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吃

2021-02-17 新365點點吃貨大全網


簡介

土筍凍,是發源於福建泉州的特色食品,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它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蠕蟲,屬於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塊狀,其肉清,味美甘鮮。配上好醬油、北醋、甜醬、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蘿蔔絲、辣椒絲、番茄片,就成了色香味俱佳的風味小吃。
土筍又名塗筍,據《閩小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生於海濱,形似蚯蚓,即沙巽也。」歷史上最出名的要數泉州安海的土筍凍,味美甚鮮,在《閩雜記》也記載:「塗筍生於海灘沙穴中,今泉州海崖有產。」今安海產量最多。土筍凍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彈性,和其它調料配食,風味尤佳,是泉州乃至泛閩南地區一帶冬春季節的時令佳餚。

歷史文化

土筍凍好吃,關於它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在盛產土筍凍的安海鎮西垵村,村民流傳一個傳說:明嘉靖年間,戚繼光到安海抗倭,因糧食緊缺,士兵便到灘涂捕捉一種海蚯蚓煮湯喝。戚繼光最後用餐時,只剩下凝結成膠狀的海蚯蚓,他便拔劍取下一塊品嘗,沒想到比魚蟹更鮮美。廚師知道後,依照此法加以精製,從此土筍凍便流傳開來。
這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關於土筍的文字記載,則可追溯到明代。明代《閩中海錯疏》、明末謝肇淛《五雜俎》、清代周亮工所著《閩小記》等均有記載。周亮工1658年的《閩小記》一文記載:「予在閩常食土筍凍,味甚鮮異,但聞其生於海濱,形類蚯蚓,終不識作何狀。」如此說來,350年前土筍凍就已是十分盛行的市井小吃,周亮工也成為到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述及「土筍凍」一詞的人。


簡介

蚵仔煎(閩南話為ǒu ā jīan,普通話譯作「海蠣煎」),發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臺灣地區、廣東潮汕的經典小吃。起源是先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
蚵仔煎雖然到處都吃得到,但是很多人還是保持著要吃蚵仔煎,就要到蚵仔產地去吃的觀念,例如要到臺南安平、嘉義東石或屏東東港這些盛產蚵仔的養殖地去吃,因為要做出好吃的蚵仔煎,最首要的條件便是採用新鮮的蚵仔,這些新鮮蚵仔在產地現剝現賣,不必因為長途運送而浸水,所以顆顆肥美碩大、鮮美無比,做出來的蚵仔煎當然豐盛多汁。不過,不是住在產地的人也別抱憾,因為現代運輸技術發達,所以即使是遠在臺北,也能吃到每天新鮮運送的甜美蚵仔。

歷史文化

臺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的蚵仔煎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一種創意料理。據說,蚵仔煎的發源地在臺灣鹿港天后宮前的一個露天的大排檔,有一郭姓人士,是日據時代退伍下來的阿兵哥,擺攤做海鮮小吃生意,由於蚵仔的帶有較重的海腥味,他就無師自通發明了蚵仔煎的吃法。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雞蛋、小白菜、韭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民間傳聞,西元1661年時,荷蘭軍隊佔領臺南,鄭成功從鹿耳門率兵攻入,意欲收復失土,鄭軍勢如破竹大敗荷軍,荷軍在一怒之下,把米糧全都藏匿起來,鄭軍在缺糧之餘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將臺灣特產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餅吃[1],想不到竟流傳後世,成了風靡全省的小吃。
另一種比較有根可循的說法是,蚵仔煎是隨著鄭成功大軍和福建,潮汕移民的遷入,帶入了臺灣本土。成為現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美味佳餚。


簡介

佛跳牆,又名「滿壇香」、「福壽全」,是福州的首席名菜,是福州名菜館聚春園於清代同治年間首創。主要由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魚唇、蹄筋、火腿、瑤柱、冬菇等28種原料配製而成,加上紹興酒等,貯入酒罈中,拌泥密封,以文火煨制10多小時而成。味美至極,芳香四溢,是秋冬兩季的佳餚。難怪清時一秀才吟詩讚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佛跳牆"一名由此而來。

歷史文化

佛跳牆原名「福壽全」,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錢局一官員宴請福建布政使周蓮,他為巴結周蓮,令內眷親自主廚,用紹興酒罈裝雞、鴨、羊肉、豬肚、鴿蛋及海產品等10多種原、輔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壽全。周蓮嘗後,讚不絕口。問及菜名,該 官員說該菜取「吉祥如意、福壽雙全」之意,名「福壽全」。
後來,衙廚鄭春發學成烹製此菜方法後加以改進,口味勝於先者。到鄭春發開設「聚春園」菜館時,即以此菜轟動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來嘗此菜,當福壽全上席啟壇時,葷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觸發詩興,當即漫聲吟道:「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同時,在福州話中,「福壽全」與「佛跳牆」發音亦雷同。從此, 人們引用詩句意,普遍稱此菜為「佛跳牆」。
1965年和1980年分別在廣州南園和香港,以烹製佛跳牆為主的福州菜引起轟動,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牆熱。各地華僑開設的餐館,多用自稱正宗的佛跳牆菜,招徠顧客。佛跳牆還在接待西哈努克親王、美國總統裡根、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等國家元首的國宴上登過席,深受讚賞,此菜因而更加聞名於世。


簡介

八大幹,又稱閩西八大幹,是閩西地區有風味特色的八種幹制食品,包括連城地瓜幹、武平豬膽幹、明溪肉脯幹、寧化老鼠幹、上杭蘿蔔乾、永定菜乾、清流筍乾及長汀豆腐乾。
長汀豆腐乾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長汀豆腐鮮嫩可口,不酸不苦。長汀豆腐的製法與其他地區不同,它採用酸漿作媒介,製作時適當控制火候,用大瓢盛酸漿往豆漿中徐徐注入,使豆腐腦緩緩凝結,再經濾壓而成。
地瓜幹在閩西各縣都有,但連城地瓜幹卻以它獨特的原料與製作方法出名。它是用隔田、隔川、揭樂、大坪、李屋、洪山等地培植的紅心地瓜製作而成,所以又稱紅心地瓜幹。
明溪肉脯幹是用精瘦牛肉浸醃於面制的醬油中,加以丁香、茴香、桂皮、糖等配料,經一周左右,再掛在通風處晾乾,然後放入烤房燻烤而成。製成後色、香、味俱佳,既有韌性又易嚼松,入口香甜,其味無窮。
寧化老鼠幹,實為田鼠幹,系由人工捕捉的田鼠加工製成。據《辭海》載:「田鼠,哺乳綱,倉鼠科。毛一般為暗灰褐色,有的呈沙黃色。營掘土生活,對農作物有害。」寧化屬山區農業縣,田野寬廣,故田鼠多。每年冬季,是寧化農民捕鼠的最好時機,特別是立冬後為捕鼠的旺季。
清流筍乾是用剛出土的春筍乾製成,稱為「閩筍尖」,色澤金黃,呈半透明狀,以嫩甜清脆著名,明清時代列為上京貢品。許多名菜如「燴三絲」、「御爐肉」,都不可缺少閩筍乾。
杭是閩西的蘿蔔主要產地。城郊附近的水南、張灘、土埔一帶所產蘿蔔有紅有白,具有鮮嫩、清脆、甘甜等特點。由此加工而成的蘿蔔乾色澤金黃,皮嫩肉脆,甘香味美。既可炒吃、清燉、油炸,又可浸泡變淡後加白糖、酸醋作宴席冷盤。所以,史籍記載它「暢銷閩粵」。
武平豬膽幹色澤紫褐,香而微甜,是宴席冷盤名菜。它含有多種糖類和維生素等營養成份,具有生津健胃,清涼解毒的功效。吃時,只要將它蒸熟,趁熱搽上一層芝麻油,待冷後切成薄片再拌少許蒜片,便香氣四溢,韻味無窮。當地人常將它作為宴請賓朋和饋贈親友的佳品。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尤其喜歡這種家鄉風味。
永定菜乾有400多年的歷史,不僅省內外聞名,在南洋華僑中也頗有影響。「萬金油大王」胡文虎在南洋居住時,就常託人帶去家鄉的菜乾。


簡介

燒肉粽是福建的特有小吃,泉州的燒肉粽歷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精工細作等特點。泉州的肉粽聞名於海內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最為有名的是東街肉粽,它家的粽子被評為中華名小吃。這裡的肉粽品種之多,並有大小之分,但主要區別在還在於原料上,主要以乾貝、香菇、蝦仁、雞蛋、魷魚須、瘦肉、海蠣幹為主料。肉粽很多地方都有,泉州的肉粽不僅個大餡多,最特色的是佐以甜辣醬和花生醬,吃的時候一定要把粽子拜散拌著吃,回味無窮,吃過泉州的肉粽,其他肉粽你就不愛吃了。
燒肉粽發源於泉州,而後傳至閩南地區。泉州燒肉粽是泉州的傳統風味小吃,其選料講究,配料多樣,製作精細,歷史悠久,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以獨有的風味,享譽海內外。清末民國期間,市區有個「肉粽銀」,肉粽最為出名,還有市區浮橋頭觀音亭的許牛制的肉粽,顧客滿座。端午節時泉州家家戶戶備有肉粽,供奉神明先祖。端午節吃肉粽、賽龍舟是泉州傳統的風俗。


簡介

七星魚丸是福建著名的湯菜之一。它是用魚肉、瘦豬肉、蝦幹為主要原料製成的。那一顆顆如核桃大小的雪白的魚丸,漂浮於熱氣騰騰的湯麵,如滿天星鬥布於空間。因此,海外華僑把它稱為「七星魚丸」。福州的「七星魚丸」具有色澤潔白,有彈性而不膩,餡香而松,口味清甜爽滑等特點,久負盛名。
七星魚丸有個傳說:古時候,閩江之畔有個漁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經商,船出閩江口,進了大海,正遇颱風襲擊。船入港灣避風時,不幸觸礁損壞。修船拖誤了時間,糧斷了,天天以魚當飯。商人嘆道:「天天有魚,食之生厭。能不能換換別的口味?」船婦說:「船上糧已斷,唯有薯粉一包。」心靈手巧的船婦便把剛釣到的一條大慢魚,去皮除刺,把魚肉剁細,抹上薯粉,製成丸子,煮熟一嘗別有風味。事後,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裡開設一家「七星小食店」,特聘這位船婦為廚師,獨家經營「魚丸湯」。開頭,生意並不興隆。一天,一位上京應考的舉子路過此店就餐。店主熱情款待,捧出魚丸。舉子食後,頗覺味道極美,便題贈一詩:點點星鬥布空稀,玉露甘香遊客迷;南疆雖有千秋飲,難得七星沁詩脾。店主將詩掛在店堂上,賓客齊來觀賞。從此生意興隆,小店日日春風。「七星魚丸」也從此得名。


簡介

扁肉燕,別名肉燕、扁食,喻意平安吉祥,在福州節日和婚宴上必不可少一道菜餚,是福州的特色小吃之一,蒸、煮兩相宜。

做法

1、用鹽、生抽、糖加少許蔥花拌勻醃製(喜歡素一點可加荸薺或白地瓜)。右邊的就燕皮,用豬肉和地瓜粉拍打而成的,與紙張一樣薄,製作過程很費時費力,在福州隨處都可以買到,只有三個品牌是最好的。
2、一手託燕皮,一手夾肉餡,收口即可,比包餃子還便捷不用擔心露餡。
3、把包好的肉燕整齊地碼在篦子上。
4、上鍋蒸10分鐘,出鍋,這樣就可以直接食用了,趁熱吃味道最好,涼了可以放冰箱速凍,想吃時候隨時都可以煮。
5、用高湯或清水煮開,下肉燕,放幾片芹菜葉、幾香油,煮開起鍋。


簡介

福州的地方風味小吃中,能夠和鍋邊糊並列舉國無雙的,只有「太平燕」了,也稱「小長春」。
太平燕也叫「小長春」,那是因為扁肉形似長春花的緣故,「燕」、「宴」諧音,太平燕又叫「太平宴」。那麼,「太平」二字因何而起?原來太平燕裡有完整的鴨蛋,在福州話裡「鴨蛋」與「壓亂」「壓浪」諧音,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亂」被壓下去了,福州人去海外謀生眾多,行舟之時「浪」也被壓下去了,當然也就「太平」了。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民間家宴,要取一個「太平」、「平安」, 這太平宴是必吃的。

歷史文化

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太平燕這東西,別說是外地人,就是對一些福州人,不做一點詮釋,也是搞不清楚的。要說「太平燕」,那就要先說「燕皮」的來歷,沒有「燕皮」,談何「太平燕」?
據傳,明嘉靖年間,閩北山區與江西接壤的浦城縣有位告老還鄉的御史大人,他家居山區,雖有山珍可享,但吃多了,便流於平淡。於是,那家中的廚師便出了一個新花樣,取豬腿的瘦肉用木槌打成肉泥,摻上適量的番薯粉,擀成紙片般薄,切成三寸見方的小塊,包上肉餡,做成扁肉(餛飩),煮熟配以高湯,弄了一碗點心端給主人。御史大人吃在嘴裡只覺得滑嫩清脆,淳香泌人,連呼「太妙」,忙問:「這叫什麼點心?」那廚師做點心本來是想討主人的歡心,哪來的名字?好在廚師腦筋能夠急轉彎,見碗中的扁肉形同飛燕,便信口說叫「扁肉燕」。由此推演,才有了「燕皮」一說。原先,這「燕皮」本為大戶人家獨享,後來,這打燕皮的手藝逐漸傳開流入福州,燕皮成為商品,食者日眾,反倒成了福州家喻戶曉,最負盛名的閩味名吃。


簡介

芋泥也叫芋茸,是福建省閩菜中的漢族傳統甜食之一,以芋頭煮熟搗爛加紅棗、櫻桃、瓜子仁、冬瓜糖、白糖、桂花和熟豬油等輔料製成。福建東部沿海地區有做芋泥的習俗。芋泥常作為福州宴席上的壓軸甜點推出。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寶芋泥最為地道。

做法

用芋頭烹製的芋泥,以獨特的味道而膾炙人口。原料可選:竹芋、紅芋、猴頭芋等,但以檳榔芋最佳。將芋頭蒸熟,去皮碾壓為泥,拌上豬油、白糖、香料、芝麻等在旺火熱鍋上翻攪均勻後裝入盆中,並用紅棗、山揸熟蓮子、冬瓜糖等在芋泥面上裝飾太極圖案,淋上一層熟豬油,上籠用旺火蒸熟透即可上席。


簡介

面線糊是以福建泉州為發源地,而後傳至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小吃,呈糊狀,是由細面線、番薯粉製作成。先將水煮開,放入番薯粉和調料、面線。一般為早餐食用,就著油條跟馬蹄酥吃。

做法

面線糊一般可加入多種配料如大腸、小腸、蝦仁、豬肝、滷蛋、煎蛋(蛋都是剪碎後加入)、醋肉(炸肉片)、香腸等等。
配料:
1、主料:精製面線75克。
2、輔料:蝦糠150克,豬骨湯1000克,熟魚肉200克,精鹽15克,味精6克,澱粉50克,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過當歸)適量。
操 作:
1、將蝦糠包紮於紗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鍋中,用中火煮半小時,撈起蝦糠後,湯汁過濾待用。把熟魚肉撕成絲。
2、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澆沸。將精製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準味。澱粉調水徐徐舀入鍋中,並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
3、用餐前可根據各人的口味,加入滷大腸、小腸以及各種熟食品和油條,食用面線糊時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滷汁,味道更美。

相關焦點

  • 福建有哪些不得不吃的小吃,福建特色小吃介紹
    福建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福建的美食一直比較豐富多樣,各種特色小吃更是數不勝數,去到福州究竟有哪些不得不吃的特色小吃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福州本地最受歡迎的那些特色小吃。1、佛跳牆福建的特色小吃多種多樣,在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應該就是佛跳牆了,佛跳牆也被叫做「滿壇香」,是福建最出名的一道菜餚,是宴請重要賓客的首選名菜。佛跳牆裡面有著豐富的食材,不僅僅有名貴的魚翅、鮑魚等,還有蹄筋、魚唇、火腿等,接近二十八中的食材,足以可見這道菜的分量,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福建首席名菜。
  • 盤點福建10大名小吃,福建最知名的小吃
    二、扁肉燕扁肉燕,別名肉燕、扁食,喻意平安吉祥,在福州節日和婚宴上必不可少一道菜餚,是福州的特色小吃之一,蒸、煮兩相宜。三、蚵仔煎蚵仔煎,發源於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臺灣地區、廣東潮汕的經典小吃。起源是先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徵,蚵仔煎據傳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創意料理。
  • 福建小吃鼎邊糊福建小吃鼎邊糊的做法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魚乾料酒雞蛋福建小吃鼎邊糊的做法,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福建著名佳點,與肉餅等配食,為當地早點佳品,一直流傳到臺灣等地。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蝦湯中,煮製而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福建小吃鼎邊糊的具體操作步驟。
  • 福建小吃和福建名吃100道
    燒肉粽是福建的特有小吃,泉州的燒肉粽歷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精工細作等特點。泉州的肉粽聞名於海內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最為有名的是東街肉粽,它家的粽子被評為中華名小吃。鼎邊趖,是閩南一道特色小吃,產自福建漳州,流行於福建、臺灣等地,於臺灣當地,以臺南與基隆廟口夜市等地所制最為著名。
  • 盤點福建的小吃一條街
    福建有名的美食街有哪些?福建哪裡的美食街出名?本文就為你整理了福建十大美食街及排行榜,包含了福建小吃街、夜市街等美食街,其中就有福州市三坊七巷美食街、廈門中山路、鼓浪嶼龍頭路、廈門臺灣小吃街、寧德福鼎石湖美食街、莆田六一路美食街、平潭海鮮美食一條街、龍巖中山街等福建有名的美食街,一起來看一看趴。
  • 「中國小吃之鄉」 福建沙縣「傳統技藝小吃一條街」開街
    圖為6月9日,福建沙縣「傳統技藝小吃一條街」正式揭牌營業。 張斌 攝圖為6月9日,福建沙縣「傳統技藝小吃一條街」正式揭牌營業。沙縣傳統技藝小吃一條街的開街,是沙縣打破以往「走出去」的傳統,致力將沙縣小吃本土化的嘗試。
  • 福建這10樣小吃入選「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
    12月7日揭曉「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儀式暨2017年中國烹飪協會小吃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沙縣召開。經中國烹飪協會專家組綜合認證,共有310個小吃入選「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其中,福建有10樣小吃入選,有一樣是泉州的你們猜猜是什麼?講真!
  • 福建這8道小吃,在全國火了
    其中,福建的南普陀素餅、聚春園太極芋泥、同利肉燕、珍豪呷安海土筍凍、吳再添沙茶麵、福鼎漁片江、尚乾拌麵及沙縣芋餃等8個小吃獲獎。沙茶麵是遍布廈門大街小巷的著名小吃,將油麵與青菜於開水中燙熟撈入碗中,趁熱澆入沙茶湯。最後可由喜好添加佐料,豆製品、大腸、米血等,再淋上一小勺辣油,吃起來香辣撲鼻,痛快淋漓。吳再添小吃店的沙茶麵在廈門十分有名,深受廈門本地人和遊客的喜愛。太極芋泥是一道福建的漢族傳統名點,屬於福州菜。以福建盛產的檳榔芋為原料,加糖、豬油蒸製而成。
  • 福建小吃,看看你都吃過哪些~
    福建美食是中國漢族特色美食的一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一些有特色的福建小吃包括:拌麵、扁肉等。福建小吃分為福州小吃、廈門小吃、泉州小吃、莆田小吃、漳州小吃、龍巖小吃、南平小吃、三明小吃、寧德小吃、沙縣小吃等。特別是福建的沙縣小吃,全國各地都有它的身影。福建的漢族風味小吃,名目繁多。
  • 近百種特色小吃亮相福建沙縣
    原標題:近百種特色小吃亮相「中國小吃之鄉」——福建沙縣   圖為12月7日,民眾在美食展上品嘗沙縣小吃。 張斌 攝   圖為12月7日,各種臺灣小吃亮相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美食展。 張斌 攝
  • 福建小吃,帶你品嘗極品美味!
    福建小吃是中國漢族特色小吃的一部分,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前。一些有特色的福建小吃包括:拌麵、扁肉等。福建小吃分為福州小吃、廈門小吃、泉州小吃、莆田小吃、漳州小吃、龍巖小吃、南平小吃、三明小吃、寧德小吃、沙縣小吃等。特別是福建的沙縣小吃,全國各地都有它的身影。今天小編為你介紹幾道有名的福建特色小吃。沙茶麵
  • 福建美食排行榜 永春兩小吃居然榜上有名···
    燒肉粽是福建的特有小吃,泉州的燒肉粽歷史悠久,具有香甜嫩滑,油潤不膩,精工細作等特點。泉州的肉粽聞名於海內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最為有名的是東街肉粽,它家的粽子被評為中華名小吃。咯攤(閩南語讀音為Ko tua),福建永春五裡街的一種漢族名小吃。
  • 福建客家人個個愛吃它,從小吃到大,知名度卻遠不如沙縣小吃
    論美食,成都、重慶、西安等地區聞名於世,受到外地遊客追捧,身為福建人的趣聞君,今天為家鄉美食「代言」。福建省知名度最高的美食小吃莫過於沙縣小吃,招牌掛在全國大街小巷,甚至在美國開個分店,深受老外喜歡遭搶購一空。
  • 福建 泉州十大小吃
    泉州十大著名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 近百種特色小吃亮相「中國小吃之鄉」——福建沙縣
    圖為12月7日,民眾在美食展上品嘗沙縣小吃。 張斌 攝圖為12月7日,美食展上展示的沙縣小吃之一的燒麥。 張斌 攝圖為12月7日,各種臺灣小吃亮相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美食展。 張斌 攝圖為12月7日,各種臺灣小吃亮相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美食展。 張斌 攝圖為12月7日,巨型長沙臭豆腐煮鍋亮相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美食展。 張斌 攝圖為12月7日,香港美食亮相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美食展。 張斌 攝12月7日,美食展吸引了許多民眾前來購買品嘗。
  • 福建小吃「繼光餅」在馬祖發揚光大(圖)
    福建小吃「繼光餅」在馬祖發揚光大(圖) 2007年11月22日 08:0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閩南小吃大集合,來福建必吃的小吃都在這裡了
    在閩南地區長大或者待過一段時間的人,一定會深深折服於閩南小吃的多樣性以及它的美味,閩南小吃大都是些平民小吃,用不上昂貴的材料,借用閩南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創造出一道又一道的美食,並流傳至今,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閩南小吃了,初步分為六篇,有什麼建議歡迎留言評論。
  • 舌尖上的福建 小吃也有大文化
    魚丸海蠣菜沙縣小吃三個詞怎能說盡大福建的美食來張圖
  • 流口水…福建8個小吃獲評「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附全名單)
    其中,福建的南普陀素餅、聚春園太極芋泥、同利肉燕、珍豪呷安海土筍凍、吳再添沙茶麵、福鼎漁片江、尚乾拌麵及沙縣芋餃等8個小吃獲獎。  此次評選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推薦了300餘個名吃名菜參與本次評選。
  • 「首屆中國金牌旅遊小吃」福建8個名小吃入選,看看漳州的小吃入選沒?
    其中,福建的南普陀素餅、聚春園太極芋泥、同利肉燕、珍豪呷安海土筍凍、吳再添沙茶麵、福鼎漁片江、尚乾拌麵及沙縣芋餃等8個小吃獲獎。  此次評選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推薦了300餘個名吃名菜參與本次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