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汙上億元的父子兵,一起合演木偶戲,壟斷蘇州拍賣

2020-10-06 融聚

在21世紀初的時候,蘇州曾被冠以百官共廉的美名,當時世界各地的檢察機關工作人員通通都來到蘇州進行考察和學習廉政建設,而且他們宣稱自己擁有一套非常獨特的教育幹部的方法,所以形成了一種長期性的廉潔奉公的範圍。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江蘇省副市長姜人傑就被爆了貪汙受賄,瞬間就創造了不平凡的貪官記錄,一共貪汙了1.0857億元,港元一共五萬,還有4000塊錢美元,他當時貪汙的最大一筆金額是8250萬元,他就成為了中國史上最大的受賄人員,他被榮升中國第一貪。

他被查之前的形象是非常親民的,而且有的市民經常看到他晨跑的時候穿上一條藏青色的運動褲,而且款式也非常的舊,看著他像是一個非常樸實無華的中年男人,但是沒想到一向受賄8000多萬,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這難道就是人們經常說的知人知面不知心嗎?

都說是上陣父子兵,但是在姜人傑這邊就是洗錢父子兵,而且他貪汙的手法非常的特別,就好像是一種木偶戲,其實木偶戲是古老民間的藝術,妙處就在於木偶身上隱藏著人們看不見的細線絲,當然,牽引著線的那個人才是背後的那個人,姜人傑就是控制這個線的人,他的兒子就是這個木偶。

姜人傑是1979年出生的,而且還是南京大學工商管理的學生,大學畢業之後,就進入了歐萊雅銷售部,當了銷售主任,經過一年的時間,就當了業務經理,2002年的書開始,管理蘇州福海拍賣有限公司。

當時這個公司有兩個大股東,而且兩個人各出資250萬,都擁有50%的股份,當時其中一個股東的法定代表人是他的女友,她是一個剛畢業沒多久的女學生,而且根本就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其實背後是姜人傑在暗地操作。

其實這個公司對拍賣藝術品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做的是政府生意,這也就是姜人傑在背後搞鬼,而且他操作的方法就是,如果說某個開發商看好了地皮,這些地皮都是人們通常用來種植或者是工業用地,然後姜人傑就通過政府的名義把土地收回,然後給使用者一些補償,然後他再把這些土地的性質轉變為商業金融和房產地產的開發用地,有一部分人就直接給了政府下屬城建開發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出地痞,房產公司就出資金,然後兩方同時合作,從中獲利,另外一部分就拿來拍賣,姜人傑一開始就和開發商商量好了,然後以最低的價格進行拍賣,拍賣的最後結果就是給了福海公司,當然是姜人傑和兒子的巨大財源。

2003年的時候,因為開發商產生了利益之爭,所以就有人反映姜人傑以兒子的名義洗錢受賄,最後被查出了,有很大的問題,然後姜人傑就被雙規了,隨著案情的深入,他的貪汙事件慢慢被揭露,經過法院的審判,他被判處了死刑,當時他還表示不服,然後解放了許多幹部,而且涉及到了財政交通,城建,工業和房產多個部門。

免責聲明: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

相關焦點

  • 客家絕活——五華提線木偶戲
    《梅州院試》載:「自宋以來,代產偉人」,如「五科五解」、「一腹三翰院」、「三代四翰林」,更是有父子同進士、嶺南第一才子宋湘、長樂武運開、八旬翰林、學霸韓山等翹楚佳話。  五華縣的提線木偶戲也極具地方特色,明朝初年由福建傳入,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源於秦漢。
  • 廣東河源:龍川木偶戲百年傳承逢新春 木偶情牽四代人
    這一請求得到了廣東省文化局的同意,1956年,龍川縣線劇團留在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木偶劇團」,駱民生擔任該團副團長。駱民生舉家遷至廣西,一心一意要將龍川木偶戲的光彩在廣西的沃土上發揚光大。  龍川木偶戲傳入廣西,不僅給了木偶戲更大的發展空間與創作支持,也為木偶戲表演提供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機會。
  • 互贈劇本 兩岸藝人合演布袋戲
    昨日,臺灣青年木偶聯合發展交流協會成員到美林溪口村拜訪南派布袋戲傳人黃厚源,交流南臺布袋戲文化,並臨時搭臺,手執一男一女兩個杖頭木偶合作演出。    今年70歲的黃厚源是南安布袋戲的老藝人,他精通掌中布偶、杖頭木偶、提線木偶。    面對臺灣客人的來訪,黃厚源打開一口大木箱,裡面收藏著他以前的表演行頭。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臺灣布袋戲學者吳明德先生在《布袋戲名稱考述》中以布袋戲之「布袋」是因早期單人式布袋戲--肩擔戲演出時收放道具的大型布袋,此布袋在演出時可當作遮蔽主演身軀的布帷,可以讓觀眾留下鮮明的視覺印象,遂稱之為「布袋戲」,而掌中戲此稱呼是業界布袋戲團普遍的共識,只有「掌中戲」這個稱呼才能強調主演的雙掌能夠「十指撥弄百萬兵」「十指搖動古今事由」,將布袋戲的表演提升到藝術的層次,所以「掌中戲」這稱呼就成為布袋戲從業人員的最愛
  • 江西杖頭木偶戲
    江西杖頭木偶戲,當地人喊「蚊帳戲」。即在木偶頭部及雙手部位各裝操縱杆,頭部為主杆,雙手為側杆,演員躲於屏後,操縱時左手持主杆,右手持側杆,舉起木偶操縱其動作,在舞臺上活靈活現。汾坑福順堂木偶班子走村串戶表演木偶戲相傳杖頭木偶在漢朝時得道,鼻祖為陳平先師。
  • 金沙灘上看場木偶戲
    金沙灘上看場木偶戲 www.zjol.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3:51:31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夕陽西下,金沙灘上,大人孩子們追逐著海浪玩得不亦樂乎。
  • 泉州提線木偶戲崑山獻演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木偶戲原班人馬登場
    蘇報訊(駐崑山記者 佔長孫)輕輕撥弄幾根懸絲,伴隨著鑼鑔之音,身著各式戲服的木偶或坐或立或臥或跳,為臺下觀眾送上一出閩南風味的泉州提線木偶折子戲。近日,崑山當代崑劇院梁辰魚崑曲劇場,當天佔據「C位」的是一群小巧可愛的戲曲「傀儡」。「英雄蓋世氣幹雲,金戈鐵馬佐聖君。妖魔鬼怪皆喪膽,華夏江山萬古存。」
  • 從元末明初彩繪木偶頭像 看「泰順木偶戲」的「前世今生」
    它們的發現,為研究浙南地區民間木雕工藝,以及研究溫州木偶戲的發展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宋朝泰順文風鼎盛 為木偶戲傳入泰順創造有利條件  伍顯軍介紹,木偶戲,是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溫州木偶戲在宋代即有記載,明清時盛行於平陽、泰順兩縣,各有「木偶之鄉」的美稱。這裡指的木偶戲以提線為主。
  • 寧化:傳承客家提線木偶戲
    「手要靈活,動作要協調,隨著木偶的一舉一動,線下的木偶才會栩栩如生……」7月16日,寧化水茜鎮提線木偶戲老藝人賴家麒梳理著兩根長竹竿上的木偶提線,嘴裡情不自禁地哼唱幾句。
  • 《父子雄兵》:緣分啊,範偉和大鵬這一生一起走
    《父子雄兵》:緣分啊,範偉和大鵬這一生一起走無論中國還是海外,父子關係一直是一個難解的問題,大鵬監製並主演的《父子雄兵》當中對這種關係的理解雖然簡單粗暴,但確實照應現實。很多橋段的設置都非常扎心,以至於從電影院走出來很多觀眾都是滿含熱淚。
  • 越南河內升龍水上木偶劇院的木偶戲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人文的旅行愛好者,到越南旅行就不應錯過越南河內升龍水上木偶劇院的木偶戲。河內升龍水上木偶劇院舞臺水上木偶戲是越南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戲,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戲。升龍劇院樂手和歌手水上木偶劇院的木偶戲以水面為舞臺,木偶浮於水面上,左邊一班樂手,身著越南傳統服飾,彈奏和演唱越南民間傳統樂曲為木偶戲配樂。水上木偶戲開始,舞臺兩邊響起急促的民間樂器聲,帷幕漸漸打開。
  • 木偶戲(廣東木偶戲)
    廣東木偶戲又稱「嶺南木偶戲」。元代時,浙、閩兩地木偶戲藝人隨南宋朝廷南渡,將這一表演藝術傳入廣東,自粵西地區傳承、發展並傳播到全省。清末民初,廣東木偶戲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客家木偶戲
    基本信息名稱:客家木偶戲,也稱提線木偶戲、「吊線戲」、「線吊戲」,古稱「傀儡戲」。源流:明朝初年期間,由福建傳入梅縣、五華等客家地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非遺級別: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閩西木偶戲上「京」奪魁
    活動期間,舉辦了首屆全國木偶大賽。龍巖市民間文藝家協會與「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辦公室」一起,向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推薦了4個參賽候選節目。全國大賽組委會在福建省上報的節目中,精選了三個節目代表福建參賽。這三個節目中,龍巖佔了兩個,即連城縣木偶藝術中心表演的提線木偶戲《木偶拉琴·貴妃醉酒》和上杭縣藝術中心木偶戲表演隊的杖頭木偶戲《降妖》。
  • 溫州博物館借展明代彩繪木偶頭像 窺木偶戲前世今生
    記者:陳培培/文 張嘯龍/攝溫州網訊 木偶戲,就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它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被稱傀儡戲。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溫州木偶戲在宋代即有記載,明清時盛行於平陽、泰順兩縣,各有「木偶之鄉」的美稱。這裡指的木偶戲以提線為主。平陽縣創作了人、偶同臺合演的人偶劇;泰順縣則以木偶人物造型,形象逼真具舞臺效果著稱。2007年,「平陽木偶戲」和「泰順木偶戲」項目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偶戲
    根據歷史判斷,木偶戲正式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應該最遲在公元550—577年的北齊時代,那時己正式形成了由人直接操縱、木偶裝扮具體人物、當眾表演簡單故事的木偶戲。木偶戲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木製玩偶進行表湞的戲劇形式。木偶產生的年代並無準確記載,根據出土文獻記載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奴隸陶俑(商代〉,春秋、戰國有木俑(其中包括部分「樂俑」)。
  • 於視乎丨觀展記:漳州布袋木偶與徐氏父子的相互成就
    上周,參觀了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匠心傳承——徐竹初、徐強父子木偶藝術展」。應當說,我對木偶的了解,始於《木偶奇遇記》。展覽名為「徐竹初、徐強父子木偶藝術展」,重點自然還是要放在徐氏身上。漳州徐氏木偶傳承至今,已有二百餘年。太祖徐梓清,於1807年開設了木偶雕刻店,店號「成成是」,後世子孫皆繼承家業,手藝傳至徐年松,已是第五代傳人。
  • 木偶戲專業成藝考熱門:上戲報考人數創新高 中戲2千餘人報考
    ­   最近,各藝術院校的藝考複試拉開帷幕,除了表演、播音主持專業仍是熱門外,木偶專業也成為一匹「黑馬」。上戲表演(木偶)專業報考人數創歷史新高,中戲偶劇系首次招生,即有兩千多人報考。喜歡木偶戲還是為增加藝考成功率?木偶專業突然受歡迎,是否意味著木偶藝術將迎來新生?
  • 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
    木偶戲是以製作的木偶進行表演的戲劇。它是漢族傳統藝術之一,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傳統戲劇形式,木偶戲在古代被稱為懸絲傀儡。中國的木偶戲歷史悠久,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發源於漢而興盛於唐"。早在三國時期已經有偶人進行雜技表演,隋朝時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 駐日本大使程永華觀看坂東玉三郎及蘇州崑劇院合演崑曲《牡丹亭》
    10月28日,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東京赤坂ACT劇場與1300餘名觀眾一起觀看了由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與蘇州崑劇院合演的中日版崑曲《牡丹亭》。崑曲名戲《牡丹亭》改編自明代戲曲劇作家湯顯祖同名劇作《牡丹亭》,該故事在中國流傳已久,距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崑曲《牡丹亭》凝聚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積聚了幾百年的歷史底蘊,至今仍在戲劇舞臺散發著濃鬱芬芳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