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寶墨園嶺南水色旅遊文化節
嶺南水色 寶墨生輝
一、嶺南名園 文化明珠
廣州寶墨園是由寶墨園旅遊景區和南粵苑旅遊景區組成,地處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紫坭島。其中寶墨園始建於清末民初,面積僅3畝,小巧玲瓏,是番禺區第一個村級公園。改革開放後,為大力發展廣州市番禺區的旅遊事業,寶墨園擴至10萬多平方米,清幽瑰麗、古色古香,是一座集清官文化、嶺南園藝、嶺南古建築、珠三角水鄉特色、古今藝術珍品於一體的大型嶺南文化山水園林,2002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寶墨園
二、嶺南水色 寶墨生輝
(一)嶺南水色的歷史由來
飄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廣東,其表現形式是由表演者站在被稱為「色櫃」的小舞臺上,以巡遊的形式表現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其神奇之處就在於,演員們通過精心偽裝的鋼枝凌空而立,以看不見的色梗支撐,利用巧妙的力學原理,營造出「飄然欲飛」的藝術效果。
寶墨園位於廣州市番禺區,番禺傳統飄色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品種豐富多彩:主要有南村員崗飄色、南村坑頭馬色等等類別,其中南村、化龍、沙灣等飄色更分別在2006年、2008年舉辦的全國性的大型飄色(抬閣)巡遊活動中,摘取得兩屆共三個全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創新後的「寶墨園首屆嶺南水色旅遊文化節」
水色是「水上飄色」的簡稱,是一種在水面上巡遊表演的民俗文化藝術,以其難度高、觀賞性強而備受矚目、聞名遐邇。
(二)嶺南水色的發展現狀
近十幾年來,在番禺老一輩民俗文化學者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挖掘之下、在嶺南民間飄色藝人的不懈努力和薪火相傳之下,上世紀九十年代,嶺南水色在廣州寶墨園首次重現,隨後寶墨園成為嶺南水色民俗文化傳承與弘揚的主要陣地之一。經過十多年的改良創新,使得嶺南水色文化在新時代更具有生命力和表現力,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嶺南民俗文化活動之一。
創新後的嶺南水色表演——「一飛沖天」
(三)廣州寶墨園嶺南水色旅遊文化節取得極大成功
寶墨園是典型的嶺南水鄉園林風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寶墨園成為舉辦「嶺南水色旅遊文化節」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湖水的律動可將飄色「巧、妙、奇、險」的特點表現地淋漓盡致。傳統水色表演的載體一般是視覺上可見的舟船、舢板等,寶墨園嶺南水色旅遊文化節的首要創新就是要讓這一載體(水面浮臺)潛入水下,讓觀眾們在視覺上無跡可尋。
得益於寶墨園對嶺南水色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2017年國慶黃金周期間,「番禺區首屆嶺南水色旅遊文化節」在寶墨園隆重舉行。史無前例的視覺震撼讓現場的觀眾們嘖嘖稱奇、讚不絕口!
寶墨園荔景湖
三、民俗節慶 影響深遠
當今世界,民族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傳統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寶墨園嶺南水色旅遊文化節的成功舉辦有效傳承了優秀的嶺南傳統民俗文化,大力弘揚了勇於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
寶墨園紫帶橋
(此文章內容由參賽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