壩

密雲水庫庫中島

密雲水庫第三溢洪道


直播大體量呈現密雲水庫生態美景。鏡頭記錄了籠罩在山頭的薄霧、微風拂過的水面、翻滾的雲團,還捕捉到各種動物捕食、嬉戲的精彩瞬間。



為緩解觀眾疲勞,慢直播過程還插播了記者探訪內容,多路記者在庫中島、雲蒙山風景區、邑仕莊園、潮河主壩、白河主壩、蜜蜂大世界等地出鏡,為觀眾講解修建密雲水庫的歷史故事,以及密雲旅遊業、農業、蜂產業發展取得的成績。



本次直播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密雲區融媒體中心展臺現場播放,並且在「宜居密雲」官方微博、一直播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同步呈現,觀眾也可通過上述網絡平臺觀看回放。



文:楊理光 劉思祺 穆蕊

攝:劉志偉 蔡東樾 鄭宇

編輯:穆蕊

視頻製作:孟晨冉 李東方

相關焦點

  • 今天,海澱融媒發布廳揭開這幅畫卷
    比如,水清岸綠計劃通過北旱河、萬泉河、西玉河溼地等項目每年至少鋪設20公裡濱水慢行走廊,提供更多休閒娛樂空間,增加居民獲得感。同時通過設置定點垂釣平臺、遊船、滑冰等親水娛樂項目,滿足群眾多樣化親水需求。
  • 北京:密雲水庫湖光山色,生態秀美如畫
    2020年8月31日,北京市密雲水庫秋季景色。位於北京市密雲區北13公裡燕山群山丘陵之中的密雲水庫,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綜合利用、多年調節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俯瞰密雲水庫,青山環抱,碧波蕩漾,清澈的水面與岸邊蔥蘢的樹木、成群的水鳥相映成趣,生態秀美如畫。
  • 密雲的「醉美秋色」,登上央視啦
    昨天下午,總臺央視新聞與密雲融媒體中心聯手,選取雲蒙山景區進行新媒體直播,帶觀眾線上感受密雲的醉美秋色。近50分鐘的直播中,在雲蒙山風景區內的長城觀景臺、橙公路、望龍坡、520愛之谷、觀景索道等點位,主播帶著大家沿長城、水庫、盤山路在雲蒙山裡雲賞秋,通過新媒體直播的方式將密雲群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秋日美景展現給大家。
  • 兩山理論 密雲實踐丨密雲生態文明建設喜結碩果
    原創 密雲融媒 宜居密雲點擊「宜居密雲」獲取權威信息!
  • 2020密雲生態馬拉松線上賽幸福開啟!
    中國日報9月15日電 以「生態密雲 幸福密馬」為主題的2020密雲生態馬拉松線上賽,將於10月16日-22日舉行,跑友可以在9月15日10點至10月15日24點,通過官方微信以及悅跑圈app進行報名。專業品質的賽事呈現,線上線下的完美互動,別具匠心的獎牌和多種令人心動的福利,「燕山懷中一泓水,潤澤京華千萬人」的密雲,已經張開雙臂,期待與你一起跑向幸福未來。賽事:專業品質呈現密雲生態馬拉松是北京市第二個田協共辦的全馬賽事。2018年,首屆密雲生態半程馬拉松獲得中國田徑協會「銅牌賽事」和「自然生態」特色賽事兩項榮譽。
  • 密雲水庫上遊將全部建成生態清潔小流域
    京冀合作 跨流域生態補償 入境水質提高 密雲水庫上遊橫跨北京和河北兩地,為保護好密雲水庫,2018年11月,京冀兩地探索建立了密雲水庫上遊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其中協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就是生態保護補償的措施之一。
  • 新源縣首次開設慢直播助力當地旅遊推介
    並已上線啟用,這也是新源縣首次採用慢直播的方式,展示當地的自然風光及美麗風景,將進一步助力新源縣冬季旅遊宣傳推廣。,今年年初開始著手進行那拉提旅遊景點慢直播的籌劃工作,通過與揚州廣電融媒體中心的多次溝通,與新源縣融媒體中心建立深度協作關係,進行了農產品網絡直播活動,還達成了利用揚州廣電「揚帆」App平臺的技術資源,幫助新源縣開展旅遊資源慢直播的合作協議。
  • 區融媒體中心以鳥為媒,對外展示我區綠色好生態
    區融媒體中心以鳥為媒,對外展示我區綠色好生態。在秋冬季候鳥遷徙之際,區融媒體中心立足生態文明,抓住新聞點,主動謀劃選題,策劃內容,積極對接中央、市級媒體,對到野鴨湖、世園公園等地進行中轉休息的候鳥進行拍攝報導,推送大量鳥類戲水、覓食、飛翔的視頻和圖片,展示出一副美麗壯觀的媯川生態美景畫卷。
  • 蔡奇:守護好密雲水庫一泓碧水 全力推進首都生態文明建設
    本報記者 戴冰攝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範俊生)今年是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9月5日上午,市委書記蔡奇就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雲水庫鄉親們的重要回信精神,到密雲水庫調研,並與水庫建設者、守護者代表等座談。蔡奇強調,回信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北京的巨大關懷,對首都廣大幹部群眾是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 密雲水庫之戀
    為了守護北京人的「大水缸」,密雲叫停水庫旅遊資源的開發,拆除水庫壩上的商業、餐飲、娛樂等設施,撤出網箱養魚,先後關閉鉻礦、小型鐵礦、水泥廠等200多個對水源有汙染的工業企業。如今,密雲人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以生態富民戰略,發展電商農業圈,探索田園綜合體的實踐,開創密雲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
  • 融媒思維、創意策劃,探班直播如何呈現「最」獨特央視中秋晚會?
    探班直播的各項策劃,貫徹融媒傳播思維,從創作思路與用戶視角兩方面出發,充分利用全媒體的生產和傳播優勢,內容豐富、形式有趣,最大程度上引燃了社會對秋晚的期待和好奇,可謂是用創意和技術升級秋晚魅力,也是詮釋總臺「移動優先」、實現有效媒體融合的生動案例。
  • 延慶白河堡水庫向密雲水庫「送水」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白河堡水庫的閘口看到,相通的河道已經乾枯。而10時整,當放水信號發出後,閘口的300米涵洞內水聲漸起,水頭通過重力流在涵洞內前行,3分鐘後,第一股水流傾斜而下,順著河道澎湃前衝。據介紹,此次送水,將向密雲水庫輸水2000萬方。到今晚9時許,水頭經歷124公裡的路程,將正式到達密雲水庫。
  • 123小時融媒大直播全景呈現絲路...
    123小時融媒大直播全景呈現絲路國際電影節!為了讓受眾全方位、多角度、零距離了解這7天中電影節的各項活動,陝西日報社、陝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西部電影集團將聯合進行↓↓123小時融媒大直播《絲路光影耀長安》今天下午即將重磅推出
  • 2021密雲兩會|蘭天:密雲空氣品質進入「2」字頭時代
    2021年密雲區兩會期間,密雲融媒在大會現場設置訪談間,邀請密雲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鎮街和委辦局負責人,共話「十四五」規劃和年度發展大計。蘭天:密雲空氣品質進入「2」字頭時代訪談對象密雲區生態環境局局長 蘭天近兩年,在密雲農村,原來取暖用的煤爐換成了空氣源熱泵,家家戶戶堆放柴草、燃煤用於做飯和取暖成了歷史。通過煤改電,取暖更便捷了,也減少了燃煤所產生的空氣汙染。路面上跑的公交車,全部採用清潔能源,沒有了尾氣汙染。
  • 密雲水庫現巨型野生娃娃魚 漁民及時保護放歸水庫
    方軍攝   重9.3千克、身長103釐米的野生大鯢(俗稱娃娃魚)日前現身密雲水庫,這也是密雲水庫近十餘年來發現的最大娃娃魚。由於健康狀況良好,目前,它已被重新放歸水庫。  「19日夜裡,我們划船進入庫區起網,突然發現上來一個黑乎乎的『大塊頭』。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條大鯰魚,但仔細一看,它沒有魚鰭還長著爪子!」
  • 白河堡開閘給密雲水庫「解渴」
    夏超攝  昨天上午10點整,延慶白河堡水庫的閘門緩緩打開,300米的涵洞裡發出轟隆隆的聲響,水頭奔湧而出,朝著124公裡外的密雲水庫進發。這已經是白河堡水庫第24次向密雲水庫輸水,計劃輸水量3500萬立方米。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今後,由於南水北調來水能夠回補密雲水庫,保障本市供水,白河堡延續了13年的輸水使命有可能告一段落。
  • 2021密雲兩會|耿智慧:除了南水北調 密雲還將實現「東水西調」
    2021年密雲區兩會期間,密雲融媒在大會現場設置訪談間,邀請密雲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部分鎮街和委辦局負責人,共話「十四五」規劃和年度發展大計。耿智慧:除了南水北調,密雲還將實現「東水西調」訪談對象密雲區水務局局長 耿智慧水生態、水環境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十三五」期間,密雲城鄉保障供水排水的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據耿智慧介紹,目前已經建成了新城地表再生水廠、新城地表水廠和新城汙泥無害化處理廠,中心城區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4%,有效提升城區供排水保障能力。
  • 在密雲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再次來到密雲水庫
    有著「燕山明珠」之稱的密雲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湖,這座橫截潮、白兩河,坐落於燕嶺群峰之中的水庫從1958年決定開建歷時2年於1960年9月建成。水庫建成後即以大壩的巍峨,湖面的遼闊,周圍山靈水秀,景象萬千而吸引著遊人,成為京東最著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
  • 解鎖密雲新玩法「2020兩天一夜遊密雲」話題活動啟動
    屆時,將藉助KOL網紅達人的獨特視角,通過自身的旅行體驗分享旅行攻略,為遊客端午小長假出行提供指導,解鎖密雲景區及特色民宿的新玩法。據了解,話題活動將分成兩季舉行,本季活動以輕奢度假風情遊「漫遊密雲,駐足鄉野的愜意生活」及趣味親子快樂遊「大手牽小手,一起去旅行」兩大主題活動展開,邀請多位KOL網紅達人進行多樣化與個性化的深度暢遊,通過直播、遊記、攻略等形式記錄旅行和實時分享精彩瞬間,並在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將旅遊感受分享給廣大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