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裡的牌坊文化

2020-12-25 話天下熱事

牌坊的產生跟華表有一定的關係,因為一對華表中間加一根橫木連接就可以構成一座大門。

在隋唐時代我國大城市中曾實行一種裡坊制度,裡坊的四周設置圍牆,牆中央設置房門,這種房門就是兩邊華表中間加一根橫梁或者橫板構成,如果某一個裡坊的居民在倫理道德和科學方面有什麼值得表彰的地方,就張榜於門首,這叫「表閭」。

隨著裡坊制度的取消,房門單獨立於街口,演變為牌坊,成為裝飾性的建築,設於橋頭,廟前,墓前,街口,同時也保留了他的表彰功能,所以古代很多為貞女,烈婦,孝子,狀元立牌坊。

牌坊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牌樓。牌坊只在華表中間加橫梁,牌樓則仿樓閣造型在橫梁上修造,鬥拱,飛簷,翹角成為一座樓閣式的門,而且往往採用多開間設在路口的多開間牌坊或者牌樓,一般中間最大,便於人員車馬通行。早期的牌坊和牌樓都是用木頭造成,明代就用石頭或者磚砌,還有琉璃造型,多仿木結構石造梁柱,上邊多雕刻精美圖案。

北京城內就是牌樓很多,現在只剩下地名了,如東單西單,是說東西各有一座牌樓;東四西四是各有四座牌樓。現在北京保留的牌坊和牌樓也還不少,大多在園林,寺廟陵墓建築中,比如頤和園,北海,中山公園,東嶽廟,十三陵,雍和宮等。街道牌樓,只保留了國子監成賢街的兩座。

安徽省龢縣是個牌坊,牌樓比較集中的地方。城外的棠樾牌坊群,七座相連,蔚為奇觀,是明清兩代當地報史家族為旌表本族傑出人物建造的牌坊,按忠孝節義排列,頗能反映這一建築的文化特色。城內有許國石坊,是一座罕見的明代石坊建築,全方四面八柱平面呈口字形,是明代皇帝為表彰許國的功績而建造的。

遼寧省興城市,有石坊一對,是明崇禎皇帝,為表彰總兵祖大壽祖大樂兄弟抗清功績建造的,想不到石坊建成之後,兄弟二人卻叛明降清了。現僅存祖大樂石坊。另外山東省單縣城內也有石坊一對,一個百壽坊,一個百獅坊。坊上分別刻著百獸和百獅,在全國絕無僅有,此外山西五臺山的牌樓也建得極為精巧。

你還知道哪些牌坊牌樓,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石雕牌坊與民俗文化的羈絆
    吳冠中先生參觀中央美院嘉祥石雕廠的眾多牌坊後說:「一座牌坊就是一座中國古建築的標本,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牌坊的由來,建築大師梁思城先生早作過推論:「牌坊為明清兩代特有之裝飾建築蓋自漢代之闕、六朝之標、唐、宋之烏頭門,欞星門演變形成者也。現在中國保持最好最早的牌坊當為石雕嘉祥武氏祠的漢代石闕。」
  • 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曾牌坊百餘座 ,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
    潮州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古城,特別是那些牌坊,更是這座城市獨特的標誌,不管如何,就算古時牌坊原有的樣貌消散在近代風雲中,但文化、風骨、精神依舊存留在這片樸實又底蘊深厚的沃土上,並沒有一絲違和感,中西合璧反而形成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
  • 小牌坊 大文化——吉首文化旅遊地標乾州節孝牌坊探訪記
    誰曾想到,這座建築就是創下三個全國美譽的乾州節孝牌坊。一、全國最早雕刻「鳳在上龍在下」圖案的節孝牌坊,具有精美的建築文化藝術乾州節孝牌坊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已有150多年歷史。牌坊舊址在人民南路田家園,當地百姓習慣稱其為田家園牌坊。「文化大革命」期間,牌坊慘遭毀滅;2007年9月,在乾州古城東部,觀音閣旁按原貌進行重建。現在的乾州古城節孝牌坊高9.6米、寬8.9米,石質構造,三間四柱三樓建築式樣,坐東朝西,每天觀日出守日落,歷經百年滄桑。初次與之近距離接觸,你就會為其精美設計、精湛工藝發出感嘆。
  • 牌坊:中國文化的傳承
    牌坊是一種標誌性、紀念性、裝飾性很強的建築,牌坊的歷史源遠流長,每座牌坊都可以看作是當時歷史事件的見證。圖為北京前門大街的五牌樓。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忠義牌坊:忠義牌坊位於雲南麗江,又叫石牌坊,這座結構宏偉、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築遠近聞名,民間有「大理三塔寺,麗江石牌坊」的說法。這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批准建造的,所用的漢白玉採自下虎跳金沙江邊。
  • 走訪澳門大三巴牌坊:感受兩種文化的溫度(圖)
    在大三巴牌坊斜前方有輛花燈車,上書「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幾個字。大三巴至今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澳門人來到這也已四百多年,回歸十年之於四百餘年還太短太短。  拉丁文明、中華文化在這兒爭鬥過,更多是共存共生發展至今;微微雨絲、點星涼風中摸著大三巴牌坊我渾身顫抖,感受著兩種文化遺存的溫度!
  • 牌坊文化背後的歷史故事
    說道牌坊文化不得不提的是寧晉的牌坊,寧晉縣過去是牌坊縣素有"北京看樓房,寧晉看牌坊"之稱。牌坊之多,令人昨舌,在舊城面積不足2平方公裡的城圈內就有大小牌坊30多座,如此密集排列的牌坊世所罕見。縣城外有據可查的牌坊還有120多座,寧晉牌坊蔚為大觀。牌坊種類古今牌坊寧晉牌坊從材質上可分為木柱坊、木瓦結構坊、木石結構坊、石坊及當代鋼筋水泥五種。從表意方面大致分八類:一是官爵坊,如曹鼐的大學士坊,曹鼎的都諫坊,蔡瑗的御史坊。
  • 潮州牌坊街:一條具有文化特色的古街
    那麼就先來講下牌坊街來歷 :據史籍記載啊, 潮州曾經有牌坊91座 ,其中太平路39座 其他街巷44座 ,其餘的在金山 韓山、湘子橋 另外,在鄉鎮間也有57座,因此人們喻為"牌坊城", 而集中於太平路(大街)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二柱一門,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故被譽為"牌坊街"。
  •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歙縣:有著名貞節牌坊,走出一大批名士人傑
    這是一座山環水繞的歷史文化小城叫歙(shè)縣,它在中國北宋時期,曾經是徽州的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以,至今歙縣古城仍有「徽城」的別名。八山一水,一耕田,歙縣人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地理條件。就在這樣的一塊土地上,兩千多年前的山越土著居民勞動生息,為後人開闢了世代永居的家園。
  • 一條文化特色古街,全國最長牌坊商業街
    廣東潮州牌坊街是我國唯一的東西風情混合的牌坊街,也是最長的牌坊商業街。其實潮州也是一座著名的牌坊城,據統計,在潮州的牌坊有40多處,牌坊眾多,所以被稱之為牌坊城,這條牌坊街的形成是在明代的時候形成的。在牌坊街的兩邊是古代的民居,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我國的對外交流開始變得頻繁了起來,而潮州又是僑鄉,之後牌坊街兩邊部分的民居逐漸變成了騎樓,形成了中西搭配的特色街道,相當的有格調。
  • 澳門文化是啥樣的?看看大三巴牌坊就知道了
    比如,作為澳門象徵的大三巴牌坊,其建築設計是典型的義大利巴洛克風格,牌坊上的雕刻則有明顯的東方特色。」△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的第三十屆澳門藝術節2019年5月-6月在澳門舉行。鍾小健表示,雖然經歷了葡萄牙政府的長期管治,但西方文化並沒有佔據統治地位,它的存在僅僅體現在建築風格、飲食癖好、習俗外貌等表層文化上。
  • 17座牌坊見證歷史,中國最大牌坊群在隆昌
    【點睛】牌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中國早在周朝就有了牌坊,早期的牌坊就是兩根立柱加一個橫梁,且都是木製的,就是今天日本「鳥居」的樣子。牌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物之一,根據文獻記載,中國早在周朝就有了牌坊,早期的牌坊就是兩根立柱加一個橫梁,且都是木製的,就是今天日本「鳥居」的樣子。早期牌坊的功能,也不像後來有了表彰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的作用,就是一個大門而已,只不過它是一個街道的大門,而不是院子的大門。
  • 安徽一座古村裡,竟然有七座明清古牌坊,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
    而真正讓它出名的是它村口的七座牌坊,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極其罕見的,因此也有了「中國牌坊第一村」到美譽,更是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榮膺國家5A級景區。棠樾這兩個詞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甘棠》。
  • 解讀|破題夜經濟 內江隆昌的「牌坊裡」向「太古裡」學什麼?
    而對於新晉的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年輕的縣級市——隆昌市來說,「牌坊裡」也可能是這樣的存在。9月25日,四川文旅「三大盛會」(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第六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首次同期、同地舉辦。
  • 牌坊閣樓文化水街,十八裡長廊古色古香!淮北這個景點五月開放!
    壯觀的古城牆大門、 明清的乾隆湖牌坊、 古樸寧靜的文化水街、 蜿蜒幽深的十八裡長廊該項目分三期進行,劃分了文化遊賞區、市民休閒區、運動養生區、童趣園區、親水活動區、特色遊賞林區等多個功能場地。乾隆湖風景區總面積170公頃,其中水域面積70公頃,共設有4處遊船碼頭。
  • 廣東潮州牌坊街,中國牌坊最多的街道,曾有古牌坊數十座
    潮州古城,古代廣東潮州府的府城所在地,是現潮州、揭陽、汕頭三市在古代共同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潮州牌坊街是中國牌坊最多傳說終歸是傳說,潮州牌坊街有歷史記載的古牌坊主要建於明清時期。,潮州牌坊街卻透著濃濃的文人氣息。
  • 周末遊,首選李莊+南關石牌坊+仙市鎮+太平鎮「川南文化古鎮」
    周末遊之成渝、成宜、成瀘線川南文化古鎮隆昌南關石牌坊古鎮、宜賓李莊、沿灘區仙市鎮、古藺縣太平鎮、合江堯壩鎮、樂至縣勞動鎮。抗戰時期的大學城:1939年,同濟大學、金陵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國營造學社等十多家高等學府和科研院所遷駐李莊,全國知名專家、學者如李濟、傅斯年、陶孟和、吳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等雲集李莊達六年之久。李莊的牌坊還不如它的白肉出名,一說起李莊古鎮,大家的第一個反應都是一片片切好的白肉,麻上辣醬油和各種調料,霍兩轉,捻一塊入嘴,那滋味,簡直不擺了!
  • 蒼霞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開街 南公河口牌坊揭牌
    同日,南公園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舉辦迎新春活動,南公河口牌坊揭牌。蒼霞街區古建修繕聚人氣行走在蒼霞一帶,煥然一新的面貌讓人眼前一亮。這裡建築風格多元化,中平旅社、南方日報社舊址、浣花莊等歷史建築修復後,成了網紅「打卡點」。特色柴欄厝能讓人窺見傳統建築風貌。
  • 從中國牌坊與日本千本鳥居說起
    中國牌坊比較多的地方一個是老北京城,另一個自然是有錢的江南。 所謂牌坊內外兩重天,如果身體氣場感知能力比較強的人便會發現,一跨入陵園的牌坊內,雖還未到墓地核心,其實氣場已有不同。 不過我們還是更樂於跨進文廟的牌坊——「欞星門」,進了這道牌坊,就是到了祥瑞福臨、鴻運高照的地方。
  • 【難忘的中國之聲——城市傳奇】大三巴牌坊
    30歲的利瑪竇登上這片陌生的土地,他是為開拓在中國的傳教事業而來。利瑪竇到達時,澳門已是教堂林立,天主教澳門教區已經成立,統一管轄著遠東各地的教務。這一方玲瓏之地,儼然成為「東方的梵蒂岡」。【同期】教堂鐘聲大三巴牌坊,正是聖保祿教堂的遺址,這裡曾經被譽為東方最美麗的教堂。而「三巴」正是「聖保祿」的粵語讀音。
  • 大三巴牌坊的故事
    大三巴牌坊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街區的核心景觀,是澳門的象徵,也是廣大遊客到澳門的必遊之地。其實大三巴牌坊原來是一座雄偉的大教堂,為耶穌會在遠東修建的最大教堂。1562年,葡萄牙傳教士來到澳門,在此修建了聖保祿教堂(葡語「聖保祿」發音接近粵語中的「三巴」,所以也稱「大三巴教堂」。)但幾十年後,教堂發生火災,因此教會決定重建教堂。