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鄉,一個家族三座祠堂七連座牌坊,見證徽商300年興衰

2020-12-21 山河獵人

不同地理環境總會孕育出屬於當地的人文特質,在中國擁有著不少特色鮮明的地域特色。就比如東北地區,那股闖關東的不屈氣勢一代代傳承到了東北人身上,讓東北人在嚴寒的氣候中依舊能夠怡然自得。又比如閩南地區,那種人丁興旺卻受制於土地稀少,因而誕生出的「愛拼才會贏」,以特定文化傳承下來,出走全球各地的無奈,也是閩南人的一種特質。當然也並非就南北孕育出了獨特的文化,在中部的安徽同樣也有這樣的人文精神。

人們說到安徽,更喜歡說那個徽州文化,是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綜合,包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樸學,新安醫學和力學,新安畫派,徽州篆刻都是徽文化的內容,它是徽州各個學科,凡是涉及和推動徽州社會歷史發展的文化,都是徽文化的代表。這說起更是一個時間觀念,即1120 年到1911年的徽州社會發展的產物,那是屬於安徽的黃金時期,曾經和「敦煌學」,「藏學」被列為國學三大地方學科,可惜的是如今徽州文化也離當今有段時間,人們只能從一些特色景點回憶當時風採,就比如這個徽商的宗祠就能夠看出一二。

在安徽省歙縣的鄭村鎮的棠樾村中,有一個棠樾牌坊群就見證了一段徽商縱橫商界300多年的歷史。這個棠樾牌坊群其實是一個宗祠,徽商家族有不少,很多人記得住的只有胡雪巖一人,但其實胡雪巖也就巔峰過一代,但有個徽商家族興衰800多年,它就是棠樾村的「鮑氏家族」。

鮑氏家族是棠樾村的一位富商,如今棠樾村的鮑氏人都是他們的後代,傳承至今也到了30多代了。而鮑氏家族的始祖為鮑榮,是建炎年間徽州府文學官,發現這裡是一個風水寶地,也就在這裡建了一個宅院,不過要說鮑氏家族正式定居在棠樾村還是到了鮑居美這一代,所以他們全家人就從徽州府遷徙到了棠樾,並且在這裡繁衍生息,或許這裡的風水真的不錯,鮑氏家族開始發展成徽州有名的一個大家族,生意遍布中東部地區。

而鮑氏家族到底發展到什麼程度呢?大概就是「一個家族三座祠堂七道牌坊」這樣的地步吧。或許有人並不了解,那個年代,如果家族要建設牌坊,是要經過皇帝的許可的,而這七道牌坊,明代的有三座,清代的有四座,歷經兩個朝代皇帝的同樣,就知道這個家族多有能量了,如今也成為了這裡的旅遊資源,受到遊客的追捧。

鮑燦孝行坊,鮑燦是鮑象賢的曾祖父,鮑象賢是死後追封的工部尚書,據《歙縣誌》記載:鮑燦讀書通達,不求仕進。其母兩腳病疽,延醫多年無效。鮑燦事母,持續吮吸老母雙腳血膿,終至痊癒。所以孝行感染了鄉裡,請旨為其建設牌坊。

樂善好施坊,鮑淑芳是大鹽商,嘉慶八年的時候,洪澤湖決堤,鮑淑芳公捐6萬石大米,捐麥4萬石,輸銀300多萬兩,辦義學,修橋鋪路,濟困扶貧,督撫深受感動,請旨建設樂善好施坊

鮑象賢尚書榜,鮑象賢是曾任兵部右侍郎,一身秉性亢直,也因而受到了很多奸臣的重傷,最終政治生涯跌跌宕宕,保持著「官不擇位」的思想,一如既往忠孝社稷,最終在死後被追封為工部尚書,也因而建設尚書坊,來紀念這位忠貞不移的老臣。

鮑氏家族歷代遵守著「忠義節孝」的四大家風,所以因而受盡了百姓的愛戴。要知道七座的牌坊內,僅有一座牌坊是徵求皇帝同意,鮑家人自己建的,其他六座都是皇帝敕封,國庫出資建設的,分量完全不一樣,甚至其中的慈孝裡坊,更是被幾朝皇帝加封,這在中國歷史中也並不多見。這七座牌坊集總了古徽州人倫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現,可以說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徽文化的精華。

所以由此可見鮑氏家族的巔峰到底有多大能量,說是權傾朝野也不為過。而這裡也不僅僅如此,還有著敦本堂,清懿堂這兩個祠堂和鮑家花園這座堪比皇家園林的花園。所以鮑氏成為這裡一個名聲顯赫的名門貴族,就是如今發展也依舊輝煌。而這個故居也成為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可以供給遊客鑑賞,除了門票貴了點,不然真有不錯的旅遊意義。

相關焦點

  • 輝煌800年的徽州古村,一個家族三座祠堂七道牌坊,5A級景區
    徽商、徽菜、粉牆、黛瓦、磚雕、石雕、木雕,這些都是徽文化的標誌。說到徽商,很多朋友都知道清代的紅頂商人胡雪巖,他是徽商中最有名的,有著傳奇的一生。不過胡雪巖只輝煌了他那一代,而在徽州,有一個徽商家族卻興盛了800多年,他們就是歙縣棠樾村的「鮑氏家族」。這是著名的「棠樾牌坊群」,由七道牌坊組成,它們都屬於棠樾鮑氏家族。
  • 安徽一座古村裡,竟然有七座明清古牌坊,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
    而真正讓它出名的是它村口的七座牌坊,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極其罕見的,因此也有了「中國牌坊第一村」到美譽,更是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榮膺國家5A級景區。棠樾這兩個詞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甘棠》。
  • 一個家族七座牌坊,高聳在大片油菜花田上,百元門票,值得看嗎?
    棠樾牌坊群,主要包括三座祠堂以及七座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故事,訴說徽商鮑氏家族在明清年間縱橫商界的故事。棠樾牌坊群位於徽州歙縣西郊的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進入參觀需要門票百元,到底值不值來觀看呢?進入棠樾村,與歙縣的其他鄉村一樣,白牆墨瓦,曲徑通幽。
  • 安徽這個5A古村有世界僅存的女祠堂 被譽為「袞繡江南第一鄉」
    由於棠樾村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外出經商的人很多,他們賺到錢後,出巨資在故裡修建祠堂、牌坊、橋梁等公益建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位於村東端甬道上的七座古牌坊。這七座牌坊始建於宋末元初(1421年),均為歷代朝廷褒獎鮑氏族人的忠孝節義而賜立
  • 旅行日記——棠樾牌坊
    棠樾牌坊群位於縣富鄉棠樾村東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處,村內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樸典雅,無論從前還是從後看,都以「忠、孝、節、義」為順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
  • 徽墨之都,中國牌坊之鄉,安徽歙縣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這裡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有「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之鄉」、「中國牌坊之鄉」等美譽。境內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遊客來到這裡,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安徽歙縣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徽州這座兩百多年的祠堂專為一個家族女性而建,全國獨有
    清懿堂,是我國保存下來的唯一的專為家族女性而建的祠堂,建造於清嘉慶十年,即公元1805年,已經超過兩百年歷史。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的祠堂幾乎都是為一個家族的男性而建,甚至祠堂都是不允許女性進入的,祠堂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宗族觀念的代表,也是男尊女卑的象徵,祠堂裡也只供奉家族男性的牌位,根本沒有女性的位置。而清懿堂卻只放女性牌位,那麼,這座清懿堂是怎麼來的呢?
  • 安徽最低調古城,皇封牌坊過百座,雖是古徽州正源卻面臨不少尷尬
    千百年來,歙縣一向是人們公認的徽文化的發祥地,名滿天下的徽商故裡,而實際上大部分傳統徽菜、徽墨、歙硯都是原出此地。從這個意義上說,歙縣當得上是古徽州正源之地。如果你也到過這座名正言順的徽州正源之城——歙縣,你會發現這是一座鐘靈毓秀、文化深厚的皖南小城,擁有著最能體現徽文化精髓和遺風的有力物證——號稱歙縣三絕(牌坊,民居,祠堂)之首的老「牌坊」。
  • 400年祠堂見證家族榮光 共同分享增進鄰裡感情
    這座由青磚砌成的古建築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牆壁上一幅幅顏色鮮豔、畫工精美的壁畫書寫著它曾經的風光。陽光下,綠琉璃瓦的滴水鑲邊光彩奪目,簷板上的浮雕經過幾百年的歲月洗禮仍光彩照人。  對於浮竹山村的村民來說,葉氏宗祠不僅是一座古建築,更是他們葉氏家族的變遷史,見證了他們數代人在嶺南大地的奮鬥歷程。
  • 江南遊學丨何以江南?江南人文深度體驗(8.7-8.13)
    為什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江南夢呢?八月中旬,讓我們跟隨深耕江南文化的專業大咖,漫步蘇州小橋流水、聽聞杭州的湖山印畫,上手水墨徽州的文房四寶,圓一場江南夢。江南是藝旅的紮根之處,三年前第一條徽州遊學,三季「重讀重讀」,每季必發的蘇州。所以這條線路,我們匯聚了蘇、杭、徽三城精華,將體驗、風景、人文悠然結合,體會江南閒適雅致之餘,更能深諳江南文化。
  • 幾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有300多座明清古建築不來看看嗎?
    作為一個文化古國,中國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幅員遼闊,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隨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這些旅遊資源已發展成為旅遊景點。這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它的規模很大。許多著名的電影和電視劇在這裡拍攝。因此,它也被稱為中國影視村。村裡有300多座明清古建築,72條小巷。這些小巷都是高牆深巷,蜿蜒交錯。你進來以後,一定要跟得上當地人,否則你會像只無頭蒼蠅一樣被困在村子裡。如果你幸運的話,你可以出來。如果你沒有,你會被困在裡面。
  • 歙縣古村,有著名的牌坊群,還有中國唯一的女祠
    第二天計劃有三個行程,棠樾、西遞、塔川,然後夜宿宏村,時間還是挺趕的,所以一早就起來出發了。七座牌坊依次是鮑燦孝行坊、慈孝裡坊、鮑文齡妻江氏節孝坊、樂善好施坊、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每座古牌坊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連續七座牌坊相互唱和,以石頭的群體記錄了一個時代。
  • 談古論今話浙江-1 江南第一家--鄭宅
    居住於此的鄭氏家族,以孝義治家名冠天下。自南宋建炎年間開始,歷經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達三百六十餘年,鼎盛時三千多人同吃一「鍋」飯。其孝義家風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 年),明太祖朱元璋親賜「江南第一家」。景區內保存有鄭氏宗祠、昌七公祠、建文井、老佛社等一批重要歷史文物。鄭氏家祠始建於元初,結構宏敞,風格古樸。
  • 安徽黃山這個小眾景點,除了明清時期7座牌坊,還有最美私家花園
    安徽黃山這個小眾景點,除了明清時期7座牌坊,還有最美私家花園來安徽黃山玩的話,棠樾牌坊群和鮑家花園可以說是一個比較有特色的景點。進來之後先逛牌坊群,這裡的牌坊一共有7座,可以說充分彰顯了鮑家的顯赫地位和家族的富有程度。
  • 17座牌坊見證歷史,中國最大牌坊群在隆昌
    四川內江有個縣級市,叫隆昌,那裡自古以來就盛產青石,所以青石雕刻就成了隆昌人最擅長的手藝,一雕就雕了7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今天這些作品就成了文物古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石牌坊」,隆昌有中國最集中保留的石牌坊群,所以隆昌就有了另一個稱謂——中國石牌坊之鄉。
  • 途經浦江,詳解鄭氏九座牌坊,感悟什麼叫「一門尚義,九世同居」
    在金華浦江縣,有個被譽為中國儒家「家族文化」典範的「江南第一家」,以其「一門尚義,九世同居」的門風聞名於世。所以在這個陰雨綿綿的冬天,我仍然慕名而來。或許也是因為天氣的原因,遊人不多,整個古鎮顯得格外安靜。如果從正大門走,老遠就會被一列建築吸引,這就是「江南第一家」最具代表性的「牌坊群」了。
  • 走進澳門感受大三巴牌坊獨特魅力!
    澳門回歸後,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廣場、石坊上,幾乎天天都有數以千計的澳門各界人士在這裡集會、高歌。歷經四百多年滄桑的大三巴,迎來了她輝煌的新生,見證澳門曲曲折折的回歸歷史。澳門大三巴牌坊為聖保祿教堂遺址,「三巴」即「聖保祿」的粵語音譯。該教堂始先後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後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前壁,此牆因類似中國傳統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
  • 徽州三絕:牌坊、民居、祠堂,歙縣十大最美鄉村體現的淋漓至盡
    許村是一個明清古建密集的古村落,今存有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古建築200餘座。著名的有大觀亭、高陽廊橋、五馬坊、雙壽承恩坊、觀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許社林宅、許聲遠宅、許有章宅等15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建築群。
  • 金華鄭氏300年不分家,御賜「江南第一家」,3000多人同吃一鍋飯
    江南多古鎮,小橋流水人家,吳儂軟語酥人,別有一番風韻。金華雖不是著名的旅遊城市,但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在古村鎮走一走,靜靜的,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只是要從青石板的路上踏過,從斑駁青苔的拱橋上走過,在扶風垂柳邊駐足,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
  • 周末去哪裡玩,安徽黃山市一日遊,「五絕三瀑」登黃山
    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五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宗祠文化、牌坊文化、徽商文化、村落文化、民居文化的古徽州文化旅遊區。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餘年的重要見證。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裡,袞繡江南第一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