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牌坊群位於縣富鄉棠樾村東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處,村內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樸典雅,無論從前還是從後看,都以「忠、孝、節、義」為順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情感交織的動人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裡,繡江南第一鄉」。
「忠、孝、節、義」是很榮耀也很沉重的東西,惟其沉重,須採了沉重的巖石精雕細鑿豎立起莊嚴的牌樓,方能顯示其桀驁雄武和孤寂鬱悒的況味。棠樾牌坊,無一座沒有來歷,無一座不是由朝廷頒布詔書「敕建」、「御製」或「旌表」的。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稱呼,老百姓俗稱它為牌樓,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牌坊用於褒揚功德,旌表節烈等。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牌樓是以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的結構存在的,舊稱「衡門」,牌坊是一種門洞式的、紀念性的獨特建築物。因為牌坊是封建社會最高榮譽的象徵,所以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極其隆重的事。
在棠樾村東端甬道上,井然有序地屹立著七座牌坊,拔地而起,古樸典雅,蔚為壯觀,自然地構成牌坊群,使參觀者嘆為觀止。追溯一下歙縣的歷史,正如《安徽通志》記載的,歙縣「地狹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往往仰給四方」,這是歷史上形成徽商的原因。明清時期,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他們在揮霍享樂之餘,「修祠堂,建園第,重樓宏麗」,並在一定程度上資助親友,養老恤貧,以及從事修橋補路等公益事業,棠樾牌坊群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建築風格渾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歙縣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採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恢宏華麗、氣宇軒昂,到了明清兩代,牌坊建築藝術也日臻完善。建築專家們認為: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築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
牌坊,在封建社會是一種崇高榮譽的象徵,這些牌坊就是皇帝為旌表棠樾村民的「忠孝節義」等氣節而準予建造。它們雖有不同時代的建築特點, 卻又表現了共同的徽派石雕風格,最重要的是,它們並非以某一座牌坊的單體挑戰獨一無二的權威,而是用這樣的連續七座牌坊相互唱和,以石頭的群體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地域文化特色。
三座明坊為鮑燦坊、慈孝裡坊、鮑象賢尚書坊。第一座麻石牌坊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50餘年,建於明嘉靖年間。近樓的欄心板鐫有精緻的圖案,梢間橫坊各刻三攢鬥拱,鏤刻通明,四柱的嗓墩,安放在較高的臺基上,整座牌坊典雅厚重。在挑簷下的「龍鳳板」上,「聖旨」兩字鑲在其中,橫梁正反各有浮雕雄獅一對,英武異常。據介紹,被皇帝表彰的鮑燦,一生並未做過官,因教育子孫有方,其孫又在捍衛明室江山的戰鬥中,屢建奇功,被皇帝「榮封三代」,特為其祖立坊。
四座清坊為鮑文齡妻節孝坊、鮑漱芳父子樂善好施坊、鮑父淵節孝坊、鮑運昌孝子坊。四座坊均為沖天柱式,結構類似,大小枋額都不加紋飾,惟挑簷下的拱板,鏤刻有花紋圖案,月梁上的絛環與雀替也相應雕刻有精緻的紋樣,粗大的梁柱平琢渾磨,不事雕飾。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棠樾貞節牌坊的一種延伸和補充,棠樾村裡還建有女祠清懿堂,這是一座頌揚鮑氏家族歷代婦女貞節慈孝德行的清代建築。清懿堂格局精緻,外樸內秀,廳堂森然,陰氣聚散,十幾座塑像前都標示著內容大致相同的文字:「某氏,某年嫁鮑家,相夫教子,某年亡夫,守節至某年亡故……」有心者讀來,不寒而慄。
曾在千年以前,她們用自己的言行或身軀為寧靜的棠樾送上了最濃重的厚禮。她們是真正意義上的殉道者,她們用自己並不偉大的言行來捍衛自身崇高的精神信仰,並以此來為子孫後代樹立一個能夠警示世界的典範。她們是無私的,無私得看不見自己的軀體存在,她們的眼裡只看見別人幸福的生存,並為那些幸福的生存,義無反顧地獻上自己僅有的一切。依然矗立著的,錯落有致的牌坊,歷經數百年的悽風苦雨,傲岸而堅強。
歙縣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釘,又不用,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一座一座直衝雲霄,一座一座精心設計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經官批御審,歷代統治者用這一特殊方式來表彰那些在社會中有「貢獻」的人,這足以證明歷代都極為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這些不僅給後人留下精神財富,也留下了文化藝術和建築技術等許多方面的財富。
棠樾牌坊群,是安徽省現存最大、保存完好的一處牌坊群,古人建造它,其作用無非是維護封建社會的「忠孝節義」思想。由於這些牌坊建築氣勢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又與相鄰的鮑氏男祠、女祠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旅遊景區,且與黃山風景區自然景觀形成珠聯璧合的人文旅遊格局,因此,前往觀光遊覽的賓客,無不讚美叫絕,流連忘返。
古牌坊周圍還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閣,在廣闊的田園風光、秀麗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一幅氣勢恢宏的「徽州古建三絕圖」渾然天成。近年來,棠樾牌坊群已成為天然的影視基地,《紅樓夢》、《煙鎖重樓》等三十多部影視名劇在此拍攝,現在,它已經成為飲譽中外的高文化品位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