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楊藝茂
4月14日,成都旅遊失物招領智慧平臺啟動會在成都舉行。會上,由成都旅遊協會、失物招領網共同搭建的成都旅遊失物招領智慧服務平臺正式亮相,該平臺將充分利用大數據+城市旅遊服務的深度融合,為公眾提供失物招領公益服務,供所有文旅企業和遊客免費使用。
成都旅遊協會秘書長溫儒傑介紹,成都市正全力有序地推進文旅產業復工復產、滿工滿產,旅遊業恢復形勢向好,呈現穩步復甦態勢。在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成都共接待遊客415.1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8.05億元。
在行業逐步恢復之際,如何進一步練好「內功」,提升疫情後成都文旅行業公共服務水平,為遊客提供更好的旅遊體驗?成都旅遊失物招領智慧服務平臺正是一大實踐。
據大數據資料顯示,全國每年遺失的身份證達到1200萬張左右,每年遺失的銀行卡達到1億張以上,此外還有大量的各種證照以及智慧型手機、單眼相機、筆記本電腦、公文等物品,直接或間接造成損失超過10億元。成都是全國熱門旅遊城市,年接待遊客2億多人次,遊客及市民在出行中最常見的便是丟失重要證件、銀行卡、電子產品、甚至寵物。如果遊客沒有及時找回遺失的物品,便會給整個旅遊行程帶來極大的不便和不愉快,從行業來看,旅遊景區和相關文旅機構工作人員失物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成果不顯著。
為有效降低企業和遊客找尋失主、失物的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該平臺以失物招領網資料庫和技術後臺作為依託,專業、垂直、精準、高效的招領和尋物信息匹配平臺。好心人和景區等失物招領方把失主遺失的物品發布在該失物招領平臺,失主可以根據遺失物品的時間、地點、物品名稱、物品描述、證件所有者姓名、證件歸屬地、證件號碼等關鍵字進行搜索,在平臺內進行智能匹配。失主遺失了物品後在平臺的尋物啟事板塊發布尋物啟事信息以進行尋找和匹配。
同時,該平臺還具備四大優勢賦能精準服務:高效信息化管理,幫助人員快速預判情況;信息實時更新共享,全國各地可相互引流;助力公共服務機構公益形象,每年「優質稱號」加持;保護用戶隱私,規避「冒領」「詐騙」陷阱。
「在已試點的機構處,失物招領工作效率相較過去提升了5倍以上。」成都旅遊失物招領智慧服務平臺項目負責人李新華介紹,現在已經有公安、機場、地鐵、公交、景區、環衛、酒店、商場等機構和高校入駐平臺,註冊用戶過萬,發布招領/尋物消息近10萬條,每天以400+條的信息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