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三大特務頭子之一,曾與蔣經國爭寵,被俘虜時蔣介石都不信

2020-12-17 惠東文化

大家對於蔣經國這個人是非常了解的,蔣介石的兒子,國民黨時期絕對的皇太子級別。但是作為皇太子,竟然有人敢與他爭寵,而且這個人還是一個外人。真是壽星老上吊嫌命長啊,這個與蔣經國爭寵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康澤。

在國民黨時期,蔣介石對兩個人非常的寵幸,一個人是軍統特務首領戴笠,另一個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康澤。在國民黨內部對他們兩個人有一個稱號,那就是康戴二公。為什麼康澤能夠得到蔣介石如此的寵幸呢?因為他也是一個特務頭子

熟悉國民黨特務系統的讀者可能會了解,軍統是戴笠的,中統也不是康澤的,康澤麾下的特務組織是什麼呢?那就是1931年蔣介石親自批准成立的南昌行營別動隊。他可能比起中統局或者軍統局名字上要遜一些,但是實力卻絲毫都不遜色。南昌行營別動隊的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了幾萬名特工。

康澤深一方面深得蔣介石的信任,另一方面麾下又有幾萬特工為他效命,所以康澤的野心便開始膨脹。在一些歷史文獻的記載中,康澤也是蔣介石刻意培養的接班人之一,所以康澤這個預定中的接班人和蔣經國這個正統的接班人,他們之間的衝突便不可避免。但是康澤還是過度的看高了自己,在他與蔣經國的數次交鋒中,全都以落敗而告終,最後他控制的南昌行營別動隊也被改編為兩個師編入國民黨第66軍,康德本人也被蔣介石派遣出國考察。

1948年,康澤在參加同人民解放軍的襄樊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俘虜。蔣介石在得知樊襄戰役失敗之後,斬釘截鐵的說道:我認識的康澤絕不會做俘虜,他只會像張靈甫那樣捨身成仁。可惜康澤的投降,兇狠的抽了蔣介石一個耳光。投降後的康澤經過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改造,脫胎換骨重新做人,還在我們新中國擔任了很多職務。

歷史有的時候就是這般的捉弄人,蔣介石眼中最不可能投降的一個人反而投降,蔣介石眼中最不可能叛變的一個人,反而成了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位優秀公民。看來蔣介石的眼光也實在一般啊。

相關焦點

  • 曾經的國民黨保安司令,得罪太子蔣經國,被蔣介石起訴,辭職赴美
    在國民黨的歷史上,蔣經國絕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他依靠著父親蔣介石的權力以及地位,在國民黨內部過著猶如皇太子一般的生活,因此他也被很多人稱之為太子蔣經國。如同很多的紈絝子弟一樣,蔣經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 軍統中統同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為何內鬥不止?蔣介石有意為之
    了解國民黨歷史和喜愛諜戰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軍統」和「中統」雖然同為國民黨政府的情報特務機關,但是兩者分屬不同系統,常常在執行任務中互相摩擦,甚至故意從中作梗,破壞對方的行動。更有甚者,直接殺害對方特工。
  • 國民黨的「軍統」特務在老大戴笠死後真的不復存在了嗎?
    眾所周知,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在解放前分為兩大派系:一是以陳果夫和陳立夫兄弟為首的中統派系;二是以戴笠為首的軍統派系。不過在1946年3月17日,軍統的老大、「老闆」戴笠死於飛機失事。有人認為國民黨特務在戴笠死後就不叫「軍統」了。
  • 民國特務頭子戴笠,為何外人稱呼他為「戴老闆」
    戴笠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府江山縣,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是軍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頭子。此人從小志向遠大,想為國家效力,做一番大事業。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他懷才不遇,不得不投靠在上海的親戚寄人籬下,混跡賭場和娛樂場所,混得非常慘;昔日躊躇滿志的少年,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屌絲。
  • 讓蔣介石頭疼的黃埔學生,他是黃埔三傑之一,1955年授銜時為大將
    延安整風時,康生質問陳賡「要不是你救蔣介石,哪用打這麼多仗」陳賡反駁說「那時他死了就成革命烈士了,跟廖仲愷一樣」陳賡大將,是我軍知名的高級將領,在他的身上,發生了許多的傳奇故事,他是黃埔一期生,被譽為黃埔三傑之一,而他,也是讓校長蔣介石頭疼的學生。
  • 國民黨四大特務之一的毛人鳳是怎麼死的?
    了解中國近代史都知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統局重要人物。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局長。早年就讀於上海復旦大學,上海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於李士群,徐恩曾,戴笠並稱軍統局四大特務。 很多人都知道毛人鳳出道的時候很晚,步入軍統局已經四十歲出頭了,然而他只用了13年的時間,便從一個小小的科員,一步一步爬上了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局長的寶座。這對於一個特工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毛人鳳事後總結了他自己的做官秘籍就是三個字:忍 ,等 ,狠 。聽起來簡單,但是毛人鳳憑著自己的三字經平步青雲一路飆升。最終坐上了局長寶座。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南昌飛機場大火,蔣介石損失慘重,只有特務頭子戴笠撈到了好處
    當晚就將機場的油庫、彈藥庫全部燒光,蔣介石剛剛購回的十幾架轟炸機,也近乎報廢,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南昌飛機場突發大火後不久,各地記者紛紛前往調查報導,一時之間,輿論矛頭全都指向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蔣介石對此事大為惱火。面對來自各方的輿論譴責,他便責成南昌行營調查科科長鄧文儀將飛機場失火案查個水落石出。
  • 本是漁場帳房夥計,最後竟成國民黨四大特梟,蔣介石十三太保之一
    漁場工作大家都是知道的,非常艱苦的,一個漁場的帳房,他的工作也好不到哪裡去。都是苦哈哈出身,都是指望賣些力氣,賺點錢養家餬口。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他就是在漁場做帳房出身,後來一步步的成為了國民黨四大特務組織的領袖,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這位傳奇的名字叫做鄭介民。
  • 此人面子真大,孫中山請他吃飯,蔣介石專機接送,蔣經國親自送葬
    這個人面子真大,孫中山請他吃飯,連汪精衛都敢怒罵,國民黨敗退臺灣,蔣介石指定專機接送,去世後,蔣經國為其送葬,他這一生罵人無數,就只有一個人他沒有罵過,那就是蔣介石,他是蔣介石的死忠粉,那麼這位牛人是誰呢?小編就來聊一聊。
  • 他是蔣介石的繼任者、蔣經國的前任「總統」,卻異常低調鮮有人知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眾所眾知的是他的兒子蔣經國接過了權力的接力棒成為臺灣掌權人,所以很自然地認為蔣經國是繼蔣介石之後的「總統」。然而,事實上蔣介石之後繼任總統的是嚴家淦,而非蔣經國。12月24日,他抵達臺灣,為臺灣回歸祖國的接管代表之一。
  • 《北平無戰事》:聊聊蔣經國的「打虎隊」
    蔣經國上海打虎《北平無戰事》中有一個一直沒有露面的核心人物「建豐同志」,此人就是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在蔣氏家族中,蔣介石這一房叫「豐鎬房」,所以為蔣經國取名「建豐」,蔣緯國取名「建鎬」。劇中蔣經國一直以「建豐」的名字出現在電話、電報中,其實在真實生活中,蔣經國只有與父親通信時才使用「建豐」這個名字,在其他場合很少使用。
  • 從叛徒到國民黨大佬:谷正文的一生
    谷正文的「得意之作」1946年戴笠死於空難後,「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清點其遺物時,注意到戴笠在日記中提到的一句話:「郭同震讀書甚多,才堪大用。」據說從此接替戴笠的毛人鳳遂對「郭同震」刮目相看,常常委以重任,谷正文也由此成為國民黨的高級特務頭子。
  • 國民黨軍統中,為何戴笠僅僅只是個副局長?原來局長都是大人物!
    軍統這個組織機構相比於其他有名的組織成立是比較晚的,在很早的時候在國民黨內部就已經成立了兩個特務機構,分別是黨務調查科和力行社。黨務調查科最先出現,成立於1928年,是後來中統的前身,目的正是為了加強對國民黨內部的監控,由蔣介石的秘書陳立夫在蔣介石的授意下組建完成。
  • 國民黨紀念蔣經國逝世31周年,蔣萬安沒來
    蔣萬安未隨父親蔣孝嚴(前右)參加(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據香港中評社1月13日報導,在國民黨往年謁陵紀念蔣經國時,作為蔣家第四代,蔣萬安都會隨父親蔣孝嚴到場。對此,中評社評論稱,通過國民黨每年在蔣經國逝世紀念日舉辦的謁陵活動,可以看到國民黨新的一年發展走向,但蔣萬安日前附和民進黨蔡英文兩岸發言,遭到藍軍痛批,今年缺席,「只有蔣孝嚴夫婦到場,低調到不行。」日前,蔣萬安曾陷入言論風波。
  • 林孝庭:最新公開的蔣經國日記,為歷史研究帶來哪些新線索
    蔣經國1948年的日記雖然佚失,但其中下半年有關上海經濟管制的部分,曾被整理後以《滬濱日記》之名出版,這說明其確實存在過。此外蔣經國日記中的一些部分,如他在贛南時期的訓練工作、1945年末奉派接收東北、1949年國民黨風雨飄搖的日子以及1975年蔣介石過世之後的一段時日等內容,都被以不同的名錄整理在臺灣出版。但是這些出版物是國民黨基於宣傳目的出版的。
  • 為何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權力很大 卻對軍統特務又怕又恨
    抗戰時期,蔣介石將首都從南京搬遷到重慶。那時候,不少國民黨高級將領會經常從前線回重慶,向蔣介石匯報工作。有時候,這些國民黨高級將領會來到軍統局談事情。談完事情,軍統局往往會盡地主之誼,請這些國民黨高級將領吃飯。
  • 蔣經國,「臺毒」的摩西!?
    蔣介石統治臺灣的大部分時期,之所以強調「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全中國的「法統」,其政治目的在於強化國民黨政權作為二戰戰勝國一方統治臺灣的所謂「正當性」。到了1970年代初期,國際和中國局勢的改變,使得國民黨政權面對的政治局面和政治需求隨之改變,為蔣經國提供了改變蔣介石版「一個中國」政策的機會。
  • 1965年,蔣介石同意攜舊部回大陸,蔣經國任臺灣省長
    李宗仁曾是國民黨二號人物,當過副總統、代總統。他的回歸引起了巨大反響,對蔣介石產生了極大震動。此時的蔣介石對「反攻」已絕望,也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兩岸分離終究不是辦法,於是就產生了和談之意。其實,早在1955年,蔣介石就有和談意向。
  • 揭秘蔣介石為何不殺了孫立人將軍而只是囚禁了他?
    對於中國人來說,孫立人將軍無疑是一位能徵善戰的抗日名將,但在蔣介石和蔣經國眼裡可不是這麼認為。雖然1949年蔣介石撤往臺灣後在同年的9月1日任命孫立人將軍為臺灣防衛司令,此後還從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接任為陸軍總司令兼臺灣防衛總司令,但是蔣介石也只是因為孫立人將軍與美國人的關係很好希望得到美國人的軍事援助。美國人還曾經考慮要求蔣介石下臺,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孫立人將軍,讓胡適取代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