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賞:訪書

2021-03-03 千尋讀書

  多年來,蘇州對我的最大吸引力是書。訪書在蘇州,比起北京的琉璃廠、杭州的留下、南京的狀元境……味道完全不同。

  整整三十年前,也是這樣的秋天,鮐肺湯上市的時候,我陪了葉聖陶、鄭西諦、吳辰伯到蘇州去旅行。在車站上遇到周予同,他是從上海到蘇州社會教育學院去上課的。一把拖住他們到學校去演講,沒有誰肯去,事實上當時他們誰都不能公開露面。鄭西諦就要我去講,我當然不會去,因為,我連一些在學院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西諦還是不住地說,他真的不是在說笑話,正經得很,還說我是「三人行中最少年」。  這事還恍如目前,而西諦的墓前如果種了白楊的話,怕真的也「堪作柱」了。  記得那天晚上在酒樓上夜飯,三個人都能喝,結果是雖未沉沉大醉,也相差不遠。從酒樓出來時,觀前一帶早已上燈,西諦卻吵著要去訪書。  先到玄妙觀,在一家書店裡看書,我花了一塊錢買了一部康熙刻本的《駱臨海集》送給了辰伯,因為他是義烏人,與駱賓王是同鄉。從玄妙觀出來後又到護龍街上去訪書,書店都早已上了門板。西諦就擂鼓似的敲門,終於敲開了。書店的主人是認識他的,就熱誠招待。記得店裡剛收得許博明家的一大批藏書,善本不少。特別是整整一架地方志,幾乎都是康熙以前的清初刻本,西諦大聲連贊「好書」。其實我知道,他不久就要到香港轉往解放區,不想買,也沒有餘錢買書的。不過他還是告訴我:「這些書是非買不可的,機會不能放過!」好像我是百萬富翁似的。這情景也還如在目前。  從這家書店出來時,大約已是八九點鐘了。給秋夜的微風一吹,大家也多少清醒了一些,算算護龍街上的舊書店,至少還有十多家,怕是不能遍訪了。正是「酒已都醒,如何銷夜永」?西諦還是不肯回到宿舍去,終於想出主意,要去看江義莊裡戈裕良手疊的假山。記得也是在護龍街上,鑽進了一條狹狹的小弄,在昏暗中看見一座假山。自然是什麼都沒有看清楚,而且後來知道,這實在也並不是江義莊。  這次訪書的經過,想來雖然有些可笑,但確是十分美好的回憶。  那以後,我就時常到蘇州來,每次總要有半天到一天的時間花費在書店裡。當時的護龍街與玄妙觀,真是書的海,不只是書店,連馬路兩邊也擺著攤,連地上也都是的。相熟以後,還會被書店主人邀請到樓上去看他所藏的「秘本」、殘書。這在我都是最大的樂趣。如果將所見、所聞、所得記下來,我看是不會輸於我的同鄉先輩李南洞的《琉璃廠訪書記》的。  不過這種「盛況」沒有維持好久,蘇州的書市逐漸消歇了,到江青夥同林彪拋出那個《座談紀要》以後,整整十年,蘇州市上就再也不能看到一冊線裝書,這中間又出現了另一種傳說、神話似的故事。總的說來,恰如一場偉大的魔術吧。現在那謎底也逐步揭開了。如果記下來,其奇詭、悲壯就更非李南洞所能夢見。  自然,那些熟習的書店經營者,也一個都不再露面,久違了。  這回,當我從恰園出來,漫步走進對面的古籍書店裡去時,卻十分意外地被幾位店員叫住了。真的是意外,十年不見,彼此都還「無恙」。  於是被讓進內間,泡了茶,坐下來談天。這兩位老朋友,是最近才從江蘇北部的農村裡調回來,歸了隊的。在過去的十年裡,線裝書是被視為典型的「四舊」的,那從事收集、流傳線裝書的人又該是什麼呢7這是不言而喻的,他們的命運就不必說了。  現在終於「無恙」地回來了,那就好。我就問問他們最近的業務,曾經收到過什麼好書?對舊本書在民間流散情況的估計,今後如何開展保護、徵集的工作等等。  問題有一大堆,而且並不都是愉快的故事。我不想寫什麼調查報告,因此在這裡就略之。  好書是日見其少了,近年來他們所收的可以看看的善本,說來說去也不過十種左右,就選抄兩種名目在這裡。嘉靖刻的賈誼《新書》,馮班校來本;毛斧季的抄本《麻紡集》和《梅花袖》;歸昌世的稿本《假庵雜著》,是記蘇州掌故的;黃丕烈跋的明抄本《野客叢書》……  我又被讓到樓上的書庫裡去看書,這真是好久沒有過的快事。雖然看下來不兔使人失望,書的質量是遠遠不能和過去相比了,現在擺在架子上的,過去大抵是放在地上的東西,甚至還不及。為了「不虛此行」,積習難改,我還是花了四角錢買了一冊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金陵刻本的《煮藥漫鈔》,書是薄薄的一本,只二卷,是詩話之類的東西。作者則是嘉興葉偉(松石),他是在同治甲戌(一八七四)應日本文部省之聘,到東京的外國語學校擔任漢文教師的,那是日本的明治七年。  葉松石在光緒六年(一八八零)又重遊大阪。此書則是病中所記,前面有日本湖山老人小野願的序文(明治十五年,一八八二)。  買到這本小書,我是非常高興的。不只因為這是隔了十多年以後,重新閱肆得到的第一本舊書;更為了這是一百零四年前,在中國還沒有派遣公使時就到日本去進行文化交流的前輩的作品。在敬愛的鄧副主席訪日的時候,得到此書,實在是極為使人高興的事。

(推薦/青木)

相關焦點

  • 窮書痴不必讀書目:各種訪書、獵書的書話看多了,心就不安定了
    我邊笑邊說:「幸好外國的疫情沒完沒了,不然你這點工資,還想去國外買書?」聊完,想起刀爾登有本書叫《不必讀書目》,雖然沒看過,不知道寫的是什麼,但是想借用一下這個書名閒扯幾句。書友有逛神保町的想法,全是拜各種書話所賜,各種訪書、獵書的書話看多了,心就不安定了,總想往外跑。
  • 訪在日書畫家何成鋼
    新華社大阪1月24日電 專訪:我要為中國文化「走出去」和「請進來」戰略作貢獻——訪在日書畫家何成鋼  新華社記者馬興華  由在日書畫家何成鋼創立的亞太藝術研究交流中心日前在日本大阪南港亞洲貿易中心落成。
  • 深圳知名舊書店外來之家書友江南訪書之旅即將啟程
    深圳外來之家文化書屋,迎來了一批愛書讀書藏書著書的書友們。他們共同見證了外來之家書友江南訪書之旅的啟動儀式。,以及江南訪書之旅代表們和書友們。策劃已久的江南訪書之旅,作為深圳知名舊書店外來之家首次到江南一帶,與當地有著悠久歷史的舊書店進行零距離學習交流的文化活動。訪書代表團隊一行五人由張濤保先生帶隊,深圳知名藏書家及傳統文化研究、推廣學者郭方龍老師,退休語文教師陳國強老師,畫家陶傳寶老師,廣東省作家協會成員許水活組成。本次活動全程由許水活作家做特邀跟進報導。
  • 《明夷待訪錄》被乾隆列為禁書,黃宗羲藉助這書表達了什麼思想
    著作頗豐,編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等書。今天,跟您說的《明夷待訪錄》在清朝乾隆時被列為禁書。黃宗羲在這本書了明確批判了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具有明顯的反皇權的色彩。針對皇帝專制的危害,書中說「古者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 尹敏志︱京都訪書:追尋羽田本
    作為一九三八至一九四五年間京大第十二代校長,羽田亨(1882-1955)藏書的待遇最為特殊,目前它們獨立儲存於京都市北區的羽田紀念館(暨內陸亞細亞研究所)中,除了日文書、線裝四部古籍外,尤以西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等多語種書籍最具特色。
  • 上古薦書丨蓬萊松風:黃易與乾嘉金石學(附武林訪碑錄)
    附錄黃易佚著《武林訪碑錄》,系據錢塘丁氏八千卷樓舊藏鈔配本點校。是書流傳極罕,原本又因破損庋藏於公家庫房百餘年,經作者多方聯繫申請修復,終得以重見天日,冀為黃易與金石學研究提供更多的新資料。沈燮元序清代中葉,金石之學大興,名家迭出,以錢大昕、翁方綱、孫星衍、王昶、黃易等人為其中翹楚,時稱「金石五家」。
  • 訪遍群書,只推仙草!
    訪遍群書,只推仙草!歡迎大家留言補充!第一本:《大聖傳》 作者:說夢者字數:407萬評價:這本書說實話不得不佩服說夢阿姨整合中國古典神話傳說的能力,各種傳奇典故信手拈來,與故事背景水乳交融,平生一種如夢似幻的融洽契合之美感。
  • 尹敏志︱京都訪書:張元濟與匯文堂
    張元濟謹啟 民國十九年六月十五日張元濟信肖伊緋先生曾在相同的書中發現相同的信札一件,並考證出信中鄭貞文的相關事跡(《張元濟佚信發現記》,《南方都市報》2018年2月27日),幾無剩義可尋。《百衲本二十四史預約樣本》封面《百衲本二十四史預約樣本》書影張元濟不僅僅是版本目錄學家、出版家,同時也是精明的實業家。這封「推銷信」以中國傳統公文形式書寫,提到對方時皆另起一行以示尊敬,提到己方時則將字體縮小一號以示自謙,禮數周到,行款一絲不苟。
  • 【老殘遊記】第七回 藉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閒訪百城書
    第七回 藉箸代籌一縣策 納楹閒訪百城書    話說老殘與申東造議論玉賢正為有才,亟於做官
  • 【扶桑訪帖·隨感】
    楊守敬赴日,改變了日本書家的觀念,他們從單一的「帖」,接觸到了「碑」。但這一切都僅限於對傳統中國書法的學習,並沒有擺脫中國書法長期以來對日本書法的影響,所以陳振濂先生把二戰前的日本書法歸為「非現代」的。  二戰後,如何把傳統書法與西方審美結合起來成了日本書家探索的新方向。
  • 尹敏志︱京都訪書:追尋羽田本_上海書評_澎湃新聞-The Paper
    吉川幸次郎《羽田紀念館雜興》(《吉川幸次郎全集 第二十四巻》,築摩書房1976年版)一詩云:列架儼然西域書,小樓猶傍史臣居。滿窗晴日丹黃倦,聊望長堤綠欲初。(江上波夫編《東洋學の系譜》,大修館書店1992年版)由於治學範圍廣,又曾在倫敦、巴黎、莫斯科等地訪學,羽田亨生前搜集了各種貴重資料帶回日本。其子羽田明(1910-1989)克紹箕裘,走了與父親相似的人生道路:東大學士畢業,憑《中央亞細亞研究》於1962年獲京大博士,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 1978年鄧小平訪日 開創中國國家領導人訪日先河
    訪日期間,鄧小平參觀過日本新日鐵、松下、日產汽車等公司,乘坐新幹線列車從東京到京都,在日本親身體驗了「現代化」。 乘坐日本新幹線時,鄧小平談到感受時說,「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親身體驗到日本發展的迅速,同時也急切感到中國需要加快發展,這更堅定了他搞現代化的決心。
  • 臺東晃晃二手書店:將咖啡店、民宿融於書店 已成愛書人必訪之地
    匠心獨運之處在於,素素想到了二手書換住宿、書店打工換宿的「玩法」,邀請客人帶著書來臺東旅行。客人提前發郵件溝通,素素依照書況及書單決定換宿的天數。「我們不是所有的書都收,我的原則是——賣不掉,我自己也會想看。」素素笑著說。慢慢地,晃晃書店在網上和臺東本地「紅」了起來。當地有人搬家,或者單純書買太多了,也會打電話找素素上門估價、收書。
  • 【園林學院】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暑期訪學結束
    8月5日,我校風景園林藝術學院密西西比州立大學(MSU)暑期海外訪學團順利回國,圓滿完成為期21天的訪學任務。此次訪學活動由風景園林藝術學院院長段淵古教授帶隊,來自風景園林藝術學院2015級、2016級、2017級的園林、風景園林、環境設計專業18名本科生組成。
  • 訪千年琅琊臺
    琅琊文化陳列館初秋,天氣舒爽,我來到山東青島西海岸的琅琊臺景區,開啟一次訪古祈福之旅《琅琊臺刻石》由李斯親筆手書小篆,為現存字數最多的秦代刻石,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原件現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國寶級文物。李白的《古風》、李商隱的《海上》、蘇軾的《書琅琊篆後》等詩詞華章更讓琅琊臺成為馳名天下的名勝。我們緩步登山蜿蜒而上,看到姜子牙立臺封神、勾踐觀臺會盟、秦始皇夯土祭拜、徐福登臺東渡求仙遺蹟或群雕。
  • 訪碑、傳拓、考鑑,金石學研究三步曲
    凡此,顯系書者、四川宦遊成縣令王康臨習轄境《西狹頌》漢隸而熟能生巧使然。如上海博物館晚清書家李瑞清舊藏《石門頌》,即劉道光廿五年購於西安,次年秋裝裱於陝南商州。此外,上海博物館尚有劉舊藏《郙閣頌》、《石門銘》拓本等;另據朱翼庵《歐齋石墨題跋》載,劉還藏傳未經洗鑿絕舊本《石門頌》。
  • 龍應臺訪樂生療養院 建議設立醫療紀念博物館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30日預定審查「樂生療養院保存現況與臺灣人權博物館籌備情形」,龍應臺今天先行訪視樂生療養院。龍應臺表示,在她擔任臺北市文化局長任內就已關注到樂生問題,很了解樂生的重要。龍應臺表示,樂生是有歷史和故事的地方,她最想看的就是火葬場,因為「悲歡樂生」一書中曾提及,樂生病友要自己照料過世的病友,書中提到病友扛著好朋友的屍體上山,讓她留下深刻印象。但龍應臺因為行程緊湊,無法如願看到火葬場,她覺得有些可惜。
  • 林奕含為什麼要自殺 林奕含自殺前8天受訪視頻在線
    林奕含為什麼要自殺 林奕含自殺前8天受訪視頻在線時間:2017-05-07 08:36   來源:泡泡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林奕含為什麼要自殺 林奕含自殺前8天受訪視頻在線 日前,臺灣26歲的文壇新星林奕含在臺北家中自殺身亡。
  • 不止化妝品,訪日遊客增加還振興了日本廁紙產業
    日本廁紙產業因為訪日遊客的增加而獲得了「新生」。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旅遊業的振興和赴日遊客的逐年增加帶動了日本廁紙產業的發展。以各大酒店、百貨等等為代表的商業設施由於迎來大量遊客,廁紙消費量也迅速增加。
  • 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嗎?業界稱二者未來將相互靠攏融合
    王曉斌 攝中新網三亞11月15日電 (記者 王曉斌)數碼時代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嗎?在15日開幕的「海南島國際圖書(旅遊)博覽會」(下稱「書博會」)上,出版商、網絡作家及讀者均認為電子書與紙質書不是替代關係,在內容為王的前提下,二者未來將相互靠攏融合,並各自深耕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