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館原創展「如何復活一隻恐龍」5月25日開展,為觀眾開啟一場「恐龍大復活」的探秘之旅。 上海科技館供圖 攝
中新網上海5月25日電 (張凱樂 鄭瑩瑩)上海科技館原創展「如何復活一隻恐龍」25日在上海環球港亮相,這是上海科技節大型科普展覽首次走進商業廣場,觀眾可邊逛商場邊免費開啟一場「恐龍大復活」的探秘之旅。
展覽從「科學復原」角度切入,按照「恐龍印象-化石發掘-骨骼搭建-形態外貌-行為習性」的脈絡,結合恐龍復原科學研究中的經典案例予以展示。
上海科技館原創展「如何復活一隻恐龍」5月25日開展,為觀眾開啟一場「恐龍大復活」的探秘之旅。 上海科技館供圖 攝
據介紹,展覽以「復活」為名,而不是研究人員嚴謹的表述——「復原」。這裡的「活」,並不是像《侏羅紀公園》電影裡面那樣利用DNA技術復活一隻真的、活生生的恐龍,而是通過兩個方面讓恐龍「活」起來:一是從科學復原的角度,古生物學家們如何以化石為起點,通過骨架、姿態、肌肉、皮毛、行為、習性等的復原,呈現千姿百態的恐龍世界,展現活的「過程」;二是從展示技術的角度,通過音頻、視頻、幻影成像、AR、VR等手段,讓恐龍吼叫起來、站起來、動起來……,展現活的「狀態」。據悉,整個展覽,這樣「被復活」的恐龍共有35隻。
展覽共採用了159幅科學繪畫、42幅解析圖、21件模型和標本、13個互動裝置、7個多媒體展項,將普適性的幻影成像、AR、VR等技術融入其中,極大豐富了展覽的科學性和趣味性,提升了觀眾體驗。暴龍為什麼彎不下腰?誰能跑贏恐龍?展覽上,講解員還為觀眾解答各類「腦洞大開」的問題。
主辦方還將關於古生物研究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帶給觀眾,例如棘龍的最新形態、鸚鵡嘴龍的體色、琥珀中的恐龍、古鳥類視覺分析等均是2016年發表的科學研究成果或正在開展的研究。其中既包括經典的形態學對比研究,也包括諸如顯微CT、同步輻射、X射線螢光成像、X射線近邊吸收譜、同位素測定等先進的技術手段。現代科技的進步讓人們離恐龍的真面目越來越接近。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表示,將科技展帶進商場,就是為了讓全年齡段的人享受科普的樂趣。據悉,此次展覽既有適合低幼觀眾的拼板、辨色遊戲及化石發掘體驗,也有適合親子觀眾的測量足跡推測速度的互動任務,還有適合成年觀眾的臂力大比拼以及知識型觀眾的燒腦學習單等等。
據悉,作為2017上海科技節的亮點活動之一,本次展覽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普內容項目提供資助,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支持。展覽展示採用模塊化、可拆卸形式設計和搭建,以便後續巡展。此次在上海環球港的展覽將持續到6月1號,之後將在上海自然博物館繼續面向公眾開放,屆時還會增加配套的化石發掘體驗區和DIY教育活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