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片上的色彩日記
風景檯曆。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一個明信片大小的盒子,放在手心上,一面是各色顏料,另一面則是小卡片,卡片上畫著當下的美景美物,這是最近流行起來的一種寫生方式。
但這種方式早在上世紀70年代的海南,就受到一大批畫家的喜愛,畫家王家儒、陳海、楊超、李東東,都曾熱衷於在小卡片上記錄自己的色彩日記。不久前,在雕塑家林毓豪、畫家符國平的展覽上,都可以看到巴掌大的水彩、油畫寫生作品,透過小小的畫面,可以看到一個年代的記憶。
在傳統印象中,畫家寫生創作或背著畫夾,或帶著一整套裝備齊全的畫架。事實上,一些畫家也會嘗試一些新鮮有意思的寫生形式,直接帶上水彩盒子去旅行,畫小小的「風景明信片」為旅程增添色彩。而如今,這陣潮流又吹回到了年輕一代身上。
小小盒子大大歷史
「小尺幅上,有大大的能量,能更真實地記錄畫者當時的情緒。」上世紀60年代,王家儒還只是一名廣州美術學院的畢業生,師從畫家張應中。「當時廣州美院有位教授名叫郭紹綱,他從蘇聯列賓美院留學回來,很推崇在小油畫盒裡畫畫,影響了一代畫家。」
在張應中的影響下,一群青年人開始在巴掌大的天地描繪海南的光影變幻。「用木頭做一個小箱子,帶上大中小三根畫筆,再擠一些顏料放進去,最多再帶一盒白色顏料。」一幅畫大點有三十公分長,小一點就只有一二十公分長,畫得快了只需要半個鐘頭就能完成一幅。所以,每天傍晚五點半下班後或者清晨剛起床,騎著自行車,就能隨處寫生,或站著,或席地而坐,「那曾是海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那時算是裡面年齡比較大的,三十多歲,像家儒他們都還是十幾歲的孩子,大家都還不是畫家,只是喜歡畫畫。」5月初,符國平油畫寫生作品回顧展就展出了當時的一批巴掌大的寫生作品,許多人看後頗為觸動,認為這批小畫雖然尺幅小,卻畫得很真實很打動人。
「畫小畫一不能評獎,二也不可能賣錢,純粹是喜好,記錄自己的色彩日記。」在王家儒看來,小畫啟蒙了自己的繪畫意識,為自己的色彩審美奠定了基礎。「那時很窮,每天戴著一頂破草帽,至少畫上兩三幅畫,心裡才會踏實點兒。」
「一群愛畫畫的年輕人聚在一起,有民工、有學生,大家近點去海甸島、南渡江、人民橋、流水坡寫生,遠點去過興隆等地。」這不僅是符國平的青春回憶,這些畫作還記錄了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海南島的自然人文景觀,尤其是描繪了海口多地景觀,有些建築、漁船、植被與風光已不復存在,所以這批畫作還有一定的史料文獻價值。
帶著水彩盒子去旅行
上世紀60年代初,著名畫家羅工柳、吳冠中都曾來海南寫生,留下一批小幅寫生作品。「像古元、黎冰鴻、胡善餘等著名畫家也都曾在海南用水彩與油畫寫生,那時候的藝術家都是以小幅寫生形式為主。」王家儒解釋道。
小幅寫生不僅在畫家中流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這種方式。「沒有基礎的人畫畫又不是為了參展拿獎,自然怎樣開心怎樣畫。」美術愛好者凌榕畢業於瓊臺師範學院,上學的時候就靈氣滿滿,她坦言自己不愛畫大作品,就喜歡在手心裡畫自己的色彩心情。「平時喝咖啡的時候,我也會帶上小水彩盒,跟朋友聊著天,就在手裡把畫畫了。」
對她來說,畫畫沒有任何場地的局限,一小盒顏料、兩支畫筆、一小瓶水,一個繪畫本,放在包裡就直接出門了。其實,水彩寫生就是她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時會現場作畫,有時會拍了照片回去再畫,「畢竟旅行的時候,想好好玩一下」,總之,一切視心情而定。
今年,凌榕去遼寧丹東過年,看到滿目的雪景,讓從小生活在南方的她倍感驚喜,當即就有了畫畫的衝動。她還會把自己的卡片作品做成檯曆,然後送給朋友,每次都能遭到朋友的哄搶。檯曆、小畫冊、明信片,水彩寫生被她「開發」出各種的「打開方式」。
「旅行中,看到心儀的風景,用色彩記錄一二,然後作為明信片伴手禮送給朋友,顯得既有意義,又有情調。」美術愛好者楊橙看到微博中有人曬小鐵盒子裡的水彩寫生作品,有點心癢難耐。在她看來,旅行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感受與心情,如果自己與風景的互動,既能用文字記錄,又能用圖像表達,會是一場旅行中最絢麗的記憶。
讓生活更有文藝範
讀大學時,凌榕十分高產,畫了一批水彩卡片,工作後,作為愛好的繪畫也成了她的一種減壓方式,畢業十餘年,從未放棄過水彩寫生。在她看來,畫畫能為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是自己的小確幸。正是對畫畫有發自內心的熱愛,連不會畫畫的室友看到她的小卡片水彩畫都萌生了想要學畫畫的衝動。
「風景比較好入手,只要能畫出色彩氣氛,即便沒什麼基礎,也能畫出相對不錯的畫作。」室友在她的鼓勵下,慢慢地竟也畫得有模有樣。「如果基礎不太好,不太容易直接用色彩勾勒線條的,可以先用鉛筆打個底,然後塗上顏色就行了。」在凌榕看來,普通人畫畫反倒沒有太多包袱,更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情與想法。
「我們看著宮崎駿的動畫長大,看到那透亮的水彩童話世界,也會萌生出創作的衝動。」在楊橙看來,許多80後、90後的繪畫興趣是從動畫片開始,學著臨摹、配色,且隨著網際網路網絡課程的普及,一些繪畫達人也會在網上教授如何畫水彩畫。「雖然畫種有很多,但巴掌大的小幅創作,更能滿足日常寫生的需要。」
「現在不像過去那些畫家還要自己用木頭做畫盒,現在的材料非常豐富,像固體顏料就很便攜。」海南大學學生曾慶梓介紹說,為了方便寫生,現在有6色、12色、24色的固體顏料,體積不是很大,可以放到文具盒、巧克力盒子裡;像畫紙也有專門的明信片大小的紙張,便於隨身攜帶隨處寫生。
在年輕人看來,寫生是件很文藝的事情,如今有了水彩盒子,能讓自己更容易展示文藝範。「除了便攜,一小會兒功夫就能畫一幅小卡片式的小畫,想想就有成就感。即便是衝動消費,這小畫材也沒那麼浪費嘛。」楊橙說,自己每次分享繪畫塗鴉都能得到很多「贊」。在她看來,小寫生的再次走紅,離不開微信、微博的普及,年輕人已經習慣在網絡上展示自己的生活情趣。
責任編輯:張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