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時期發生的事情

2021-01-10 如果我們放眼從累生歷

在美國獨立戰爭可能已經保證了我們不可剝奪的權利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但無論好壞,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仍然對法國大革命負有很大責任。我們社會所依據的許多思想和理想都源於伴隨著法國大革命的叛逆熱情。但它也影響了食品,時裝和動物園等不太關鍵領域的變化 。

公平與人道死刑的理念 由Joseph-Ignace Guillotin博士領銜的頭斬機於1792年被採納為國家批准的唯一執行方法。它確實是對其他執行方法的巨大改進,例如懸掛,溺水或焚燒造成的死亡。最糟糕的是輪子,它打破了被譴責者的手臂,腿和背部,因為他們的身體被車輪覆蓋,他們的臉「轉向天堂,直到它讓上帝取悅它們。」由法國外科醫生Antoine Louis 提升其有效性和效率,斷頭臺首先被暱稱為路易威登或路易登。後來,它被稱為國家剃鬚刀。雖然斷頭臺的生命數量無法確認,但該機器確實是一種民族現象。記錄估計斷頭臺的處決數量在520,000至650,000之間。僅在巴黎,就有1776名反革命分子於1794年6月10日至7月28日被斬首。斷頭臺的另一個革命性綽號是「寡婦」,因為斬首的88%是男性。革命後直到1977年最後一次使用,只有不到1%的人在路易斯的刀刃下找到了自己的脖子。相比之下,在美國執行的人中只有3.6%是女性。

公制系統 1793年,該儀表被發明用於標準化和統一在革命前法國使用的800多個測量單位。基於沿著巴黎子午線從北極到赤道的距離,新系統取代了通常基於極其可變的人體(例如腳(pied)和拇指(pouce))的一整套單元。其他措施包括蒲式耳(boiseau)和英畝(arpent或septier)。正如英國人亞瑟·楊(Arthur Young)在1787年至1789年在法國旅行時寫的那樣,「[法國],這些措施的無限困惑超出了所有的理解。它們不僅在每個省都有所不同,而且在每個地區和幾乎每個城鎮都有所不同。「因此,採取跨越城鎮邊界並被每個人使用的措施是一項有益的創新。儘管如此,新的民主制度並沒有立即被接受,直到1799年才成為這片土地的法律。儘管如此,法國的轉型仍然取得了迅速的成功。在大西洋的另一邊,託馬斯·傑斐遜於1789年轉換為公制系統。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於1906年再次嘗試,並且美國政府在1866年,1968年,1975年採取行動以鼓勵其採用, 1988年,1996年和2004年。無所事事。美國的一般人口非常依賴於它的腳和碼。

長棍麵包('平等麵包')1793年,官方政府法令規定所有麵包必須平等。麵包(在沒有更多的重型輪球剛玉)為富人窮人和輕,酥麵包。每個人都會吃同樣的主食。這個新麵包是否真的是麵包是開放的辯論。一些傳說流傳,很難證明。但是法棍麵包誕生於革命時期是無可爭辯的。一種理論將法棍的發明歸因於逃稅。在1790年,有對麵包的徵收都間接和直接稅的通話毛坯。通過改變使用的麵粉和配製的形式,麵包幹可以出售他們喜歡的東西,免稅。另一個理論是,麵包是由一位年輕的維也納官員轉變的麵包師介紹的,他在1830年第二次法國大革命時期抵達巴黎,並以細長的形式帶來了啤酒發酵的蒸汽烤麵包的食譜。那些想要堅持法國長棍的人可能更願意把它歸功於拿破崙的大軍。長方形的圓柱形狀和較輕的重量使士兵更容易包裝和運輸,特別是因為平均毛巾重1-3公斤(3-6磅)。

相關焦點

  •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吳瑤 【摘要】法國語言政策一直強調國家幹預,面對強勢語言英語和英美文化的衝擊,法國採取了各種措施來維護法語的純潔性。
  • 思慮法國大革命
    以法國大革命為主題的油畫。> 版本:文匯出版社 2018年3月今年是法國大革命爆發230周年,當我們想到中國乾隆年間或日本德川幕府時期,會覺得那是在很遠的古代,但提到同時期的法國大革命,我們卻會感到離現代很近。
  • 盤點14個,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發生的最黑暗時刻
    法國大革命是現代歷史上,最血腥的事件之一。1789年至1799年,法國人的社會和政治制度經歷了巨大改變:他們推翻了建立在貴族和教會特權基礎上的君主制度,並試圖用一種更民主的社會願景來取代。不過都為這些付出了慘痛的生命代價。儘管大多數人將法國大革命與斷頭臺聯繫在一起,但在整個革命的過程中,流血事件是以不同的方式發生的。
  • 《拷問法國大革命》
    書名:《拷問法國大革命》著者:[法]雅克·索雷(JacquesSolé)書號:978-7-100-10770-9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時間:2015年3月定價:52.00元內容簡介長久以來,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一直被禁錮在意識形態的堅冰中
  • 法國大革命,對法國來說是一個時代更替的象徵
    法國大革命的整個過程是人們推翻制度,建立民主制的過程,對法國來說是一個時代更替的象徵,在這一過程中包含了民主與制度的抗爭,同時也有社會思潮的變化、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宗教的革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等一系列的變化。當然,這些變化都是逐步發生的,而不是大革命一開始就有的。
  • 協和廣場與法國大革命/安立志
    正是在協和廣場這裡,二百多年前,曾經發生過一場驚天動地的風暴。  十八世紀末期,法國大革命爆發。這場革命如同暴風驟雨,迅速蕩滌了君主專制的汙泥濁水。當時的法國,處于波旁王朝的統治之下,國王召開的三級會議成為大革命的導火索,而起義民眾攻佔巴士底監獄則是大革命的起點。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民族主義與單位「米」
    提到法國大革命時,很多人會想到那句著名的口號「自由,平等,博愛」,也有人會想到米拉波、羅伯茨比爾、丹東、拿破崙等英雄人物,還有人會想到大革命中的混亂與屠殺。不管怎麼說,法國大革命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革命之一,19世紀、甚至20世紀的政治體,都有著法國大革命的影子。
  • 法國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大革命?
    波旁王朝時期的法國,劃分有三個等級,由教士組成的第一等級,貴族組成第二等級,其他公民如農民和城市平民、商人組成第三等級。第三等級在地位屬於被統治的階層。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宮召開三級會議,企圖對第三等級增稅,以解救政府財政危機。議會投票第三等級勝出,可是路易十六就不願意了,強行要求加稅。直接企圖解散議會。
  • 法國大革命圖像史研究的興起、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23  大革命200周年紀念時期出版的許多畫冊都是依託當時舉辦的各類展覽。這類展覽不僅在法國進行,也在拉芒什海峽的對岸舉辦。例如,大英博物館於1989年舉辦了展覽,據此出版的畫冊《法國大革命:英國視角》成為研究大革命時期其他國家如何用圖像描述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參考資料。
  • 從霓裳演變透視法國大革命!大革命時代法國女性服飾的文化與政治
    將歷史上不同時期人們的服飾連綴成線,將恍如進入一條通往過去與未來的時光隧道,那些已然褪色的服飾,承載的不僅是霓裳羽衣曲,更多的是當時社會、政治、文化乃至宗教的記憶。由浙江大學歷史學系學者湯曉燕所著的《革命與霓裳:大革命時代法國女性服飾中的文化與政治》,重現了法國大革命時期女性服飾的演變史,作者深入探析了女性服飾變遷背後的深層原因。
  • 林恩·亨特: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您的研究與著作(《法國大革命的中的政治、階級與文化》以及《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大多集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對您的研究而言,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隨著時間推移,我的興趣點發生了轉變,越來越關注儀式、象徵、語言、藝術和文學,而不是局限於關注主導政治的那些人物。我於是尋找的是無意識的政治和社會關係形式。隨後我又感興趣於全球史,於是就更為關注大革命對整個歐洲和美洲社會關係和政治的影響。但你說的基本上都對:我們今天所說的現代政治的大部分成分,從革命的觀念開始,都起源於法國大革命。
  • 新版| 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研究的名著。作者弗朗索瓦·傅勒在書中提出「法國大革命結束了」(結束對歷史記憶中大革命所包含的虛幻性東西的崇拜),推動法國史學界轉向對大革命的實證研究,擯棄從意識形態角度對大革命所採取的全盤否定或肯定態度,此論一出即引發史學界地震一般的連鎖反應。
  • 陳樂民、史傅德:法國大革命與啟蒙精神
    法國當代歷史學家羅傑·夏蒂埃等人則認為法國大革命不僅僅有其思想根源,更重要的是有文化基礎,是一種社會文化導致了大革命。最後還有一種理論是從政治文化的觀點出發探討大革命的原因。傅勒和丹尼爾 ·羅什都從這個角度入手分析法國大革命。他們認為當時國民議會中共濟會成員誠然起了很大作用,但律師、法官佔比例很大,這非常重要。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虎嗅網
    ,您的研究與著作大多集中於法國大革命期間,對您的研究而言,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有如此重要的意義。答:我依然相信,從某些方面講,法國大革命確實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比如它反對貴族制,支持今天所謂現代國家的各種形態:民族主權而不是國王主權;代議制政府;徵兵制;國家對公民福利負有責任等等。隨著時間推移,我的興趣點發生了轉變,越來越關注儀式、象徵、語言、藝術和文學,而不是局限於關注主導政治的那些人物。
  • 大革命時期的周恩來與共產國際
    【摘 要】大革命時期,周恩來在共產國際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和幫助下,卓有成效地開展各項工作,為促進國共合作和革命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關鍵詞】周恩來;共產國際;大革命;大革命的失敗近年來,學術界不斷加強對大革命時期中共領導人與共產國際關係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關於陳獨秀與共產國際關係的探討,已有不少較有分量的論著。但是,對大革命時期周恩來與共產國際關係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2013年是周恩來誕辰115周年,周恩來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為中國革命建立了卓越功勳。
  • 法國大革命時期,俄國如何參與了七次反法聯盟
    法國大革命時期 ,以英、俄為首的歐洲反動勢力組織了七次反法聯盟。 在這長達20年的戰爭中 ,英 法矛盾還是俄法矛盾佔主導地位? 俄國在七次反法聯盟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本文試圖通過俄法矛盾的分析探討這一問題。 大革命爆發後 ,俄國與其它歐洲君主國一樣 ,確實極端仇視法國革命。
  • 對法國大革命的五大誤解:巴士底監獄沒有政治犯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9日發表題為《法國大革命的5大誤解》的文章,作者為戴維·貝爾,全文編譯如下:在巴士底獄被攻陷226年後,法國大革命激起了大多數歷史學家的熱情。但事實已證明,圍繞著這場大革命的很多誤解越來越難以消除。
  • 我們欠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10件事
    法國革命政權在幾年內瓦解成一片混亂,革命被拿破崙劫持。然而,拿破崙是革命的產物。他在拿破崙法典中鞏固了其核心成果,並在士兵們行進的地方傳播其原則。1789年以後,世界上幾乎每一次革命和進步運動都是從法國大革命中產生的。自由主義、世俗主義、民族主義、激進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都源於法國大革命。社會民主?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社會主義?同樣地。英國自由主義?
  • 法國大革命本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那它的意義的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所經歷的,就是對建立民主的嘗試,並且撼動了歐洲的制度(法國作為制度統治的典型,當時還有西班牙,奧地利,俄國等等)。從這個角度看,應該可以說法國大革命更具代表性。其次,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的獨立戰爭一起被視作那個時代,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的非常重大的事件。主要是因為他們都象徵了啟蒙運動所倡導的精神,通過其影響也可以看到其重要的意義。
  • 朱學平︱民主文化的創生:傅勒對法國大革命的思考
    在1940至1944年的維希時期,這種觀點成為法國學界正統。隨著維希政府倒臺,也就無人追隨了。左派的革命史學傳統則可以追溯到1847年米什萊(Jules Michelet)和路易·勃朗(Louis Blanc)的革命史著作的出版,兩人都頌揚人民推翻舊制度、建設新體制的光輝業績,而將恐怖歸結於歷史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