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學子看長徵|榜羅鎮會議紀念館:一件件文物訴說崢嶸歲月的故事

2021-01-15 中國甘肅網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偉人毛主席濃濃湖南口音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中迴蕩……

  7月18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團走進通渭縣榜羅鎮會議紀念館,感受中央紅軍一路長徵所播下的革命種子。

  85年前,毛主席率領陝甘支隊到達通渭縣城,當晚,他在文廟街小學接見了第一縱隊第一先鋒連全體指戰員時,滿懷激情地朗誦了著名的詩篇《七律·長徵》。

  榜羅鎮會議是一次彪炳史冊的會議,這是一次號召力極強的動員會。它徹底結束了紅軍長徵長期沒有落腳點而四處轉戰的局面,為紅軍長徵勝利完成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找到了理想的落腳點,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如今,人們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長徵精神、激勵後人奮發圖強。

  紀念館內,陳列著眾多珍貴的物件。紅二方面軍用過的牛皮公文包,戰士穿過的氈鞋,陝甘支隊戰士穿過的草鞋和用得變了形的水壺,鏽跡斑斑的子彈、飛機炸彈、手雷......400多件文物濃縮了一段段紅色記憶。

  文物是歷史的見證者,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第一手資料。文物帶著我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看著這些躺在玻璃壁櫥裡面的紅色文物,仿佛能夠看到充滿硝煙的戰場,能夠看到一段段血與火、生與死的真實經歷。看著紅軍戰士們穿過的草鞋、用過的水壺,它們是如此的簡陋、質樸,讓我們更加感嘆如今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85年前,它們見證歷史,走過歷史的金戈鐵馬,烽火煙塵,如今,它們向來來往往的人們訴說著這篇土地無盡的故事。

  「長徵是宣言書,長徵是宣傳隊,長徵是播種機」。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長徵精神是永恆的,中華民族的崛起依靠的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依靠的是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接受如此震撼、如此深刻的紅色教育,觸及靈魂、淨化心靈。紅軍長徵路,留下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要有堅定的革命信念,艱苦奮鬥自力更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更應該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走好新的長徵路。

  漫步在榜羅鎮會議紀念館,恍惚中猶如跨越時空,親歷那改變中國歷史的拐點,用心去體會中國共產黨沉甸甸的歷史與精神。

  此刻,無需言語教誨,我們卻更能深深地體會那句「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正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永恆的信仰、前行的明燈。

  文/黃金鏞 圖/馬長森 (蘭大學子)

相關焦點

  • 【蘭州故事】《七律·長徵》:一首誕生在通渭的偉大詩篇
    榜羅鎮會議紀念館資料圖片為何《七律·長徵》會在通渭首次發表呢?  8月16日,在通渭採訪時,我們認識了在通渭縣政協工作的張虎平,他長期致力於紅色文化研究,曾參與編纂《通渭文史》《通渭歷史文化叢書》等文史書籍。今天,就讓我們聆聽他講述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榜羅鎮,一場會議,長徵確定最終目標  這是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至今說起來依舊令人心潮湧動。
  • 【講述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定西市通渭縣:讓「紅色+」文化旅遊帶動全縣經濟增長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蘭州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原創中國蘭州網8月21日訊(全媒體記者 魏寧)通渭縣榜羅鎮會議紀念館前空地上,一顆枝繁葉茂的老核桃樹下有個四四方方的打麥場,85年前一次改變紅軍長徵落腳點的會議就在核桃樹下召開。
  • 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色旅遊升溫 講好遵義故事
    一大早,遊客們在志願者的引導下,自覺戴口罩、掃健康碼、測體溫,有序排成長隊進入遵義會議紀念館參觀。紀念館內,大家拿著小紅旗,認真參觀了解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徵的故事,在接受濃厚的紅色文化薰陶的同時,歡度國慶佳節。
  • 講好延安故事,讓35000多件文物真正「活」起來
    為了讓遊客有更多收穫,延安革命紀念館以紅軍長徵落腳點、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新民主主義的模範試驗區、延安精神的發祥地、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以及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6個單元為順序,全方位展示中國共產黨在延安的光輝歷程。
  • VR帶你重走長徵路!全省唯一紅軍長徵主題紀念館在韶關開館
    10月22日上午,作為廣東省境內唯一以紅軍長徵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舉辦開館儀式,韶關市通過舉辦紀念館開館儀式及相關活動,宣傳韶關紅色歷史文化,塑造韶關作為廣東紅色教育重要基地、紅色旅遊目的地的城市形象。
  • 雪峰山自駕遊丨暢遊紅色景點,追憶崢嶸歲月
    這裡不僅是薈聚鮮氧的綠色生態城市,更是傳承革命精神的紅色文化沃土,通道轉兵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等眾多著名紅色景點在此莊嚴屹立,引領眾人重溫崢嶸歲月。 四天三夜的生態自駕之旅,不僅覽盡山川美景,更帶你暢遊紅色景點,追憶崢嶸歲月,感受紅色文化震撼人心的偉大力量!   芷江受降紀念坊
  • 凝聚起救亡圖存的磅礴力量——追記紅軍長徵大會師
    這是8月11日在將臺堡紅軍長徵會師紀念園拍攝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將臺堡會師紀念碑。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 攝7月27日,甘肅省迭部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主任唐玉玲拿著家庭合影追憶父親唐明軍。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8月16日,參觀者在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內觀看介紹陝北紅軍消息的報紙。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7月24日,人們在甘肅省通渭縣榜羅鎮的榜羅鎮會議紀念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這是8月12日無人機拍攝的六盤山紅軍長徵紀念館。
  •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永遠的紅色記憶
    「紅色勵志」主題旅遊線路勝利曙光旅遊線(東北線):蘭州—定西(通渭榜羅鎮革命遺址、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會寧(紅軍會寧會師舊址)—靜寧(界石鋪紅軍長徵紀念園)—六盤山—莊浪—涇川—慶陽(華池南梁革命紀念館、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延安魏巍豐碑旅遊線(南線):甘南迭部(俄界會議遺址、臘子口戰役遺址)—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
  • 「走遍甘肅」哈達鋪「長徵第一街」 永遠的紅色記憶
    ):甘南迭部(俄界會議遺址、臘子口戰役遺址)—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岷縣(岷州會議紀念館)—臨夏(康樂景古紅色政權革命紀念館)—蘭州鐵血精神旅遊線(西線):蘭州—古浪(古浪戰役遺址)—高臺(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鐵山精神紀念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金塔航天公園)—玉門油田(鐵人故裡)—敦煌(星星峽)星火燎原旅遊線
  • 遵義會議紀念館:集成創新 多方融合,「沉浸式體驗」開啟紅色旅遊新...
    行進其中,一個漫長偉大的故事環扣著整個紀念館,一扇扇鐫刻著歷史記憶的朱門被頻頻推開,鮮活的紅軍故事被反覆訴說……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一角遵義會議紀念館管理遵義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住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舊址、遵義會議陳列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等紀念建築。館內展示了大量文物、珍貴歷史圖片、文獻資料等,生動地再現了紅軍長徵的歷程。
  • 在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紅軍長徵紀念館參觀
    九月中旬,在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長徵紀念館參觀,參觀革命歷史文物,回憶紅軍長徵革命崢嶸歲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 馬爾康紅軍長徵紀念館,紅軍長徵精神的歷史見證
    隨著紀念館的建成,馬爾康紅軍長徵紀念館已經成為有名的成都紅色旅遊景點,迎接了眾多學員來參觀、瞻仰、學習。紅軍長徵紀念館位於馬爾康卓克基全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內,紀念館內裝面積為1547.7平方米,共分為六個展板(萬裡長徵、轉戰阿壩、北上驛站、英名永存、傳奇故事、邁向新長徵)、一個下沉式沙盤(紅色足跡)和一個放映室。
  • 《七律·長徵》的來龍去脈
    在瓦窯堡的新窯洞裡,他詩興大發,把一張(條)木凳拉到松木桌旁,從錫制文具盒裡取出硯臺,研好墨,用駝毫小楷筆蘸了一下墨汁,在一張宣紙上一氣呵成,寫就了《七律·長徵》詩。」  蕭永義在《毛澤東詩詞史話》中認為:1935年9月27日,毛澤東率陝甘支隊到達通渭縣榜羅鎮。在這裡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把黨中央和陝甘支隊落腳點放在陝北的決定。
  • 會理會議,紅軍長徵途中的又一次重要會議,知道的遊人卻寥寥無幾
    會理古城不僅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而且是紅軍長徵途中戰略方針確定的一次重要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中具有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其實在會理有兩個歷史事實值得我們去了解和紀念,一是紅軍巧渡金沙江,二是紅軍召開的會理會議。
  • 一件毛衣,一盞馬燈,一張舊字條背後的長徵故事
    1934年到1936年,一個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接連上演,這些故事,藏在一件毛衣、一盞馬燈、一根行軍棍、一床被單、一張舊字條和一份委任令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品中,一件微微泛黃的毛衣,見證了一段深厚的戰友情。初看,毛衣的樣式極為普通,但它的兩任主人——林伯渠與何叔衡,卻大名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