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的第四次旅行,距2010年的北海道之夏已經五年多了。為了達成看全日本三景的願望,我將天橋立納入旅程。於是這段北上的折線成了最耗時的一段,因為沒有新幹線,來往京都或者大阪單程就要兩個多小時。不過後來發現很是值得,在那裡停留的時候看到了不同氣候下的景觀。
想去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是風景本身挺值得一看。由於附近地殼運動,使得沙子在阿蘇海的海灣入口處沉積,天然形成一座連接海灣兩岸的陸地橋,於是被命名為天橋立。雖然是沙洲,但是上面種滿了幾千顆樹木,大多是松樹,冬夏長青。另一個原因是天橋立是島田庄司的推理小說《羽衣傳說的記憶》中的舞臺,也算是去實地體驗一趟小說中的場景。同故事中的主人公吉敷竹史刑警一樣,我坐新幹線先行到達京都,但是現在已經不需要像1990年寫成的小說那樣,在中途的福知山和宮津轉車。直接搭乘京都始發的「橋立」號特快列車,兩個多小時後就直達天橋立了。一路上穿越多變的天氣,從京都出發時天氣尚好,不久便開始在雪中穿行,再過一會天又轉晴但積雪還在,最後到達天橋立後不久又開始下雪,而且越下越大。小說中這樣描述主人公剛剛走出車站看到的天橋立:「眼前是一家大型土產店,站前沒有可以通行的主道,左右兩旁各分割出一條國道。土產店、旅館和小吃店並排在國道邊,逐漸向前延伸,充滿觀光地的氣氛。」25年後的這裡似乎沒有什麼改變,在我的步行範圍內大概有一家郵局、一家便利店、一座寺廟、下午四五點準時關門的土產店、不賣晚飯的餐廳、日式旅館、還有不到三十家住戶。下車的時候感覺到這裡的溫度比京都冷了不少,於是急著先去旅館換下衣服沒有拍照,盜用豆瓣上Vi的站前圖一張。(不要懷疑,這條雙車道且中間沒有雙黃線的路就是國道)。我住的旅館名叫「對橋樓」,從19世紀就開始營業,它名字裡的「橋」其實特指連接到天橋立的人工橋。最初天橋立將阿蘇海同宮津灣完全隔斷,就像個湖一樣。後來為了方便船隻進出,便在南側打通了一條水路隨後架上橋。這座橋便是《羽衣傳說》中的迴旋橋,顧名思義,有船要通過的時候就旋轉90度。男主吉敷竹史在故事開頭的展覽上見到了一件以迴旋橋為主題的雕金作品,感覺很像出自女主兼前妻加納通子之手,但不知這個場景出自何處。隨後因查案首次造訪天橋立,第二天早起看到正在旋轉的橋,猛然回憶起那件作品,隨即強烈感覺到前妻就在附近,最後二人重逢。故事中吉敷竹史下榻的旅館叫「文珠莊」,跟對橋樓同屬一個集團。不過我當時對書中的描述有點疑惑,按理說文珠莊在水道遠處,不太可能在旅館的玄關看到迴旋橋,更別提從房間裡看到整個天橋立了。於是晚上上網,用推理的眼光重讀這部推理小說,後來弄清楚文中的文珠莊,其實說的是集團下屬的另一家旅館松露亭,那裡的視野較為寬闊,往南可見迴旋橋,往東北可以展望天橋立。(另外推理時居然發現了一個韓喬生式的bug,也不知是寫錯了還是翻譯錯了,「有大一點的船時,橋就會旋轉一百八十度讓它過去」。。。你從中心轉180度不還是把水道擋住了嗎?)當天晚上,就在旅館的餐廳吃松葉蟹套餐,有刺身、炭烤、鹽水煮、火鍋等幾種吃法,確實新鮮又好吃。不過當時在想都說螃蟹性寒,天氣也冷,要是這時候著涼感冒就麻煩大了。所以吃完以後趕緊去泡旅館裡的溫泉,把體內的寒氣都驅走。溫泉在旅館的一樓,臨近水道。三月中貌似不是這裡的旅遊旺季,溫泉裡居然空無一人。因為事先已經做過攻略,我直接前往露天池,這也是我第二次趕上下雪的時候泡露天溫泉。對於不常住在日本的我來說,雪中泡露天溫泉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經歷。一方面溫泉的熱氣讓人完全感覺不到冷,另一方面因為是在戶外,呼吸起來不會覺得悶,因此可以很舒服地在池子裡一泡很久。抬頭看著天上雪花飄下,但不等落在頭上就被熱氣融化,發發呆或者想些事情,時間過得很快。倒過來看的話就是這樣的,從空間感上確實有那麼點意思。如果把雲層當作地平面,海當作天空,天橋立真的像一座有高度的橋。
特別是忽略了城鎮的部分之後,修圖如下,設想自己站在雲層上……
隨後我突發奇想,覺得這裡應該或賣或租一種特殊的眼鏡,戴上以後整個視野上下顛倒。因為用上面的姿勢長時間展望實在太累,很難心如止水般融入倒過來的景觀。又待了一會,等到坐纜車下山的時候雪有這麼大。
推薦閱讀:
旅行收穫了什麼?| A卡遊記
日本北海道:霓虹的背面——謝謝私遊記 | A卡遊記
一眼千年:柬埔寨 | A卡遊記
臺北,你絕不能錯過這些美味 | A卡遊記
坐上時光機去古巴 | A卡遊記
回復 「目錄」 查看更多
長按可直接識別二維碼,關注A卡
A卡
1/3 @職業生存,1/3 @品質生活,1/3 @愛
A卡寫給努力生活的你
微信號:akashare
戳目錄還有這些專題:求職 | 四大 | 學習 | 講座 | 習慣 | 遊記 | 美食 | 美廚 | 跑步 | 愛 | A卡來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