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偉人毛主席濃濃湖南口音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中迴蕩……
7月18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團走進通渭縣榜羅鎮會議紀念館,感受中央紅軍一路長徵所播下的革命種子。
85年前,毛主席率領陝甘支隊到達通渭縣城,當晚,他在文廟街小學接見了第一縱隊第一先鋒連全體指戰員時,滿懷激情地朗誦了著名的詩篇《七律·長徵》。
榜羅鎮會議是一次彪炳史冊的會議,這是一次號召力極強的動員會。它徹底結束了紅軍長徵長期沒有落腳點而四處轉戰的局面,為紅軍長徵勝利完成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找到了理想的落腳點,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如今,人們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徵精神、激勵後人奮發圖強。
紀念館內,陳列著眾多珍貴的物件。紅二方面軍用過的牛皮公文包,戰士穿過的氈鞋,陝甘支隊戰士穿過的草鞋和用得變了形的水壺,鏽跡斑斑的子彈、飛機炸彈、手雷......400多件文物濃縮了一段段紅色記憶。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第一手資料。文物帶著我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看著這些躺在玻璃壁櫥裡面的紅色文物,仿佛能夠看到充滿硝煙的戰場,能夠看到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看著紅軍戰士們穿過的草鞋、用過的水壺,它們是如此的簡陋、質樸,讓我們更加感嘆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85年前,它們見證歷史,走過歷史的金戈鐵馬,烽火煙塵,如今,它們向來來往往的人們訴說著這篇土地無盡的故事。
「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長徵精神是永恆的,中華民族的崛起依靠的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依靠的是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接受如此震撼、如此深刻的紅色教育,觸及靈魂、淨化心靈。紅軍長徵路,留下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要有堅定的革命信念,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應該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
漫步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恍惚中猶如跨越時空,親歷那改變中國歷史的拐點,用心去體會中國共產黨沉甸甸的歷史與精神。
此刻,無需言語教誨,我們卻更能深深地體會那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正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永恆的信仰、前行的明燈。
文/黃金鏞 圖/馬長森 (蘭大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