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申遺成功30年 融入全球保護地治理體系

2021-01-09 新華社新媒體

黃山風光美如畫。

新華社合肥12月31日電(記者陳尚營)30年前的12月,中國安徽的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黃山申遺成功30年來,景區接待遊客數量從當年的66.98萬人上升到2019年350.08萬人。遊客量雖在增加,但黃山對世界遺產的保護從未放鬆。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助理總幹事奧託內在一次會議上以中國的黃山風景區為例發言,列舉了黃山在2月底開放後,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遺產地保護管理中靈活控制並及時調整遊客人數的措施。他認為遺產地開放之後,也應當這樣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確定目標。

黃山日出。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是安徽旅遊的標誌,代表性景觀有奇松、怪石、雲海等。2020年是黃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0周年。作為中國4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黃山在30年的發展中,打造具有黃山特色的世界遺產協同管理體系,逐步融入全球保護地治理體系。

從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黃山風景區內的西海大峽谷、蓮花峰進入冬季維護期,暫停對遊人開放。對於黃山來說,重要景點封閉輪休已成為常態。

遊客在爬山途中小憩。

黃山世界遺產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方媛說,20世紀80年代,考慮到部分熱門景點的承載力,黃山創造性地提出景點封閉輪休的理念,對始信峰實行封閉輪休。在封閉輪休期間,禁止遊人進入,通過人工措施輔助自然恢復的方式,恢復林下植被,促進樹木生長,改善生態環境。

經過近兩年的輪休,到1989年4月開放時,始信峰植物種類和生物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的修復,景觀得以恢復。取得成功經驗後,陸續在天都峰、蓮花峰、丹霞峰、煉丹峰等高海拔景點進行推廣。

2014年,「黃山景點封閉輪休」被列為「中國履行《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五次國家報告」的典型案例,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向全球發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地協同管理經驗交流會現場。

在成為世界遺產後,黃山分別於2004年、2018年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成員,使得黃山成為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個品牌的風景名勝區。

2020年12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品牌名錄遺產地協同管理經驗交流會在黃山市召開。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東海管理區副主任胡心亭認為,黃山能同時擁有這三個品牌,一方面說明黃山的自然和文化價值超越了國界,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黃山在生物和文化多樣性協調管理以及帶動社區發展方面獲得了國際認可。

2008年以來,黃山先後有3名業務骨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遴選為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員,代表教科文組織參與了義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國世界地質公園申請和評估的現場考察任務。曾參與評估的李維說,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分享了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保護管理經驗,提升了黃山在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品牌知名度,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黃山先後與瑞士少女峰、美國優勝美地、希臘萊斯沃斯、柬埔寨吳哥窟、肯亞肯亞山等世界知名保護地締結友好關係,採取多種方式加強信息交流,開展友好合作。2018年,黃山與希臘萊斯沃斯島世界地質公園分別在北京、雅典、萊斯沃斯三地舉辦了科普攝影展。(圖片均由黃山風景區管委會提供)

相關焦點

  • 「黃山模式」:為世界遺產保護樹標杆!
    而今已有30年 黃山「申遺」的故事 黃山遺產保護的做法和成效 你都知道嗎?,與會的文化遺產小組專家對黃山的文化古蹟、遺址產生濃厚興趣,促成了黃山成功申報雙遺產。
  • 全世界第一個成功申遺的竹林,為什麼又是韓國的
    FAO給出的入圍理由是:「獨特的多層竹林生態系統,既保護了農產品的多樣性又保護了生態環境。與強烈的文化身份相連,當地的竹農們積累了關於竹種植深厚而豐富的知識體系。」
  • 守護最美生態 一座城市的承諾與擔當——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
    一年來,鹽城市持續探索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黃海溼地成為「共建共享、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產地,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全球生態治理貢獻更多「鹽城智慧」、提供更多「鹽城經驗」。   後申遺時代,保護和傳承是重大課題。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一年來,我市持續探索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黃海溼地成為「共建共享、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產地,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全球生態治理貢獻更多「鹽城智慧」、提供更多「鹽城經驗」。後申遺時代,保護和傳承是重大課題。
  • 懷古今望未來 致西遞宏村成功申遺20周年
    11月30日上午10:00,黟縣西遞、宏村成功申遺20周年紀念活動在黟縣西遞景區牌樓廣場啟動。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局長蔡小莉、黃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何毅、中共黟縣縣委書記葉建強、郵政集團黃山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楊曉敏、黟縣政協主席劉繼敏、黃山市文化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榮蓀、安徽省政府參事、安徽大學教授劉伯山、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代姍姍、黃山市徽商研究會副會長張建平以及20年前申遺期間時任黟縣縣委縣政府的主要領導原安徽省統計局局長錢曉康、原黃山市政協副主席楊震
  • 黃山風景區:融杭接滬 保護管理發展全面提升
    黃山集團公司連續11年躋身中國旅遊集團20強,黃山旅遊股份公司獲評第三屆全國旅遊服務質量標杆單位。  融杭接滬優布局,品牌形象更靚麗。「十三五」期間,黃山風景區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安徽省和黃山市的發展建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融杭接滬,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發展布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旅遊服務質量、旅遊消費能級和國際競爭力。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成功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道之源法式於地取象於天太極拳成功申遺是太極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的重要裡程碑!
  • 歷經9年鼓浪嶼申遺成功 保護工作:將合理控制登島遊客數量
    今年是中國成功申遺30周年。30年來,中國世界遺產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名副其實的「世遺」大國。鼓浪嶼2008年啟動申遺工作。9年摸索 鼓浪嶼以「歷史國際社區」申報終獲認可可可西裡和鼓浪嶼,一個是西北的「美麗少女」,一個是東南的「海上明珠」,它們的自然魅力與文化價值,在「申遺」過程中大放光彩。早在廈門鼓浪嶼申遺成功前幾天,在這個1.88平方公裡的島嶼上生活了60多年的董啟農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為鼓浪嶼申遺「鼓與呼」。1843年,廈門開放為通商口岸。
  • 千年運河成功申遺 安徽泗縣保護開發「還河於民」
    然而,2014年6月22日這一天,整個村莊燃起了爆竹,全村人興奮地奔走相告:「大運河申遺成功了!」 當天,正在卡達多哈召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同意將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穿越「十裡井」的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就是其中一處至今保持最為完好的重要遺產點。
  • 中國大運河歷時8年申遺成功
    2002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三線工程之一。6月22日,正在卡達多哈進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意味著我國目前共有46個世界遺產項目,僅次義大利,位居世界第2。
  • 申遺成功一周年,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到家了!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呂正龍)在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昨天,鹽城市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共同研究探討生態保護與溼地修復的方向路徑。
  • 申遺成功一周年,上海主流媒體集中點讚推介鹽城
    海風吹動,葦蕩作響,成群的鳥兒在藍天上翱翔;結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戲,在灘涂上奔跑——在鹽城黃海溼地,隨時都能感受到這塊「自然饋贈之地」的生命活力。世界遺產是全球生態保護領域的「皇冠明珠」。作為遺產保護地,做好「後申遺時代」工作,是鹽城的國際生態責任,也是鹽城提升遺產「含金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契機。立足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鹽城以申遺成功為新起點,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在放大黃海溼地世遺效應上創造新價值,致力於把鹽城打造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
  • 申遺成功三周年 鼓浪嶼不負「詩與遠方」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三年來,廈門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的殷切囑託,守護申遺初心,借鑑國際理念,健全長效機制,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水平。「鼓浪嶼是歷史國際社區,也是當下真實的居住社區,還是文化旅遊核心區。」
  • 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何能申遺成功
    申遺成功,更多人開始思考,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艱辛努力?其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之後的路該如何走?婺城又應如何借申遺東風,更好地保護與宣傳白沙溪三十六堰?為此,我們先後採訪相關文化學者、水利專家和婺城區幹部群眾,一起探討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背後的故事,共商白沙溪三十六堰未來的發展之路。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本報記者 孔令君  5日,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鹽城市主要領導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轉交的世界遺產證書。  鹽城舉辦一系列活動,將持續到8月中旬,如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會議、鹽城市溼地與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揭幕儀式、黃海溼地研究院與韓國慶北大學共建海岸農業研究所揭幕儀式、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公園與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建立友好關係儀式等。鹽城正系統開展各項保護管理工作,不斷放大世遺效應。
  • 【本土文化】申遺成功一周年,上海主流媒體集中點讚推介鹽城
    海風吹動,葦蕩作響,成群的鳥兒在藍天上翱翔;結伴的麋鹿在矮草中嬉戲,在灘涂上奔跑——在鹽城黃海溼地,隨時都能感受到這塊「自然饋贈之地」的生命活力。世界遺產是全球生態保護領域的「皇冠明珠」。作為遺產保護地,做好「後申遺時代」工作,是鹽城的國際生態責任,也是鹽城提升遺產「含金量」、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契機。立足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鹽城以申遺成功為新起點,深入推進「綠色轉型、綠色跨越」,做美經濟、生態「雙面繡」,在放大黃海溼地世遺效應上創造新價值,致力於把鹽城打造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板。
  • 「活的博物館」申遺成功 對自然遺產保護意義大
    據新華社維爾紐斯7月12日專電(新華社記者張國旺張碧弘 楊勤)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保護國際(CI)中國項目代表呂植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大熊貓的唯一性和棲息地各級政府的長期努力確保了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申遺成功。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意義重大。  呂植博士長期致力於自然遺產保護工作。
  •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成功 順利列入世遺名錄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成功順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通訊員 徐曉眉 記者張玉雷北京報導 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21個成員國代表全票通過「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請。大會主席伊娜·馬爾丘利奧尼特宣布:「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遺成功。
  • 福清天寶陂申遺成功!入選世界名錄!
    12月8日晚上10點,正在通過線上視頻會議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公布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第七批)評選結果,福清市天寶陂成功入選。當晚,在北京參加國際灌排委網絡授牌視頻連線會議的福清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張新懌表示,天寶陂列為世界灌溉遺產名錄,標誌著天寶陂成功走上全球視野的大舞臺,成為全人類共同呵護的瑰寶,這是福清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值得慶賀的一件大事、喜事。
  • 「大運河」申遺成功 寧波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我做的事情普通得不值一提」  鄔建麟,30歲,在寧波史志研究中心工作,目前是大運河申遺志願者。據他介紹,目前寧波最起碼有50個從事大運河申遺工作的義務志願者。  撥通鄔建麟的電話,聽到大運河申遺成功的消息,他相當激動,「是嗎?我們一直在等這個結果,大運河申遺志願者QQ群裡現在應該熱鬧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