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15年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工作會議上,8號橋、800秀創意產業集聚區、M50藝術產業園、創智天地等10家園區榮獲首批「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示範園區」稱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文創產業的重要空間載體,也是產業集聚的重要基礎。2014年,全市106家原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創意產業集聚區獲得「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稱號,使得滬上的文創園區成功融合。如今,走過十個年頭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正面臨著產業升級,聚焦原創型、平臺型、孵化型園區,朝著規模化和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開發浪潮老廠房煥發生機
2004年初,申城開啟了對城市中心舊廠房的系統及商業化改造,8號橋、800秀創意產業集聚區、M50藝術產業園等作為上海首批創意產業園區應運而生。各類創意產業的入駐,使得原本寂靜的老廠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氣提升,使其瞬間變得摩登而優雅。
8號橋作為其中的引領者,在最初的開發過程中,保留了老廠房原有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並重新挖掘其自身價值,打造成集聚創意產業的新載體。創意產業園區的敞開式空間深受設計行業從業者青睞,項目一期尚未開幕時的預租率已達到70%,項目於2004年年底正式落成,2005年初即已滿租;二期更是在還沒完工時,預租率就達90%以上,2007年正式啟用後,出租率早早就達到了100%,其中外國及港澳臺公司就佔到70%的份額,其餘也多為國際化的國內知名企業。
同為領頭羊的M50藝術產業園,則堅持文化創意主題,以藝術、創意、生活為核心價值,入駐企業100%為文化創意類企業。園區引進了包括英國、法國、義大利等在內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40個藝術家工作室以及畫廊、各類設計機構,涵蓋藝術、設計、創意、文化各領域。
作為靜安中心城區的時尚產業集聚地,800秀創意產業集聚區依託附近的南京路商務區配套而建,改造過程中注重保留老廠房工業歷史的痕跡,同時融入些許時尚概念,以提升800秀的品質。基於靜安在高檔商業功能上的特點,800秀著重引進一批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時尚及奢侈品牌,如國際設計界最負盛名的歐洲設計公司FROGDESIGN(青蛙設計)、世界上最早成立的一流酒店室內設計企業HBA(赫斯貝德室內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等。而這些國際知名企業的入駐,完美提升了「800秀」的總體品質,「國際知名企業的入駐,能夠吸引更多高檔客戶加盟,因為企業非常在意他們的鄰居是誰。」上海八佰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中偉告訴東方網記者。
扶持人才推動「中國創造」
上海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打造過程中,大力推動了中國原創設計產業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發展趨勢。8號橋三期租戶LKK洛可可設計公司,已經由一家工業設計公司成功發展為一家實力雄厚的國際整合創新設計集團。而隨著越來越多本土創意企業入駐園區,中國原創設計產業的後續發展精彩可期。
上海8號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倪偉源告訴東方網記者,作為上海市大學生人才培訓基地,8號橋定期舉辦大師培訓課程等活動,幫助想要在設計領域取得發展的大學生和年輕人,與行業內優秀領軍人物互動交流,以協助其更好地完成從校園走向社會的轉變和跨越。
依託靜安區域產業環境優勢的800秀,則為創意人才提供了一個交流及互相學習的軟環境。近年來,800秀與本市多所高校合作,為學生提供設計展示平臺,僅收取象徵性費用。2014年,上海6所高校設計展借用800秀場,吸引眾多設計公司駐足觀看。此外,華東師範大學設計畢業展第一次走出校園,在800秀場舉行,收穫老師和學生的讚譽。今年,東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服裝品牌設計展,也選擇800秀場,進行為期20天左右的展出。
同時,800秀積極投身各類文化創意和社會公益活動,與「現代戲劇谷」合作打造「現代戲劇谷市民劇場」。除了在800秀場舉辦專業展演外,還定期提供場地以供市民演出,並對市民免費開放。
產業升級發展「品牌戰略」
伴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轉型調整,全市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面臨產業升級,朝著規模化和主題化方向發展,呈現出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特徵。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文創園區相繼開發,明確園區自身品牌定位顯得尤為重要。
8號橋的締造人黃瀚泓提出「知識產業」的概念,以區分於「創意產業」。「知識產業的核心是人、是大腦,而非簡單的公司體量規模,一個人的小企業也可以創造出極大的能量。」黃瀚泓的這一思考已付諸實踐,8號橋在第四期更設置了供各類小微、創業型企業乃至個人的辦公中心。上海8號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倪偉源告訴東方網記者,「創意產業園區不僅僅提供工作空間,也並非局限於從0到1的創意產出,只要用頭腦進行工作、互動,從而提升產品體驗,都可以歸為知識產業。」
M50在眾多園區中率先提出品牌建設理念,近年來進一步探索品牌衍生,致力於「從單一產品發展到一組產品」,同時藉助外援實現「跨界合作」,以踏入新的文化產業領域。比如與現代人劇社合作話劇,與木馬工業設計合作開發創意產品設計,與上海旅遊局合作推進工業旅遊項目,從單一的園區產品發展到涉及多個領域的文化產品。
跨界融合線上線下有機聯動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並非簡單的開發商項目,而是來自對社會經濟、市場需求、未來趨勢的洞悉和引領。走過十年發展之路的文創園區,必須在發展品牌戰略的基礎上,通過促進各領域的跨界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其社會價值。
上海8號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倪偉源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承載著新興設計企業發展的孵化功能,8號橋在園區規劃上通過知名企業帶動新銳企業,以及多行業融合發展,形成完整的生態鏈。「比如園區內的一家建築公司收穫一張訂單,同時需要室內、燈光、軟體開發,則可以直接通過園區內其他企業配套完成。」由此,8號橋第四期首創性地打造了位於屋頂花園的會籍聯盟會所,為園區內外的創意、設計行業人士提供專屬的聚會空間,引發探討、規劃發展,將線上線下的時尚產業聚集並有機聯動。
上海八佰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中偉認為,創意產業園區的空間有限,將物理空間向平臺集聚轉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通過與行業協會對接,可以實現資源整合,在豐富協會資源的同時,對外推銷園區客戶。「園區專業人才集聚,通過產業人才對接,可以縮短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