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性羅氏沼蝦是一項『綠色』技術

2020-12-14 水產養殖網

全雄性羅氏沼蝦是一項『綠色』技術

2013-05-08 17: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        瀏覽量: 6662 次 我要評論

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生命科學及國立生物科技研究所Amir&nbspSagi教授



  人物簡介
  Amir&nbspSagi,1956年5月出生,1985~1989年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化學系讀博士並取得學位。現任以色列內蓋夫本-古裡安大學教授,以色列農業部水產養殖首席科學家指導委員會成員,1998~1999年曾任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生物學系客座副教授。
  主要從事無脊椎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對象有羅氏沼蝦、紅爪澳洲小龍蝦、紅螯螯蝦、南美白對蝦和各種觀賞蝦,在甲殼動物性腺成熟、卵黃脂蛋白的合成,調節生長相關基因的表達及蛋白質合成、性別可塑性—雄激素分泌在甲殼類動物雌雄性別分化的調節作用等方面研究有突出成就。
  
  「我們在改變羅氏沼蝦性別時,不用任何化學品,也不用荷爾蒙,就是在蝦還處於幼體的時候,我們就引導它向雄性的方向轉變。」Amir&nbspSagi教授向《海洋與漁業》記者講述了由他領銜的科研團隊研發的全雄性羅氏沼蝦新技術。
  《海洋與漁業》:單性魚類養殖嘗試比較成功的有羅非魚、鯽魚(通過三倍體育苗實現)等,但是甲殼性動物卻比較少,特別是蝦類幾乎少有人提起。請您介紹一下你們掌握的這項單性羅氏沼蝦技術。
  Amir&nbspSagi:羅氏沼蝦的性別,完全可以通過顯微外科手術,控制早期雄性蝦苗的雄性激素得到轉變。雖然雄性激素的控制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前,但通過生物技術產生新一代的全雄性蝦苗,卻是近幾年的新發明,它包括了用顯微外科手術從早期的蝦苗身上移走雄性激素。雄性激素的移走令性別產生了轉變。我們發現,性別轉換後的蝦(新母蝦)可以跟正常的公蝦交配,並產生全雄性的下一代。全雄一代的蝦在尺寸規格上增產了:母蝦重量只能在26~45克,而全雄蝦在100~120克左右。這種轉移手術的成功,產生了完全的性別功能的轉換,使得公蝦變成新母蝦(表型為雌蝦但帶雄性基因)並有雌性的性腺。由於雄性的羅氏沼蝦帶兩個相同的同源染色體(ZZ),跟其它有所研究的龍蝦和蝦類一樣,轉性後的公蝦,能產出100%為雄性的後代。
  
  《海洋與漁業》:雄性率可以達到100%嗎?
  Amir&nbspSagi:是100%,因為生產出來的後代身上沒有雌性染色體,使用的是正常的雄性親本,並沒有其他不一樣。
  那麼這個怎麼來的呢?一般情況下,雌性羅氏沼蝦身上的性別染色體是WZ,雄蝦的染色體是ZZ,他們性腺成熟交配產生的後代50%是雄性的,50%是雌性的,這是自然規律。在由幼體轉向蝦苗時,我們就引導雄性幼體向母蝦生長,我們叫它新母蝦,它的染色體還是ZZ,但是它卻具有了母蝦的繁殖能力,等這些蝦苗長大到性腺成熟時,讓他們與普通的雄性親本交配,因為雌雄親本身上的性別染色體都是ZZ,所以生產出來的後代100%都是雄性的。
  
  《海洋與漁業》:這些新母蝦最佳繁育期是多少年?
  Amir&nbspSagi:一般是2~3年,一年生產3次,越南會多一點,有些苗場一年可以生產5次,主要是看當地氣候和環境,我們的目標是新母蝦每尾能生產蝦苗3萬尾/年。使用時間太長了,親本種質會退化,因此該淘汰時必須要淘汰。
  
  《海洋與漁業》:這項技術研發經歷了多長時間?
  Amir&nbspSagi:我最早是在1986年開始就有這個設想。當時,在分揀養殖蝦時,發現雄性的明顯比雌性的要大,就有了一個念頭:養殖雄性的羅氏沼蝦比雌性的個頭要大,如果有全雄性的蝦苗,養殖的產量和效益都會相應提高。於是,我和我的科研團隊就從雌雄蝦身上帶有的染色體入手開展研究。那時候是用手術切割的方法,把雄蝦變成雌性。做手術是一個舊的方法,現在轉性已不用做手術了。我們研究發現,動物都有一個沒有定性的階段,那時會有一個轉折點,這個時候通過一些自然的物質(蝦本身上有的),把雄蝦引導轉變雌蝦。
  這項技術包括對羅氏沼蝦BGU的這個生長速度快速品種的基因沉寂應用。通過使用分子性別記號,鎖定性別為雄性的公蝦,在雄性基因暫時被沉寂之後轉變成一隻新母蝦。這隻新母蝦繼續生長,並生產全雄性的蝦苗。這個技術並不使用到荷爾蒙藥或化學物質,是非轉基因的蝦(一項非轉基因技術)。因為它並不涉及到對生物體的基因改造,因此,它繞開了對轉基因產品的管理管道,是單性生物技術的一個福音。由於基因是暫時性被沉寂了,也不會遺傳到下一代。的確,這個成就可以廣泛地應用到水產生產。例如,它可以在某些方面成為長久的解決方法,對一些有害的物種,我們可以使得這種物種只生產單性的後代如只產生全雄性或全雌性的單性種苗達阻礙物種繁殖。
  從1986年開始研發,到2004年技術基本成熟,經歷了18年。生物學重大項目研究一般耗時比較長,每次完成實驗,還需要試養,再根據養殖結果改進優良性狀。單是驗證一次試驗結果至少都要9至10個月。只有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反覆研究論證,才得到了如今優良性狀穩定的全雄性羅氏蝦。2008年,蒂朗集團投資了這個項目,才逐步把這個項目推向商業化養殖。
  
  《海洋與漁業》:你們在公開資料裡說這項轉性技術非轉基因技術,您可以解釋一下該技術與轉基因技術的不同嗎?
  Amir&nbspSagi:這個技術沒有使用荷爾蒙,沒有使用化學品,也沒有做任何的基因改造,我們做的是在這個蝦還沒定性別的階段,把公蝦轉變成母蝦。那是很短暫的時期,我們抓住了那個節點,不用做基因改造,就可以轉變成雌性,而且它不會再轉變回雄性。這是一項&nbsp「綠色」技術。



  本文由《海洋與漁業》雜誌社授權中國水產養殖網轉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授權,擅自轉載此文引起的法律糾紛,責任自負。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羅氏沼蝦養殖技術講解
    羅氏沼蝦的養殖技術羅氏沼蝦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蝦之一,又稱馬來西亞大蝦,是一種生長迅速、食性 廣、營養價值高的經濟蝦類。羅氏沼蝦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東南亞各國的淡 水和鹹淡水區域的湖泊、河流中。
  • 羅氏沼蝦池塘高效養殖關鍵技術
    羅氏沼蝦池塘高效養殖關鍵技術宋文常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馬來西亞大蝦、白腳蝦、金錢蝦、萬氏對蝦等,原產於東南亞,後被移養到亞洲、美洲、歐洲等地,被稱為「淡水蝦王」,是世界上養殖量最高的三大蝦種之一 。
  • 羅氏沼蝦的營養價值-羅氏沼蝦的做法
    自本世紀60年代開始人工養殖羅氏沼蝦以來,發展迅速,現東南亞國家和其他一些地區養殖此蝦比較普遍。羅氏沼蝦的營養價值-羅氏沼蝦的做法食用羅氏沼蝦的注意事項羅氏沼蝦又名馬來西亞大蝦、淡水長臂大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原產東南亞。它具有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份好,以及養殖周期短等優點。
  • 羅氏沼蝦,科學養殖法,科學才是增產的關鍵
    羅氏沼蝦是世界上養殖量最高的三種蝦之一,在我國羅氏沼蝦的養殖地點一般都在江南地區,這時因為羅氏沼蝦是一種熱帶生物,只有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才能旺盛生長,如果溫度達不到它們的生長要求就會生長遲緩,甚至可能讓羅氏沼蝦大片死亡,而我過的北方地區就達不到養殖溫度條件,也不是說達不到而是能達到的季節時間太短,導致羅氏沼蝦還沒有長大就必須賣出,效率非常的低下,所以養殖一種生物時必須按照它們的生長條件來選擇合適的地理位置
  • 池塘羅氏沼蝦、中華鱉和鰱鱅魚的混養技術
    池塘羅氏沼蝦、中華鱉和鰱鱅魚的混養技術葛玲瑞等羅氏沼蝦、中華鱉和鰱鱅魚的混養模式,是基於池塘綜合利用和生態養殖進行的養殖模式改進,是從傳統的單品種養殖轉變為多品種生態互補的養殖方式。該模式不僅能夠有效改善羅氏沼蝦的池塘養殖環境,減少病害發生和藥品投入,又能提高單位產出,增加養殖戶經濟效益。基於此,簡要介紹蝦鱉魚混養生態養殖技術。
  • 羅氏沼蝦滴星病症狀及防治措施
    羅氏沼蝦是一種生長速度快,食譜廣,營養豐富的經濟蝦類,體型大,最大可40釐米,重600克,原產東南亞一帶。  羅氏沼蝦因其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而深受養殖戶歡迎,江蘇高郵市目前擁有羅氏沼蝦養殖面積15萬畝,羅氏沼蝦養殖業已成為高郵市漁業生產中的大產業,高郵市也成為全國羅氏沼蝦成蝦最大的輸出基地之一。但自2012年以來,揚州高郵地區相繼爆發了羅氏沼蝦的「滴星病」,且以浙江淡水種系列最為嚴重,使養殖戶蒙受重大損失,滴星也成為羅氏沼蝦養殖過程中最為棘手的病症。
  • 養蝦的你需要懂的這些關鍵羅氏沼蝦養殖技術
    羅氏沼蝦又名馬來西亞大蝦,原產於東南亞地區,屬熱帶養殖品種 具有食性廣雜 堯 生長快 堯 肉質好 堯 易養殖等特點;在此小編分享幾點關於羅氏沼蝦的養殖技術;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1.羅氏沼蝦的習性羅氏沼蝦從幼蝦到成蝦階段生活在淡水中性成熟的親蝦在淡水中交配,抱卵在鹹水中排苗,幼體在鹹水中發育;羅氏沼蝦對水中溶氧含量要求較高,不耐肥水,一般要求溶氧量在 5 mg/L 以上,
  • 養殖羅氏沼蝦變成「鐵殼蝦」怎麼辦
    今年羅氏沼蝦怎麼養?筆者對該症狀的防控進行了初步的探討,現將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症狀  羅氏沼蝦「生長緩慢」在大棚培育期間未發生明顯的症狀,而5月上中旬養殖近一個月,相繼出現羅氏沼蝦「生長緩慢」症狀,表現為羅氏沼蝦5公分以後蛻殼間隔時間延長,生長明顯變慢,很多塘口雌蝦5公分、雄蝦6公分就性成熟,蝦殼變硬,雌蝦抱卵、雄蝦長出「大而長」的藍色大爪,一般情況下攝食量有所下降,但也會出現「不少吃而不長大」的現象,嚴重影響養殖的產量與效益。
  • 大棚養殖羅氏沼蝦技術,注意蝦苗培育時間,平衡放養密度
    3、培育蝦苗不管是養殖兩季羅氏沼蝦還是先養羅氏沼蝦再養青蝦,都需要提前準備好塑料大棚。如果是養殖兩季羅氏沼蝦,我會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時候,引進蝦苗進行培育,讓蝦苗在4月的中下旬規格的時候可以達到三釐米,這樣就可以讓第一季羅氏沼蝦正常放養。
  • 2020年浙江省漁業主推技術 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混養輪養技術
    出處:浙江漁業信息        瀏覽量: 15901 次 我要評論 1、技術名稱: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混養輪養技術2、技術概述:南美白對蝦和羅氏沼蝦均為我省主要養殖蝦類
  • SPF羅氏沼蝦親蝦或已突破「鐵蝦」難題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淡水所」)副所長楊國梁說,今年淡水所羅氏沼蝦遺傳育種中心的「南太湖2號」SPF親蝦繁育的蝦苗已經投放市場,羅氏沼蝦「鐵蝦」難題在產業中能否攻克,只待羅氏沼蝦成蝦收穫的第一次拖網來驗證。
  • 繼白蝦、虎蝦後,亞洲淡水蝦養殖新星——羅氏沼蝦
    羅氏沼蝦養殖的第一個重大突破是在1961年,此前在淡水中很難存活大河蝦(羅氏沼蝦)是大多數水產養殖者所熟知的。但是大多數世界性海鮮消費者對此知之甚少。它是沼蝦,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居住在除歐洲和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的眾多河流、池塘、湖泊和溪流中。
  • 羅氏沼蝦,一種無法讓人拒絕的「椒鹽大蝦」
    這種蝦它就是羅氏沼蝦,也叫白腳蝦,馬來西亞大蝦,金錢蝦,萬氏對蝦等等。很多人一定感到有些陌生,其實和小龍蝦一樣,羅氏沼蝦也是屬於眾多淡水蝦種的一員,但是相比我們常吃的很多淡水蝦來說,羅氏沼蝦的個頭更加的大上一些,幾乎是目前最大的一種淡水蝦,一般可以長到20釐米,半斤重左右,最大可以長到40釐米,一斤多重。
  • 農業局局長李國俊到我場指導羅氏沼蝦養殖
    為做好育苗基地二次利用,推廣多種立體開發種植、養殖業,7月11日,建三江管理局農業局局長李國俊來到我場,對新引進的羅氏沼蝦品種繁育、養殖進行技術指導。在農場集中浸種催芽基地,原本閒置的浸種催芽箱被重新利用,江蘇省一家羅氏沼蝦養殖公司的技術人員正在調試箱內溫度和水的鹽度,新投放的蝦苗健康活躍,表現良好。李國俊指出,羅氏沼蝦養殖在建三江管理局乃至墾區都是首次,成功關鍵取決於苗種質量,農場的浸種催芽基地能夠提供充足的溫度和氧氣,相信經過技術人員的精心培養,羅氏沼蝦回去的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龍虯鎮羅氏沼蝦全面捕撈上市
    記者在龍虯鎮走訪時了解到,自6月10號進入羅氏沼蝦捕撈期以來,全鎮已有70%的養殖戶成功捕撈第一網,上市羅氏沼蝦近800噸。 在龍虯鎮的羅氏沼蝦產業園內,記者看到前來送貨的蝦農劉國武,他告訴記者,今年他承包了48畝蝦塘,今天送來的羅氏沼蝦已經是今年的第二網了,大概有8000斤,加上第一次拉的6400
  • 「就業創業在荊州」章逃平:「羅氏沼蝦」第一人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彭軍韓俊康齊楊柳)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回鄉創業,沙崗鎮劉湖村的章逃平就是其中一個,研究生畢業的他一直在外打工,有一份優厚的收入,但他卻回到家鄉,養起了羅氏沼蝦,成為江陵探索養殖「羅氏沼蝦」的第一人。
  • 湖北省安陸市洑水鎮:推廣羅氏沼蝦養殖 助力脫貧攻堅
    記者張成旭&nbsp明陽&nbsp&nbsp日前,湖北省安陸市洑水鎮召開產業扶貧項目—羅氏沼蝦產品推介會暨產業培訓會,在全鎮範圍內推廣羅氏沼蝦養殖在車站村農祥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羅氏沼蝦養殖基地,與會人員了解了羅氏沼蝦養殖技術要領、注意事項、養殖成本及市場前景等,並觀摩了捕撈現場。
  • 江蘇高郵逾千畝羅氏沼蝦開捕 生態養殖「錢」景好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7月28日電 (記者 崔佳明)28日,江蘇高郵龍虯鎮逾千畝生態蝦開捕,此舉標誌著羅氏沼蝦生態養殖在高郵已初見成效。華南師範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利教授稱,通過生態養殖技術實施,水體中的「藍藻」治理得到有效控制,全程未發生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減排氮磷50%以上。
  • 自然筆記 | 淡水蝦王——羅氏沼蝦
    原來是羅氏沼蝦啊!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馬來西亞大蝦、淡水長臂大蝦,是一種大型淡水蝦,原產於東南亞。它具有生長快、食性廣、肉質營養成份好,以及養殖周期短等優點。體肥大,青褐色。
  • 羅氏沼蝦生態養殖 「肥水不流外人田」
    海寧市駿傑水產養殖場負責人殳駿傑指了指在食臺上跳躍的蝦苗說,「按照傳統沼蝦養殖模式,受溫度影響,起碼要到四五月份才能放苗,現在3月份就能放了,這全都得益於羅氏沼蝦生態高效養殖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據悉,近年來,市水產技術服務站組織實施《羅氏沼蝦生態高效養殖技術及全程化服務模式的推廣與應用》項目,與浙江大學以及海寧市駿傑水產養殖場(海昌鑫旺水產服務部)合作,組成 「三位一體」,通過「產學研推」相結合的方式,集成示範和總結推廣羅氏沼蝦生態高效養殖技術模式。在近日公布的2018年度嘉興市農業豐收獎獲獎名單中,該項目榮獲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