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第22章中記載了麥哲倫船隊的歷程,在當時「麥哲倫是唯一一位找到通往亞洲的航道的人」,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時間回到1519年,當時的麥哲倫只是個懷揣著一腔熱血的夢想家。他終於得到西班牙國王的支持,組建了屬於自己的團隊,準備開始橫渡大西洋的航行。
8月初,5艘黑色的帆船已經停泊在西班牙塞維亞的碼頭上,許多物資被一車一車的拉上船,尋找香料群島的航行馬上就要開始了。1519年9月10日,船隊起航了。
那麼在這一次16世紀初最偉大的遠洋航行中,麥哲倫到底為水手們準備了一些什麼食物呢?
▲麥哲倫船隊海上航行情景圖
首先是葡萄酒。葡萄酒在大航海時代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葡萄酒就沒有大航海時代。
在那個時代,船員的健康問題是遠洋航海最大的障礙,長久缺乏新鮮蔬菜會讓水手們患上壞血症。雖然在很多航行之初,船上會裝載新鮮蔬菜,但是這些蔬菜無法長久儲存,只能供應很短一段時間。缺乏新鮮蔬菜,便會讓人身體內的維生素缺乏,患上壞血症。
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在15世紀初發現,葡萄酒可以有效的預防和緩解壞血症,此後只要是需要遠航的船隊,都會大量採購葡萄酒。
葡萄酒既能解渴,又能預防疾病,儲存時間還長,因此成了航海家遠洋航行的心頭好。
麥哲倫也在他的船上裝載了大量的葡萄酒。還裝載了一些活著的牲畜,他們攜帶了7頭牛、3頭豬。不過這些牲畜不會在船上養很久,一個是它們的消耗很大,第二是它們不能適應海上生活,要在它們生病死掉之前便宰殺食用。
所以船隊中攜帶的更多的是醃製的肉類。那個時候的醃肉絕對不是現在的美味,為了儘量讓這些醃肉保存長久,所以醃製了很長時間,又黑又硬。這些醃肉需要幾個小時的烹煮才能入口,而且味道非常難聞。
這些肉有多硬呢?據說有些無聊的水手為了打發時間,將這些肉塊雕出圖案,然後拋光製成雕像。
根據勞倫斯·貝爾格林《黃金、香料和殖民地》的記載:「(麥哲倫還帶了)沙丁魚、鱈魚、和金槍魚,所有的魚都是曬乾後醃製的。」
在海上航行,雖然可以沿途捕撈魚類,但這些魚的用途更多是作為後備糧儲存。
為了補充蛋白質,奶酪也是麥哲倫船隊必不可少的食物。不過這個奶酪與醃肉一樣,都不是現在我們認知中的美味。那個時代的奶酪並沒有那麼好的製作手段,也沒有消毒殺菌,所以成品通常是帶著濃烈異味的黏糊狀食物,跟我們現在認知中美味的奶酪是兩碼事。
此外,一些豆類、大米、大蒜、堅果和果醬等食物也被裝上了麥哲倫的船隊,這些食物雖然深受全員喜歡,但是不能攜帶過多,因為它們在船上是保存不了多久的。調味品當然也必不可少,比如鹽、糖和醋。醋除了調味以外,還要充當消毒劑,鹽同樣需要用來醃製食品,所以用量較大。
而糖卻是極其珍貴的食物,一般不會用來當成調味品,而是提供給生病的船員補充營養。
在上面列出來的食物中,還缺少最重要的食物——主食。水手們的餅乾是出海時最主要最重要的主食。這種餅乾其實是一種非常堅硬的麵包,它的原材料是帶皮的粗麥麵粉、水和鹽。
為了讓這種餅乾能夠長期儲存,所以一般會烤制兩遍,最終出來的成品十分堅硬。在正式上市售賣之前,還需要再儲存一個月,儘量揮發水分,這樣才能讓其長期保存。
即便如此,海洋上潮溼的環境,依然會讓這種硬餅乾受潮發黴,隨後象鼻蟲和蛆蟲便會順勢而生。所以很多水手在吃餅乾時要在桌子上敲兩下,就是為了把裡面的蟲子給抖出來。
這種餅乾在受潮發黴後,也依然要拿來食用,廚師會將它們加上水煮成糊狀。這樣的食物是水手們非常抗拒的,只有在十分飢餓的情況下,他們才能把它送進嘴中。
為了實現這次航行,麥哲倫已經孤注一擲,航海圖上沒有他的目標,他也不知道這隻船隊能走多遠。所以在離開塞爾維亞之前,他需要準備充足的食物,能裝多少裝多少。這些食物決定了他是否能夠找到香料群島。麥哲倫死在了這次航行中,但是他的團隊卻按照他的預想走完了航路,也算是實現了他的心願。
《黃金、香料和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