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模式」:為世界遺產保護樹標杆!

2021-01-11 騰訊網

杜明輝 攝

黃山是我國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重品牌的風景名勝區。

1990年12月

黃山作為中國第二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而今已有30年

黃山「申遺」的故事

黃山遺產保護的做法和成效

你都知道嗎?

一起了解一下吧

黃山「申遺」那些事兒

李超 攝

最早,黃山只申報了自然遺產,「國際大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世界遺產項目考察官員桑賽爾博士來山實地考察,並在世界遺產委員會局務會議上介紹情況後,與會的文化遺產小組專家對黃山的文化古蹟、遺址產生濃厚興趣,促成了黃山成功申報雙遺產。

黃山風景區黨工委委員、規土處處長劉一舉接受記者採訪

黃山的成功申遺,得力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得助於桑賽爾博士的積極推薦;也凝結著老前輩們的心血、智慧與奉獻。

黃山風景區雲谷綜治組組長施春生就黃山文化相關內容接受記者採訪

黃山憑藉新標準中的第2條(主要指以「黃山畫派」為代表的文化內涵,在中國文化、文學和藝術史上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第7條(自然美景和美學價值)和第10條(獨有的生物多樣性)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黃山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從2001年5月開始,經國土資源部嚴格審批,在同時申報的33個國家地質公園中,黃山以總分第一成績通過。2003年7月3日,黃山國家地質公園揭碑開園儀式在慈光閣舉行。

2004年2月13日,第32屆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理事會在巴黎舉行。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評審團在世界範圍內評選出首批28家世界地質公園,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名列其中。

張濤 攝

2018年7月25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第30屆國際協調理事會上,黃山作為中國唯一的提名單位被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為我國第34個、安徽省首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黃山遺產保護的做法和成效

一直以來,黃山高度重視遺產資源的保護,積極履行《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和《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規定,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精心呵護著黃山世界遺產資源。

汪雷 攝

科學保護:尊重自然規律,走可持續發展良性循環之路

01丨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

2007年3月,新一輪《黃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經國務院同意批准實施,確立「從視覺景觀的保護轉向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從景區保護轉向區域統籌、聯動保護」思想。

嚴格執行核心保護區、低強度利用區、高強度利用區和社區協調區等功能區規劃,探索形成包括遺產保護專項規劃在內的總體、分區、地段、專業四層規劃體系,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保護,加強項目建設全過程監管。

02丨紮實踐行「尊重自然、綠色發展」的理念

「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山上遊、山下住」

實施辦公、生活設施外遷工程,創建綠色酒店,禁售湯料類方便麵等容易影響環境的商品,減少生活汙水、垃圾產生量。

垃圾洗滌下山、淨菜淨物上山、汙水統管達標排放

景區實現袋裝化收集率、及時清運處理率、無害化處置率「三個100%」。2018年,建成了「景區綠色發展基地」,實現了高山餐廚垃圾就地生物處理,大幅減少垃圾下山運輸量。

景區目前共有汙水處理站15處,設計日處理能力6300噸,管網長度11公裡,採用點、片結合方法,對全山汙水處理設施實行統一管理、分片集中處理生活汙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

嚴控日最大承載量

段雪峰 攝

根據《旅遊法》規定,2013年9月30日,黃山在全國景區中率先公布了日最大承載量,晴好天氣5萬人,惡劣天氣3.5萬人。後在高峰日管理實踐中,又進一步將景區冬季日最大承載量調整為3.5萬人,北大門冬季日進山人數控制在4000人以內。當進山遊客數達到最大承載量80%時,啟動應急預案,提前對外發布預警信息,勸導遊客前往周邊景區遊覽或次日進山,積極運用營銷手段均衡淡旺季客流,堅決不超容量接待,確保旅遊安全順暢和遊客滿意度。

實施景點輪休

李勇 攝

對天都峰、蓮花峰、始信峰、丹霞峰、獅子峰等高海拔熱點景區執行了為期2年至4年不等的封閉輪休、生態恢復保護措施,促進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和景觀資源的持續利用。2014年,「黃山景點封閉輪休」被列為「中國履行《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第五次國家報告」的典型案例,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向全球發布。

03丨著力強化科技、人才、資金支撐

科技支撐

建成世界遺產監測信息系統,對接52個職能監測部門,收集處理184項監測指標數據;建設高山防火管網、林火自動監測報警系統等,連續40年無森林火災;採取無人機遙感監測、飛機噴灑生物菌劑等措施防控松材線蟲病;研發投入物聯網、3D數位化建模、紅外線入侵報警、防雷氣象設備,專家組定期會診等方式,實行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

人才支撐

近年來,黃山直接面向「雙一流」高校引進各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30多人,與清華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柔性引進高端人才;創立「名山-名校合作論壇」「勞模工作室」,組建了保護管理人才梯隊。

資金保障

從2004年起,每年在門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用於實施遺產保護類項目,確保黃山遺產資源永續利用。

黃山保護管理經驗,主要得益於三個方面遺產保護體系:

省級法規:1989年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這是全國第一部為山嶽型景區量身定製的地方性法規。

市級法規:2018年,黃山市政府出臺《實施〈黃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辦法》,進一步細化實化了保護任務及要求。

風景名勝區制度:依據《條例》《辦法》,黃山在全國景區中率先出臺了有償救援、宿營帳篷、低慢小航空器、寵物進山等100多項具體實施細則規定。2018年,我們就實施了黃山首例有償救援,引發業界熱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

周邊社區聯動機制。山下支持山上保護,山上反哺山下發展。

主客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態文明氛圍。出臺《文明旅遊公約》、制定旅遊行為紅黑榜,開展藍絲帶、自帶垃圾下山積分換購等生態環保文明旅遊公益活動。

張希 攝

黃山先後加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全球可持續旅遊委員會、與可持續旅行國際(組織)聯合發起創立了可持續目的地領導者聯盟。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旅遊組織等合作建設「世界遺產地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黃山)觀測區」「全球目的地可持續旅遊標準實驗區」,參與制定《全球可持續旅遊目的地標準》,實施黃山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等項目。與美國優勝美地、加拿大班芙等締結友好公園,牽頭成立中國山嶽旅遊聯盟,積極推進國際國內保護管理經驗交流互鑑,有力提升了黃山生態保護水平。

姚育青攝

過去的黃山

努力成為

綠色之山、文化之山、風景之山

改革開放之山、科學管理之山、可持續發展之山

未來的黃山

將繼續探索更多更好的方式

保護好、傳承好珍貴的世界遺產

///

來 源= 黃山廣電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徽味黃山

|導遊員資格證|研學黃山

投稿:hslwxxzx@163.com

相關焦點

  • 黃山環境保護的「加減法」
    剛剛過去的中秋小長假,黃山風景區接待中外遊客4.5萬人。「在任何一個旅遊高峰期,黃山的遊客接待量始終保持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追求遊客量的增長。 」黃山管委會負責人介紹,黃山規劃區面積160.6平方公裡,目前開發開放的遊覽區域僅一半左右。
  • 黃山風景區:融杭接滬 保護管理發展全面提升
    、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打造「名錄遺產地典範、旅遊目的地標杆」目標,以系統化、智慧化、精細化、人性化、全域化、國際化建設為重點,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統籌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全面提升,有力促進了景區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為世界遺產保護貢獻中國力量
    世界自然遺產地青海可可西裡,在索南達傑保護站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巡山隊員們將5隻人工救助的藏羚羊放歸自然;世界文化遺產長城腳下,志願者們撿拾垃圾,為研學遊的中小學生講解長城歷史文化,帶領孩子們宣誓保護長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子孫後代。
  • 黃山市資訊|紀念黃山風景區入選世界遺產三十年,門票全球半價一整月
    黃山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紀念黃山風景區入選世界遺產三十年,門票全球半價一整月2019,我們一起珍重告別;2020,我們一起盛大迎接!鼠年新春將至,黃山風景區超值福利重磅來襲!欲知驚喜,請看下題▼。黃山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亦是世界級的旅遊勝地,___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確答案為A,你答對了嗎?從1990年到2020年剛好是三十周年,為紀念黃山風景區入選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名錄三十周年,也為了讓更多人走進黃山,了解黃山,景區在新春來臨之際特別推出「世界的黃山人類的家園」大型惠民活動!
  • 黃山迎客松為塑料樹?景區闢謠
    「中國黃山」微信公號10月22日發布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關於網傳「迎客松為塑料樹、假樹」等不實信息的澄清聲明。近日,網絡上個別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稱「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少數不明真相網友進行了轉發轉載。為澄清事實,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鄭重聲明:網傳「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均為不實信息。
  • 黃山風景區
    1805種高等植物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7種,首次在黃山發現或以黃山命名的植物28種,其中黃山松的傑出代表--迎客松,馳名中外;323種脊椎動物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8種。黃山還是長江、錢塘江(古稱「浙江」)水系在安徽境內的分水嶺,為其提供了潔淨的水源。創建了首批全國低碳旅遊示範區、首批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首批「全球最佳管理保護地綠色名錄」,並開展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申報工作。
  • 黃山風景區闢謠迎客松為塑料樹 官方聲明
    【黃山風景區闢謠迎客松為塑料樹】近日,網絡上個別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稱「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少數不明真相網友進行了轉發轉載。為澄清事實,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鄭重聲明:網傳「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均為不實信息。眾所周知,迎客松是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象徵,是國家名片之一。
  • 美麗的背後—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保護與管理
    九寨溝以色彩豔麗的高山湖泊群和奇異壯觀的鈣華瀑布聞名,景區內遍布原始森林,是集湖、瀑、灘、溪、雪峰、森林、藏族風情為一體的人間仙境。  九寨溝1982年被國務院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7年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是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寶貴遺產,每年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 中國世界自然遺產事業發展公報(1985—2015)
    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和世界遺產管理部門不懈努力以及各相關行業部門大力支持,世界自然遺產在中國逐步發展和壯大,已經成為保護自然生態的標杆、踐行生態文明的典範、展示國家形象的窗口、促進國際合作的橋梁,為推動國際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黃山申遺成功30年 融入全球保護地治理體系
    黃山風光美如畫。新華社合肥12月31日電(記者陳尚營)30年前的12月,中國安徽的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黃山申遺成功30年來,景區接待遊客數量從當年的66.98萬人上升到2019年350.08萬人。遊客量雖在增加,但黃山對世界遺產的保護從未放鬆。
  • 世界遺產30周年|對話與交流·李維:以地質多樣性 看待黃山自然美學價值
    導 語:今年是黃山申遺成功30周年,黃山世界遺產管理辦公室聯合景區融媒體中心共同推出「世界遺產30年」系列主題圖文,通過多方視角、多種形式帶大家了解黃山世界遺產地。一二期分別以遺產專家、社區青少年的角度進行了展示,本期將從管理者視角初步探討黃山地質多樣性與世界遺產美學價值的關聯。那麼,如何認識多頭銜品牌之間的價值關聯?今天我們基於「以地質多樣性看待黃山自然美學價值」這一主題,對話黃山地質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世界地質公園評估專家李維,共同交流、探討黃山地質與黃山世界遺產自然美學價值之間的關聯。
  • 世界遺產江郎山、千島湖源頭、黃山秋色、黃山花谷、民間故宮、四日遊
    兒童:200元/人 (1.2米以下僅含車位費、導服)行程特色:★贈送行程內全部景點門票★中國第一秀水聖地——【千島湖源頭】★中國四大賞秋勝地——【黃山秋色】★世界遺產七彩世界——【江郎山】    用餐: 晚早指定地點集合車赴黃山,抵達後遊覽【徽派古村落】——【濱水度假區】參觀徽文化主題公園【新安江湖邊古村落】【新世紀廣場】、【觀光索橋】,覽新安江江畔景觀帶:林廊清影大水車、新安江湖邊古村落、三百米徽州照壁、屯浦歸帆碼頭、 孫王閣遠眺等十大重要亮麗節點,再現了古徽州完美形態,展現了「名山秀水處、徽州文化源、生態宜居地、國際旅遊城」為特色的黃山國際旅遊城市。
  • 黃山一樹堪稱無價之寶,樹齡超800年有警衛全年保護,靠近都不行
    黃山一樹堪稱無價之寶,樹齡超800年有警衛全年保護,靠近都不行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旅遊是最適合放鬆身心的方式之一,旅遊地點如何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人傾向於去海島享受陽光與沙灘;的人傾向於去特色小鎮、領略地方風情;還有的人傾向於高山流水,體會登山的樂趣。
  • 中國綠色地標 | 黃山:三項世界桂冠加身
    黃山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項桂冠的風景名勝區,與黃河、長江、長城齊名,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黃山松和黃山杜鵑分別為安徽省樹和省花。1990年12月,黃山風景區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文化內涵,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又因「獨特的花崗巖地質及罕見的峰林地貌結構」入選世界地質公園。2018年7月,黃山以豐富、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極高的生態價值和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入選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成為目前我國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項桂冠的風景名勝區。
  • 世界遺產有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你知道嗎?中國有4處雙重遺產
    中國文化悠久與自然景觀豐富,幾千年的文明史,有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資源,至今有50多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0多處,世界自然遺產10多處,那有4處即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是世界自然遺產,你知道都是哪裡嗎?
  • 黃山,世界上最美的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迎客松,黃山最美的景觀。 黃山,地處皖浙贛三省交界處,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 黃山官方闢謠:「迎客松為塑料樹、假樹」等系不實信息
    「中國黃山」微信公號10月22日發布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關於網傳「迎客松為塑料樹、假樹」等不實信息的澄清聲明。近日,網絡上個別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稱「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少數不明真相網友進行了轉發轉載。
  • 黃山迎客松是棵假樹?800多年保持同一造型,警衛24小時輪流守護
    黃山風景區是屬於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五嶽歸來不看山, 黃山 歸來不看嶽」這句出自徐霞客的《漫遊 黃山 仙境》,足以可見黃山在國內各大名山的重要位置,在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這也讓我對 黃山 絕美的風景感到好奇。
  • 「迎客松是塑料樹」?黃山風景區回應!
    10月22日,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針對網上個別自媒體發布不實信息,稱「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少數不明真相網友進行了轉發轉載。為澄清事實,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鄭重聲明:網傳「迎客松是塑料樹」「迎客松是假樹」均為不實信息。
  • 黃山迎客松是假樹塑料樹?景區闢謠!長勢良好
    近日,網絡上個別自媒體發布信息,稱安徽黃山風景區「迎客松是塑料樹」 「迎客松是假樹」,一些網友進行了轉發。,為何那麼多人還去看」「黃山迎客松只是一棵冒名頂替的假樹」等內容的不實信息,還有些許不明真相的網友和自媒體號進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