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上的禪宗思想,細談禪宗思想對古代日本水墨畫的影響

2020-12-16 奇聞趣談史

南北朝時期,以一葦渡江的達摩祖師就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創立了禪宗,到了唐朝弘忍大師時,禪宗得到興盛,後來禪宗分為神秀的「漸悟」派和六祖慧能的「頓悟」派。到了南宋時期,禪宗通過日本僧人傳入日本。禪宗最先以《楞伽經》為主要經典,認為萬事萬物皆是由人心所產生,所以只有摒除雜念,才能覺悟成佛。

到了弘忍大師開始以《金剛經》為依據,教育人們不可執著。當時中國有很多通過禪修而往生淨土不退成佛的案例。作為印度的產物,屬於世界的資源,佛教不僅深深影響我國,對其他國家的方方面面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禪宗思想對古代日本的水墨畫就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

一、禪宗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佛教自印度傳入後,為了能讓中國人了解和接受佛法,佛教就開始與中國本土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文化思想相融合,並發展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學派和宗派。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影響較大有八大宗派,三輪宗、天台宗、法相唯識宗、華嚴宗、律宗、禪宗、密宗和淨土宗,各宗派雖然產生時間上不同,但都在唐朝統一,經濟繁榮和統治階級的支持下,都開始逐漸興盛,並代代相傳,綿延不絕,形成了各自一代又一代的祖師。其中禪宗思想從達摩祖師開始就在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對人們的生活形成不可小覷的積極的影響。

即禪那,意為沉思、靜慮。禪宗的起源據傳是「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的「教外別傳」,這點它與其他依據佛教經典教義的宗派不同,禪宗由釋迦牟尼佛所傳,後來傳到第二十八代的菩提達摩,再經由達摩祖師傳給後來的祖師。菩提達摩自南北朝時期來到我國的嵩山少林寺,他把早期中國的「涅槃解脫」思想和「我」、「心」相聯繫,強調自性心,解決了「無我」和「輪迴解脫」的矛盾。

達摩根據《楞伽經》創立了「達摩禪」,經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道信禪師和弘忍禪師傳承和發揚,禪宗有了堅實的基礎,到六祖慧能時期,一改往昔祖師大德所推廣的《楞伽經》、《般若經》、《金剛經》等諸多般若經典,推行專修《金剛經》,建立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學派,這樣經過修行得道的弟子很多,《六祖壇經》至今影響深遠。

因為北方神秀傳播的「漸悟」學派是「北宗」,慧能祖師的禪法主要在我國南部傳播,因此也稱為「南宗」。慧能大師以後,禪宗又分為五個學派,分別是臨濟宗、雲門宗、溈仰宗、曹洞宗和法眼宗。禪宗因為簡單易修,在唐朝中後期逐漸風靡全國,成為主流宗派,並逐漸傳入其他國家。

二、禪宗思想的內涵淺析

1、禪宗自性論思想的產生

禪宗思想一方面是自性論,禪宗很多地方都提到自性,強調要明自心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裡心即佛心,性即佛性。那麼見性成佛的意思是什麼呢?據《五燈會元》中所提到的,雲居智禪師解釋見性成佛是,一個心地清淨的人,沒有高低、貴賤、淨穢、有無等分別。這樣明白地照見,就是見性,性就是佛,所以稱為明心見性。

《涅槃經》中說,如果定力足夠,智慧缺乏,就只會增長無明,如果智慧足夠,而缺乏定力,那麼就會增長邪知邪見,所以只有智慧和定力同步進行才能見性成佛。禪宗認為,見性之人,知道一切皆是幻象,所以能夠無住,隨緣而說,隨緣起用,心地清淨無著。禪宗自性論思想,認為一切皆禪,行住坐臥,都能任運自如。這種思想對傳統的繪畫提供了新的方式,隨著禪宗自性論思想對水墨畫畫師的影響,對日本水墨畫風格的轉變和塑造奠定了先進的理論基礎。

2、禪宗不立文字思想的原因

禪宗不立文字而有言說,認為一切不可說,所以有時弟子問禪師禪的相關道理時,禪師會以一種看似與佛教教法相違背的行為來對答,或者是一種比喻,甚至看似毫無瓜葛的話來解釋。這如果弟子明白了禪師意思就能頓悟。所以禪可以離開文字束縛,顯示出它內涵的豐富性。慧能法師有個弟子馬祖,曾經有僧人問他:「為什麼說即心即佛?」馬祖就說為了不讓小孩哭,僧人又問小孩不哭了以後呢?馬祖說「非心非佛」。

這讓人聽說莫衷一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是如果深思也明白禪的道理。語言是無法全面表達禪理的,因此它不立文字,強調個人感悟。禪宗認為真如自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師父用手指月,眾生就執著手,師父用文字表達佛理,眾生就執著文字,忽略佛理,所以不立文字可以不受文字等約束。這種思想使日本水墨畫繪畫者把自身感悟通過繪畫表達出來,把自己對禪不立文字的思想也與畫作融會貫通

3、禪宗的頓悟思想

禪宗頓悟思想以剎那即永恆,永恆即剎那為理論依據,《大慧語錄》上說「學道除了悟,沒有其他別的辦法。」悟即感悟、會悟、領悟、覺悟。佛陀在世時拈花一笑,迦葉尊者領會微笑,這就是禪宗「以心傳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思想

慧能禪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語道破世間萬物的根本性質是空無自性的,是虛幻不實的,是自性的流露,是瞬間即永恆,以此為修行的理論依據,使修行者心如止水,不起波瀾,頓悟成佛。頓悟是一種修行方法,也是一種修行境界,對日本的水墨畫影響較深,畫師受頓悟思想的影響對每個瞬間都十分重視,並把每個瞬間的體會和思想融入水墨畫中

禪宗的自性論、不立文字和頓悟思想使日本水墨畫有了禪的意境,繪畫者只憑藉感性而非理性思維進行畫作,使自我感悟融入水墨畫,而非直觀體現水墨畫的主體。繪畫者運用蒼勁有力與委婉柔和的線條相結合,使畫作反映自身的體會,表現了禪意的自性清淨之美

三、禪宗思想對水墨畫發展的影響

日本作為我國的鄰國,禪宗在奈良時期就已經傳入日本,但當時影響面有限,皈依之人很少,後來弘忍大師的弟子神秀再一次把禪宗傳向日本,把漸悟的北宗禪法傳給了日本大安寺的行表大師,行表大師又傳給最澄大師。到了承安初年,睿山的覺阿來到我國的宋朝學習佛法,回國創立了臨濟禪,從此經常有日本僧人到中國學習佛法,回國後積極參與傳法,因此禪宗在日本的影響範圍逐漸擴大。於1191年,日本人明庵榮正式創立了日本禪宗

宋元時期,由於受到中國水墨畫和禪宗思想,水墨畫在日本開始出現,並廣受關注。由於南宋的對外開放政策,以梁楷、牧溪為代表的南宋禪意水墨畫在日本頗受歡迎,並且被日本人尊為「國寶」收藏至今,由此可見日本人對禪意水墨畫的喜愛至極。在東山時代,此時日本水墨畫達到了鼎盛時期並對後代的水墨畫影響深遠,水墨畫多見於京都的各大禪寺,而且各具特色。

在東山時代早起,日本各種畫派競相湧現,其中日本相國寺的周文大師禪意水墨畫影響到了大德寺的曾我蛇足,以及建長寺的祥啟等多人,還有日本水墨畫的畫家一之、靈彩和赤腳子等,最後周文大師的弟子雪舟以其特有的繪畫風格和精湛的技法成為日本禪意水墨畫的領袖

另外還有阿彌派,還有就是給幕府擔任畫師的宗湛也自成一派,這些京都畫師都豐富了日本的禪意水墨畫。日本禪意水墨畫不僅畫面內容豐富,而且在中國水墨畫的基礎上,加入了畫者自身的感悟,在繪畫技巧上也活潑富有生機,具有日本本土的氣息。

除京都,東山時代的關東地區以鎌倉禪林為基地的禪意水墨畫也是深受關注。由於時代更迭,鎌倉水墨畫面臨滅絕,但是在鎌倉畫僧祥啟等人的努力下,鎌倉禪意水墨畫才得以傳承。祥啟所作禪意水墨畫簡潔樸實,具有濃烈的日本本土風和禪意。鎌倉畫派還有圓覺寺的畫僧宗淵,是畫僧雪舟的弟子之一,他深得師父的畫風,使日本禪意水墨畫得以傳承和發展。東山時代是日本禪意水墨畫的興盛時期,對後代的禪意水墨畫影響深遠。

四、結語

生存在地球上得每個國家、族群都不容易,都要對地球的風霜雪雨、海嘯、地震等時刻戒備,有史書記載,日本最後會被海水淹沒,在未來的某天消失,生活在災難頻繁而區域狹小的日本人,每天都會擔驚受怕,要麼身體疾病困擾,要麼災難發生,所以佛教對人們具有很好的穩定人心和教化人心的作用。像儒家思想和道教在日本生根發芽一樣,佛教也是優秀的文化,因此在日本學佛者也不在少數,他們一方面求神佛保佑,一方面受儒釋道文化影響而提升自我修養,使儒釋道文化逐漸融入生活,融入心田,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進而指導他們改造生活、豐富生活。

參考文獻:

1、《禪宗對古代日本水墨畫之影響》

2、《中日禪宗美學意境比較》

3、《中日禪宗墨跡研究》

4、《中日禪宗美學意境比較》

5、《從雪舟藝術看禪宗思想對古代日本水墨畫之影響》

相關焦點

  • 禪宗思想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禪宗是一種佛教宗派,是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產物。禪宗綜合了中國的儒家、道家和印度的佛家三者之精華,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禪,是在漫長的歷史中與中國經典國學不斷融合後的結果。   在中國,禪宗的歷史可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禪宗的早期,約於五世紀末南朝末年,由南印度和尚菩提達摩傳入中國,直到六祖惠能大宏禪宗的時期。
  • 南宋禪宗如何影響日本文化
    原標題:南宋禪宗如何影響日本文化 這個展覽的名字就叫做「禪」,是日本2016下半年規模最大的特展。 為什麼日本會舉辦這麼盛大的文化活動來紀念一個中國僧人呢?原因很簡單,臨濟義玄的信徒在日本超過五百萬。古代禪師姓名中前兩個字是地號,後兩個字是法號,臨濟指的是山東菏澤。臨濟義玄生活於中晚唐時期,是禪門臨濟宗的創始人。
  • 中國宗教思想中,老莊的清靜和禪宗的虛淡影響了中國畫的風格
    中國畫受中國古典哲學影響,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形態。中國畫與西方造型藝術不盡相同,它重視修心明志,中國古典哲學深深影響中國畫。中國繪畫源頭在老莊思想。莊子把這個思想具體化,乾脆稱自己的書房叫「心齋」,虛靈靜心,想求得一個虛靈的環境。所以老莊的核心思想叫清淨無為,對中國山水畫思想有重要影響。宋代山水畫總是離不開「靜」字,靜背後是渺遠,是無限想像,是安祥、恬淡、空無,沒有競爭,沒有煙火氣,就是大自然本身。
  • 水墨丹青文化:淺談中國古典水墨山水畫的哲學命題
    因此,在表現形式上,繪畫形式的分析和綜合,繪畫創作的得魚忘筌,最終成為畫家理想的桃花源。 從超越時空、繪畫本體以及畫家有限的生命角度,在水墨創作的工夫修煉中,上升到一種天地境界和人生境界圓融的審美觀照, 這正是水墨的體悟之道。中國古典山水畫自唐以降,分青綠和水墨兩種。因水墨畫更傾向於色彩的淡雅含蓄,發展至後世,漸成中國山水畫的主流,即以文人畫為主的水墨山水。
  • ...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大巧如拙及弟子天章周文的水墨畫「102」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大巧如拙是京都相國寺內的畫僧,擅工人物、山水、花鳥,平生以馬遠、夏圭、牧溪、顏輝、王澗為宗師。關於他的身世少為人知,但他的嫡傳弟子是畫僧天章周文,是繼他之後又一位在水墨畫技巧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的繪畫高手。
  • 一位身世不明的南宋畫僧,本土評價低,卻被日本奉為畫道大恩人?
    山河破碎之中,中國的禪僧也不斷蹈海東渡,將禪宗傳入日本。日本的禪宗就此創立並興盛,也是從這個時期起,禪僧之間的往來成了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主要途徑,而禪宗繪畫正是在此時大量流入日本,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新的繪畫浪潮,對日本的禪宗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日本畫聖雪舟《山水長卷》的禪意
    1467年曾隨遣明船訪問中國,遊歷名山川,並大量寫生,1469年回國後離開禪寺,先後在大分、山口開設圖畫樓,專門創作水墨山水畫。在雪舟活躍的室町時代,日本的所謂外國主要指中國。古代日本的一流畫家中,到過中國的實際上只有雪舟一人。代表作《四季山水長卷》、《天橋立圖》將中國山水畫形式注入民族感情,又用柔和的民族感情,將日本的實景山水錶現得親切動人,創造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水墨畫,即漢畫。
  • 簡單到極致的中國水墨畫是怎樣的?南宋人稱梁瘋子的他是這樣畫的
    梁楷是一個行逕相當特異的畫家,他受到了儒、道、釋三教思想的影響,擅長畫山水、佛道、鬼神,風格特點強烈,特別是他的「減筆人物畫」,開創了中國繪畫史上的新天地。這方面的代表作,是那幅著名的《李白吟行圖》。畫中是我們熟悉的詩仙李白,他正擺出一副邊吟邊行的姿態,但是你仔細看,會發現梁楷這幅畫只不過是寥寥數筆而已,畫面大部分留白,只勾勒出身形和臉的輪廓,用筆如此簡練豪放,卻能讓人看到一個活靈活現的灑脫放達的詩仙形象!
  •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
    日本禪宗的本土文化特色畢業論文禪宗本是印度佛教思想與中國哲學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將嚴密並且富有推理的佛教教義變化為靠個人直觀把握的邏輯.禪宗主張「自立本願」,具有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本心,見性成佛等簡單易行的特點.傳統佛教講究「念佛讀經」,而禪宗更講求實踐,除了坐禪修習外,還講求「作務」,包括砍柴,打水,掃地,種田等,
  • 宗教世俗化帶來的新文化發展,日本藝術界掀開文化新界面
    但是,教團外部的發展並非必然象徵著佛教精神在思想上的成長。恰恰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讓人感覺到,正是因為淡化了開宗鼻祖嚴格的宗風,並與社會現實妥協才得以擴大陣營。證據就是,儘管教團得到了發展,但十五世紀以後並沒有出現值得稱道的佛教思想發展,大致在這一時期,佛教喪失了在日本思想界的主導地位。
  • 禪宗與日本茶室建築管窺
    日本茶道專家千宗室先生曾在《「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一書中寫道:「平安時代對茶的興趣完全在平安貴族階層一方,到了鎌倉時期,對茶的藥物性作用的關心佔了主流,表現了唯實物性的色彩。那麼,兩胎流勢是如何被綜合成文化體系的呢?不是一方否定一方,而是為了綜合雙方,以調整統一的方法使之形成了文化上的體系」。
  • 會議︱從中國禪到當代禪修:東亞禪宗的歷史形成與思想建構
    最後,唐宋禪宗以語錄或「問答」為主流。表面上看,這些「問答」呈現為「謎語」一般的難解特徵。由於語錄大多是用中唐以後乃至五代口語書寫,禪宗學者前此只能做一些大致籠統性和模糊性解釋,而自上個世紀下半葉始,日本入矢義高開創了從語錄的語文學解釋傳統,他們把禪宗語錄當作具體情境裡的中國的古典文獻,從語言學和文獻學的角度進行精確性的研讀。
  • 禪宗盛行的原因及影響——陳星橋
    前四宗致力於經論的研究和理論的建構,體系龐大,論證繁瑣,思想嚴密,側重知,屬於經院哲學的產物。其中三論宗、唯識宗,分別繼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觀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天台宗、華嚴宗,為中土特色的宗派,其最高境界是理、智上的至為圓融,功效上的至為頓速。後四宗致力於行,側重於功效,除律宗外的三宗都號稱能一生成辦。
  • 南宋畫家牧溪:對日本美術史產生巨大影響
    另外,貴族高級僧侶的假公濟私、貪婪腐敗,也使舊的貴族佛教日益喪失了其權威和信譽,在客觀上造成了禪宗的發展空間。 北京大學嚴紹璗教授指出:「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原本在宗教社會下層僧侶中流傳著的對異派的欲求,由於武士階級在政治上的勝利和當時幕府政策上的需要,因而得以強烈地表現出來,再加上中國禪宗的影響,一時之間,禪宗作為新佛教的主流而風靡日本。」
  • 日本水墨畫大師御歌頭親繪《仁王2》主藝圖 氣勢超然!
    光榮特庫摩旗下備受期待的動作遊戲《仁王2》即將於3月發售,近日官方舉行了媒體體驗大會,會上邀請到了日本水墨畫大師御歌頭現場繪製了水墨畫版主藝圖,一起來欣賞下。·《仁王2》是由黑暗風格的戰國動作動作遊戲《仁王》的最新續作,背景是以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為藍本的世界。在2018年的E3上,Koei Tecmo首次提及了《仁王2》的消息,不過並沒有透露太多。光榮製作人安田文彥表示,目前開發團隊正在努力製作《仁王》的續作,本作預定2020年3月12日正式發售,登陸PS4。
  • 水墨畫看似簡單,一個外國人畫的中國水墨畫,總感覺哪裡怪怪的
    上一篇文章呢我們講了為什麼中國水墨畫在國際上的地位很低,現在我們淺談一下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畫之一,墨水是國畫的起源,以筆墨運用的技法基礎畫成水墨畫。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和墨,黑色與白色,但進階的水墨畫,也有工筆花鳥畫,色彩繽紛,後者有時也被稱為彩墨畫,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近處寫實,遠處抽象,色彩微妙,意境豐富。意境呢確實是一種無言可說的,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的意蘊和境界,講究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
  • 中國禪畫,曾讓日本趨之若鶩的「過氣網紅」| 文化遺產守護
    ▲ 南宋 梁楷 《柳溪臥笛圖》由於歷史上我國多次滅佛,修行禪宗的人不多,能理解欣賞禪畫的更是少,加上文人畫從元代興起和流行,禪畫在我國美術史上一直不溫不火。日本禪宗不像中國禪宗,沒有經歷過斷裂,一直延續發展,並培養出「幽玄」的審美意識,追求某種朦朧、深遠、非理性的、不可言說的美。這些空寂而深遠的禪畫,就十分契合日本人「幽玄」的思想。禪畫培養了日本對水墨畫的審美,名不見經傳的禪畫僧牧溪因此被譽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 日本京都遊記,門票只需33塊錢,鑑賞日本國寶,體會日式禪宗美學
    佛教派系之一的禪宗,透過座禪(端正姿態進行精神統一)等修行,以達到真理為目標。 蘋果公司的賈伯斯也為之傾倒的禪,其不只在日本,更跨越亞洲獲得世界矚目。據說日本的禪是在約為13世紀左右的時候,由中國的傳過去的,傳遞此文化的人則是前往中國修行的僧侶榮西禪師,此外他也砼時將中國「茶文化」帶回日本。本次要介紹的即是榮西禪師所創建的「建仁寺」,它不僅是京都最歷史悠久的禪寺,更是培育日本禪之教義發展基礎的寺院。
  • 《宋代禪宗美學與禪畫藝術研究》
    內容簡介 宋代的政治文化政策和文人的參與促進了禪宗的發展,受禪宗影響的繪畫批評理念和美學精神獨具特色,此文化境域推動了宋代禪畫的生成發展
  • 《盧沉論水墨畫》一書著作權案一審判決
    起訴緣由據劉繼潮提供的民事起訴狀稱:2016年12月27日,北京畫院方給原告劉繼潮來電,稱北京畫院計劃主辦「尋道求變——盧沉藝術研究展」,擬再版《盧沉論水墨畫》,希望獲得原告的支持。原告回覆:宣傳盧老學術思想的活動,本人全力支持。北京畫院方於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4日兩次郵發「授權書」一稿、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