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從「運十」到C919 國產大飛機再度騰飛

2020-12-16 搜狐網

  新快報訊 記者馮豔丹報導 據中國商飛公司介紹,C919總裝下線之後,項目在系統集成試驗、靜力試驗、機上試驗、試飛準備等幾條主線穩步推進。為準備首飛,C919已完成118個試驗項目,經歷了包括低滑、中滑、高滑在內的21次滑行試驗,並於2017年3月通過專家技術評審,4月通過放飛評審。

  C919大型客機,基本型混合級布局為158座,全經濟級布局為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標準航程型設計航程為2200海裡(4075公裡),增大航程型設計航程為3000海裡(5555公裡),可滿足航空公司對不同航線的運營需求。

  據介紹,從1970年立項研製「運十」開始,到2007年決定實行航空工業體制改革,立項研製C919,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經歷了一段艱難坎坷的發展歷程。1970年,中央批准「運十」項目,將其納入國家計劃。據統計,當時全國共有21個省、市、自治區300多家工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參加了運十飛機的研製,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要求之高,為新中國歷史所罕見。上海飛機製造廠為研製運十飛機的主機廠,1976年,第一架運十飛機出廠,1980年9月26日,運十飛機首飛成功,從立項到首飛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之後,運十飛機又飛至廣州、昆明,並以最大起飛重量110噸從上海飛往烏魯木齊,驗證了運十飛機巡航性能良好,所有系統工作正常,實用航程完全可以達到8000公裡。「運十」基本設計在當時與波音、空客相差僅僅幾年的水平,但由於經費原因,研製工作難以繼續,「運十」的研製前後歷時14年,在當時中國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下創造出了一個奇蹟。但不幸的是,最終卻以一代航空人的遺憾嘆息告終。最終,中國大型客機選擇了走與美國道格拉斯公司合作的發展道路,沒有堅持走自主研發,後來也導致中國民航大客機的發展跟波音、空客等的差距逐漸拉大。

  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實力逐漸增強,2001年4月,以「兩彈一星」元勳、兩院院士王大珩為代表的20多位院士向中央建言,希望國家重視對大型飛機的研製,提出中國要有自己的大飛機。2003年6月,國家正式啟動「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編制,同年11月陸續成立了由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大專項論證組,「大飛機專項」是第一個也是論證最為艱苦的一個「重大專項」,後來終於認證通過,2007年,大型客機項目正式立項。自2007年到2017年,經過9年的艱難探索,C919飛機首架機終於迎來首飛了!這是中國民航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news.sohu.com false 金羊網-新快報 http://epaper.xkb.com.cn/view/1073769 report 1175 新快報訊記者馮豔丹報導據中國商飛公司介紹,C919總裝下線之後,項目在系統集成試驗、靜力試驗、機上試驗、試飛準備等幾條主線穩步推進。為準備首飛,C919已完成1

相關焦點

  • 最先進大飛機波音與國產大飛機C919有無差距?結果出乎意料
    資料圖國產大飛機c919下線,媒體民眾都熱血沸騰。c919無疑是中國民族工業復興的圖騰。但冷靜頭腦後,C919雖說是中國航空跨越發展的重要一步,但我們和世界一流客運飛機製造商依然差距十分巨大,中國依然是這個領域的追趕者。c919被國內稱為大飛機。其實對比國際同類產品水分比較大。C919最大載客量190座,對應其後兩位數字19。c919最大起飛總重72.5噸,最大直線航程4075公裡。c919是標準的中短程幹線客機。
  • 從運十下馬到C919首飛成功
    1969-1970年,毛澤東主席兩次視察上海時指出「上海工業基礎好,上海應當造飛機。」1970年8月,集中力量專門研製國產大型客機的708計劃正式確定。運十的總工程師是馬鳳山,他的團隊對原轟6進行了果斷的技術創新,提出了新設計方案,向國產飛機發起技術總攻關。
  • 從"運十"下馬到國產大飛機產業初露端倪:回顧C919創新發展歷程
    大飛機寫進十九大報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廣大幹部職工倍感自豪,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為指引,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把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勞模學習、向工匠學習,堅持「精湛設計、精細製造、精誠服務、精益求精」,努力打造出國際一流的大飛機品牌。
  • 國產的C919大飛機,和波音飛機相比差距有多大?
    波音和空客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幾乎壟斷了幹線客機市場,早些年由於我國的工業實力薄弱,沒有能力製造大飛機,加上從俄羅斯進口的飛機故障率高,噪音大,油耗大等一系列問題拿不到訂單逐漸退出了國際舞臺,波音和空客也實現了一家獨大。
  • 值此我國民用大型客機C919試飛成功之際, 回望運十研發歷史
    2017年5月5日,我國首架國產民用大型客機C919開啟了它的首次藍天之旅,這標誌著我國民用航空領域的一次重大跨越。在這個值得慶賀的日子裡,讓我們再度回望「運十」的研發歷史:當年,中國「運十」飛機研製工程經毛主席決策,於1970年8月上馬,又稱「708工程」。
  • 從運十到C919 中國距離大飛機之夢再進一步
    5月5日,承載著中國大飛機夢想的C919型噴氣式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首飛,從二十年前下馬的「運-10」項目,到首架投入運營的支線客機ARJ21,再到如今首次飛上藍天的國產大飛機C919,中國的大飛機研製走過了怎樣的道路?。「現在我宣布,C919大型客機首飛圓滿成功!
  • 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揭秘國產大飛機項目歷程(圖)
    圖片說明:運十空中飛行中    央視《面對面》4月23日播出「程不時:揭秘中國大飛機」,以下是節目內容    一架充滿非議的國產大飛機     程不時:因為中國人都在講這是仿製波音飛機。     是什麼折斷了運十的翅膀?又是誰點燃中國人的大飛機夢想?大飛機對今天的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     《面對面》王志獨家專訪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程不時,揭開中國大飛機的前世今生。
  • 從運10到C919,中國大飛機經歷了多少磨難?
    1971年林彪墜機後,10號任務和12號任務相繼擱淺,與708工程三者合一,在全國大協作的模式下開始了國產大飛機的研發。期間,英國曾向中國兜售客機,國內也有人呼籲引進英國客機和技術進行仿製,但因中國自主研發運10而被回絕(周恩來同志批示:同意不買這種專利,我們進口飛機品種已夠多了)。
  • C919真是大飛機嗎?空殼子代表智慧財產權?
    C919一直被中國媒體冠之以「大飛機」的頭銜,以至於很多人對它產生誤會,經常會有人問,C919和波音747哪個大?按照民用航空的分類,C919 其實是一架「中型中短程雙發窄體幹線民用運輸機」。而從嚴格意義上講,一般雙通道、載客300人左右的飛機才被稱為「大型客機」。
  • 國產大飛機C919來了:看它將如何與波音空客共享藍天
    剛看完國產航母下水,又看國產大飛機首飛,眼睛好忙,心情好爽。看懂我們的大飛機2017年5月5日,立夏這一天,我們期盼已久的國產大飛機C919終於在浦東機場翱翔天際。這個國產大飛機看起來並不是純粹國產嘛?其實這很正常,在百分百完全智慧財產權之前,我們還要通過技術合作和技術借鑑來完成一個從0到1的平臺實踐,保障大飛機的(乘客)高度安全性。而且使用這些國外技術有個實用的好處,就是可以順利地很快拿到國際民航組織的適航證,讓C919可以早日飛行在國際民航幹線上。C919不是一款內銷機型,它推出的目的是走向國際市場,與波音和空客等公司分一杯羹。
  • 國產大飛機迎來春天,訂單總量超過800架,專家:悶聲發大財
    我國自產的大飛機迎來春天,目前收貨訂單總量超過800架,就連不少專家都忍不住讚嘆道,這就是悶聲發大財,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航空領域後續的發展將會逐漸在世界展露頭角。 雖說目前飛機還沒有交付,但是c919的試飛工作非常順利,而且從去年就已經開始,等到全部結束之後就可以進行批量生產,交付給這些航空公司,那了到時候,我們的國產大飛機將會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 繼C919和運20之後,又一國產大飛機在西北交付,波音頭疼不已
    圖為新舟700支線客機CG圖日前,繼C919和運20之後,中國又一國產大飛機在西北正式交付,對此美國波音頭疼不已:這明顯是衝著我來的,究竟是什麼飛機,竟讓美國航空巨頭著急?有專家透露:這架讓波音頭疼的正是中國新舟-700支線客機的靜力試驗機,目前這款飛機的靜力測試已經在中國西北舉行,離成功交付已經不遠,支線客機在國際市場上有著很大的需求,因此這架新舟-700的意義不亞於C919運20。
  • 韓國有三星等世界級企業,為何造不出C919級別的大飛機?
    而對於我國來說則不一樣,我國擁有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之一,所以c919造出來之後,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做支撐,這也是我國制製造大飛機的重要基礎。第二、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製造大飛機看起來很簡單,很多人都說對韓國來說大飛機所有的技術和零部件他們都可以通過進口,而且他們從歐美一些國家進口也沒有太多的限制,所以他們完全可以把這些核心零部件買過來,然後進行組裝。
  • 國產C919大飛機與波音差距在哪?
    大飛機的研製和建造並不容易,究竟有多難?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楚,但我們可以從新聞報導中探知一二——「我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掌握研發製造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這是很多媒體都套用過的說辭,話說的再具體一點兒,目前世界大型民用飛機市場只被兩家公司壟斷經營,分別是空客(Airbus)和波音(Boeing)。
  • 從"運十"下馬到國產大飛機產業初露端倪:回顧C919創新發展歷程(2)
    其中,大飛機專項是第一個,也是被專家反覆論證的重大專項。論證之初,各方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的問題展開,即中國要不要做大飛機?能不能做?怎麼做?為此,專家組先後赴上海、西安等地考察,經過近八個月的論證,最終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報告。在這份報告的推動下,大飛機立項漸趨明朗。
  • 大型飛機運十:國人永遠的痛
    當看到「波音」、「空客」在我們的領空滿天飛舞時,我們切不要忘記,在這架飛機身上,記載了中國航空工業曾經一度輝煌的過去,也反襯著航空工業今日的消沉。80年代初,圍繞運十的試飛成功,新聞媒體曾作過許多報導,但到了現在,除了業內人士,運十幾乎完全被遺忘了。
  • 從運十到C919 中國商飛:走開放條件下自主研發之路
    夙願得償:從運十到ARJ21再到C919  1980年9月26日上午,上海北郊大場機場,一架飾有五星紅旗和「Y-10」航徽的飛機,在空中飛行了20多分鐘後,安全降落。這是運十的首次藍天亮相。  回憶起三十八年前運十首飛成功的時刻,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諮詢委員會委員、ARJ21飛機原總設計師吳興世印象深刻。
  • 報告披露運十下馬原因 復飛是開發大飛機捷徑
    中國曾擁有自己的大飛機與波音、空客鼎足而立但擱置20餘年 中國與航空強國差距拉大(圖)  運十擱淺《報告》披露下馬原因  今年重啟大飛機計劃由國務院主抓  運十的副總設計師程不時稱:運十復飛是開發大飛機捷徑  早在2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有了「大飛機」項目——1980年成功試飛的運十,是迄今為止起飛重量最大、飛得最遠、最快、最高的國產客運飛機。
  • 專家解密運十結構 稱中國大飛機可借鑑運十基礎
    1980年運十面世六年後淡出公眾視野 今年再啟大飛機立項  專家稱大飛機可借運十走捷徑  今年年初,中國建造大飛機的立項再次被啟動。原中國航空研究院的副院長胡溪濤認為:"國家太需要大飛機了,國家航空工業需要,交通運輸需要,軍隊需要……"他透露:"我們航空工業已經具備了條件,因為中國幹過大飛機了。"  1980年,中國自主生產的大型飛機運十面世,在國外引起強烈反響。當時有媒體稱,運十飛機研製成功,使中國民航工業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縮短了15年。
  • 「運十」到ARJ21 中國大型飛機之路曲折漫長
    一條和大飛機公司將面世同樣令航空界關注的話題是:我國首架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支線飛機ARJ21也進入了交付前的最後階段。仿佛一對同胞兄弟,人們相信「哥哥」ARJ21的誕生經歷必會成為「弟弟」大飛機可以期待的未來。而它們的誕生地上海也因此成了各界目光匯聚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