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漂泊途中所作的一首詩,聲聲哀嘆,感人至深!

2020-12-16 最美詩畫

經歷了幾年的輾轉飄泊,在朋友的資助下,詩人好不容易在成都郊外建造了一處簡單的草堂,有了一個安身之所,也度過了幾年相對平和安定的生活,但客居在外,自己的遭遇總是和朋友緊緊相連。永泰元年(765)正月,詩人辭去了節度使參謀職務。同年四月,他的好友嚴武去世,這樣他在成都賴以生存的所以條件都失去了。只能如一隻飄零的大雁,攜帶全家另覓新居。於是,他帶著家人離開生活數年的成都草堂,乘舟東下,於途中作了這一首詩。

《旅夜書懷》

唐代: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江岸,細草綿綿,威風輕拂。江邊,是一葉扁舟,高高的桅杆正孤獨地聳立,一如詩人此番孤獨的心情。仔細體味這一句,不覺感到詩人的寄慨遙深之處,在寫景的背後,是詩人的情感在支撐這片詩意,那微風輕拂的,又何止是細細的草兒,那是天地間渺小的一個個體----詩人,更是詩人那顆脆弱的心。那停泊江畔的小舟,又何止是在言說自己的孤單,它更在印證詩人的寂寞。寂寞的孤舟與寂寞的詩人,相看之際,不禁淚眼紛飛。

在浩渺的江面,放眼望去,天空的明星低垂,大地的原野遼闊。江水流動處,湧動著月亮的身影,波瀾翻滾處,月亮的影兒被打碎了,但只要波濤稍微平靜,完整的月影便有出現在你的視線中了。這兩句詩,大氣磅礴,但大氣磅礴處,正掩蓋著詩人孤苦的內心世界。所以,有時候讀詩,更應該具備透過一層眼光,去體味詩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味。

收回放飛的目光,感嘆自己飄零的身世,杜甫在感慨:「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詩人空有一腔抱負而未能實現,反倒因詩作成就了他的聲明,這樣,杜甫的人生在他自己表述來看,倒像有了一種反譏的味道。隊理想不能實現的感慨恐怕會終其一生了!他說「官應老病休」,實際上,他的失官,與老病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官場的百態無須在此說明,深含的意思卻每個人都能讀出。

於是,詩人只能感慨自己的孤苦飄零,「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自己正如同在天地見漂泊的一隻沙鷗,總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安身之地。也許這種漂泊的生活將這樣持續下去吧,也許自己尚不如一隻可以歸巢的鳥兒吧。

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漂泊無依的心境。全詩前二聯寫點明「旅夜」,後二聯緊扣「書懷」,景中有情,融情於景,內容深刻,格調清麗,結構謹嚴,是杜甫詩歌中的經典作品。

相關焦點

  • 杜甫漂泊途中所作的一首詩,聲聲哀嘆,感人至深!
    於是,他帶著家人離開生活數年的成都草堂,乘舟東下,於途中作了這一首詩。《旅夜書懷》唐代: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這兩句詩,大氣磅礴,但大氣磅礴處,正掩蓋著詩人孤苦的內心世界。所以,有時候讀詩,更應該具備透過一層眼光,去體味詩人所要表達的真正意味。收回放飛的目光,感嘆自己飄零的身世,杜甫在感慨:「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 漂泊流離中,杜甫寫下這首千古絕唱,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杜甫,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但在當時他的名氣並不大,其詩亦未受到廣泛的重視。多年後,韓愈寫道:「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論」,白居易亦讚揚杜詩道:「貫穿今古,縷格律,盡工盡善」,杜甫的名氣大增。至宋代,杜甫的聲名達到頂峰,其詩影響了一大批宋代文人,備受推崇。
  • 漂泊流離中,杜甫寫下這首千古絕唱,一字一淚,感人至深
    杜甫,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聖」,但在當時他的名氣並不大,其詩亦未受到廣泛的重視。多年後,韓愈寫道:「獨有工部稱全美,當日詩人無擬論」,白居易亦讚揚杜詩道:「貫穿今古,縷格律,盡工盡善」,杜甫的名氣大增。至宋代,杜甫的聲名達到頂峰,其詩影響了一大批宋代文人,備受推崇。
  • 56歲的杜甫獨自登高,異鄉漂泊中作下一首詩,成「古今律詩第一」
    「詩聖」杜甫有一首經典七律《登高》,久負盛名。公元767年秋,五十六歲的杜甫輾轉流離於夔州,年華老去,身體又多疾病,天涯漂泊,早已心生厭倦。誰成想,此種抑鬱心情又時值重陽佳節,詩人無法排解心中煩悶,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
  • 杜甫筆下最美的一首詩,星垂月湧,大江滾滾東逝
    雖然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有時候他也有豪放不羈的一面,誇自己的偶像李白:「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看見都覺得不好意思;有時候他又是深情的,寫給楊氏的詩:「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一個「老妻」便將兩人的恩愛描繪了出來。杜甫一生中的詩歌很多,要說他筆下最美的一首詩,便想到了《旅夜書懷》,星垂月湧,大江滾滾東逝。
  • 晚年漂泊中的杜甫,寫下一首五律,孤獨清冷,讀完讓人垂淚!
    千年前的唐朝,是個以詩為樂的國度,不論達官府邸,還是平民陋巷,品唐詩、談唐詩的習慣,已經蔚然成風。也由此誕生了諸多詩詞歌者,成就了不少文人騷客,這當中有名的大詩人便有幾十個,李白、杜甫、王維、韓愈、白居易,每一位的名字都震古爍今。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五言律詩,大氣磅礴,堪稱寫夜景的巔峰之作!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杜甫的好友嚴武突然去世,杜甫也因此在成都失去依靠,於是離開了成都草堂,攜家眷由成都乘舟東下,在岷江、長江一帶漂泊。這首《旅夜書懷》就是杜甫在漂泊的舟中所作: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 唐詩《佳人》賞析,杜甫少有專詠美人的詩,而這一首感人至深
    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的傳世之作包括三吏、三別等,大都是關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這篇《佳人》是一首什麼樣的作品呢?1. 美人之作開門見山第一句:絕代有佳人。《佳人》的主角是一位貌美的女子,一位冠蓋當代、舉世無雙的美女。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感悟杜甫的飄零際遇
    天地之間一隻沙鷗般的飄零——杜甫的飄零際遇杜甫被人們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史詩,因為他的詩廣闊的反應了唐朝的社會現實,杜甫一生飄零,杜甫人格高尚,一生憂國憂民,他的作品體現了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從他的詩中展示出的是一位飽經滄桑的愛國詩人形象。在杜甫的作品中有一些描寫他在瓢潑時期感受的作品,這首《旅夜書懷》就是其中之一。
  • 杜甫經典律詩十二首,堪稱古典律詩的最高成就
    律詩是唐代的新型詩體,唐詩的成熟是以律詩的確立與完成為標誌的,而這個歷史任務正是由杜甫最終完成的,杜甫以其精湛的藝術修養和驚人的藝術才能在這方面作了重大的探索和努力,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五律名篇和七律佳作。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李白寫給杜甫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是深情的告白,感人至深!
    小編今天便通過李白寫給杜甫的一首詩《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來和大家一起看看,李白在詩中是怎麼說他和杜甫之間的友情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是李白當年在山東送別杜甫時所寫的一首五言律詩。而在此之前,兩人「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見杜甫詩《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
  • 杜甫詩一直被模仿很難被超越,李商隱酒席隨手仿一首,成千古名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是唐詩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標誌性地位。而唐詩中難以逾越的高峰,非李白、杜甫莫屬。其實即便是在唐代,已有很多文人不斷模仿他們的作品,其中不乏才華卓著的大詩人,比如李商隱。
  • 「天地一沙鷗」,杜甫最孤獨的「一首」詩,「八句」都是千古絕唱
    杜甫這位詩人的作品總會被打上「沉重」的記號,這也許不僅僅和他的個人經歷和所處的社會局面有關,還和他的自身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面對同樣的處境,李白也會憂鬱,但是他的憂鬱之外卻有著更多的疏狂;然而杜甫卻永遠都是憂愁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愁,「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愁……我們今天所要欣賞的「飄飄何所以,天地一沙鷗」更是愁,而且不僅飽含著苦愁更是滲透著寂寞,可謂是杜甫詩中最孤獨的一首。這首詩一共八句,八句都是千古名句,現在我們不妨來一起品讀。
  • 杜甫最有名的一首小寒詩,僅56字,卻語言自然凝練,風格蒼茫沉鬱
    於這樣的小寒節氣,去欣賞一首詩聖杜甫創作的小寒詩,也是一件樂事。杜甫這首詩,也是歷代評論最多的一首詩,杜甫寫完這首詩,半年後就去世了,這首詩是杜甫在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創作的。所以詩人創作這首詩時候,已是漂泊在潭州(今長沙),詩人杜甫晚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是在船上度過餘生的。
  • 杜甫名句「星垂平野闊」水平是否能碾壓李白詩?明清文人爭論不休
    不過文學的東西本就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再者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所以要在文學成就上強行將兩人分個高下,不僅沒有太大意義,而且也沒有太大的說服力。不過杜甫曾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是仿寫李白的詩句,單從這兩首詩我們倒是可以看一看,到底是李白技高一籌還是杜甫超越了李白的原詩句。一、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 56歲的杜甫獨自登高,異鄉漂泊中作下一首詩,成「古今律詩第一」
    「詩聖」杜甫有一首經典七律《登高》,久負盛名。公元767年秋,五十六歲的杜甫輾轉流離於夔州,年華老去,身體又多疾病,天涯漂泊,早已心生厭倦。誰成想,此種抑鬱心情又時值重陽佳節,詩人無法排解心中煩悶,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
  • 56歲的杜甫獨自登高,異鄉漂泊中作下一首詩,成「古今律詩第一」
    「詩聖」杜甫有一首經典七律《登高》,久負盛名。公元767年秋,五十六歲的杜甫輾轉流離於夔州,年華老去,身體又多疾病,天涯漂泊,早已心生厭倦。誰成想,此種抑鬱心情又時值重陽佳節,詩人無法排解心中煩悶,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
  • 杜甫的思鄉之作情感細膩,這首經典的五言絕句,每一句都感人至深
    那我個人比較偏愛杜甫,每次讀他的詩都能引起我的共鳴,這也是我偏愛他的理由,作為一位文人,杜甫如果像別人一樣放下身段,去做一些投機倒把的事情,同樣可以混得很不錯,但是他沒有那麼做,而是心繫天下,一個人獨自去承受所有的苦難,還把僅有的愛給予了更需要關懷的底層民眾,這一點最令人感動。
  • 杜甫的一首待客詩,感情真摯,帶著濃厚的人情味,讓人欣喜!
    杜甫在成都的草堂落成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顛沛流離的生活,在約摸五十歲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久經離亂的詩人,得這一暫住之所,即使條件沒有那麼好,也足以讓人滿足欣慰了,更何況草堂周圍風景優美,閒居在此,也別有一番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