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漢末三國的劉備,有人說他虛偽,不過劉備同時代的人對他也多有評價,沒人說過劉備的仁義是假的,哪怕是他的對手曹操也沒說過劉備仁義是假的。史書記載對劉備的評價大體上是: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所以劉備的寬仁待人,並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
對待糜竺
東吳呂蒙定下白衣渡江之計,襲取荊州三郡,時任南郡太守的糜芳獻城投降,前將軍關羽因此兵敗身亡。身在成都的糜竺把自己綁起來去向劉備請罪,劉備反過來安慰他,認為弟弟的罪與兄長無關,對他禮待如初。但糜竺反因慚愧恚恨而發病,在一年多後就去世了。
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諭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慚恚發病,歲餘卒。——《三國志》
對待孟達家人
關羽水淹七軍之後被圍,曾要求上庸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但被劉封和孟達拒絕,關羽戰敗後,孟達因畏懼被治罪,再加上跟劉封不和,常受到劉封侵凌,於是率部曲四千餘家投降曹魏。有人建議問罪在成都的孟達家人,劉備不從。
「間過孟達許,適見王衝從南來,言往者達之去就,明公切齒,欲誅達妻子,賴先主不聽耳。——《三國志》
對待黃權
夷陵之戰,吳國大都督陸遜順長江流勢衝破蜀軍的包圍,蜀漢江南前線部隊大敗,劉備撤退。由於返蜀道路被吳軍完全阻斷,黃權軍隊無法返回蜀地,故此他只好率領部下投降於魏國。有關部門依照法規,上報要抓捕黃權的家人,劉備說:」是我對不起黃權,黃權沒有對不起我。"於是不允許追究此事,對待黃權家人的待遇,一如既往。黃權留在蜀地的兒子黃崇,後來還入了尚書臺,擔任尚書郎的官職,最終在鄧艾入蜀時戰死於綿竹,為國捐軀。
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三國志》
總評
劉備跟普通人一樣,也有私慾、迷茫的特性,但劉備是一代君王,一個集團的領袖,他同樣有野心、權謀的特質,我們不能要求劉備事事都遵循著道義,那樣身在亂世的他,不可能成功。劉備寬仁有度,寬以待人,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效死力。
陳壽對他的評價頗為中肯:「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我是愛好歷史的小趙,歡迎各位朋友,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