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研製迎來井噴,運20不再擔心卡脖子,中國軍民大飛機有底了

2020-12-15 北方熱點防務

中國對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從上個世紀就已經展開,其中覆蓋的發動機類型和領域,堪稱冠絕全球。現如今,中國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國產發動機井噴時代。

運-20經過多年礪劍空天,終於網上曝出了消息,它開始換裝了國產渦扇-20發動機。另一款C919飛機的標準配置CJ1000A發動機,也準備開始換裝在伊爾-76飛機上進行試飛。而除了上述2種發動機之外,中國還至少有6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當中。

其中,渦扇-18發動機仿製自俄制D30KP2發動機,目的是保證發動機在可能的斷供情況下,依然可持續使用。而CJ2000AX發動機,則是國產CR929客機的配套動力系統。

另外4種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它們分別是:渦扇118、SF-A、渦扇12C以及CJ500發動機。渦扇118發動機是在渦扇10A"太行"上發展而來。而SF-A發動機的核心機則是在渦扇-15"峨眉"發動機上研發而來。這2種發動機皆能用於運-20和C919,也可能裝備上轟-20。

中國的ARJ21客機。也有與之相匹配的2個國產發動機系統,它們分別是CJ500和渦扇12C發動機。CJ500發動機可以配裝於支線客機之上。渦扇12C則是戰鬥機上的渦扇-12發動機基礎上發展而來。

中國航空工業最大的短板當數眾所周知的"心臟病"了,長期以來,中國缺乏先進的航空發動機,歷史上長期徘徊於仿製階段,缺乏足夠投資和高精尖人才,這是主要因素。

中國的民航、船舶以及電力等領域,都對發動機有著十分巨大的需求,而放眼全世界,在最近10年裡,僅僅在渦扇和渦噴發動機上,相關全球累計需求總量,就將超過7.36萬臺,總計價值則超過4000億美元。其他種類的發動機需求總數和價值規模,也十分龐大。

目前中國的航空發動機,主要集中在仿製上,除了戰鬥機用渦扇發動機,自主研發項目很少,而隨著大量新項目的上馬,投資力度有所加大。但是相關專業人才的儲備還是略有不足。

雖然國產航發路上依然充滿著諸多荊棘,歷史上走過了一段極為艱難的歲月,然而經歷歲月的沉澱後,厚積薄發的中國航發事業終於走上了正軌,這不禁令人百感交集。

當然國產航發依然和世界發動機研製強國存在差距,不過相信在中國航發人的不懈努力之下,未來中國終將造出屬於自己的全球頂級發動機!

編輯:王振國

相關焦點

  • 我國同時研製8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運20和C919不用擔心
    目前,我國正在研製和裝備三種大飛機,AG600水陸兩用飛機由於採用成熟的渦槳6,動力系統不必擔心。而運20和C919則一直飽受發動機的困擾,直到最近才開始取得突破。其中運20在經過多年的等待之後,終於在近期開始換裝渦扇20,而C919標配的CJ1000A發動機,也在近期開始上伊爾76進行試飛。不過你知道嗎?
  • 運30為何一直只有模型?飛機不難研製 但被一個問題卡了脖子
    在運20大型運輸機問世以後,我軍對於運輸機的渴求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更加的饑渴了。就在前不久,我軍還從俄羅斯採購了一架二手的伊爾76運輸機,以充實機隊。而新造的運9近年來也成批量服役,極大的緩解了我軍運輸機的忙碌程度。
  • 中國自主形成譜系完備、軍民融合的大中型飛機體系
    5月8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航空工業總工程師汪亞衛在2018中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發展高峰會上透露,我國自主形成譜系完備、軍民融合的大中型飛機體系。  汪亞衛: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承制單位,先後實現了運20大型運輸機正式列裝部隊、AG600大型水陸兩用飛機陸上首飛。2018年,準備AG600大型水陸兩用飛機水上首飛,完成新舟700飛機的設計發圖並開始大部件製造,完成ARJ21批產飛機的生產交付任務,積極配合完成C919試驗試飛,積極參與CR929寬體客機研製招標。
  • 直-20研製迎來曙光 中國在直升機研究上獲得重大突破
    在中國戰機的「20家族」殲-20和運-20都已經公開亮相了,而唯獨直-20沒有,這說明直-20對於我國的重要性,還說明了直-20研發的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直-20首次曝光的時候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版的S-70「黑鷹」直升機,的確從外形上來看,直-20簡直就是黑鷹的翻版,而且這兩款直升機都是10噸級的通用知道哼唧。對於我們陸軍來說,如果能夠擁有在高原上來去自如的運輸直升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1984年中國向美國購買了24架S-70「黑鷹」民用版直升機。
  • 一文讀懂 中國C919大飛機,它能戰勝波音空客嗎?
    1、中國何時確定商用大飛機項目2003年,著名科學家王大衍上書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懇切建議中國要有自己的大飛機。2006年,官方透露「研製大飛機項目寫進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綱要》」。
  • 運20總師稱中國將研新一代超大運輸機:想用就有
    想用就有!——運20總師唐長紅院士》的文章,文章中運20飛機總設計師唐長紅稱,「運20的研製成功,這僅僅是我們向大飛機邁進的第一步,或者說是我們的一個新起點。我們有信心為國家研製更多更大的飛機。這不單單是一種情懷,一種期待,更是滿足國家未來戰略需求的需要。」
  • 還敢對C919卡脖子?長江1000A渦扇將裝機試飛,讓美國人失望了
    C919是中國首款自主研製的現代意義上的大飛機,該機從立項、下線、首飛,再到現在進入高強度試飛,被關注最多的尖銳性問題是有關C919的發動機。據悉,長江1000A在2017年完成首部驗證機的裝配,並在當時就達到了100%的轉速,證明核心機研製非常順利,而核心機的研製成功被認為是航發研製成功的關鍵,佔比高達80%。到2018年5月,長江1000A開始進行整機點火運轉,在經過2年多時間的試驗機試驗後,即將迎來原型機的研製。
  • 運20總師稱正研製新一代超大運輸機:比運20大很多
    在此情況下,我們開始研製國產運20大型運輸機。經過我航空工業廣大從業人員的齊心努力,運20終於在2016年7月6日正式進入空軍服役。要知道,在運-20出現之前,伊爾-76和C-17是世界上僅有的、成規模存在的200噸級運輸機。這一級別運輸機大小合適,成本可控,基本上能夠滿足各類軍事裝備的運輸需求。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獲得首批伊爾-76,對這一級別飛機的實用性早有體會。
  • 國產大飛機捷報頻傳!運-20新姿態將亮相,會遊泳的飛機再多4架
    進入新年後,我國各方面建設成果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海軍數艘艦艇服役、雙航母接連出海試航、遼寧艦完成升級回歸青島;陸軍火箭軍中東風26的發射過程被公開,剛開通的名為「東風快遞」的火箭軍官方微博更是圈粉無數;海陸都說到了,空軍自然也不例外,最為人們熟知的殲20多次出動,讓人們看到了我國隱身戰機的戰備狀態
  • 從運10到C919,中國大飛機經歷了多少磨難?
    1971年林彪墜機後,10號任務和12號任務相繼擱淺,與708工程三者合一,在全國大協作的模式下開始了國產大飛機的研發。期間,英國曾向中國兜售客機,國內也有人呼籲引進英國客機和技術進行仿製,但因中國自主研發運10而被回絕(周恩來同志批示:同意不買這種專利,我們進口飛機品種已夠多了)。
  • 中國研製大飛機歷經「一波三折」歷經30多年
    新華社上海5月11日電(記者高路)在我國大型客機項目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大會上,董事長張慶偉說,讓大飛機飛上藍天,是國家的意志和民族的夢想。但由於種種因素,我國大型客機研製經歷了一個十分坎坷和艱難的歷程。
  • 中俄聯合,我國航空迎來裡程碑,研發比運20還大飛機
    在航空工業方面,中國一直存在著較大的弱點,畢竟中國的發動機水平相當落後,加上受到西方的制裁,將很難滿足大飛機的動力需要。不過在繼C919和運20之後,中國還是研究出了體型更大的飛機,堪稱是中國航空的又一裡程碑之作,這就是CR929客機。
  • 美國禁止發動機出口,C919客機被卡脖子,重蹈運10的覆轍?
    路透社2月16日報導稱:美國政府考慮禁止LEAP- 1C大涵道渦扇發動機出口,報導內容指出此舉意在封殺C919客機,讓C919客機沒有發動機可用。這極有可能意味著C919客機被卡脖子,甚至C919大飛機的生命將走向終結,更有甚者稱:C919客機將重蹈運10的覆轍。
  • 運20總師:造更大運輸機要看國家需求 我們有信心
    【環球軍事/航空報導 記者 範辰言】5月7日,被稱為中國「西雅圖」的國產大飛機搖籃陝西閻良舉行了《2018中國大中型軍民用飛機發展高峰會》,在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進行了主題演講,並在會後接受了環球軍事記者的採訪
  • 中國造大飛機決策始末:「運十」飛機曾創造突破
    早在30多年前,毛主席和周總理就對發展我們自己的大飛機製造業有所考慮。『運十』就是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架大型民用噴氣式客機。」王超平介紹道。  「運十」項目於1970年8月啟動(又稱「708工程」),由中央直接指揮協調,各部委、軍隊及全國21個省市的262個單位參與研製,1978年完成飛機設計,1980年9月26日首飛上天。此後,又進行了各種科研試飛。
  • 媒體:從「運十」到C919 國產大飛機再度騰飛
    據介紹,從1970年立項研製「運十」開始,到2007年決定實行航空工業體制改革,立項研製C919,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經歷了一段艱難坎坷的發展歷程。1970年,中央批准「運十」項目,將其納入國家計劃。據統計,當時全國共有21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家工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參加了運十飛機的研製,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要求之高,為新中國歷史所罕見。
  • C919發動機被卡脖子,美國威脅令人捏把汗,中方早有預案準備
    C919作為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種先進幹線客機,前不久剛剛獲得首個型號檢查核准書,並計劃在2021年底獲得民航局型號合格證,開始量產交付,投入商業運營。至此,2008年開始研製的C919項目終於進入最後研發階段,萬裡長徵即將勝利。
  • 大飛機研製:中國領先日本一步
    原標題:大飛機研製:中國領先日本一步   11月11日,就在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大型客機C919正式下線之後9天,日本首款自行研製的噴氣式支線客機MRJ在名古屋首飛成功。短短10天之內,東亞兩個主要國家,分別展示了自己在「大飛機」道路上的新成就。
  • 當年美國用MD-82擠掉運10,如今這樣對C919,航發依舊被卡脖子
    國產運20作為國產三種大飛機之一,和C919以及鯤鵬AG600並稱為國產大飛機三劍客。當然,在定位上運20是軍用平臺,C919負責民用,而AG600則是特種機。不過老軍迷都知道,這一刻實際晚來了40年,因為1980年9月,運-10二號機就已經試飛成功了。
  • 運20總設計師:飛機交付是第一步 要靈活使用還有一個過程
    【兩會面對面】全國政協委員唐長紅:運20交付只是第一步 要靈活使用還有一個過程  2016年7月,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正式列裝空軍航空兵部隊,五年實現首飛、八年完成交付,運20的研製歷程創造了中國製造的中國速度。但唐長紅透露,目前運20的研製並沒有結束,仍有很多工作要做,還要完成很多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