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從上個世紀就已經展開,其中覆蓋的發動機類型和領域,堪稱冠絕全球。現如今,中國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國產發動機井噴時代。
運-20經過多年礪劍空天,終於網上曝出了消息,它開始換裝了國產渦扇-20發動機。另一款C919飛機的標準配置CJ1000A發動機,也準備開始換裝在伊爾-76飛機上進行試飛。而除了上述2種發動機之外,中國還至少有6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當中。
其中,渦扇-18發動機仿製自俄制D30KP2發動機,目的是保證發動機在可能的斷供情況下,依然可持續使用。而CJ2000AX發動機,則是國產CR929客機的配套動力系統。
另外4種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它們分別是:渦扇118、SF-A、渦扇12C以及CJ500發動機。渦扇118發動機是在渦扇10A"太行"上發展而來。而SF-A發動機的核心機則是在渦扇-15"峨眉"發動機上研發而來。這2種發動機皆能用於運-20和C919,也可能裝備上轟-20。
中國的ARJ21客機。也有與之相匹配的2個國產發動機系統,它們分別是CJ500和渦扇12C發動機。CJ500發動機可以配裝於支線客機之上。渦扇12C則是戰鬥機上的渦扇-12發動機基礎上發展而來。
中國航空工業最大的短板當數眾所周知的"心臟病"了,長期以來,中國缺乏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歷史上長期徘徊於仿製階段,缺乏足夠投資和高精尖人才,這是主要因素。
中國的民航、船舶以及電力等領域,都對發動機有著十分巨大的需求,而放眼全世界,在最近10年裡,僅僅在渦扇和渦噴發動機上,相關全球累計需求總量,就將超過7.36萬臺,總計價值則超過4000億美元。其他種類的發動機需求總數和價值規模,也十分龐大。
目前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主要集中在仿製上,除了戰鬥機用渦扇發動機,自主研發項目很少,而隨著大量新項目的上馬,投資力度有所加大。但是相關專業人才的儲備還是略有不足。
雖然國產航發路上依然充滿著諸多荊棘,歷史上走過了一段極為艱難的歲月,然而經歷歲月的沉澱後,厚積薄發的中國航發事業終於走上了正軌,這不禁令人百感交集。
當然國產航發依然和世界發動機研製強國存在差距,不過相信在中國航發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未來中國終將造出屬於自己的全球頂級發動機!
編輯:王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