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處古墟古村!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公布(附名單)

2020-12-13 瀟湘晨報

記者從最新一期政府公報獲悉,3 月 2 日,深圳市政府發文公布深圳市歷史風貌區(第一批)和歷史建築(第二批)保護名錄。

寶安區沙井古墟、福田區皇崗老村等 26 處古墟及古村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南山區南山炮樓、寶安區石巖老街明星樓等 31 處建築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

第一批深圳市歷史風貌區中,寶安區 7 個,龍華區 5 個,大鵬新區 5 個,龍崗區有 4 個,光明區 2 個,福田、羅湖、南山和各有 1 個。

湖貝南坊

羅湖區上榜的是湖貝南坊——湖貝片區的城市更新關注熱度一直高居不下。

此前,在湖貝懷月張公祠納入規劃保護範圍後,政府還從較大範圍對湖貝舊村南坊三縱八橫格局予以保留。

▲深圳晚報記者 王炳乾 / 圖

而此次將湖貝南坊列入深圳市歷史風貌區,則是將保護城市文脈落到了實處。

客家村落鰲湖村

還值得一說的是龍華區的客家村落鰲湖村,現多稱為牛湖村。雖在深圳的城市版圖中,它只是一個平凡的城際邊緣村,但有著近三百年歷史。

清康熙《新安縣誌》地理志 " 七都 " 村落中載名為 " 鰲湖村 ",清雍正三年觀瀾建的大布巷廟(乾隆年間重修改建為觀瀾古寺),鰲湖村人曾捐資修廟。

如今,老村煥發出新活力。來自 OTC、深圳雕塑院、香港等地的藝術家自發地聚集在這裡,並把這裡取名鰲湖藝術村。

經過多年來的對文化藝術的重新定位,現如今的鰲湖村已經從一個古樸老村華麗轉身成為藝術氣息濃鬱的藝術先鋒基地。

寶安區鳳凰古村

寶安區的鳳凰古村是廣東省內古建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的廣府民居建築群之一,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突出。

▲圖片來源:晶報

它落位於寶安福永鳳凰山山腳下,始建於宋末元初大德年間,是深圳僅有的幾個古村落之一,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後人聚居地,而今的鳳凰社區 90%以上為文姓,古村現有古建築約 360 座,佔地面積 5.2 萬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築 4 座,清代建築 60 座,民國時期建築 96 座,古井 17 口。

另外,文件中還公布了深圳市歷史建築(第二批)保護名錄。其中有許多為人所熟悉的地標,如深圳少兒圖書館(原深圳圖書館)、深圳科學館、新聞大廈、竹園賓館、深圳迎賓館、深圳證券交易所等。

也有見證經濟發展的浮法玻璃廠、深圳經濟特區同樂檢查站,文化底蘊深厚的橋頭戲臺、瑞靄吾廬炮樓、石巖老街明星樓等。

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這 57 處印刻著時光記憶的地方,將與 " 深圳速度 " 下的現代文明,一同彰顯深圳城市特色。

目前,各區政府和新區管委會正抓緊開展該批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的測繪、建檔、掛牌,設置保護標誌,標明保護範圍,研究落實具體措施,高質量做好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與管理工作。

附名單:

【來源:深圳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寶安9處「寶地」上榜市首批歷史風貌區和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深圳新聞網訊 近日,本報記者獲悉,深圳市政府發文公布了深圳市歷史風貌區(第一批)和歷史建築(第二批)保護名錄,全市26處古墟及古村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31處建築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其中,寶安區的沙井古墟、鳳凰古村等7處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居全市榜首;寶安區的石巖老街明星樓、橋頭戲臺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是人類燦爛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更是人類寶貴精神財富和情感的積澱,後人傳承歷史、繼往開來的文化淵源。
  • ...入選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 南山炮樓等31處建築入選第二批歷史建築
    原標題:26處古村墟入選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南山炮樓等31處建築入選第二批歷史建築深圳商報2020年3月15日訊 記者12日從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報》獲悉,市政府日前公布深圳市歷史風貌區
  • 深圳宣布!光明這2個風貌區+4處建築要被保護起來了!
    3月2日 深圳市政府發文公布 深圳市歷史風貌區(第一批)和 歷史建築(第二批)保護名錄 合水口古村、公明老墟26處古墟及古村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
  • 寶安區打造「連片舊村+歷史風貌區保護活化」城市更新項目,金蠔...
    雖然不起眼,但這裡卻是與東門老街、沙頭角老街和觀瀾古墟並稱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的「沙井古墟」。自宋代至今,這裡已走過1000多年的歷史,現存宋、明、清、民國等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保護單位共33處,其中有1處省級文保,2處區級文保,6處歷史風貌建築,23處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
  • 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重慶首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1日6時訊(通訊員 鄔姜)近日,重慶市公布了第一批115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後附名單),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根據相關規定,列入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且仍在使用的地名,將予以長期保留,一般不得更名。
  • 重慶首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
    九龍報訊(記者 鄔姜)近日,重慶市公布了第一批115個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後附名單),九龍坡區銅罐驛鎮上榜。根據相關規定,列入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且仍在使用的地名,將予以長期保留,一般不得更名。
  • 關於《深圳市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政策解讀
    為促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 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彰顯深圳城市特色,深圳已在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於2015年組織開展了全市範圍的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線索普查工作,並於2018年公布了42處歷史建築(第一批),2020年公布了31處歷史建築(第二批)和26處歷史風貌區(第一批
  • 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原標題: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昨日,福州市建委對外公布了福州市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本次公布的名錄包含7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亦列入福州市保護目錄,具體以國家與福建省已公布文件為準)、省住建廳公布的列入我省第一批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的19處建築以及福州市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共7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後,福州市還將陸續公布經批准的保護名錄。
  • 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原標題: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記者昨日獲悉,市政府正式對外公布福州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包括華林寺大殿等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經墓等5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士其故居等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方言八音等七大類20項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鄭州公布首批212處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明代祠堂、雙子塔同時入選
    發布鄭州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列入212處歷史建築12月14日,鄭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發布,212處歷史建築在列。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總規處獲悉,此次公布的212處僅僅是鄭州市第一批,接下來還會公布500處歷史建築名錄。關注一批「10後」「00後」新地標,殺進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所謂歷史建築大約是有年頭建築物的代名詞。
  • 威海市首批歷史建築名單公布——文登區12處歷史建築榜上有名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6日訊近日,威海市政府公布了部分威海市歷史建築名錄。威海市文登區的五垧地喬氏祠堂、山後王家果庫、張富貴故居、萬家村地瓜窖、上徐村隋氏東家廟、南馬村東海醫院舊址、水井村叢氏宗祠、顧家村顧氏宗祠、登登口村石橋、登登口村大禮堂、口子李村參源館、港南村燈塔12處歷史建築榜上有名。文登區歷史建築的公布數量為威海各區市首位。此次歷史建築普查認定工作,是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貌。
  • 海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公布
    海安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為著力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更好地延續歷史文脈、展現城市風採,依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四十七條有關規定,現對我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詳見附件)予以公布。
  • 北京將保護71處近現代建築 首批名錄公布
    首批優秀建築保護名錄公布,包括798廠、北京百貨大樓等;入名錄建築原則不得拆   1920年建的中國兒童劇場、1955年建的798工廠、原為「北京蘇聯紅十字醫院」的友誼醫院……昨日(19日),北京市規劃委、北京市文物局聯合公布《北京優秀近現代建  築保護名錄(第一批)》,71處、188棟近現代建築名列其中。
  • 喜訊|青州井塘古村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公示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的公告》,從公布的名單中可以看到,全國共有320個村落進入第一批擬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青州市井塘古村入選。井塘古村井塘古村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最美古村。其位於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區西南15公裡處王府街道辦事處,是一座歷經500餘年滄桑風雨,依舊保存較完好的明朝修建風貌的古村。
  • 千年古墟綻放蠔鄉新韻 金蠔小鎮煥發更新魅力
    近年來,寶安全力打造這個全市最大「連片舊村+歷史風貌區保護活化」類型的平方公裡級城市更新項目,通過採用「重點城市更新單元+歷史風貌街區活化」的實施路徑和「政府規劃統籌+市場主體實施」模式,努力探索出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創新典範,助力深圳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
  • 嘉興市南湖區公布首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原標題:我區公布首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近日,嘉興市南湖區公布了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66條地名列入其中,將受到保護。 南湖區是嘉興的主城區,區域歷史文化悠久。眾多地名承載和反映了區域變遷與發展的歷史軌跡,是歷史文化的真實記錄,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歷史資源。
  • 六安10處歷史建築被列入市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六安市住建局獲悉,根據國家和省工作要求,六安市組織對歷史建築進行了排查,並邀請市自然資源局、市文物管理局、歷史建築等專家,按照《安徽省歷史建築普查與認定技術導則》,於2020年6月4日對歷史建築潛在對象進行評審,最終確定將人民醫院榮軍學校、張店茶行門樓等
  • 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有"護身符" 保護圖則公布
    今年5月底,全市首批24處歷史建築名單公布。歷史建築如何進行掛牌保護?市規劃局日前公布的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為它們量身定做了「護身符」。  目前,全市已公布的普查名單中,共有366處歷史建築,其中Ⅰ級39處、Ⅱ級181處、Ⅲ級146處。在首批名單公布後,如何對歷史建築實施掛牌保護,成為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
  • 讓千年古墟煥發新生!他們在深圳「蠔鄉」,打造一場最先鋒的城市...
    約26公頃的沙井古墟作為深圳四大古墟之一,擁有大量歷史風貌建築及多家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西部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宋代起沙井古村所在的沙洲形成,北宋時設歸德鹽柵,居民以制海鹽為生。清朝乾隆年間取消鹽場,於是沙井開始了養蠔的歷史。這裡借著江河入海的特殊生態及水質,養出的蠔個大肥美,養蠔技術代代相傳,成為聞名全國的「蠔鄉」。
  • 興化公布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看看在你家門口不?
    市政府關於公布興化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通知興化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29處)編號所在區東城外上真廟橋巷5-6號清19西門歷史風貌區XJ042西城外楊家巷鄒氏宅西城外楊家巷2號明20西門歷史風貌區XJ043西城外張氏宗祠西城外倉巷14號明21西門歷史風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