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音樂劇改編而成的電影《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攝製於1965年,曾獲得第38屆奧斯卡五項大獎,並在此後多年中,被多個國家評選為「最受歡迎影片」。 筆者在八十年代第一次觀看《音樂之聲》便深深喜歡上了這部影片。通過這部影片,除了欣賞天籟般的美妙音樂,還能夠從中窺見瑪利亞這名成功的家庭教師獨具匠心的教育理念與方法,這也是多年來我推薦將從事教育工作的大學生們觀看的原因。無獨有偶,最近看到一篇報導說:某地的教師培訓活動中,把《音樂之聲》納入了師德培訓的內容。一部影片能在不同時期引起如此反響,可見其無窮的魅力。
片中女主人公瑪麗亞兩歲時就成了孤兒,但對大 自然 和音樂的熱愛造就了她開朗活潑的性格。在去做彌撒的路上她會跳起華爾茲,在修道院唱歌:「……山巒圍繞呼喚著我,讓我情不自禁地歌唱。」她愛音樂、愛自然、愛生活。在她眼中,無處沒有歡樂,無施不可放歌。她在音樂裡陶醉著,在快樂裡徜徉著,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適的心靈棲息所。瑪麗亞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還有一點個性的張揚,總是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任何事情。瑪麗亞在做家庭教師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給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諸多啟示,值得我們學習、研究和借鑑。 正如著名影評人Waddle所說:「《音樂之聲》稱得上是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是一部影響深遠的作品,它甚至超出了 藝術 作品的範疇,從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 哲學 等角度來衡量都值得研究和借鑑。」 啟示之一:如何增強自信 當過老師的人都還記得第一次登上講臺的情形吧!害怕、緊張、手足無措。瑪利亞在被派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師的途中,也流露出了對未來的忐忑:能被上校和七個孩子接受嗎?她唱到:「我的未來會怎樣?我為什麼會如此膽怯?」但她畢竟是個樂觀的姑娘,「我要停止這些顧慮。找到我欠缺的勇氣,勇氣會帶給我信心。」「我要勇敢面對我的缺點,向他們展示我的價值。」她對自己的家庭教師之行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即便他們處處刁難,我也要讓他們知道,我對自己有信心!」「我會既嚴厲又和藹可親,我一定能給他們留下好印象。」「讓他們把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吧!我會盡心盡力!我肯定所走過的每一步路,所有事都會順利美滿。我有信心,世界在我掌握之中,問題定會迎刃而解!」 為了鼓舞自己,瑪麗亞用這些積極話語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如果你是一名新教師,在上講臺前缺乏自信,那麼學習一下瑪麗亞吧!這些積極話語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當你對自己不斷肯定時,你會發現你對生活的態度積極了,也更加自信了。 啟示之二:如何對待調皮的學生 在瑪麗亞到來之前,一共有過十二任家庭教師,他們都沒呆長。特拉普家的七個孩子一開始對新來的瑪麗亞有牴觸,且看他們初次見面時的情境: 麗莎:我叫麗莎,我不需要家庭教師! 瑪麗亞:很高興你告訴我,我們可以做朋友。 費瑞克:我叫費瑞克,我是「朽木」。 瑪麗亞:誰告訴你的? 贊瑞克:前四任老師都是這麼說的。 碧姬塔:我叫碧姬塔,你穿的衣服是我見過的最醜的。 寇特:我叫寇特,我很「任性」(以前的家庭教師對他的評價)。 瑪麗亞:恭喜你! 寇特:什麼是「任性」? 瑪麗亞:我想就是希望別人把你當男子漢(寇特聽後得意的笑了)。 通過這段對話,瑪麗亞的教育智慧已經初步顯現。面對麗莎和碧姬塔的直言告白,她絲毫沒有生氣,而是說「很高興你告訴我,我們可以做朋友。」把寇特的「任性」善意地、充滿鼓勵地解釋為「任性就是希望別人把你當男子漢。」這些話語對孩子們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暗示作用,也能夠促進他們的師生關係。
孩子們還想了種種精靈古怪的方法捉弄她,上樓時偷偷在她的口袋裡放進了一隻癩蛤蟆,把她嚇了一大跳:吃晚飯時,她的椅子上又被放了一隻刺人的松球,令她十分難堪……然而她想到:孩子們失去了母愛,嚴厲的父親很少與他們親近,前幾位家庭教師又對他們的調皮行為挖苦、訓斥,他們的性格得不到正常 發展 ,不能怪罪他們。面對這些捉弄,她表現出極大的冷靜、理解。她沒有向上校道破。而是風趣地說:「你們在我的口袋裡放了一件珍貴的禮物,謝謝大家!」她還坦誠地說:「我以前從沒當過家庭教師,需要你們多提意見。……你們一定體會到我剛來這裡的不安心情。多麼不想被當作外人看待。你們體貼入微使我一到就感到溫暖、幸福和愉快。」瑪麗亞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化解了孩子們的惡作劇,幽默風趣地解決了遇到的難堪。她的友善坦誠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尊重和喜愛,很快就建立起了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
啟示之三:如何對待早戀的學生 十六歲的大女兒麗莎對郵遞員魯夫有了那種懵懂的好感。一天,她和魯夫互訴衷腸到深更半夜,超過了時間無法進家門。麗莎怕父親責罵,只好翻牆回家。瑪麗亞發現後沒有責怪她,也沒有把事情傳的沸沸揚揚,而是親熱地邀她坐在床邊談心。後來,麗莎失戀了,她又寬慰開導她。因為這種尊重與真誠的理解。使得瑪麗亞與麗莎能夠如朋友般融洽相處。麗莎成了瑪麗亞的小助手,有什麼事都願意無拘無束地與她交流,包括隱藏在內心的困惑都告訴她。孩子們的心不再孤寂。不再封閉。他們也越來越喜歡瑪麗亞,越來越熱愛自己的家。 歌德曾說過:哪個少年不善鍾情,哪個少女不善懷春?尊重並理解學生的情感,才能夠和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才可以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也才能夠給予他們及時的建議和指導。 啟示之四:如何解決生活中不順心的事情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當學生遇到困難、不開心的事情時,怎樣開導他們呢?王馬麗亞也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雷聲隆隆的雨夜,孩子們非常害怕,紛紛跑到瑪麗亞的房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雷聲呢?」瑪麗亞幽默地開導他們說:「那是閃電和雷說話,雷在與閃電回應呢。」
「如果有什麼惹了我,讓我不開心,我就會想一些美妙的事情。青青的草地,滿天的星星,玫瑰花上的雨珠,小貓的鬍鬚……」這是被廣為傳唱的歌曲《我心愛的一切(My favoritethings)》,瑪麗亞通過這首歌教給孩子們緩解消極情緒的方法。他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愉快地玩笑、唱歌、跳舞。忘記了害怕。孩子們明白了:每個人一生中總會碰到不順心的事,這時候只要想起心愛的一切,煩惱、憂慮就會煙消雲散。 啟示之五: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 當我們隨著瑪麗亞來到特拉普上校家時,看到的是一個軍事化管理的家庭,強調的是嚴明的紀律,整齊的步伐,統一的服飾。孩子們在嚴厲的家規限制下,沒有歌聲,沒有笑聲,好惡作劇,愛捉弄人。在取得了孩子們的信任之後。瑪麗亞根據孩子們的天性展開了 教育 。她尊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在美麗的大 自然 中開展了第一節課,一邊遊戲一邊學習。
瑪麗亞親切地教孩子們如何去歌唱,《多來咪》是她教孩子們學唱的第一首歌曲。「學讀書時,你要先學abc:要想唱歌你要先學dore-mi。」為了便於理解和記憶,瑪麗亞把一個個抽象的音符,根據諧音比喻成孩子們身邊熟知的事物: Doe(do)是鹿,是一頭小母鹿, Ray(re)是一線金色的陽光, Me(mi)是我在叫自己。 Far(fa)是奔向遠方。 Sew(so)是穿針引線, La是跟在sew後的音符。 Tea(ti)喝茶加麵包和果醬。 採用這種啟發誘導的方式。瑪麗亞化難為易,寓教於樂,使得孩子們很快就進入了情境。他們興致勃勃地學著、唱著,一路將歌聲灑在田野,灑在山谷。 音樂 再次拉近了他們師生間的距離,不久孩子們由原來的調皮搗蛋變得越發懂事可愛了。 正如馬斯洛所說:「我們必須懂得愛,必須教會愛,創造愛,預測愛。否則。整個世界就會陷入敵意和猜忌之中。」瑪麗亞用自己的善良和智慧化解了孩子們的惡作劇,幽默風趣地解決了遇到的難堪。她的友善、坦誠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尊重和熱愛。瑪麗亞在這方面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啟迪我們能夠像她那樣給予愛,收穫愛,共創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