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廣西白龍洞題壁詩》
(清.石達開)
千顆明珠一翁收,
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嶽抱住擎天柱,
吸盡黃河水倒流!
《商洛偶吟》
(明末.李自成)
劍光閃閃亙長虹,
百怪驚逃竟避鋒。
點綴江山無限景,
吟身疑在畫圖中!
孫連仲投筆從戎,怕心慈面軟,兒女情長,遂與母兄「不告而別」。孫連喜追至「招兵站」,情急之下,抬手打了孫連仲一個耳光,不想孫連仲毫無怨言,在眾目睽睽之下,倒身下拜,先拜龍灣方向母親,再拜哥哥孫蓮喜。泣言肺腑:「哥哥聽真,如母有仲之一子,當萬萬不可遠離,堂前盡孝,侍奉百年。但上天眷顧,生兄攜弟,代盡天倫,我戎馬在外,金戈鐵馬,雖死無憾。如今生逢亂世,弟不想苟安與一時,貧活於一地。好男兒當光宗耀祖,為福一方,我心已定,萬勿勸慰,縱有千古,橫有八方,橫刀立馬,來日方長」。
山高自有客行路,
水深自有渡船人!
縣長王瑚暗挑大指,衷心欽佩。攔住孫連喜也說:「糖多不甜,話多不嚴,一個生機勃勃的國度,其青年應當是志存高遠的。令弟高瞻遠矚,福大命大,非你我可比肩企及,隨他去吧。令弟相貌非凡,非久居人下之人,說不定封官拜相,造福一方,也讓龍灣百姓沾光依福,「青史留名耀龍灣」。小兄弟,「晴不丟雨傘,飽不忘饑荒」,「寧念本鄉一捻土,莫念他鄉萬兩金」。願你保持熱愛,奔赴山海,忠於自己,熱愛生活,知足上進,不負野心,各自努力,頂峰相見」。
招兵的連長「孟連承」,因為孫連仲身高一米八,體形粗壯,可稱軍人標準體質,也十分高興,更不願意放他走,也說:「人生山高水遠,傾存陽光,必有遠方,心寬似海,百福自來。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是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孫兄不要免為其難,不要硬來才是。令弟,我們很喜歡,很欣賞,當會照顧,敬請盡放寬心」。
翌日,孫母親自出馬,攜孫連喜再去縣城求情,該連已率「募就新兵」隨「孔祥標」開往「保定府」了。
「孔祥標」部隸屬於北洋陸軍第二鎮「王英楷」統制。北洋陸軍第二鎮前身是北洋常備軍左鎮,是清末新式陸軍中成軍最早的一鎮。募就新兵6000人,來源為正定,大名,廣平,趙州,高碑店,涿州,雄縣,任丘。全部奔赴保定府集訓。經過擴建,編成步隊12營,馬隊4營,炮隊2營,工程隊1營和輜重隊1營,加上原有人馬共計19120人,首任統制為「王英楷」(袁世凱心腹骨幹),駐守遷安,後移駐保定府。
北洋陸軍第一鎮以八旗子弟為兵源,相當於清末新式陸軍的御林軍。首任統制為「鳳山」(忠於皇上),副官為魁斌,溥倫,桂春,鐵良,薑桂題,建制一萬人,駐守北京北苑仰山窪。北洋陸軍第三鎮,首任統制為「北洋三傑中的北洋之虎段祺瑞」(其夫人是袁世凱的義女張佩蘅),建制一萬人,駐守保定,後移防山海關。
北洋陸軍第四鎮,原淮軍肅毅親軍,元字馬步營組成,建制一萬人,首任統制為「吳鳳嶺」(是袁世凱家僕的兒子,與袁一起長大),駐守馬廠小站。北洋陸軍第五鎮,首任統制為「吳長純」(是袁世凱乾爹吳長慶的族弟),建制一萬人,駐守山東濟南。
北洋陸軍第六鎮,首任統制為「北洋之龍王士珍」(袁世凱的高級幕僚長,北洋三傑之首),建制八千人,駐守北京南苑,海澱。是北洋軍中有名的兇鎮,最不好惹,權力最大,擔任宿衛宮禁的任務,是袁世凱的心腹。
樓小能容膝,簷高老樹齊。開軒平北鬥,翻覺太行低。(袁世凱.登樓詩)袁世凱本人極重練兵,主張變法。練兵時,他直接採用現代化設備和訓練方式,聘請德國軍官,從軍校裡挑選出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生,培養為親信,從而順利控制了全軍。
軍隊只知效忠於袁大帥,而不知效忠於清帝國,很有點曾國藩湘軍的味道。更像三國梟雄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袁世凱有曹操的才幹,孫中山有劉備的才幹,黃興有孫權的才幹,蔣介石有司馬懿的才幹,孫連仲有趙子龍的才幹。
適時(1911年),清帝退場而不染硝煙,袁項城功不可沒。有人說清末一掃群寇之人,論資歷,論能力,論才幹,非袁世凱不可。可惜袁世凱利令智昏,排擠共和,非學習「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致使身敗名裂,群龍無首,否則民國不至於禍亂50年。(袁是個有爭議的人物)
這就是孫連仲當時出山參軍的時代背景,「孫連仲是看好,但也排斥袁世凱的」。適時,(1912年2月),清帝退位後,北洋陸軍「各鎮改為師」,就這樣,孫連仲投入駐在保定的清軍第二鎮(此時統制為王佔元)第八標第二營第八連,初為學兵,後升為正兵。
在「雄縣入伍」的新兵,都集中在一起,進行緊張的訓練。我們稱呼的「士兵」,即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士」又稱為軍士,軍士即「班長」。兵稱為列兵,上等兵即「副班長」。上士又有文書上士、軍需上士、軍械上士之別。上士一般可升級為準尉司務長。軍官分三階九級,上將、中將、少將稱高級軍官,上校、中校、少校稱中級軍官,上尉、中尉、少尉稱下級軍官。這些都是當兵必須知道的「常識」,孫連仲不聲不響,慢慢記在心中。
孫連仲的新兵連連長是「周坤」,他第一次給新兵上課,講的是長官姓名、籍貫、出身等等。「團長劉興」,湖南祁陽縣人,「營長廖磊」,廣西人,都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連長、排長都是「保定軍官學校或湖南講武堂畢業」。因此,孫連仲所在的這個連隊是很有名望、有前途、有文化的軍隊。
「保定練兵」,除操場、野外練習等「術科」外,每周還有十多小時的講堂「學科」。孫對學,術兩科都感興趣,討厭的是「整理內務」,每天要把被子折成方塊,擺成每班一條直線;槍枝得擦拭乾淨;每逢星期天,營、連長要到每間士兵臥室檢查「內務」,據說這是要訓練士兵對上級絕對服從的「性格」。
長官講話要士兵絕對服從,稍有違反,輕則罰軍姿立正,重則禁閉或打「軍棍」。所謂軍棍就是木製的一種「刑具」,兩寸寬、一寸厚、兩尺長,上節用紅漆,下節用黑漆掛在營門口以示軍威。常有大腿被打得皮破血流的不聽話的士兵。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孫連仲善於觀察、肯於勞累、做事沉穩、為人低調、思路清晰、不張不揚、勇於鍛鍊、勤問勤知、尊敬首長、團結士兵、樂善好施、輕財聚人、外表憨厚、內心清秀、謙遜溫和、寬宏大量、韜光養晦、吃苦守拙、擔當重義、厚德載物、能埋頭求書,不低頭求人、寧可人虧我,不要我欠人,是一個難得的軍事儲備人才,受到廣大官兵的一致讚揚,很有發展前途。
胸中有丘壑,腹裡有乾坤。真正的高人,不是趾高氣揚,盛氣凌人,而是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周到體貼、平易近人、包容厚道、,潤物無聲、將心比心、溫暖善良、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透著教養,能化靨氣為祥和,相處起來讓人感到如沐春風,讓人很舒服。越有教養的人,越懂得讓人舒服。
孫連仲深深懂得,在軍營:「巧炸不如拙誠」。「機靈不如實幹」。「肺腑之言,說給對的人聽,埋怨之言,說給自己聽」。「自己不努力,認識誰都沒用,別人想拉你一把,都不知道你的手在哪裡」。
綠意青春,千年湖澱,碧波翻卷,藍綠交織,秀林盎然。一日,孫連仲所在部隊全體新兵去白洋澱,野外實戰聯合演練,前方馬隊,中間步隊,後方炮隊。正行進間,忽然叢林中竄出一頭野豬,前撲後竄,東奔西躍,一不小心驚擾了戰馬。馬斯長鳴,受驚而逃,衝亂了隊伍,攜帶著輜重,向後方炮彈車奔去,稍有不慎,會出大事故,情況萬分緊急。
(未完.待續.第11集.虎帥降臨)
《入都》
(清.李鴻章)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欲封侯。
定將捷足隨途驥,哪有閒情逐水鷗。
笑指盧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詠史》
(宋.趙匡胤)
天下攘攘百歲間,英雄出世笑華山。
南唐北漢歸一統,朗月殘星逐滿天。
文質彬彬開盛世,武功赫赫震幽燕。
席間杯酒銷王氣,汴水流年咽露盤。
雄媒社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作者:宗梧桐
投稿郵箱:1702786888@qq.com 雄媒社歡迎下列稿件:新聞評論、事件剖析、風土人情、鄉村傳說故事等。文章採用即有稿費,讚賞直達作者微信帳戶,作品將在雄新社、雄媒社及各大網站全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