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
2017-05-25 15:10 來源:澎湃新聞
如何「復活」一隻恐龍?
5月25日,作為2017上海科技節的亮點活動,上海科技館原創展「如何復活一隻恐龍」在上海環球港開幕,展覽免費,將持續至今年6月1日。之後,展覽將在上海自然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屆時將增加配套的化石發掘體驗區和DIY教育活動。
5月25日,小朋友觀展「如何復活一隻恐龍」。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臧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科技館獲悉,此次展覽從「科學復原」角度切入,按照「恐龍印象-化石發掘-骨骼搭建-形態外貌-行為習性」的脈絡,結合恐龍復原科學研究中的經典案例,展示恐龍科學復原的過程。展覽包含41個問句,通過回答這些問題,帶領觀眾探究恐龍「復活」的奧秘。
展覽還介紹了古生物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如棘龍的最新形態、鸚鵡嘴龍的體色、琥珀中的恐龍、古鳥類視覺分析等,均是2016年發表的科學研究成果或正在開展的研究。
其中既包括經典的形態學對比研究,又包括諸如顯微CT、同步輻射、X射線螢光成像、X射線近邊吸收譜、同位素測定等先進技術手段,讓人們離恐龍的真面目越來越接近。
展覽採用了159幅科學繪畫、42幅解析圖、21件模型和標本、13個互動裝置、7個多媒體展項,面向全年齡觀眾。
其中有適合低幼觀眾的化石發掘體驗,有適合成年觀眾的臂力大比拼,有適合知識型觀眾的燒腦學習單,有適合專業人士的最新科研成果與進展,有普適性的幻影成像、AR、VR體驗。
此次展覽為何在名稱中使用「復活」,而非研究人員嚴謹的表述——「復原」?
據上海科技館有關人士介紹,展覽通過兩方面讓恐龍「活」了起來。其一是從科學復原的角度,介紹古生物學家們如何以化石為起點,通過骨架、姿態、肌肉、皮毛、行為、習性的復原,呈現千姿百態的恐龍世界,展現「活的過程」;其二是從展示技術的角度,通過音頻、視頻、幻影成像、AR、VR等手段,讓恐龍吼叫起來、站起來、動起來,展現活的「狀態」。整個展覽,這樣被「復活」的恐龍共有35隻。
5月25日,小朋友在「如何復活一隻恐龍」展上參加互動遊戲。(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恐龍,上海科技館,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