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十年,阿來終於完成地震題材長篇小說《雲中記》

2020-12-16 騰訊網

視頻:阿來在四川省圖書館演講解讀蘇東坡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時隔十年,阿來再出長篇小說!醞釀十年,阿來終於首度出手完成地震題材虛構文學作品。繼2008年寫完故鄉回憶系列長篇小說《空山》之後,阿來最新20多萬字長篇小說《雲中記》,將由《十月》雜誌於2019年第一期刊發,單行本也將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

最新長篇寫了什麼?為什麼取名「雲中記」?阿來對這個長篇有著怎樣的自我評價?12月20日,封面新聞記者電話聯繫到阿來,聽他一一講述。

《雲中記》的內容跟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有密切相關。「十年前,地震發生後不久,不少人一窩蜂寫地震,我當然也有衝動寫。但是我每次有衝動開寫的時候,我就會反問自己,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還是再放一放。201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那天,我突然被一個細節觸動內心,想起在地震中失去的那麼多生命,不禁熱淚盈眶。我覺得開寫的時刻,真正到來了。我就把手頭上正寫得很順的另外一部長篇小說放下,馬上就開寫這部醞釀已久的關於汶川地震的小說。就是《雲中記》。」阿來回憶起開寫這部小說的契機,仍然不禁感慨,「那天在書房裡,就我一個人,熱淚盈眶,邊寫邊流淚,這種狀況,我真的很少有過。」

為何叫「雲中記」?「雲中,是汶川地震中一個消失的村子的名字,也是小說故事的發生地。」雲中記,三個字顯得很美很空靈,阿來說,「我也很喜歡這種美感,世界上有很多令人傷心的事情,我們的靈魂需要美感。也是一個藝術效果,我挺喜歡,出版方也都很認同。」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震動了世人,其中也包括很多作家。作家們用文學來表達其中的各種感受,發生的各種事件,寫成文學作品。這都是值得鼓勵的,阿來說,「但是我當時告訴自己的是,一個題材除了值得寫,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怎麼寫好。寫出來,留得住。所以我是不贊同不過腦子就開寫的。因為如果寫得不好,甚至差,就愧對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人們。所以我一直告誡自己,要慎重。」經過十年積澱,阿來終於出手了,寫出了《雲中記》。

地震題材重大,要寫好並不容易。阿來說,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寫出對生命的敬畏,對人性的尊重,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作品出爐,他很自信,「我相信,這部作品是能站得住腳的。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留的住的。」

十年前,地震發生後,跟很多人一樣,阿來陷入巨大的震驚和悲痛之中,「那個時候我並沒有到處採訪啊搜集素材啊,我覺得,除了跟幾個作家朋友一起給災區捐款之外,我最能做的就是,不斷到受災現場,跟那些受到傷害的人們和村莊待在一起,陪伴是很重要的。」在《雲中記》開篇,阿來寫了三句話,「大概就是表達三層意思。第一,這部作品獻給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寶貴生命的人們。第二,獻給在此次抗震救災中付出很大的英雄們。第三,要感謝莫扎特。」為什麼要感謝莫扎特?「因為地震發生後,我多次自駕去受災現場,面對巨大的創痛,我覺得我說不出什麼話來,說什麼也表達不了我的心情。我是一個古典音樂迷。那時候我覺得只有莫扎特的《彌撒安魂曲》適合代表我的心情。我就用車載CD在現場一遍一遍播放。而且,《雲中記》也是我在莫扎特《安魂曲》莊重而悲憫的樂聲中陪伴下寫就的。」

阿來也給封面新聞記者發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讀了《雲中記》的感受,「作者交稿前,編輯部對這部作品充滿期待,但閱讀稿件後,我們還是收穫了額外的驚喜。2018年正值汶川地震發生十周年,十年前,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阿來曾聲稱不能輕易觸碰,這種態度證明了作者對生命價值和文學創作的虔誠和敬畏。十年後,一次特殊的機緣,終於讓作者找到了一種獨特的切入口,將筆觸伸向那場塵埃已散的災難。」

韓敬群還寫道,「一位為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被命名的祭司,一座遭遇地震行將消失的村莊,一眾亡靈和他們的前世,一片山林、草地、河流和寄居其上的生靈,山外世界的活力和喧囂,共同組成了交叉、互感又意義紛呈的多聲部合唱。作品敘事流暢、情緒飽滿、意涵豐富,實為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力作。這肯定是阿來繼《塵埃落定》《空山》之後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也註定會成為近幾年甚至整個中國當代文學創作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不是在事情發生的當下憑一腔熱血投入寫作,他對這個災難性事件,對它給我們造成的心靈創傷以及創傷如何修復,不只是物質上的修復,更重要的是靈魂的慰安,精神的撫慰,經過了長達十年的沉澱、思考,終於找到了他的獨特表達方式。這更是體現文學的高貴與尊嚴的寫作。」

相關焦點

  • 醞釀十年,阿來完成地震題材長篇小說
    阿來  時隔十年,阿來再出長篇小說!醞釀十年,他終於首度出手完成地震題材虛構文學作品。繼2008年寫完故鄉回憶系列長篇小說《空山》之後,阿來最新20多萬字長篇小說《雲中記》,將由《十月》雜誌2019年第一期刊發,單行本也將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隆重推出。  最新長篇寫了什麼?為什麼取名「雲中記」?阿來對這個長篇有著怎樣的自我評價?12月20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電話聯繫到阿來,聽他一一講述。
  • 阿來「按下雲頭,寫了人的世界」:醞釀十年,地震題材小說《雲中記...
    十年後阿來在文字中回憶這一刻,「我可能花了幾秒鐘時間判斷,這些震顫與搖晃到底是現實還是正控制著我的想像。終於,我確定震動不是來自故事,而是從地板從座椅下湧上來,差點把我摔倒在地上。不是陷入想像世界不能自拔時的幻覺,而是真實的地震。」2018年5月12日。阿來坐在家中同一個書桌前寫作。
  • 阿來《雲中記》:一切從決定去汶川後開始
    》前言十年阿來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阿來正在家中伏案創作長篇小說《格薩爾王》。阿來與三個四川作家發起的捐款逐漸有30多位朋友加入,金額近百萬,原本大家想捐一所希望小學,因為募捐資金不夠等問題而擱淺,最終作了獎學基金。阿來重新回到書桌前,繼續那部中斷已久的長篇小說寫作。很多作家投入地震題材的書寫,散文、詩歌等不同體裁作品層出不不窮。阿來也想寫,卻感覺無處下筆。他在想,創作時會不會有意無意帶上災民心態?
  • 【新作熱評】梁海 | 我們的靈魂需要美感——讀阿來長篇小說《雲中記》
    阿來的《雲中記》是一部以汶川地震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創作於2018年, 此時,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十年。其實,災難發生之後,許多相關文字便隨即誕生,不僅僅是及時性的新聞,還有很多文學作品。人們迫不及待地用手中的筆記錄這場人類歷史上慘痛的災難。
  • 《雲中記》獲首屆「青稞文學獎」 阿來點讚獎項「象徵高原文化、高...
    12月18日下午,在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盛典上,阿來的長篇小說《雲中記》被宣布獲得榮譽獎。阿來就是阿壩州走出的著名作家,他的老家就在阿壩州馬爾康。此次回到家鄉阿壩州,在九寨溝領取首屆青稞文學獎,他心情格外喜悅。在領獎前幾個小時,阿來還前往九寨溝非遺中心,認真參觀了各項非遺文化,尤其是對南坪小調以及九寨溝歷史上的古城變遷格外感興趣。
  • 李舫:一支安魂曲,一首光明頌——讀阿來長篇小說《雲中記》
    在將近70萬字的長篇小說《空山》中,阿來再次顯示了他操縱故事和語言的能力,叫機村的藏族村莊裡的6個故事,道出了阿來心目中的村莊的秘史。很多人以為阿來這種高產的作家一定都是在書房裡奮筆疾書,其實不然。他熱衷行走,喜歡觀察,迷醉於勘探,沉吟於思考。阿來自言一直是用「笨辦法」創作,每部作品動筆前他都習慣到當地去走一走、生活一段時間。正是在這樣的行走、觀察、勘探、思考中,他不斷地為自己的作品建立事件的「現場」。在這種意義上,長篇小說《雲中記》便是深刻地體現了阿來重建現場的作品。
  • 阿來《雲中記》:用頌詩來書寫殞滅的故事
    阿來的長篇小說《雲中記》(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也發表一年了。汶川地震時,阿來在成都。他目睹了這場駭人的災難,心靈受到極其巨大的震顫和創傷。很長一段時間,阿來不願寫有關這場災難的小說。「直至2018年的5月12日,我突然淚流滿面,一動不動坐在那裡。
  • 首屆「青稞文學獎」獲獎篇目出爐 阿來《雲中記》獲得榮譽獎
    產生獲獎作品7部(篇),其中長篇小說獎1部、中篇小說獎4部、影視劇本獎1部、榮譽獎1部。其中,著名作家阿來的長篇小說《雲中記》獲得榮譽獎。據了解,經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雜誌社、阿壩州人民政府協商,決定自2020年起連續五年,共同舉辦「民族文學周·阿壩」和「青稞文學獎」評選等系列文學活動。
  • ...獲首屆「青稞文學獎」 阿來點讚獎項「象徵高原文化、高海拔...
    12月18日下午,在首屆青稞文學獎頒獎盛典上,阿來的長篇小說《雲中記》被宣布獲得榮譽獎。阿來就是阿壩州走出的著名作家,他的老家就在阿壩州馬爾康。此次回到家鄉阿壩州,在九寨溝領取首屆青稞文學獎,他心情格外喜悅。在領獎前幾個小時,阿來還前往九寨溝非遺中心,認真參觀了各項非遺文化,尤其是對南坪小調以及九寨溝歷史上的古城變遷格外感興趣。
  • 錢報讀書會|阿來來到西湖邊:《雲中記》裡的42種植物你識得嗎
    分享會現場,讀者不約而同地提到《塵埃落定》,那是阿來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家族的興衰,一舉獲得茅盾文學獎,當年他41歲。眾多讀者通過這部書認識了阿來,有位女孩說她因而愛上了藏地,去那裡遊玩,探尋故事,尋找自己。
  • 阿來對話30國漢學家:用故事與世界溝通
    《雲中記》吸引眾人目光《雲中記》是一部由阿來所著的長篇小說,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近日,該書榮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阿來在片中講述了他醞釀該作品的10年創作經歷,以及他對於生命、文明的思考。也正因為該作品的認真打磨和厚重思考,阿來的新作《雲中記》成了對話中被漢學家們提及最多的作品。「不同文化的交流,說的語言不一樣,但感情都一樣。譯者是溝通感情的重要橋梁。譯者有感情,感受到作品的感情,才能用母語表達出來。
  • 阿來:讓道路筆直 讓靈魂清靜
    阿來見過多回。第一次訪談十幾年前了,2000年他第一部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就拿了茅盾文學獎。最記得當日自己在手記裡書寫對他的印象,「渾然的外表,清澈的內心」。後來在深圳那年的「口述歷史嘉年華」上,他的開幕演講極精彩。2019年為《雲中記》,聽了一場研討會,旁觀一回新書發布,做過一版「講堂」。
  • 訪談|阿來:讓道路筆直 讓靈魂清靜
    阿來見過多回。第一次訪談十幾年前了,2000年他第一部長篇小說《塵埃落定》就拿了茅盾文學獎。最記得當日自己在手記裡書寫對他的印象,「渾然的外表,清澈的內心」。後來在深圳那年的「口述歷史嘉年華」上,他的開幕演講極精彩。2019年為《雲中記》,聽了一場研討會,旁觀一回新書發布,做過一版「講堂」。
  • 用文學來實現救贖——《雲中記》閱讀記
    我當時就推測,他多半在悄悄寫作這一題材……我拿到《雲中記》讀完後,在採訪阿來時他承認:「汶川大地震幾天後我開車繞道進入汶川,參加到抗震救災的工作中。我的汽車引擎蓋上,有一個被飛石擊穿的洞,我至今沒有修理更換。這個洞就像一隻眼睛,一直在默默注視我。
  • 2019年度小說排行榜揭曉,阿來《雲中記》等35部作品上榜
    其中,阿來的《雲中記》等5部作品入選長篇小說榜;王蒙的《生死戀》等10部作品入選中篇小說榜;葉兆言的《吳菲和吳芳姨媽》等10部作品入選短篇小說榜;二目的《魔力工業時代》等10部作品入選網絡小說排行榜。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小說排行榜在原有的長、中、短篇小說排行榜的基礎上,首次設立網絡小說排行榜,並擬於明年增設小小說微型小說排行榜。
  • 當代作家阿來及其名作《塵埃落定》
    當代著名作家阿來阿來,1959年生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當代著名作家、編劇,茅盾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獲獎者,現任四川省作協主席、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身著民族服裝的阿來阿來出生在四川西北高原峽谷區一個藏族家庭,1977年恢復高考後,只有初中學歷的他考上了馬爾康師範學校,畢業後一直在家鄉小學、初中和高中當老師。
  • 阿來10年「磨」《空山》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記者何君輝通訊員李安勳)機敏的獵人達戈愛上了金嗓子美女色嫫,一路追著她來到一個村落,最終與獵物同歸於盡……作家阿來以長篇小說《達瑟與達戈—空山(第三卷)》,摘得首屆漢語文學「女評委」大獎。在頒獎現場,阿來說他寫的是藏族鄉村的狩獵文化。
  • 張學昕:阿來的意義
    阿來,1959年生,藏族,四川馬爾康人。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協。現任中國作協第九屆主席團委員、四川省作協主席等。著有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裡的銀匠》,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等,《塵埃落定》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 阿來等眾名家亮相九寨溝 「民族文學周·阿壩」活動正式啟幕
    中國作協黨組原副書記、中國散文學會會長王巨才,《民族文學》雜誌社主編石一寧,四川省作協主席、著名作家阿來,四川省作協黨組書記侯志明,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副局長金英鎬,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阿壩州人大常委會主任谷運龍以及來自何延華、扎西措、金聲宇、樸文峰、金在國、崔紅梅、金文學等全國各地的近百位作家齊聚一堂,為這場文學盛會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