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一種海生魚類,肉質鮮美,春季在淺海活動,從前是漁村春宴上的主要海味。
既然它是海魚,為何叫河豚呢?因為我國南方江河裡也有。蘇東坡有一首題畫詩《春江晚景》,便以河豚做題材: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與河豚一起入畫的,有竹子、桃花、鴨、蔞蒿、蘆芽,這些都是江河岸上的動植物。江南風物數不勝數,他們偏偏以這種黑不溜秋、其貌不揚的魚作為詩畫的題材,可見他們對河豚的偏愛。河豚的分布較廣,但卻不是所有的江河裡都有。渤海灣畔的漁村蠶沙口,南臨渤海、西傍泝河,附近海域有沙蠶這種河豚喜食的生物,蠶沙口一帶海域河豚格外多。泝河入海口就在蠶沙口村西,可那裡卻沒有一條河豚。這是什麼原因呢?
蠶沙口有個天妃宮,世上天妃廟很多,不只是天妃的家鄉莆田有,也不只是中國的蠶沙口、天津、澳門等處有,而且日本、東南亞、歐美各國都有。百千座廟裡都塑有天妃娘娘的全身像,都分享祭祀。可是天妃到蠶沙口天妃宮享受香火,庇佑此方百姓的次數獨多。這又是為什麼?
原來,在蠶沙口南的海域中有座珊瑚礁,裡面居住著一群美人魚。蠶沙口西傍泝河,逆河北上幾十裡的研山腳下有個硃砂洞,洞中住著魚精紅姑娘。美人魚和紅姑娘都是天妃娘娘的朋友,她每次到這裡會朋友,都會順便到蠶沙口行宮享受祭祀。紅姑娘雖是魚精,卻從不害人虐物,整日在硃砂洞中修身養性,常常幾年不出洞。雖稱姑娘,卻有三百多歲,世上的一切她全都知曉。天妃娘娘神位雖高,但她宋初降生、宋太宗時才成神,對宋朝以前的事知之甚少,所以她常來硃砂洞聽紅姑娘講故事。日子久了,便成了關係最好的朋友。
這個紅姑娘除了修行,還收養了一大群美麗的小魚,視它們如親生兒女。這群小魚,紅紅的身體,金色的細鱗,扇鰭搖尾,悠然在紅姑娘身邊,就像是兒女依戀著自己的母親。有時天妃來硃砂洞,見這群小魚在紅姑娘面前像是感恩酬報樣往來倏然,做各種美妙的動作來慰藉她。天妃不禁對紅姑娘陡生羨慕,對她道:「這群美麗的小魚真可愛,你一定要好好餵養它們,保護它們。」
蠶沙口一帶的河豚到河裡遊玩和尋找食物,都要從河口入泝河,然後逆水到幾十裡以外的研山腳下遊玩、覓食。魚類中只有少數的幾種魚長牙齒,河豚是長牙魚類之一。它性兇猛、仗著口中有尖利的牙齒,在海裡和河裡稱霸。一群河豚遊到硃砂洞邊,把紅姑娘收養的那群美麗的小魚當作了美食,紛紛竄入小魚群中逞威施暴。可憐那群可愛的小魚,一會兒就被它們咬死、吃掉過半。紅姑娘非常心疼這群小魚,淚水和海水混在一起……但是她又不敢壞了修行,去殺那群河豚,實在想不出別的好辦法去制止河豚,保護這群小魚的安全。她急中生智,化成人形,到蠶沙口天妃宮去求天妃娘娘。
此時,天妃正在曹妃甸海域的珊瑚礁邊看一群美人魚拋揚鮫綃。忽然一激靈,略一凝神,算知紅姑娘有急事相求。於是,她急赴蠶沙口天妃宮。紅姑娘見了天妃,求她到硃砂洞救那群小魚。天妃也很喜愛那群小魚,聽了紅姑娘之言,隨紅姑娘到硃砂洞中施救。天妃到了硃砂洞前,正見那群河豚在小魚群中行兇逞暴。只見她右手掐蘭花指,口中念著咒語,向河豚群中一指,受制之河豚,緊閉雙唇,不能張嘴,無可奈何中,只得放棄美食,頹然而去。
紅姑娘望著殘存的小魚落淚,求天妃保護它們的安全。
天妃道:「要保護它們,只有制止河豚施暴。上天有好生之德,本神不能滅其類。」
紅姑娘道:「天妃娘娘不必滅其類,只要它們進不了泝河,小魚們就安全了。」
天妃:「前時,孫悟空贈給我一撮神針,我給每條小魚三根,剩下的撒在泝河口和灤河口,這樣河豚就不能到硃砂洞來捕食這些小魚了。」
紅姑娘道:「天妃娘娘不可,如將神針投入河口豈不會傷及別的水族?」
天妃道:「不會。因為河豚與別的水族不同,河豚腹內有氣囊,又好怒。它如見水中有神針,必會發怒,它一發怒,腹內氣囊便膨脹成球,神針隔腹刺破氣囊,它便會傷殘。它們怕河裡的神針,就不敢進河口了。」
紅姑娘問:「那為何還要將神針發給小魚呢?」
天妃道:「也是為了防河豚。讓小魚們將那三根神針放在脊鰭和兩個腹鰭上,河豚捕食小魚時,小魚張開神針就可將河豚之口刺得疼痛難忍。」
紅姑娘道:「謝天妃娘娘!保存這些魚兒的生命,就全仰仗娘娘了!」
紅姑娘給每條小魚都分發了神針,天妃往泝河口和灤河口投了無數根神針。
從那以後,泝河和灤河裡,河豚就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