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9處「寶地」上榜市首批歷史風貌區和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2020-12-13 SZNEWS

鳳凰古村裡一排排低矮的瓦房,訴說著一段段過去的歲月。

以水清岸綠的永興橋為代表的清平古墟煥發出新的色彩。

深圳新聞網訊 近日,本報記者獲悉,深圳市政府發文公布了深圳市歷史風貌區(第一批)和歷史建築(第二批)保護名錄,全市26處古墟及古村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31處建築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其中,寶安區的沙井古墟、鳳凰古村等7處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居全市榜首;寶安區的石巖老街明星樓、橋頭戲臺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

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是人類燦爛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更是人類寶貴精神財富和情感的積澱,後人傳承歷史、繼往開來的文化淵源。第一批深圳市歷史風貌區中,寶安區共有7個,包括沙井古墟、鳳凰古村、燕川古村、清平古墟、新二古村、新橋古村、橋頭古村。在深圳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中,寶安區的石巖老街明星樓、橋頭戲臺也榜上有名。

其中,清平古墟位於新橋街道新橋社區,有2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深圳保存較為完整、規模較大的「四大名墟」之一,古墟裡保存有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清代永興橋、寶安區文物保護單位新橋糧倉、寶安區不可移動文物點廣安當鋪、老式店鋪等。值得一提的是,新二古村、新橋古村也隸屬新橋街道。「古鎮新韻」新橋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傳統文化,除了有印刻著時光記憶的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外,這裡還有明代傳承至今的粵劇傳統,有清代流傳至今的麒麟醒獅文化等。

坐落於寶安福永鳳凰山山腳下的鳳凰古村,始建於宋末元初大德年間,是深圳僅有的幾個古村落之一,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後人聚居地,而今的鳳凰社區90%以上為文姓,古村現有古建築約360座,佔地面積5.2萬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築4座,清代建築60座,民國時期建築96座,古井17口。該古村是廣東省內古建築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典型的廣府民居建築群之一,歷史、文化、藝術、科學價值突出。

位於燕羅街道燕川社區的燕川古村早在1999年就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這裡除了有大量始建於清代的民居房外,還有歷史久遠的陳氏宗祠、巽潮公家塾、長壽水井、匠耕陳公祠、莫景堂、秋亭公家塾、祥溪禪院等。此外,燕川社區還有鐫刻紅色歷史記憶的中共寶安「一大」會議舊址、寶安抗日東寶行政督導處。

此外,入榜深圳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橋頭戲臺位於福海街道橋頭社區,於1979年建成,曾隨著城市空間轉型,在經歷了工業發展後,舊有的街區建築及大片散亂的空間,成為被現代城市遺棄的空間。目前,橋頭戲臺借用藝術、建築與科技的力量已成為市民共享文化盛宴的好地方。

寶安區這些分別被列為深圳市第一批歷史風貌區和第二批歷史建築的地方,不僅是一種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還凝結著民族情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中,這些鐫刻歷史記憶的地方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種深沉而磅礴的偉大力量。據了解,包括寶安在內的各區政府正抓緊開展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的測繪、建檔、掛牌等工作,高質量做好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的保護、利用與管理工作。

寶安日報 記者 趙盼盼

相關焦點

  • ...入選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 南山炮樓等31處建築入選第二批歷史建築
    原標題:26處古村墟入選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南山炮樓等31處建築入選第二批歷史建築深圳商報2020年3月15日訊 記者12日從最新一期《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報》獲悉,市政府日前公布深圳市歷史風貌區
  • 26處古墟古村!深圳首批歷史風貌區保護名錄公布(附名單)
    記者從最新一期政府公報獲悉,3 月 2 日,深圳市政府發文公布深圳市歷史風貌區(第一批)和歷史建築(第二批)保護名錄。寶安區沙井古墟、福田區皇崗老村等 26 處古墟及古村被列為第一批歷史風貌區,南山區南山炮樓、寶安區石巖老街明星樓等 31 處建築被列為第二批歷史建築。第一批深圳市歷史風貌區中,寶安區 7 個,龍華區 5 個,大鵬新區 5 個,龍崗區有 4 個,光明區 2 個,福田、羅湖、南山和各有 1 個。
  • 興化公布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看看在你家門口不?
    市政府關於公布興化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通知興化市第二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29處)編號所在區東城外上真廟橋巷5-6號清19西門歷史風貌區XJ042西城外楊家巷鄒氏宅西城外楊家巷2號明20西門歷史風貌區XJ043西城外張氏宗祠西城外倉巷14號明21西門歷史風貌區
  • 關於《深圳市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政策解讀
    為促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 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彰顯深圳城市特色,深圳已在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保護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於2015年組織開展了全市範圍的歷史風貌區和歷史建築線索普查工作,並於2018年公布了42處歷史建築(第一批),2020年公布了31處歷史建築(第二批)和26處歷史風貌區(第一批
  • 合肥第二批歷史建築建議名錄正在篩選
    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建議名錄正在篩選整理研究老城改造,打好「城市更新牌」。合肥市自規局編制了《合肥市老城更新規劃》,提出「減負控增、多環嵌套、聯動共興」的更新原則。挖潛城市「沉睡」空間,騰挪城市功能,控制城市高容量開發,構建雙層生態環、共享活力環、歷史網絡等重疊的互通骨架,打造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城市客廳。
  • 六安10處歷史建築被列入市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六安市住建局獲悉,根據國家和省工作要求,六安市組織對歷史建築進行了排查,並邀請市自然資源局、市文物管理局、歷史建築等專家,按照《安徽省歷史建築普查與認定技術導則》,於2020年6月4日對歷史建築潛在對象進行評審,最終確定將人民醫院榮軍學校、張店茶行門樓等
  • 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原標題:福州公布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昨日,福州市建委對外公布了福州市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本次公布的名錄包含7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亦列入福州市保護目錄,具體以國家與福建省已公布文件為準)、省住建廳公布的列入我省第一批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築的19處建築以及福州市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共7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後,福州市還將陸續公布經批准的保護名錄。
  • 濟南首批24處歷史建築將掛「護身符」
    時報8月29日訊 (記者羅曉飛)29日,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歷下、市中、槐蔭等10個區縣首批24處歷史建築授牌,此次對歷史建築施行掛牌保護,在濟南市歷史上是第一次,標誌著歷史建築保護有了「護身符」。9月底前,首批24處歷史建築和342處普查歷史建築銘牌將懸掛到位。
  • 合肥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建議名錄公示
    8月23日,江淮晨報記者獲悉,為繼承和弘揚合肥市優秀歷史文化,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初步擬定了53處建構築物,作為合肥市區第二批歷史建築建議名錄,目前該名錄已啟動公示。專家介紹,歷史建築是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但具備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科學技術、其他特色等價值的建(構)築物。
  • 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原標題: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記者昨日獲悉,市政府正式對外公布福州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包括華林寺大殿等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經墓等5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士其故居等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方言八音等七大類20項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門市長堤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
    圖解:江門市長堤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暫行規定解讀文本:江門市長堤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暫行規定江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江門市長堤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江門市人民政府2018年9月3日江門市長堤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我市長堤歷史風貌區歷史建築的保護和管理,弘揚僑鄉優秀傳統建築文化
  • 北京將保護71處近現代建築 首批名錄公布
    首批優秀建築保護名錄公布,包括798廠、北京百貨大樓等;入名錄建築原則不得拆   1920年建的中國兒童劇場、1955年建的798工廠、原為「北京蘇聯紅十字醫院」的友誼醫院……昨日(19日),北京市規劃委、北京市文物局聯合公布《北京優秀近現代建  築保護名錄(第一批)》,71處、188棟近現代建築名列其中。
  • 鄭州公布首批212處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明代祠堂、雙子塔同時入選
    發布鄭州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列入212處歷史建築12月14日,鄭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發布,212處歷史建築在列。為更好地保護鄭州市歷史文化遺產,挖掘文化內涵,延續歷史文脈,根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24號)等有關規定,經市政府研究,確定這212處建築為鄭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總規處獲悉,此次公布的212處僅僅是鄭州市第一批,接下來還會公布500處歷史建築名錄。
  • 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出爐 看濟南歷史建築保護正確打開方式
    2018年1月25日,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公布濟南市第一次歷史建築普查名單的通知》(濟政辦字〔2018〕9號),公布366處歷史建築普查名單,濟南市歷史建築保護工作進入新裡程。  2016年3月,濟南市規劃局全面啟動歷史建築普查、測繪建檔、保護圖則編制等工作,現已形成濟南市第一次歷史建築普查名單,並制定了首批歷史建築保護圖則,有助於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留存城市記憶。
  • 17個村入選重慶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 其中9個上榜國家名錄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供圖 華龍網發&nbsp&nbsp&nbsp&nbsp華龍網12月12日19時30分訊(記者 王瑋)記者今(12 )日從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我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名錄近日發布,萬州區普子鄉碗廠村、黔江區金洞鄉鳳臺村等17個村被確定為重慶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
  •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保護條例(草案)
    第二條(適用範圍)本市行政區域內優秀歷史建築、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風貌保護河道等歷史風貌保護對象的確定及其保護管理,適用本條例。第四條(管理部門)市規劃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本市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風貌保護河道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規劃和土地管理。區規劃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負責本轄區歷史文化風貌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和風貌保護河道保護的規劃和土地管理。
  • 大渡口又有7處建築入選重慶市歷史建築名錄
    近日,通過對全市歷史建築進行普查、篩選、評估和專家評審後,經重慶市政府批准,130處重慶市第三批歷史建築名錄公布。大渡口區7處建築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大渡口區已有12處建築入選重慶市歷史建築名錄。
  • 淮安市公布首批歷史建築名錄
    20日,淮報融媒體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我市中心城區首批歷史建築名錄公布,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工人電影院、河下古鎮花巷沈氏宅等20處建築榜上有名。這些歷史建築中,一半以上建築物的建築年代在清末時期,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距今百年以上的建築共有11處首批歷史建築的建築類型各異,地理分布不同,距今百年以上的建築共有11處,最早的建於清朝末年。
  • 傳承文化風貌 保留歷史根脈 淮安市掛牌保護歷史建築
    本報訊 日前,在淮安區河下古鎮估衣街128號,曾經的王氏紡織鋪門前牆上掛上了「淮安市歷史建築」牌匾。為了傳承文化風貌、保留歷史根脈,目前,淮安市首批公布的18處歷史建築均完成掛牌保護。淮安市於2018年底公布首批歷史建築18處,除完成掛牌保護外,《淮安歷史建築保護告知書》也同時發放給房屋的產權責任人,要求其做好歷史建築的日常維護工作,合理使用和保護歷史建築,做好歷史建築的消防安全工作等。「歷史建築有損毀危險的,保護責任人應該及時採取保護措施。
  • 81處!重慶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剛剛正式公布 快來看看你家的老房子...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剛剛發布消息,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有關規定,重慶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錄(見附件)已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公布,快來看看你家的老房子上榜沒有。歷史建築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的「三層七類」保護體系中的重要保護類型之一,是歷史文化延續的重要物質見證,體現了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